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脆弱、胆怯、拒绝社会是怎么来的?
我从1999年开始对中国孩子的成长、成材进行研究、观察,时至今日在对几千例孩子成长教育的个案分析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着脆弱、怯懦甚至个性软弱的品格,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有不少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面临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不是选择勇敢、坚强的面对,而是选择了逃避、放弃抑或是随波逐流,在当下的社会中越来越庞大的“啃老大军”中,多的便是这样的孩子。
家住北京的马波是一位26岁的大家毕业生,当他的妈妈带他找到我做心理辅导时,他已经在家啃老四年多了。因为大学毕业时找工作屡屡受挫,也因为吃不了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苦,马波索性回到父母身边,泰然自若地做起了啃老族。他的父母实际上也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并且都已退休,在父母微薄的养老金的供养下,年轻力壮,又受过高等教育的马波,过着白天睡觉,晚上玩电脑游戏通宵的安逸日子。24岁时,马波通过网恋找到一位女友,很快俩人就举行了婚礼。马波的女友同样是大学毕业,在马波的影响下,结婚伊始便辞去了工作,跟马波一起在父母家啃老,两位退休老人供养着两个年轻人的生活,这让马波的父母不堪其负。
在这种情况下,马波的妈妈找到了我,希望我能跟他的儿子谈谈,看看这孩子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儿了?
跟马波一接触我就发现,这个26岁的已为人夫而且即将为人父的大小伙子,一脸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腼腆、羞涩,甚至有些胆怯。这个在妈妈嘴里从小到一直是乖顺、听话的年轻人,在谈到未来时一脸的茫然与不知所措,那些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以及野心勃勃,仿佛从来没有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过。
他坦言啃老并不是他所情愿,实属现实逼迫无奈。他抱怨求职时屡屡受挫,用人单位对他的挑剔让他难以忍受。他指责现在公司的老板都对人苛刻,业绩压力让他难以承受,同事之间也相互倾轧,这种工作环境让他想起上班这件事就有些恐惧感,所以,宁肯在家粗茶淡饭,也不愿意再踏上社会半步。
至于他新婚的妻子也辞了工作回家啃老的现实,马波这样解释,爱人在单位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同事之间相处得非常不愉快,爱人说了,他一个男人都可以不上班在家安心啃老,她一个女人嫁了老公,就更不需要再上班打拼了,还是在家里啃老比较有安全感。
两个已成年的年轻人,在走进了婚姻,组建了家庭之后,考虑的不是如何参与社会竞争,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开辟一片天地,反而却成了铁杆的啃老一族,这样的案例不能不让人唏嘘感叹,令人不安的是像马波夫妇这样的个案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在少数,而且,还有越来越增多的趋势。
与马波的妈妈谈起马波的成长,她坦言同许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一样,她和丈夫虽然都是工薪阶层,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也在竭尽所能尽量让儿子的生活没有缺憾。儿子上中学的确时候,为了让儿子能跟其他同学一样穿上限量版的名牌运动鞋,马波妈妈曾经一个月内只吃咸菜喝粥,省下了一千多元钱给儿子买了双运动鞋。
可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成年以后却成了这副样子,这让马波的父母想起来就愁肠百结,不知该去怨谁?
实际上在马波妈妈的描述下,我已经初步看到了马波的成长轨迹。从小乖顺、听话,从不惹是生非的马波,是父母老师眼里公认的好孩子,学习还算努力,并且,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在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孩子没问题的情况下,岂不知马波的内在品格却存在着教育上的严重缺失,人们只看到了他的乖顺、听话,却忽视了他的个性与思考能力的培养,人们只看到了他学习还不错,考上大学没问题,却忽视了他是否拥有坚强而勇敢的品格。
而正是这些能力与品格的缺失,让他即使接受了不错的技能教育,却无法直面社会,参与竞争,成为一个时代的逃避者,也成为自己人生的失败者,至少目前看是这样的。
坦白说像马波这样的成长经历,在现如今的中国家庭里简直是太普遍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由父母包办一切,大到买房装修,小到袜子内裤,这一切孩子不需要费丝毫气力,皆由父母操办,做为回报,父母要求孩子从小就要乖顺、听话,好好学习,一切以学习成绩为考量标准。听话,考得好的孩子是每位父母心头的骄傲与欣慰,而略有点儿个性,学习成绩再稍有点儿不尽人意的孩子,便成为父母心中的“痛”。
正是这样的教育环境,塑造出了马波这样的孩子,也让中国的父母倍感困惑,“我为孩子付出了全部,怎么孩子还是很难有成功的人生?”
