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中国经济学
32094700000033

第33章 企业经营战略

一、企业经营战略及其功能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战略决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加之科技进步所引起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企业所面临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未来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必须研究、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功能:一是把握全局和规划未来的功能。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涉及企业全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则使企业领导集团能够科学有效地把握企业全局,规划企业未来;二是分析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都离不开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而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制定、调整和实施,每一步骤都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之上的。它不仅分析市场的过去和现在,而且预测市场发展的未来,所以,以此所制定和实施的企业经营战略,具有分析市场,提高企业适应市场能力的功能;三是开拓市场和自我发展的功能。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规模和结构上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治理有效的企业的规模和结构也是不断发展的。然而,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原有基础上的新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拓市场,其中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而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功能,也就是指导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新发展;四是兴利除弊和有效竞争的功能。任何企业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既有所长,也有所短。在只有法则而无情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求得生存、发展和繁荣,就必须扬长避短,兴利除弊,通过有效竞争使企业取得主动地位。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使企业兴利除弊,发扬优势,在有效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繁荣;五是转危为安和重找生路的功能。市场供求关系千变万化,市场竞争是一个无情的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适应市场需要的某种产品,可能会在一个早上就变成了滞销产品。原来很有名气的一个企业,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面临着破产的厄远。然而企业经营战略所具有的转危为安和重找生路的职能,则可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再现生机。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原则

研究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首先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

这里讲的全局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经营战略要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相适应。例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必然会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发生潜在影响。或者说,企业必须考虑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温饱型”阶段、“小康型”阶段、“中等发达”阶段,究竟制定和实施什么样的经营战略,才更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企业经营战略要从企业自身的全局出发。企业经营战略,不同于企业的个别性经营对策,也不是哪一个方面或局部的经营策略,而是涉及企业全局利益和全局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二)未来性原则

中国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法国未来学家儒佛尔说:“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有作为的精明的企业领导者,不仅能正确地总结过去,有效地把握现在,而且要善于科学地预测未来。既然企业经营战略是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较长期的战略决策,所以,经营战略的制定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对未来的市场供应与需求变化作出科学预测。在时限上来说,应当有近期战略、中期战略和远期战略。这样,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不畏风浪起,我自有优势。

(三)求实性原则

无论是现在的经营战略决策,还是未来的经营战略决策,都要坚持求实性原则,即从实际出发。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财力、物力、技术更新等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要有全面的科学分析;同时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如交通、通讯、原材料及能源供应、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等有科学分析。此外,还要对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趋势,及其对国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才能使制定的企业经营战略具有现实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创新性原则

经营战略的思考、研究、论证和制定,本身就是创造性劳动。经营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想他人之不想,行他人之不行,以出奇制胜的决策赢得主动、优势与未来。因此,经营战略必须具有创新性,而不能照搬他人战略,更不能因循传统做法。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分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战略,并没有一定的模式,这要由它所处的市场形势而定。也就是说,一定的战略要适应于一定的市场形势。为此,企业家要了解不同市场形势下各种经营战略的分类及特点。

一是按经营战略的规模层次可分为:总体战略和分战略。所谓总体战略,也叫综合战略。它是根据企业环境和经营目标而确定的总体经营活动方案。总体战略是涉及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总体战略目标、总体战略步骤、总体战略对策的全局性战略。因此,企业必须首先搞好总体经营战略。所谓分战略,也叫子战略。它是为了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在企业各部门、环节、领域分别采取的具体战略。分战略包括竞争战略、价格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质量战略、品牌战略、技术战略、资金战略、人才战略、信息战略、管理战略、分配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任何类型的总体战略,必须有相应的分战略才能保证它的顺利实现。

二是按经营战略的时限层次可分为:近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战略、长期发展战略。所谓近期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企业五年以内的经营发展战略。近期经营战略,应当符合近期企业内部和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近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所谓中期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企业五年至十年之间的经营战略。中期经营战略,应当符合中期企业内部和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所谓远期发展战略,也叫长远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企业十年以上的经营战略。远期经营战略,应符合远期企业内部和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远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近期、中期、远期经营战略,应当瞻前顾后,相互衔接。不仅近期、中期经营战略要考虑到远期发展目标的要求,而且远期经营战略也要考虑到近期、中期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步一个新台阶,一步一层新天地,不断开拓企业发展的新道路和新层次。

三是按经营战略的进退层次可分为:攻势战略、守势战略、撤退战略。所谓攻势战略,也叫进攻型或发展型战略。它是指企业已经具备各项经营条件,或已处于优势地位后,可以积极扩大经营规模,或实行多样化经营,以实现企业常规或非常规跳跃发展的经营战略。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扩大投资、更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开发新市场等战略决策,实现主动性、进攻性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海洋中,市场瞬息万变,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进则退。所以,攻势战略为上策型经营战略。所谓守势战略,也叫维持或稳定战略。它是指企业在原有经营领域中逐步取得优势地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为稳定战局、巩固成果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战略。但守势战略作为一种战略,绝不是消极防守,也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以守为攻,少冒风险,蓄集潜力,待机而动。这种经营战略,适用于那些资金力量不雄厚,技术力量不强大,经营经验不丰富,缺乏冒险精神的企业。所以,守势战略为中策型战略。所谓撤退战略,也叫紧缩战略。它是指企业在原有经营领域中处于不利地位,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状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战略。它是采取逐渐收缩甚至退出原有经营领域,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的情况下,重新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准备开辟新的经营领域。这种迫不得已的应变性战略,是一种战略性退却,其战略目的不是承认失败,而是以退待进,积蓄力量,休养生息,以便东山再起,以开辟新市场或寻回原失去的市场。该战略有两种情况值得区别:一是内部或外部偶然性因素使原定战略目标不可能实现,企业进行被迫性战略撤退;二是市场上出现比原来更好的市场机遇,企业进行转移性战略撤退。前一种情况属于下策性战略,而后一种情况则属于上策性战略,实质上是实施新攻势战略的准备时期。

