书城古籍智囊现代释用
32041800000025

第25章 武案:较量是最痛快之事

【冯氏智慧。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藉其前旌。青山绿水,画本分明。集《武案》。

【经典诠译。

冯梦龙认为“匪学无获,学之贵精”,做事情就要在“精”上下功夫。

冯氏案例:要像高手一样做事

“高手”与“低手”之别在于:前者心明眼亮,看准之后就出手,而后者两眼无光,看不准也出手。以下例子可供参考:

“宗泽”宗泽以计败却金人,念敌众十倍我,今一战而退,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犯。

“张巡”尹子奇围睢阳,张巡应机守备。

贼为云梯,势如半虬,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欲令腾入。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大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栅阁,巡以大木置连锁大环,拔其钩而截之。贼又造木驴攻城,巡熔金汁灌之。贼又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潜以松明干蒿投之。积十余日,使人顺风持火焚之。

贼服其智,不敢复攻。

“李”薛延陀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援马以追奔,失于应接,罪至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

及入寇,李勋拒之,延陀弓矢俱发,伤我战马。令去马步战,率长稍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众失马,莫知所从,遂大败。△冯氏武案之释用(一)

打出一张智胜的牌智胜是最大的胜利。什么叫智胜?即开动脑筋,用计策谋事,把自己的对手击败。《智囊》讲究智胜,你应当知之。且看一例:

禽滑用冒名顶替与金蝉脱壳计救出了孙膑,日夜兼程地回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孙膑洗了澡,换了衣,饱食多日之后,又恢复了他英武的面容。由于早有墨子的推荐,再加他本人装疯脱身之计,齐威王对孙膑就另跟相看,要封他的高官。孙膑辞谢说:“臣一来无功不受禄,二来庞涓若知道我回了齐国,必定又起是非。莫若叫臣暂时隐姓埋名,待大王有机会用臣之时,我再立功报效吧!”

大将军田忌素知孙膑之才,就出面说:“请孙先生暂住我家,我好日夜求教。”于是,田忌厚待孙膑。田忌为人礼贤下士,谦虚谨慎。不管国事家事,他都求教于孙膑。二人如鱼得水,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一日,田忌回府,眉头紧皱,有些不高兴。他请来孙膑,告知其不快乐的原因——原来齐国都城流行赛马的游戏。威王想用赛马促进国人练武强国。他本人也亲自参加,每次都下了很大的赌注,吸引得文武百官纷纷参加。威王的御厩里养有一批高头快马,田忌参赛连连失败。今日又输了百金。孙膑听后安慰说:“将军不要犯愁。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赛马打仗其理相同。下次再赛,将军带我去看看,了解了情况,我再与将军出谋划策。”

又一次赛马会在教场中举行。田忌乘车带上孙膑来到赛场。赛场之上声音嘈杂,旗帜飘扬。比赛开始了。孙膑了解到,参赛者将马分为三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三比二胜。三等马跑的速度相差不大,因此互有输赢。但是,威王宫中的马,全是好马快马,所以每赛必胜。这次比赛,田忌仍依照常规进行,最后又失败了。

田忌回到府中,孙膑就对他说:“我已想出了赛马的新方法。下次我定能让您反败为胜。”田忌说:“先生如能保我获胜,我就去请求大王以千金为赌注。”孙膑满有把握地说:“你只管去挑战好了,输了我负全责!”

田忌很快就去找威王挑战。威王说:“你乃败军之将,怎敢言战?”田忌说:“臣此次下定决心,一定要赢,并以千金作奖。”威王说:“好嘛,寡人明日定要赢你千金!”

赛马会又一次在教场举行。大家听说这次赌注比哪次都高,整个临淄城万人空巷前去围观助兴。

临开赛前,田忌对孙膑说:“兄长的妙计快献上吧!这次再输了,我可就惨了。”孙膑说:“齐国的好马都集中于王宫。将军是不宜与之力敌的。今日当以计取之。”接着,孙膑就与田忌耳语了起来,听得田忌连连点头微笑。

三声鼓响。上等马的比赛开始。威王的马起先就冲在最前面,把田忌的马拉下了好长的距离。结果,田忌输了。

第二场是中等马比赛。田忌的马一反常态,一马当先地冲在了前面,观众齐声高叫,“快!加油!加油!”结果,田忌赢了。

第三场下等马的比赛开始了。田忌的马又一次赢了。结果是三比二胜的战果。田忌赢了一千金。全场观众欢声雷动,报以震耳欲聋的掌声。威王感到奇怪地问田忌:“田卿,以往赛马,你是常败将军。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莫非你的马都吃了神丹仙药,成了神马了?”田忌说:“臣的马仍是凡马,太阳也没有从西边出来。这都是孙膑先生的妙计呀!”威王听后,眼睛一亮:“赛马,又不是打仗,还有何妙计?”田忌说:“此中奥秘,还是请孙先生来说吧!”