面对父母们的困惑,我唯一的解释便是,“也许你在孩子的成长中只重视了孩子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却忽视了能够让孩子独立、成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品格教育,也就是孩子的人格与品质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对孩子灵魂的教育,它可能无法用分数考量,却是一个孩子面对社会压力与竞争的承受力反应,更是孩子面对挫折时的选择。”
在这其中坚强与勇敢的品格,当是孩子成长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具备这种品格的孩子,当他独自面对社会时,你不必担心他会成为挫折的逃兵,更不必担心他被失败击倒,他会因为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征服欲,而对挫折愈挫愈勇,因为很勇敢,他坦然接受失败,却从来不会气馁,这样的孩子你还用为他的生存担心吗?你还怀疑他的未来吗?成功对他来说难道不是迟早的事儿吗?
(二)对孩子坚强与勇敢的品格教育,应该从婴儿期就开始了。
很多父母问我,我们也知道品格教育的重要,可是这种教育应该在孩子的什么阶段开始呢?在我看来,这种品格在孩子的成长中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是坚强与勇敢的品格教育,在孩子的婴儿时期就应该开始了。
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发现美国人的婴儿从一生下来,就独自待在一个大房间里,父母会待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当然,这个大房间里有时会装有摄像头,有时会放着一个扩音器,婴儿的母亲常常会通过这些来判断正在啼哭的婴儿需要什么,在她们看来,大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婴儿一啼哭时就迅速出现在他们面前,甚至很快把他们抱在怀里,这样只会让婴儿变得胆小而任性。
妈妈们可以通过婴儿的哭声来判断他们是饿了,还是渴了,抑或是需要人来陪伴。在美国妈妈看来,并不是婴儿的每个要求都必须马上给以满足,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完全要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婴儿一生下来就必须学会自己面对一些事情,譬如在父母忙碌的时候,自己玩耍,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勇敢地面对空旷的大房间,甚至在妈妈腾不出手来抱自己一下时学会忍耐,这是对孩子最早的坚强与勇敢的品格教育。
而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婴儿的啼哭是不能忍受的。孩子大多数一生下来就跟着妈妈睡,多数家庭购置的价格不菲的婴儿床,常常只是一种摆设,直到孩子满地跑了也没有单独睡过。
我在很多中国家庭看到,只要婴儿一哭,妈妈、姥姥、月嫂,很可能还有奶奶,马上有四、五张殷勤的笑脸一起出现在他的眼睛里,而且,不管婴儿是需要什么,马上他就会躺在妈妈舒适的怀抱里,时间一久这成了他的习惯,让他无法忍受全家人不围着他转的情景,无法忍受没有妈妈的怀抱的时刻。由此一来,达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便啼哭不止,这也是中国的婴儿普遍比外国的婴儿爱哭的原因所在,也就是很多还是婴儿的孩子就已经任性、霸道得让父母不知所措的原因。过分的宠溺,过分的满足,让婴儿丧失了自我成长的空间,这让他们两三岁时还离不开妈妈的怀抱,不敢到陌生的房间,看到生面孔会哭,对未知的事物缺乏好奇心,不能在不熟悉的环境里过夜,这使很多家庭为了孩子放弃了旅行的计划,甚至减少了跟朋友的往来,因为宝宝不喜欢家里有外人来。
这些其实并不是孩子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俗话说孩子就像野草,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长成什么样。那些成年以后逃避社会、承受力差、个性脆弱的孩子大都有这样被过分保护与宠溺的成长,缺乏自我面对与承担的机会。
所以,我建议中国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之初便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不要过度满足孩子,让他为自己的要求被满足付出一定的努力,太容易得到结果,孩子就会对探求的过程失去兴趣,而这种探索的过程正是孩子最好的自我成长。
很多父母会认为为孩子牺牲一些自己的生活是应该的,却孰不知这样做恰恰会让孩子丢失很多机会,譬如因为孩子小放弃了旅行计划,这常常让孩子失去了一个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好机会,减少了与朋友的往来,也常常让孩子无法接触到家人之外的人,使孩子变得更加“窝里横”,一见到生人便呆若木鸡。
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在女儿五个月大的时候,便开始带女儿到处旅行,坐飞机去了很多国家,小女孩在一岁半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出门要带自己的旅行箱和洗漱用品,两岁的时候她要求有自己的房间,三岁的时候她会在飞机起飞时系好自己的安全带,并且,提醒吵闹的小伙伴要安静。现在这个六岁的女孩活泼、开朗、大方可爱,有很多的朋友,并且酷爱摄影,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经常出门旅行让她对美丽的大自然有了独到的鉴赏力,也锻炼了她独立、勇敢、乐于尝试的品格。
所以,别认为处在婴儿期的孩子只要吃饱喝足就一切OK,他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并且,他的触觉、视觉、嗅觉都在越来越得到发育,他要求妈妈鼓励他去尝试,去探求未知的世界,一颗勇敢而坚强的种子已经在他的生命中萌芽,他需要的是父母鼓励的眼神,欣赏的目光,这是一切优良品质诞生的源泉。
如果他曾经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婴儿,那么来到他的幼儿期,他可能就会表现得有些“皮”,甚至有些莽撞;他活泼好动,容易闯祸,是父母眼里不太听话的孩子,这实际上正是一个有个人意志力与个性,有求知欲与征服欲的孩子常有的表现,他的“皮”可能常常表现在好动,对什么东西都怀有好奇,想要去尝试。他的不听话也常常是有自己的主意,经常对父母的权威性产生怀疑,甚至否定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在家庭里比较让人头疼,但我却从来不怀疑他的品质,很多成功的伟人都有这样类似的童年。
