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
32084400000009

第9章 我们向何处去?———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金碚

刚刚杨教授讲了宏观经济的分析,很悲观的估计,我不否认悲观的估计,但是想在悲观的过程中讲一点积极的因素。今天要讲的是———我们向何处去。

一、美国现在在哪里?

我们讨论向何处去的问题,首先要看看我们现在在哪里?先看看美国在哪里,美国为什么发生这次金融危机?我是从实体层面看这个问题。整个世界从工业化发展长周期来讲,20世纪上半叶,进入石油和汽车的时代,整个的世界经济实体层面基于石油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等。大家知道,这样一个经济状况到了20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石油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紧接着发生了经济萧条。那个时候全世界在说,下一轮人类还有没有希望?当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找了一批专家、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在一块研究,有没有希望呢?研究的结论是,还是有希望的,下一轮就进入以通信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为中心的一轮新经济的时代。从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所谓“新经济时代”。很多人认为进入新经济时代以后,全世界的经济增长不再依赖于资源,不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了。因为不受资源的约束,靠人的脑力和创造可以发展,靠高技术。确实,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是,好景不长,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崩盘,预示着高技术产业虽然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投资人却没有信心,为什么高技术是一个好东西但投资人却没有信心呢?因为,高技术产业盈利模式没有解决,有研究说,为什么纳斯达克指数会崩盘,是因为人民看不到一个好产业的发展,为什么能够持续地盈利,靠什么东西持续地盈利呢?像巴菲特,所谓“股神”,顶级投资人就不投资这些行业,他和比尔·盖茨是好朋友,但他也不买微软的股票,理由就是这是一个好东西,但它怎么样持续地获得利润呢?这个产业要靠三个东西支持,第一靠垄断,第二靠许可制度,你可以做,别人不可以做,第三靠专利制度,总而言之靠垄断,如果没有垄断,就不能获得持续的盈利。这个行业的特点正因为耗费很低的资源,所以价格确定机制不同于传统产业。学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如果是形成竞争的话,高技术产业产品的边际成本是零,或者是趋于零,所以,如果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将趋向于无限小。如果是这样,盈利从哪里来?没有盈利,投资人如何受益?所以,投资人不愿意长期投资这样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往哪里去?金融领域有这么大的金融资产,往哪儿去?美国政府也想做好事,给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引导大量金融资产仍然进入最传统的产业,房地产业。我们看到,次贷危机中,最传统的产业里面一旦出了问题,整个经济要动摇。不是说世界已经进入高技术产业的“新经济时代”了吗?为什么高技术产业没有成为中流砥柱?当传统产业出了一点问题,经济大厦就要倒塌呢?美国人为什么没有信心?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为什么汽车行业是上一轮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现在,当三大汽车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为什么那么紧张呢?它不是“夕阳产业”吗?所以,人们要问:美国现在究竟在哪里?美国要恢复信心不容易,告诉投资人什么产业是好产业,不仅是有前途的,而且是能赚钱的,少一条,投资人都没有信心。

二、中国现在在哪里?

我们再来看中国,中国在哪里?改革开放30年,想一想30年,到底是什么成功了?我们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工业。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感恩,享受着工业发展的利益,却不断地指责工业发展。好像现在的问题都是发展工业导致的,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打工仔苦难的生活,都因为发展了工业,所以不要发展工业了。但是,中国所有的问题离开了工业能解决吗?就说吃饭吧,中国有13亿人口要吃饭,要种粮食,没有重化工业,没有化肥能养得起13亿中国人吗?没有水利能养得起中国人民吗?中国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要依赖于工业来解决。有人说工业破坏环境,是的,工业生产如果忽视环境保护确实会破坏环境。但是,不发展工业包括重化工业,就能够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吗?其实,如果不发展工业,中国的生态环境将被破坏的更严重,例如,如果没有工业,没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那么,青山都将变为荒山,因为人们不得不上山砍树当薪材,难道还有其他的出路吗?但是,有些人却告诉我们说工业不重要了,下一轮不用发展工业了。这样,地方政府、企业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有的地方,人们在说:现在感觉是,花钱的是“爷爷”,赚钱的是“孙子”。那样一种心态,动力在哪儿?什么叫资源?地球上的物质怎么样分成“资源”还是“废物”?完全取决于工业技术能力。如果有发达的工业,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是资源,而如果没有工业,再好物质也成不了“资源”。所以,中国的资源问题怎么样解决?环境问题怎么样解决?不是靠不发展来解决,而必须靠工业技术的发展。

