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法决定做法
如果想法能理智的支配做法,那么,所有的一切因愚蠢想法犯的错误都可以避免,但现在的问题是,想法和做法完全分离了,这叫做明哲保身吧,用想法代替做法的聪明人,迟早会因为自作聪明栽跟头,所以,人要踏实,想法和做法都应该从友好和平的角度出发,设个圈套把别人栽进去自己想得益,到最后,只会是自己害自己,踏实的想法也是一笔财富,得到幸福的财富,心灵和平的财富。
“法”由心生
想法与做法,是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着的同一因素的内外两面,任何想法都要借助于做法才能表达出来,任何做法中也都蕴藏着想法,并且往往当想法有所调整时,做法也必须随即调整,或者反过来,如果做法不随即调整,那么就无法表达想法,这也就意味着做了许多无效劳动。美国著名地质学家华莱士,在总结其一生成败经验的著作《找油的哲学》中写道:“找油的地方就在人的大脑中。”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的大脑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思维方式,是其中最珍贵的资源。
佛说:一切皆由“心”生!心生了“想法”,想法生了“看法”,看法生了“做法”,做法生了“结果”!想法是因,结果是果。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想法、看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做法就会改变,结果也会改变。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深受自己想法和看法的影响,也就是观念的影响,这些想法和看法就构成了我们的信念,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做法和表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健康的想法和看法会带来健康的表现和结果,不健康的想法和看法同样会带来不健康的表现和结果。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着使用。当我们面对不顺时,不要怨天尤人,正确的做法是:反求诸己,调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跟着调整做法,就会逐渐顺利起来!这就是“检讨修正”。当我们与别人冲突时,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主动改变,而是调整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对方也会因我们的改变而受到影响,可能也会改变,这就是“间接控制”,通过改变我们的影响途径或影响方式,达到相互改变的目的!
当然,多少个想法跟不上一个做法,一个做法却注定要多个想法。譬如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羡鱼”是想法,“结网”是做法,多少“羡鱼”的想法也不如赶紧“结网”来得实在,然而,结什么样的网,是小网还是大网,是线网还是丝网……却实在需要多个想法来确定的。思路要是不对,再有智慧也是徒劳,这时候他脑筋转得越快,往往也死得越早,而好的思维,会使人生旅途充满亮光。每一种好的思维方式,都是生命历程上一盏明亮的灯,导引你正确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想必大家都看过吧,看过后的那种心情,不汹涌澎湃,也过目不忘。因为它总结了人生的真谛,说出了大家想要说的话。渴求什么,脑子里就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就决定了你的做法,既而也就成就了你的梦想,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爸爸说:“你的想法决定你的做法,也决定你的贫富!”正如富爸爸所言,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富人很少说我买不起。他在学校就懂得了“言即肉身”的道理,也就是话语和人结为一体、成为现实存在的道理。他接着说:“穷人使用贫穷的词语,贫穷的词语产生穷人。词语将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年轻人曾经问过富爸爸,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致富?富爸爸回答说:“是的,致富并不是很艰难的事情。事实上,致富甚至很容易。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采用的方法不对头。好多人辛劳终生,永远生活在他们期望得到的生活水准之下;向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胡乱投资;为了致富努力工作,而不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富人;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富人正在做的事情。”
一个人必须或者可以做些什么。尽管思想和计划程序很重要,但是最后还是你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正如富爸爸所说的:“随便说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的想法、看法和做法都只能是“想法、看法和做法”,绝不能当做“真理”,聪明的人,做事不顺利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最终,达到成功;愚蠢的人,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不顺利时,气急败坏,不求改变,一味抱怨别人,顽固不化,而不思改变。只能得到失败的命运!