那些看似令人难以接受的调皮、闯祸,实际上包裹着孩子的一颗勇敢的想要尝试的心,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在发出微弱的光,而它能不能成为巨大的能量,来照亮孩子的整个人生,则要看父母的引导。
所以,别轻易责怪孩子太“皮”,别对质疑你的观点的孩子发出咆哮,别一定要孩子完全照你的想法去做,如果他有自己的想法,请你一定给他机会让他去尝试,哪怕是失败了,他获得的体验也将使他终生受益。
幼儿期的孩子正是父母与他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的时期,这个时候,尊重他、欣赏他不仅会使他变得更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如果你的孩子在婴儿期就是一个在过于保护过于宠溺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么到了幼儿期便是你需要刻不容缓的培养他的坚强与勇敢的品格的时期了。
这个时期你的睡前阅读的书籍里,应该多一些有关勇敢与坚强的故事,你可以跟孩子玩戏剧游戏,让孩子扮演猎人,而你来扮演要吃掉他的大灰狼,教给孩子如何与凶猛的动物勇敢面对,如何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经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戏剧游戏,会让孩子产生面对困难的经验和胆量,启发他产生自我的思考能力,学会用智慧来自我解救。而且,经常经历这种对抗的游戏,会锻炼孩子的情商,历练孩子的心智。
现在有很多网络游戏也有类似的内容,但是,幼儿期的孩子一定不要让他经常接触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一个是他的年龄太小缺乏自制力,容易对游戏产生依赖,形成网瘾,再一个是孩子接触虚拟空间的东西越多,越疏于跟现实中的人交流沟通,时间一长容易形成沟通障碍和孤僻性格。
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些或别影响自己做事情,小小年纪就让孩子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或扔给孩子一个inbd就不管不问,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且不说闪烁的电脑屏幕对孩子的视觉的伤害,长期玩电脑游戏会降低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而过早地接触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的动画片,也会影响孩子自己的想象力与认知能力,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更不利于孩子品格的培养。
真正对孩子有益处的就是父母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给孩子设计一些适合他性格成长的游戏,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在孩子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品格与智慧的成长。
现在有很多大型的亲子游乐园,也特别适合幼儿期的孩子去参加。在那里面有各种塑胶材料做成的造型,有桥梁、山洞,还有各种可以攀爬的设施,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鼓励你的宝贝去征服这些东西,一方面孩子锻炼了体魄,一方面历练了胆量。
实际上,孩子坚强与勇敢的品质,是蕴含在他生命里的宝藏,父母则是激发他,让他有机会释放他的宝贵品质的那个人。让孩子在游乐园里大胆地去尝试征服那些庞大的玩具,勇敢地去探索陌生的山洞,高耸的桥梁,这样的游戏会让孩子不但学会保护自己,还会让他不惧怕挑战,甚至乐于接受挑战,而当孩子挑战成功后,父母每一个惊喜的笑容,每一个热切的拥抱,都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记忆会刻在他的脑海里,伴随他的成长,成为他品格的一部分。也许孩子勇于面对现实,从不放弃逃避的品格就在这一刻形成,也许孩子喜欢成功的体验,渴望赢得挑战的品质,就在那一瞬间被激发,孩子的成长有无限的可能,我们无法不用心面对。
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那么小,他懂得这些吗?我可以负责任地与你分享一个事实,那就是你的孩子一定懂得这一切,因为他生下来就具备和你一样的大脑,只是他的社会认知与思考能力还远远不够,而这些则是随着他的社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才能提高的。
培养幼儿期的孩子坚强与勇敢的品格,需要父母大胆的放手,给孩子体验挑战的机会。孩子的天性便是朝气蓬勃,无知无畏,而这种天性常常是在父母的全方位包办之下,慢慢地给消磨殆尽,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种后果。
现在,碰到哪位父母抱怨他的宝宝特别“皮”,胆子特别大,爱尝试不了解的东西,我都会恭喜他,告诉他这个孩子有非常好的潜质,父母应该用心地去引导培养他,这样的孩子将来也许可以成“大气候”。
前不久,有十几个中国的孩子到美国某中学去游学,在对方学校安排的欢迎Party上,突然遭遇意外停电,美国的中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陆续有序回到寝室,而中国的孩子们却乱成一团,拒绝老师要他们回到寝室的安排,理由是走廊里太黑,很恐怖,有几个孩子拿出了手机,给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拨通了电话哭诉,提出要马上回家,而在睡梦中被惊醒的父母在电话里对领队的老师大发雷霆,指责他们没有安排好,有的家长甚至决定要连夜飞到美国。
在异国他乡遭遇这样的意外,孩子们有些受惊吓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要知道这些孩子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在美国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上都要准备自立了,开始打工赚让自己进入大学的学费,而仅仅是一次意外停电,便让十几个中国孩子难以承受,这其中的差异不能不让人心存不安。