很多问题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了。例如说中国发展没有土地了,如果中国缺地,我不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还有地?中国土地问题在什么地方,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兵,大家都圈地,老百姓买一点房子就觉得用了很多地,其实老百姓用的地很少的。中国老百姓住房用的地,占的比重远远地低于美国。工业在节约用地上,绝对比农业节约用地,也比农业节约用水,农业是耗水最多的产业。我们看到中国的奇观,说北京没有地了,但全世界哪个城市有北京那么多的占地大院?政府精简人员从来不精简占地和房子。中国是个农民的国家,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地主,进了城要当业主,业主也是地主,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大家都要占地。例如,看看中国企业如何投资?首先考虑的往往就是圈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不是想搞工业,而是为了圈更大的地。看看日本的工业,用地高度密集。没有占那么大的地。所以,本质上不是没有地了,不是没有资源了,资源是有的,地也是有的。不要给大家一个幻觉,似乎中国已经没有资源了,中国再发展工业没有前途了。

所以,下面一个问题是,中国向哪里去?中国现在已经走过了工业吗?像美国次贷危机所表明的,美国还没有完全走过传统工业时代和石油时代,石油时代至少还有20年,也还没有走过汽车时代。美国高技术产业比我们发达得多,也不敢忽视最传统的产业。那么,从现实来看,中国前途在哪里?其实全中国各个地区老百姓都知道,中国前途在哪里,就是继续工业化,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条路必须要这么走。当然,工业化不止是发展工业生产,工业化的发展会带动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社会发展,政治的进步。不要一说工业化,就觉得没有前途,鞋穿在谁脚上谁知道舒不舒服,地方为什么都得搞工业,都失去理性了吗?不是那样子的。

三、为什么缺乏信心?

大家对美国经济失去信心,表面的关注点是在金融领域,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沫破裂造成了此次危机。其实,前面的讨论实际上已经可以说明了,此次金融危机从根子上看实际是源于美国的实体经济。一切金融虚拟资产的扩张,本质上都要基于某种实体经济。而美国金融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不仅仅因为华尔街的贪婪、无知、欺诈和规则不健全所导致。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通信信息技术给了金融虚拟资产扩张以有效的技术支撑,使其迅速膨胀,而所有金融产品的信心归根到底来自于对于产业发展前景的信心。美国经济危机的深刻性在于,其整个经济的产业层面的技术路线前景,非常不清晰,也就是说,究竟是什么产业能够支撑如此庞大的金融体系和虚拟经济肌体?通俗地说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缺乏新增长点。因此,投资人处于严重的困惑状态。

我前面已经提到过,20世纪80年代之前,可以被称为“石油时代”,传统产业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80年代以后,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等开始被称为夕阳产业,高技术产业开始风生水起,并且由于对高技术产业的高度乐观,逐渐产生了泡沫。但是2000~2001年,以网络企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股票泡沫大规模崩盘,大众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前景,对于高技术产业如何保证商业性投资持续的盈利性失去信心。高技术产业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而庞大的金融投资需求和金融资产又瞄准了这样一个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产业基础,所以恢复信心非常不容易。对高技术产业的信心不足,使得投资资金特别是金融创新方向又转向传统产业,包括房地产业等。而房地产业出现问题又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那么,美国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方向究竟是什么呢?这个困惑不解,长期投资的信心就难以彻底恢复。

中国也存在虽然性质有所区别但也是类似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发展的产业空间到底是什么?中国经济凭什么保持高速增长?现在中国劳动人口占世界人口25%左右,即世界1/4的劳动力在中国土地上,而创造的GDP仅占世界的5%多,许多产业已经发生产能过剩问题、转型或者出口市场饱和的声音不断,那么,中国产业究竟该发展什么?