想到要做到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窃以为:想到太容易,做到太难!前者是想说:想比做更重要,多做少想,想了要做,做了要有结果。
想法,它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要的。有人说遗传对人的想法和性格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暂且放一边不谈。一个人不能有太多的想法,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不能既想成为总统又想成为首富,不能既想当艺术家又想当商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专业化才能提升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想法并且愿意去切实的执行,那这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任何想法要变成现实都离不开大量枯燥乏味的做法。所以,当有了想法的时候,就要有耐心去忍受做时的寂寞,并且要做好做而无果的心理准备。如果缺少后面两点,所有的想法都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心无旁顾,学会舍弃其他的事情,专心把他变成现实的东东。否则就不要去想,去计划。
谈谈行动吧,借口和认真接受其实都是一种行动,不同的行动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认真的行动得到的是你可以把握的可能成功的结果,而它留在你身体里的就是一种成功习惯的积累;而借口的行动给你的就是什么也没有,而它留给你的也是一种习惯,只是这种习惯会让你见了问题就回避,见了困难就逃避。再看看想法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行动改变想法的概念,脑海里多的是想法指导行动,少的是行动改变想法。看了一个管理学家的《结果》后,才重新关注行动改变想法的真谛,也深切感受到了行动对想法的作用力(反作用力)。想法永远要依附于行动并来源于行动,然后才可以指导行动,“行动——想法——行动——想法”最后才形成习惯。
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真是一条不错的生活体验。什么样的想法会有什么样的做法,你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类最大的发现是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来改变想法和行动。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忘记了这一点,忘记了去思考。
年龄越小人的想法越大,年龄越大梦想也就变得越来越小。7岁的小孩子你问他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他也许会这样回答:我长大了要造一个宇宙飞船,到天上去玩。等他长到14岁时再问同样的问题,他会告诉你说: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科学家。再过上十来年,面对同样的问题,也许就不是那样了,他想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等他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也许想的是:怎么能挣几个钱养分家糊口就阿弥陀佛了。到了退休以后,也许认为拿到养老金有饭吃,有钱看医生就好了。
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语重心长地告诫那些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们:“世界上所有的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经过思考后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用智慧或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你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示出一定的力量。”
想到的应包含想达到的目的以及实现其目的方法和过程,你确定了一个目标同时也想到了正确的方法和实施的过程,你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也就是想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人的一生,有多少好事失去了机会还可以重来。所以,好的点子、好的想法,想到就应该去做,因为世界没有治慢半拍的后悔药。想到就要做到,一个人的思想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你可以让它变成收获硕果的良田,也可以任它成为杂草丛生的荒漠——全看你是否在进行有计划的辛勤耕耘。
2.选择喜欢的工作
有很多青少年刚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对工作没有什么激情,甚至情绪低落,内心压抑,这连自己都莫明其妙,因为本身很年轻并不存在体力不支和家庭责任的问题。但也许有一点你是否想到:这就是,你是否在做自己喜爱的工作?
如果你是在做自己不喜爱的工作,那么你应快想些办法改变现状,考虑一下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工作本身。如果是自己状态不佳,那就尽快调整;如果是现在从事的工作根本就提不起你工作的欲望那么你最好换个工作试试。除非是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否则你永远无法成功。许多成功的人,在了解自己想做什么之前,都曾尝试过好几种工作。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能更多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更大发挥自己的才能。
快乐比金钱更重要
很多人常常因为经济考虑或是家人与社会的期望,而没有选择喜欢的工作。长期下来的内心压抑,就会闷出情绪问题。现代人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倾听心里的声音,不能总担心别人期望你怎么做。有些病友经历过重大的事件,例如压力过大、胃溃疡出血,或是挚爱的人突然过世,感到生命无常,而对生命有新的体悟。他们换了自己想做的工作之后,忧郁症也不药而愈。但与其经历悲惨遭遇才决心改变,不如及早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真正活得轻松愉快。
小艳是一家公司的高级职员,不久前刚刚换了一份新工作,薪水比以前降了不少,但小艳这次的跳槽目的很明确,不是为更高的薪水,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多的快乐。