所以,当孩子进入了青少年期,坚强与勇敢的品格教育就更加的不可或缺。这个时候正是孩子学业最重,面临许多选择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品质会使孩子以更加积极而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对父母的要求很高,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和思考能力,对于父母的言行他们会有自己的观察,所以,为人父母者在这个时期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与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起码可以身体力行。
譬如,你要求你的孩子做到坚强与勇敢,你就不能在生活中处处脆弱与退缩,至少,你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怯懦,如果你发现了你的孩子个性脆弱,缺乏胆量,处处逃避,那你一定要首先在自己的言行上找原因,也许你并没有在意,但你的孩子已经深深地受到了你的影响。
在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以后,我想你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交流。通常脆弱与胆小的孩子常常是因为缺乏体验,也有的孩子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鼓励与爱。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个性中存在这种弱点,你绝不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可以忽视的因素,因为你的孩子即将成年,他马上要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缺乏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就等于盖房缺了顶梁柱。少了这不可缺少的支撑,你就是在建一座华而不实的楼房,不管这楼房盖得有多高多漂亮,哪天风雨一来,它就会因为承受不了而轰然倒地,到那时可能一切都会毁于一旦。
所以,坚强的个性,勇敢的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生存下来的重要保障,当你需要把你的孩子送出门,去迎接挑战的时候,你要问一问自己,你是否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一根顶梁柱?
实际上当你的孩子身上缺少这种品质的时候,你在他的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很多问题,譬如说逃避,譬如说放弃,譬如说没完没了的抱怨和对一切未知事物的恐惧。
当他的生活中一再发生这些情景的时候,我想你就应该有所行动了,把生活中你坚强面对的那些情形讲给他听,与他每天都分享一个励志的故事,带他去挑战一些难度不太大的事情,只为让他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带他去爬爬山,用这种登山的运动来激发他潜意识里的征服欲;带他去参加一些对抗性的运动,譬如足球、篮球、羽毛球,在这些既有激烈竞争,又有密切合作的运动中,让他体验参与竞争的乐趣和快感。
当这些行动都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我相信会激发他潜在的坚强意志与勇敢的品质,这实际上便是对孩子品格的一种塑造。有些东西看似不经意,却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一种影响。
这需要为人父母者具备这种素质,懂得这种诉求,关注孩子的品格塑造,并且,要相信孩子的品格是可以塑造的。
前不久,一则“武汉大学博士生黄碧海放弃高薪出国工作机会,用爱心唤醒‘植物人’妈妈”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在记者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武汉大学博士生黄碧海为了让已成为“植物人”的母亲早日苏醒,放弃了导师为他推荐的到日本读博士后的年薪达40万的研究工作,留在了母亲身边,并且,用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天天坚持不懈的呼唤,唤醒了已昏迷达二个多月的母亲,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素不相识的人。
在这里人们也了解到,2001年考入湖北大学化学生物学系的黄碧海,14岁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多病的母亲,养成了坚强而勇敢的品格。在母亲病重的时候,医生都劝他放弃,而他却毫不犹豫地承担了照顾“植物人”母亲的职责,一边完成博士学业,一边在医院给予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同学们谈到他,都被他坚强,而敢于担当的品格所感动,熟悉他的同学都了解他乐观、向上的品质。
而黄碧海自己却说,虽然现在因为母亲重病跟他无法正常交流,但在他小的时候,母亲却常常要求他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给予他承担责任的机会,而黄碧海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黄碧海虽然家境贫寒,但却从不自暴自弃,对于生活给予他的打击,他都能够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用坚强的意志来承担,在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脆弱,经不起逆境的折磨,抗挫折能力越来越低的今天,黄碧海无疑是以他坚强而勇敢的品格,赢得了社会的关注与尊重,也赢得了人生的精彩。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都追求人生的成功,而成功的背后除了机遇与勤奋,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和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这种品格的养成会让他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