威王叫来孙膑相问。孙膑说:“臣知大王爱好赛马,意欲训练出好马,用于他日的战争。赛马场就是战场。不但要斗勇还要斗智。军队中有上中下三军。马也有上中下三等。臣请田将军以下等马对大王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大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大王的下等马。如此,力量的对比就起了变化:输一场却赢得了二场。这在兵法上就叫:“知己知彼,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妙哉!妙哉!”威王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孙膑:“窥一斑可知全豹。从此寡人可以看出先生身残志不残,足智多谋,高人一等!”

从上可知,做事当求智变,正如《智囊》所言:“智变胜不变!”△冯氏武案之释用(二)

越聪颖越有盼头天下人如果都是聪颖者,也许办起事来就会完全不一样,一点到位,游刃有余。《智囊》主张,做事只有看清时局,能够顺利地让自己的盼头成为眼前现实。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人(今陕西渭南)。祖先曾居太原太谷(今山西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最后迁至下郡。

寇准生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忿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多立战功,遂以官职为姓。曾祖父寇斌、祖父寇延良,都饶有学识,因遭逢唐末乱世,均未出仕。父亲寇湘博古通今,擅长书法、绘画,在诗词文章方面也很有声望,曾于后晋开运年间(944-946)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王室秘书),因屡建奇功,被封为三国公(即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即宰相)。

寇准生于显赫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熏陶、教育。由于他天分极好,又兼刻苦攻读,年纪轻轻便脱颖而出。寇准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能区别三传异同,剖析问题也颇为精当。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仅十九岁的寇准来到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应试,考中进士甲科,并取得参加宋太宗殿试的资格。当时,因宋太宗多喜录用中年人,有人便劝寇准多报几岁年龄。寇准却严肃地说道:“我正思进取,岂可欺蒙国君!”结果,寇准凭藉满腹经纶,一试得中,受任为大理寺评事(虚衔),实任大名府成安县(今河北成安)知县。

同年(即同榜中甲科进士者)有李沆、王旦和张咏。这四人后来皆成为北宋名臣。李、王、寇三人官至辅相,而张咏则做了封疆重吏。

寇准任成安知县期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征收赋税和徭役,禁止巧立名目加额摊派,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每当收税和征役时,他不许衙役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而在县衙前张贴布告,上边写清应征对象的姓名、住址。百姓见此,便主动前来缴税和服役。

寇准还奖掖耕织,鼓励垦荒,致使成安县境田野悉辟,百姓安居,受到人民交口称颂。由于他政绩卓越,数年间屡屡升迁。

宋太宗在位之际,时常诏命群臣直言进谏。一次,寇准上朝,恰逢众官建言与契丹议和。他听过之后,当即提出异议:契丹屡屡犯我边疆,只应加派劲兵驻守,不可与之议和。他亟陈利害,说得十分在理。因此,寇准受到太宗赏识,旋即被擢升为枢密院直学士(掌最高军事机关中的机密文书)。

宋太宗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常常征求寇准的意见,他也常能直言往诉。一次,寇准奏事,因言语不合,惹得太宗发怒,起身就要退朝;寇准却上前挽(扯)住衣角,让太宗坐下,继续劝谏,直至事决之后才罢。太宗息怒后,细思寇准忠直举止,甚是嘉许。说道:“朕得寇准,犹如唐太宗得魏征。”

淳化二年(991)春,天大旱,又闹蝗灾。宋太宗召集大臣,议论施政得失。大臣多推说“天意”,虚辞搪塞。寇准却借题发挥说:“尚书·洪范》有言,天与人之间的关系,犹如形与影、音与响一样。大旱的征兆,似是谴责刑罚不当。”太宗一听,满脸怒气,起身退朝。

过了一会儿,宋太宗稍稍心平气和,又传命召见寇准,问道:“卿言刑罚不当,究竟有何根据?”寇准说:“愿把中书省、枢密院二府长官召来,我当面评议得失。”

宋太宗立即宣唤二府长官王沔等人。寇准面对机要大臣,严辞斥责道:“此前不久,祖吉、王淮枉法受贿。祖吉赃少,竟被判处死刑;王淮监守自盗,侵吞国家资财多至千万,却因是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沔之弟,只受杖刑,事后照例为官。这不是执法不公吗?”太宗当即质问王沔有无其事,王沔连连叩头谢罪。太宗喝斥,大煞了二府的邪气。

从此,宋太宗更认为寇准忠正廉直,可委以大任,先后授任为左谏议大夫(谏院最高长官)、枢密副使(枢密院副长官)等职。不久,又把用通天犀制作的两条珍贵玉带赐给寇准一条。

从上可知,任何一个人缺乏观察时局之眼力,都会一事无成,这正如《智囊》“明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