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23

第23章 受命即位的宋神宗赵顼

赵顼好学、谦逊、孝顺,具备英明君主所应有的素质,又是嫡长子,理所当然应被推选为皇位继承人。在充满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宫廷内,赵顼重视亲情的优点显示了出来,使他轻松地登上了皇位。

宋神宗是宋朝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改革宋朝自建立以来形成的种种体制上的弊端,意图再现汉唐盛世,使得积贫积弱的宋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让全国上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客观地说,神宗实行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大的成效,如国家边防实力有所加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国家财力有所增强等。但是,由于神宗实行变法没有经验可循,再加上改革触及了许多官僚地主的利益,而他又不能够无视这些压力,所以新法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神宗逝世后,新法就完全被废除了,神宗的变法改革也由于后继无人而完全失败了。后人评价宋神宗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值得赞颂的具有悲剧色彩的皇帝。那么,宋神宗是怎么样登上皇位的呢?

王安石像宋神宗名赵顼,原名仲,宋英宗赵曙长子。其母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氏,也就是后来垂帘听政的高太后。赵顼于庆历八年(1048年)四月出生,嘉佑八年,为了陪伴宋英宗而入居庆宁宫。宋英宗当皇上后,授予赵顼安州观察使一职,封为安国公。同年九月,又加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淮阳郡王,改名赵顼。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为颍王。

少年时代的赵顼,非常的好学,他关心天下大事,读书废寝忘食,并且懂得变通古今的道理,能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赵顼小时候上课时,一直都是正襟危坐,谦恭有礼。即使是夏天他也从不叫人挥扇,任由汗流浃背,仍能专心致志。他博闻多识,在老师讲课时经常会出人意料地向老师提问,有些时候他提的问题那些讲官都答不上来。有个叫苏子容的讲官就曾说过:“我每次进讲时,未有不曾出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赵顼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了一些世事。他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衰弱不振了,而且趋势也是越来越不好,对西夏和辽国一再地退让妥协,所以,他早就萌生了扭转这种局面的愿望。有一次,他在宫廷中披挂上全副的盔甲去见祖母曹太后,说:“娘娘,我穿着这身盔甲好不好?我要穿这身盔甲上战场,为我们大宋拓疆开土。”

赵顼的祖母曹太后是个颇有见识的女子,但赵顼的父亲英宗赵曙与继母曹太后的关系一直不好。有一次,英宗说话得罪了曹太后,曹太后很难过,哭着跟群臣抱怨,还归咎于赵顼和赵颢两兄弟。面对曹太后的无端指责,赵顼并没有记恨,而是益发尊敬曹太后。赵顼的孝顺最终感动了曹太后,祖孙二人冰释前嫌,相处十分融洽。赵顼继位之后,与曹太后的关系仍然十分亲密,他十分尊重曹太后,许多重要决策在下达之前总是先征询她的意见。

元丰二年(1079年)十月,曹太后病重,赵顼亲自照料侍奉,十几天衣不解带。曹太后去世后,赵顼茶饭不思,悲痛欲绝,这种真挚的亲情在充满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封建宫廷中是极为少见的。然而,也正是这种亲情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赵顼的手脚,因而,在变法过程中来自后宫的压力也就对他更具影响力。

赵顼好学、谦逊、孝顺,具备英明君主所应有的素质,又是嫡长子,所以大臣们一致认为他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在宋英宗刚刚晏驾的时候,左右大臣急忙派人去急召已被立为皇太子的赵顼进宫,准备随时继承皇位。但在赵顼还没有进宫的时候,宋英宗的手突然动了一下,好像还活着,在场的大臣非常害怕,连忙告知宰相韩琦说:“皇上好像还活着,这如何是好,赶快派人阻止太子进宫。”韩琦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一心以社稷为重,果断地拒绝了大臣的建议,冷静地说:“如果先帝复生,那就是太上皇。”

当时身为太子的赵顼突然接到召见,预感到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就急匆匆地对东宫的仆人说:“一定谨守我的门户,如果皇上有了适当的皇位继承人,我还是要回来的。”意想不到的是,赵顼这一去就没有再回来,而是留在皇宫作了18年的皇帝,并开创了宋朝的大变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