小艳10年前从学校毕业南下以后,几乎天天都让自己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为了早日买房买车,每天为了生存压力拼命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后来,梦想终于实现了,票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她却突然生病了,很难得地在床上悠闲地躺了一天,什么事也不用想,什么工作也可以不顾,那种感觉让她觉得惬意极了,于是她忽然明白,闲适和舒服才是真正的生活。她自己住在美丽的花城,工作在风景秀丽的珠江边,可是这几年来,因为工作太忙碌,从来没有认真欣赏过身边醉人的美景,几乎成了一台工作的机器,每天紧紧张张,就是为了换得每月发薪时那一叠票子,但这种生活,价值到底有多大呢?于是,换工作的念头油然而生。而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换了一份轻松的、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给自己安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简简单单地过日子,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
的确,快乐比金钱更重要。当你被忙碌包围的时候,当你被金钱左右的时候,当你拿着高薪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重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开始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呢?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
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主选择职业乃至生活方式的“漂一族”,他们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喜欢。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份工作可能从二十几岁一直干到退休,不管这份工作你是否喜欢。人们习惯了服从“上面”的安排,而忘记了自己也有选择的权利。或许,“漂一族”不曾被他们那习惯了计划经济的长辈所认可,但正是这种“不被认可”的生活,在“漂一族”眼中,却是幸福的。
一个没有名气的自由画家,他原来一直是一所高校的美术老师,但他不喜欢教学。就辞了学院的工作,当起了自由画家,开始了朝不保夕的日子。别人替他惋惜,他却满不在乎。“为赚钱而工作?那是上一代人的选择;为兴趣而工作,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才能做得更精彩,也会过得更开心更快乐,这样岂不更好?”当他过到山穷水尽时,就临摹名家的画儿去大街上卖。他的日子过得很简单,很苦,但他的精神却是充实的,心里是快乐的,因为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一位姓张的园艺师,他在成为园艺师前是软件工程师。他听从父母之命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且在软件行业中做得不赖,但自己感到心力交瘁。他喜欢大自然,喜欢园艺。卖了两套自己设计的专业软件后,他在市郊买下十多亩地建了一个苗圃,自己从修剪花草开始,过起了自己喜欢的园艺师生活。
在就业模式和择业观念不再是单一呆板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至少已经开始学会宽容这样的生活方式。不知是谁说过,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能够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还能养活他,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3.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认我们偏执地认为大多数人走过的路是不会错,这也是为什么成功者比失败者少之又少的原因。追风、跟随者、随大流,传统的想法只会冻结人的思维,阻碍前进的脚步。
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想不寻常的问题,走不寻常的路,凡事快人一步,是获得成功的保证。所以,青少年们要想为成功扬帆起航,就要多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对于渴望成功的青少年来说:“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成功的人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总是先例的破坏者。而正是敢尝试别人没尝试过的东西,才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有一个糖果商,虽然拥有自己的糖果厂和经销部,但由于规模太小,加上各大厂商的竞争激烈,生意很是萧条,如果不改变现状,工厂将面临倒闭。糖果商每天夜不能寐,但还是想不出有效的办法。一天,他实在是想不出好办法,就一个人到街上转,不远处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就走过去在旁边观看,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孩子们在做一个“幸运糖”的游戏,规则是:把一些糖果平均放在几个口袋里,由一个人把一颗大家选出来的“幸运糖”随意的放进其中一个口袋里,然后所有人再随意选一个口袋,从中拿出一颗糖果,如果谁有幸拿到“幸运糖”,他就能享受特权,即他就是皇帝,其他人都是臣民,每人要上供一颗糖给他……看完这个游戏,他的脑子灵光一闪,想出一个好办法。
在当时,糖果的价钱只要1分钱,糖果商把自己的糖果改名为“幸运”,并在糖果包里包上1分钱作为“幸运品”,谁如果有幸买的装有钱币的糖果后,就可以免费得到里面的钱。而在其他的糖果包里放上众多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作为奖励。随后,糖果商开始不惜一切血本的做广告,大量投入生产,并在报纸、电台打出口号:“打开,它就是你的!”把“幸运糖”描说成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幸运、带来惊喜的物品。果然,由于方法奇特新颖,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他的糖果一时闻名全国,销量也迅速涨了几百倍。就在“幸运”糖果走红时,其他的一些糖果商也都纷纷模仿,虽销量也有所提高,但都无法与之相比,很快的,“幸运”糖果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糖果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每个人的道路虽不尽相同,但人人都想成功,虽然有的人成为科学家,有人成为百万富翁,但多数人则是平平淡淡走了坎坷一生,甚至一事无成。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或许你会说,那些科学家、发明家是天才、遇到好机遇,但你可曾发现所有的成功人无不是善辟蹊径,敢于创新的人,他们懂得运用自己的思维,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他们知道,如果不能领先他人,而是一味地去跟随别人的脚步,那么就永远只有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善辟蹊径,思维创新已成为引领时尚,引领潮流,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力量。如初升太阳的青少年,自己的人生路刚刚起步,拥有创新的头脑,有敢于冒险的勇气,是改变命运,让自己与众不同所必备的根本。你或许没有显赫的门庭,也没有聪明的大脑,只是众多人中一个普遍平凡的人,但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只要你有独到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找到其他人所没有看到的;只要你敢想敢做,抓住脑中灵光的一闪,抓住难得的机遇,敢做第一个螃蟹的人,你就已经成功的一半。
