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实用本草纲目
32057900000101

第101章 毒草类

凤仙

〖本草纲要〗

“释义”

凤仙结的果实呈堆叠的样子,大如樱桃,它的形状稍长一些,颜色如毛桃,生时呈青色,成熟后变黄色,碰触到它就自己裂开,皮卷起如拳头一样。苞中间有籽,像萝卜籽但小些,呈褐色。人们采它的粗茎,用酱有的用盐腌制后收藏起,脆美可口。嫩花用酒浸入一夜,也可以吃。

“异名”透骨草、凤仙花、指甲花、小桃红、夹竹桃、染指甲草、旱珍珠。

根、叶

“性味”味苦、甘、辛,有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有散血通经,软坚透骨作用。治鸡鱼骨刺卡在喉咙里,误吞铜铁,跌打肿痛。

“性味”味甘,性温、滑,无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主治蛇伤,擂酒服下就好。还可治腰胁疼痛难忍,晒干研成粉末,空腹时用酒每次服用3钱,活血消积。

“性味”味苦,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李时珍曰:主治难产,骨刺卡喉,软骨散积块。厨师烹调硬肉时,投入几粒,容易煮烂。

〖本草附方〗

“治骨鲠得很危险的人”白凤仙子研在水里,用竹筒灌入咽喉中,其物立即变软,不可以碰着牙齿。或者用根捣成汁灌服,更好。

“杖打肿痛”风仙花、叶捣如泥,涂肿破处,干后又上,夜间结血自散,即愈,11、12月则收采干的研末,用水和涂。

“治腰胁疼痛”凤仙花9克,晒干,研末,空腹服。

“治骨折疼痛”干凤仙花3克,鲜品9克,泡酒,内服。

“治鹅掌风,灰指甲”鲜凤仙花数朵,外擦。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的全草、花、种子、根;其干燥全草(白花者)称透骨草。

“药理成分”

1.种子(急性子):含皂苷、脂防油,油中含凤仙甾醇、杷荏酸、α-菠菜甾醇及β-谷甾醇。此外,又含皂苷、槲皮素二糖苷、槲皮素三糖苷,并含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及多聚糖。

2.花:花中含2-甲氧基1,4-萘醯、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醇(kaempferol)及槲皮素(quercetin)。

3.全草(透骨草):凤仙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醯、指甲花醒甲醚和槲草素;全草含羟基苯甲酸、芥子酸、咖啡酸;茎含山奈酚-3-葡萄糖苷、天丝葵素、矢车菊素等;还含各种花色苷,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兰素、锦葵花素、山奈酚、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

“药用功效”

1.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发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考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2.凤仙的全草有抗真菌、止血作用。

“临床主治”

1.风湿性关节炎。

2.跌打损伤。

大戟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大戟平原沼泽很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断有浆。叶长窄如柳叶但不圆,梢叶密集向上生长。产于杭州的紫大戟质量好,江南产的土大戟较次,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作用很峻利,能伤人,体弱的服用,有的致吐血,一定要知道。

“异名”邛巨、下马仙。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除蛊毒,消十二水,治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等症。《名医别录》记载:能消颈腋痈肿,止头痛,发汗,利大小便。甄权曰:下恶血癖块,止腹内雷鸣,通利二便,并有堕胎的功效。

〖本草附方〗

“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炒)2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3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懦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

“治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控涎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九如梧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5、7丸至10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

“治黄疸小水不通”大戟1两,茵陈2两。水浸空心服。

“治水肿”枣1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

“药理成分”含有大戟甙、生物碱、大戟色素体及维生素C。

“药用功效”

1.泻下。

2.利尿。

3.对于可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治”

1.肝硬化腹水。

2.肾性腹水。

3.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甘遂

〖本草纲要〗

“释义”

甘遂,本品味甘,入脾泄下利水,以通隧道,脾属土味甘,五行之中以土克水,当遂脾土味甘之意,得脾土运化之用,故名甘遂。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醋制用。

“异名”甘藁、陵藁、陵泽、甘泽、重泽、苦泽、白泽、主田、鬼丑。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腹内胀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利大小便。《名医别录》记载:能下五水,散膀胱多热,皮中痞,热气肿满。甄权曰: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李时珍曰: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本草附方〗

“治水肿腹满”甘遂炒后2钱2分,黑牵牛子1两半,研末,水煎,时时含呷。

“治小儿疳水”用水宝散:珠子甘遂炒,青皮、橘皮各等份,研末,3岁用1钱,用麦芽汤送下,以通利为度,忌食酸、咸食物3、5日。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

“药理成分”含有大戟酮、α-大戟酸、大戟二烯醇、表大戟二烯醇、棕榈酸、柠檬酸、草酸等。

“药用功效”

1.增加肠蠕动,有峻泻作用。

2.镇痛。

3.利尿。

“临床主治”

1.肝硬化腹水。

2.血吸虫病腹水。

3.百日咳。

附子

〖本草纲要〗

“释义”

本品为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饱乌头的侧根(子根)。附子种植起于江油,从唐代开始已有近1700年历史。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但川产附子最著名。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然后加工成盐附子、黑附片及白附片。