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空间可能比美国更大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产业还远没有饱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农村建设,都还有很广阔的空间,还处于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产业深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哪些产业还可以在中国发展?4万亿元投资其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基础设施和民生性公共支出都还不是真正的生产性产业。那么,活跃的生产性产业究竟是什么?是房地产,汽车,装备制造,重化工,还是已经变成了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人们的投资信心须要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产业发展在技术上是有前途的,值得发展的;二是进行商业性投资是可以持续获得利润的。金融危机之前,很多人认为中国不能再发展重化工产业,不能再发展过多的出口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似乎已经走到头。但是,我们看到,金融危机之后,要刺激恢复信心的产业许多却还是属于重化工、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这些产业与就业密切相关,与中国现实的市场需求相关,这就是中国当前的现实。

四、危机中更要看到积极因素

金融危机产生很多困难和危机,但也出现很多有利的因素,抓住机会也许会使中国工业化再上一个台阶。主要有以下几个积极因素:

第一,中国长期以来确实是处于资源短缺的时期,资源一定是短缺的,但是在金融危机这个时期内,资源短缺暂时有所缓解,对产业发展来讲就是一个机会。

第二,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间,宏观经济政策趋松,这就使得过去不能做的事,没有条件做的事,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做不成的事,也许现在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机会能做。

第三,国际资产的价格会大幅度下降,这时候至少给企业,特别是好的企业,战略选择有了空间和机会。当然,现在中国是不是到外国资产抄底的时候,要看有没有本事,没本事进去就完了。但是,现在至少是有更有利的机会,有机会总是比没有机会要好。

第四,中国很多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里面,可能经过一次“精洗”的过程。在危机中,确确实实有些当时盲目发展,盲目扩大规模的那部分企业会受到灭顶之灾,但是有一些好的企业不会有问题,不用担心,比如我们到了江苏省,哪怕最传统的产业,例如纺织业里头也有一些好企业,没有问题的。所以,经过这一轮金融危机,工业经过一轮精洗之后,也许企业群体竞争力会上升。

第五,在这次危机中间,中国的国际地位会显著提升,在国际规则的谈判上,中国的筹码会增加,所以,中国做很多事情国际压力可能会减弱。比如说奥巴马上台,他是民主党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一定倾向于对中国施压。但是,金融危机情况下牌不好打,他要看看中国的眼色。中国谈判的地位在提高,在WTO谈判过程中,我们已经可以进入七方核心谈判的小组里面。

第六,这次金融危机会增强人民和政府的发展意志,改革的意志。告诉人们,决不要三心二意,而是必须一心一意求发展。中国还没有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走完工业化必经的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基本的经验———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个原则是正确的,今天仍然完全适用。

五、坚定地走过工业化的历史阶段

世界上很多人做的一些错事,很多大错,往往都是在美丽善意和良好愿望中铸成的。我们不能够坐在办公室里,用楼房里城市人的想法、城市人的美意去想像13亿人的愿望。我看过电视中播出的一个座谈会,很有感触。座谈中王蒙讲了一件事:大家都在说打工的人怎么样辛苦,打工人确实辛苦,但是我到农村做过一个调查,问农民,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政策是什么?他们说,哪个政策是最好的?最好的政策就是让我们能够到城里打工。我们打了工才可以赚到钱,回家才可以盖房子,才可以娶媳妇。打工是不是辛苦?很辛苦,但是这是工业化的过程,所以不能饱汉不知饿汉饥。享受着工业化、城市化成果的城里人,说现在不能发展了。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真正享受到工业文明的成果,就说工业化应该停止了,如果那样,怎么会有信心?金融的信心从哪儿来?

实际上,中国目前很多产业只是外延性扩张达到了较大规模,但多数产业的深度拓展仍远远不够,所以,现在决不能轻易说某某产业已经不适合中国发展。比如纺织业,很多人说中国纺织业已经规模太大,中国平均要为世界的人们生产两件衣服,这种判断的含义不是不要发展服装或纺织业,而是要拓展其深度空间,要把衣服做得更好,纺织工艺要更加提高,让中国真正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纺织服装大国。实际上,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谈论“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还完全不是时候。产业升级不是一定要在产业结构的链条上很快地放弃某些产业,而是在产业链条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深度开发,而这种开发的空间还很大,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还有很长的路没有走完。

尽管在危机中间一定有困难,但是,我们充分相信,企业在困难中间是完全能够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一定能提高竞争能力的。只是在方向上、政策上、政治路线上要告诉大家,中国现在要干什么?大家还要一心一意求发展,把工业化尚未走过的路坚决地走过去,就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中国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下一个阶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