成功就要比别人快一步
人人都坐过公交车,当然青少年也不例外。当公交车停下来时,所有人都会争先恐后的往车门挤,因为你只有比别人都快一步,才能第一个上车,才能抢到最理想、最舒服的位置。同样的道理,人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抢先一步的意识,所谓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步处处被动,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们常会说,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而快一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比别人早一点做好准备,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拿破仑曾说:“我的军队之所以打胜仗,就是因为比敌人早到5分钟。”的确,比赛中的冠军只是比别的选手提前一步到达终点而已,而这提前一步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比别人快一步,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总是习惯遵循传统观念的想法,按照常规去做去思考,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时时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敢去改变,还如何做到比他人快一步呢?一个人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能力有限,而是缺乏独到的眼光善于抓住一个机会并去发掘开拓,也就是说,比别人快一步的前提就是要有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敢于不断开拓创新。就如比尔·盖茨,正是想到了计算机会崛起的必然趋势,才退学改行从事计算机,领先一步,抢占得先机,才使他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取得巨大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让思想永远走在年龄的前面。”的确,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创新才会使自己充满活力,只有创新才能使自己不断改进,化劣势为优势。青少年正是学习知识,储备能量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有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创新精神,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启梦想之门。
4.激发创新精神
青少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精神勃发的时期,如引导不得法,就会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反之,创新精神就会滋生并不断发扬光大。
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重在关注其“发展价值”,就是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让孩子们勇于和善于创造成功,实现理想。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们能独立、创造性地解决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能产生灵感,做出有意义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节目等,可能不一定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培养了能力,是甚为宝贵的,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应从青少年抓起。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范畴。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要敢于去接触、去挑战新的思想,打破传统的、固有的教育模式,要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不断地去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来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去怀疑,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创造新的理论和观点;不去任意地模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但是,所谓的创新,不是追求个性化的生活,个性化的思想,而是在某一个设计上,某个观点上,某个思路上,有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思维的最佳阶段,作为21世纪新一代,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进取心、自信心、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洞察力、动手能力、信息能力和创造能力。
青少年,只要具有创新能力,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青少年们的科技创新精神,来迎接未来世界新的挑战。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的创造开发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水平。人类不能没有创造。哪里有创造,哪里就有新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越来越重要,创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
(1)培养青少年的进取心。进取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可贵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那他终生将会碌碌无为;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绝不可能进入有着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社会。
古往今来的一切发明家之所以能在各个不同的技术领域中独占鳌头,无不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切有志于作出发明创造的青少年,从小就应该注重于培养自身最基本的素质——进取心。