“异名”其母名乌头。

“性味”味辛,性温,有大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风寒咳逆邪邪气,寒湿麻痹,腿脚不利,消除积血,金疮。《名医别录》记载:治腰脊风寒,脚气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温中强阴,强身健体,还能打胎,为百药之长。张元素曰:能暖脾温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李时珍曰: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癫痫,小儿受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和葱粘液塞入耳内可治聋。

〖本草附方〗

“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配伍。

“热病吐下及下利,身冷脉微,发躁不止者”附子炮1枚,去皮脐,分作8,入盐1钱,水1升,煎半升,温服,立效。

“十指疼痛麻木不仁”生附子去皮脐、木香各等分,生姜5片,水煎温服。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

“药理成分”含有次乌头碱、乌头碱、中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附子灵等。

“药用功效”

1.强心作用。

2.镇痛及镇静。

“临床主治”

1.充血性心力衰竭。

2.肾病综合症。

3.慢性肾炎。

4.慢性结肠炎。

半夏

〖本草纲要〗

“释义”

生于田野、溪边、阴湿山坡、林下。半夏,以节令命名者。言其当夏之半者所生者也。故名半夏。其他半夏之名者,皆因其炮制不同而冠名。守田因其会意,水玉因其象形。半夏为当乾之时,一垢之升,处于时令半开半阖之际,关键之处。犹如燕尾之剪,裂菜之刀,故名燕子尾、裂刀菜。以地生而候天时,故名地文。其2至3年生者为三叶之复叶,故名三叶老。

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上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后使用,称为制半夏。同时切片。

“异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腹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之症。《名医别录》记载:可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悦泽面色,还可堕胎。李时珍曰:除腹胀,治失眠及男子梦遗女子带下之症。

〖本草附方〗

“呕吐反胃”大半夏汤:半夏3升,人参3两,白蜜1升,水1斗2升和,扬之120遍。煮取3升半,温服1升,日再服。亦治膈间支饮。

“伏暑引饮脾胃不利”消暑丸:用半夏醋煮1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为末,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50丸,热汤送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药理成分”含β-与γ-氨基丁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麻黄碱、久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尿黑酸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和半夏蛋白Ⅰ等。

“药用功效”

1.镇咳、祛痰。

2.止吐。

3.解毒。

4.降压。

“临床主治”

1.治疗痔疮。

2.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3.治疗子宫颈癌。

大黄

〖本草纲要〗

“释义”

大黄生长在河西山谷及陇西。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枝根,刮去粗皮和顶芽,风干焙干或切片晒干供药用。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异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能下瘀血,破瘙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名医别录》记载: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甄权曰:能疏通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利大小肠,破留血。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大明曰: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利大小便。温瘴热疾。李时珍曰: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路语,黄疸诸火疮。

〖本草附方〗

“治头痒风屑发黄”大黄酒浸炒为末,茶调服。

“治头痛如破”酒炒大黄半两,一半茶煎。

“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汤: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3两,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2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治时行头痛壮热1、2日”水解散:桂心、甘草、大黄各2两,麻黄4两。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3,覆取汗,或利便瘥。强人服2方寸匕。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大黄2两,黄连、黄芩各1两。上三味,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

“药理成分”含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苷、泻苷、鞣质类物质(其中有没食酰葡萄苷、没食子酸、小儿茶素)等成分。

“药用功效”

1.泻下作用。

2.抗感染作用。

3.利胆作用。

4.止血作用。

“临床主治”

1.消化不良。

2.便秘。

3.传染病

4.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等。

商陆

〖本草纲要〗

“释义”

商陆,今处处有之,多生于人家园圃中。春生苗,高三、四尺,叶青如牛舌而长,茎青赤,至柔脆;夏秋开红紫花,作朵;根如芦菔而长。八月、九月采根暴干。

“异名”夜呼、当陆、白昌、章柳根、蓫薚。

商陆根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水肿、疝气、肿块痹证,外贴消痈肿。大明曰: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消肿毒,除恶疮。

〖本草附方〗

“治水气肿满”用白商陆根去皮,切如豆大,取1大盏,用水3升,煮剩1升,再以粟米1盏,同煮成粥,每日空腹下,取微利,不要与其他食物一起吃。

“治腹中突然出现肿物,硬如石,刺痛难忍,不治,百日即死”多取商陆根捣汁或蒸,用布垫腹上,放药,以衣物覆盖,药冷即换药,昼夜不停。

“治一切肿毒”商陆根和盐少许,捣敷,1日2次。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药理成分”含商陆碱、多量硝酸钾、皂甙。根含三萜皂甙。水解得加利果酸、商陆皂甙元,以及商陆酸,并含甾醇类化合物α-菠菜甾醇和△7-豆甾醇的混合物及二者的混合甙。

“药用功效”

1.利尿。

2.抗感染。

3.增强免疫力。

“临床主治”

1.慢性气管炎。

2.消化道出血。

3.肾结石。

李时珍说:太古生民无食粒,只茹毛饮血。神农氏时才开始尝草别谷,教人们耕耘;又尝草别药,以救治人们的疾天。后来轩辕氏又教人们以烹饪,制为方剂,从此后人民才开始懂得养生之道。百谷的性味各异,岂可终日食用而不知其性味与对身体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