发明家冯如,12岁到美国,先在旧金山做杂役,后到纽约一家机械厂工作。一股强烈的进取心驱使着他如饥似渴地自学中学数、理、化,并钻研有关力学、电学、光学等理论知识。苦学了10年。在20出头时,他就设计制造出打桩机、抽水机等机械。还是由于进取心,促使他勇敢地进行了让人飞上天空的大胆尝试。1906年他开始研制飞机;1910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行比赛中,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以最佳成绩获比赛第一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正是他这种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为国家争了光。青少年不要满足于现状,剔除掉那些得过且过、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处世观念,要抱有一颗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2)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根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这一阶段,好奇心是极为强烈的。如果他们能好好地利用这一好奇心,将开发出更大的潜力。一个人的好奇心,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遇事爱问“为什么”。
心理学家还研究到,好奇心能导致求知欲能使人走上知识之路,进而发挥出创造能力。因此,在发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使自己保持儿童时代的好奇心,对自己未知的东西,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仔细;不仅要听,而且要听真切;不仅要问,而且要问到底。这样,将会有助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美国的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自幼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遇事总爱问很多个“为什么”,从鸡为什么把蛋放在屁股底下、蛋也怕着凉等问题一直追问到“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就能孵出鸡娃娃吗?”,一直到后来发明了灯泡。
3岁的爱迪生独自一人钻进邻居家的仓库内。焦急的父母直到天黑才找到了他,此时的爱迪生正趴在一堆厚厚的草垫上专心地暖孵着身下的一堆新鲜的鸡蛋。通过亲身体验,年幼的爱迪生最终明白了人是不能孵出小鸡的。
幼年时,爱迪生有一次到邻居塞缪尔·温切斯特的碾坊去玩,看到温切斯特正在用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实验。于是,爱迪生也找来了几种化学药品做实验,他希望人吃了之后,会像气球那样飞上天去。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充当了这个倒霉的实验品。可怜的奥茨吃完了爱迪生配置的药水后嘴皮抽搐,几乎昏厥过去。固执的爱迪生却始终坚持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并不是自己的错。由于气球事件,附近孩子们的父母不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爱迪生接近。他被视为了危险人物。
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连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没有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爱迪生是不会有此举动的。瓦特也曾对水蒸气顶开壶盖这一平常现象唠唠叨叨地问个没完,后来他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机。这就是说,好奇心能促使人去发问;反之,爱提问题也是求知欲、好奇心强的表现。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多提问题必然有助于好奇心的增强。
好奇心是一种对自己还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弄清楚的心理倾向。一般都是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引起惊奇感,再通过“问一问”的方式把它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5.凡事三思而后行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把思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停止了思考,他活着也没有了价值。思考是生命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只能是行尸走肉。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思考,巧妇可为无米之炊,因为思考,天堑变通途……方法总比问题多,像学者一样思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凡事三思而后行
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身体的成长,使我们的外貌显得亭亭玉立、英俊潇洒。但是,我们也需要“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这就是要我们遇事要冷静,做事要成熟……总结成一句话:“凡事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这是一句多么简单而深刻的话呀,它是长者的建议,智者的忠告;它是悟者的提醒,迷者的机会。
对于处于迷茫的青少年来说,学会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准备,而人生又要成功。人人都需要成功,如何到达成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社会新的成员,能够认识到“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不因一时的冲动,而影响到整个人生。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复杂化,让青少年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上的一东西和文化。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青少年的“早恋”和对网络的痴迷。有些青少年因“早恋”而误入歧途,有些因“网迷”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对于刚刚步入人生的花季少男少女,是可怕的生活。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生活阅历少。他们早恋的基础有的仅仅是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这种吸引只是保留在对方好看、顺眼或与自己志趣相投等的基础上。实际上,他们不太懂得爱情的真正含义,并不理解爱情的深层的社会内容以及所要承担的道义与责任,因而他们在早恋中萌生的所谓的爱情,往往只是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的朦胧情感。
但是,一旦产生冲动的想法,好奇心作怪,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思考。
小超是个很出色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在区和市里组织的各种知识比赛中曾经多次获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为了培养其全面发展,父母为他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可是,父母突然发现小黎越来越陌生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儿子很少像以前那样与父母在茶前饭后聊天了,每天把饭碗一推,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钻进书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即使最疼爱他的爷爷奶奶过来,他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随即又回到书房去了。眼看儿子日渐淡薄的亲情,父母担心了起来,找到医生。医生说,网络已经危害到小黎心理健康,使他患上了网迷综合征。网迷综合征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目前社会上,像小超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一旦痴迷上网络往往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如果这些花季少年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稍微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冲动想法,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类似的事件。
每一个青少年都梦想有有个成功的人生。而成功的人通过望远镜看人生,看到人生多么伟大的境界,而心胸狭隘的人却用显微镜看人生,盯住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不放。骄傲和嫉恨他人是一种慢性自杀,他们会扼杀你的健康和幸福。
永远健康和幸福是每一个父母寄予孩子的美好愿望,这是要求每一个青少年遇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以一个冷静的大脑和平静的心态去处理事情。
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句:三思而后行。
三思后行,青少年受益终身
人们在劝人做事小心时常常说:“凡事须三思而后行。”这话甚为人们点头称许,即使被劝的人执意不从,最多也不过说:“我自有主张。”很有礼貌地婉拒提醒自己的人,决不会面红耳赤地争辩或怒目相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表面上看来颇得人心,它含有老练的经验世故和十足的小心,使人对此好意不得不颔首赞许。
可是,这对于一个思想上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未必能做到。所以,重要的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也许你会轻蔑地说:这有何难?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会因为一句话不会而动手打架?为什么还会有为了玩而逃课的事情发生呢?
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经过认真思考考虑周全以求万无一失。诚然,在做事之前先三思,可以防止因为考虑不周而出错。但同时,“三思而后行”又将多少大好良机白白失去!
有些人做事前没有“三思”,只是图一时之快,正如一幅漫画反映地那样,男孩想要尽快砌好围墙,从而显示自己的技术,却忽略了“三思”的过程。以至于在为满意的成果而高兴时,发现没有为自己砌一个出口。
试想,这些人但凡能够多思考一下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会带来的结果,他们还会犯那样的错误吗?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因此青少年要用心做事,做事前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出发点是否正确,轻生的人如果想一想自己的做法将会给亲人带来多大的痛苦,那么他们还会选择轻生吗?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告诉青少年做事前一定要谨慎,凡事应做到三思而后行。要多想一想行动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种行动产生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答案也许在人们心中应该已有答案了。
花季少年把他们的那种做事风格叫做“无悔”、“个性”、“张扬”。其实不然,那不是呈现出一个人的成熟气息,“谨于言,慎于行”的古训铭记在心,是很有必要的,让自己的言行和谐于自己的心灵,凡事多想想、不固执、不任性,那才是青少年“无悔”的洒脱。三思而后行,是不会错的。
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这里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思考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它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要想成为出色的人就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理论;善于质疑,勤于质疑,才会有所创新,牛顿根据苹果掉下来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善于思考和质疑的结果,所以读书就要抱着一种思考的态度学习,收获才会更大,才会有所突破。
正因为有无数爱思考,勤思考的人,才会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思考也是一种魅力的彰显:思考之美在于它始终是鲜活的;思考之美还在于它坚持以厚积为基石。思考是美丽的,却又是艰辛的。马克思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是人类获得成功的阶梯。不会思考的人是永远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思考是黑暗中的光明,思考是绝境中的村落,思考是迷途中的司南,思考是汪洋中的灯塔;陷入困境中时,紧张慌乱是徒劳的,为何不让自己静下来,镇定的思考一番呢?学会思考,往往会另辟蹊径,在绝处逢生,开拓一片蔚蓝的天空。
就让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在成长中学会思考,在失败与成功中体验思考的快乐吧!
在做事上,我愿是座桥,因为桥不言不语,默默地为往来的人们服务,当然桥不免要遭受桥上人的践踏,但桥依然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