四是按经营战略的内容层次可分为:投资战略、市场战略、内部管理战略。所谓投资战略,是指企业为确立的经营方向、规模、结构的实现,而进行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筹集、调整、配置和投入的战略。投资战略是企业的基础性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市场战略,是指企业在寻找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时所采取的经营战略。市场战略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有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商品价格战略、商品更新战略、发展优势战略、综合市场战略、集中经营战略等等(有些市场战略,将在下个问题中说明)。所谓内部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投资战略和市场战略,在企业内部人力、财力、物力、供应、生产、销售、分配等管理体制上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其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企业自身的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企业的投资战略和市场战略创造内部条件。

四、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选择

企业经营战略,具有多种战略模式选择。就大的方面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战略可供选择:

(一)倾斜经营战略

倾斜经营战略,也叫集中经营战略。所谓倾斜经营战略,就是把企业的经营能力倾斜或集中于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某类产品的经营上,形成自己的生产经营优势,获得较好的经营成果。在企业经营中,有些企业由于受经营历史、经济实力、经营能力、经营环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同时生产或经营多类多种产品,很难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而难以保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成果。企业采取倾斜或集中经营战略,则可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形成你少我多、你次我好、你贵我廉、你慢我快、你滞我畅的特色和优势。有些力量雄厚的大企业也采取此战略。

集中经营战略在分工与协作高度发展了的社会化市场经济中,其主要优点:一是有利于企业产品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形成优势,获得较高盈利;二是有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规模生产或经营,降低生产和流通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有利于企业不断改进工艺,更新技术,扩大原有商品和此类新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四是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衔接供、产、销、存等生产经营环节。

倾斜或集中经营战略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但也有固有的缺点,带有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的强大竞争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缺乏超前的应变准备,很容易造成经营被动。因此,企业采取这种经营战略时,必须搞好市场调查和科学预测,加强新产品更新换代研究与准备,并做好应付市场突变性变化的新的战略及对策准备。

(二)多元经营战略

多元经营战略,也叫综合经营战略。它是倾斜或集中经营战略的对称经营战略。所谓多元经营战略,就是企业把自己的经营能力放在几种或多种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上,形成自己的多元性生产经营优势。在企业经营中,有些企业虽然缺乏某一方面的强大优势,但在若干方面却有自己不同程度的优势。企业利用自己多方面的相对优势,生产多种产品,或经营多个项目,可以取长补短,交互发展,以盈补亏,以利除弊,即在市场变化中有较大回旋余地,少冒大的风险。

多元经营战略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一是有利于企业把握内部各种有利因素和外部各种发展机会,加速企业生产或经营发展;二是当企业原有的某些经营活动受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时,有利于企业实行新的生产经营重点的转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方向;三是有利于发挥企业多种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的作用,及时向新的生产经营领域转移技术和智力。

当然,多元经营战略由于经营头绪较多,力量分散,情况复杂,在总体管理上有较大难度,容易顾此失彼,并难以形成企业集中优势。因此,在采取这种战略时,不仅要求多元经营要有明确分工和密切协作,而且要求企业领导人有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驾驭能力。

(三)缝隙经营战略

缝隙经营战略,也叫空闲经营战略。它是指企业选定社会生产和市场经营中无人问津、无人占领,或很少问津、很少占领的缝隙地带,或者叫作空闲地带,集中力量占领并扩大这些地带,形成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经营优势的发展战略。一些有作为的企业家,往往是运用这种战略起家和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经济由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中,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由传统工业技术向现代工业技术转变中,特别是在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以及在人们的消费对象、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迅速变化中,有许多生产或经营的缝隙地带亟待填补。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应充分运用缝隙经营战略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开辟生产经营的新天地。

采用缝隙经营战略,应与其他有关经营战略结合起来运用。特别是在进入缝隙经营后,应根据市场实际需要,采取倾斜或集中经营战略,迅速扩大生产和经营,力求填满缝隙或空闲地带。

缝隙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迅速占领并扩大市场,也有利于尽快形成企业优势,并赢得较多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找到社会需要的生产经营缝隙。如果找得不准,或者说找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缝隙和空闲地带,企业虽然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其结果当然是无缝可入,无隙可进,此路不通,企业被动。所以,采取这种经营战略,必须对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有全面了解并对寻找的缝隙经过多方调查和论证,然后才能付诸实施。

(四)超前经营战略

经营战略都具有超前性。但这里讲的超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基础上,能够先思于人,先察于人,先谋于人,先行于人,使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够超前发展的战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些产业是长盛不衰的产业,如服装、食品产业,甚至汽车生产等产业。但是,生产什么式样的服装,生产什么营养的食品,生产什么性能的汽车,却又是不断推陈出新或更新换代的;这就要求企业家能够有创造性的超前思维,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创造出别人还没有创造的新式样、新品种、新功能、新规模的产品。企业能够先思于人,先察于人,先谋于人,先行于人,创造出超前的产品,你旧我新,你无我有,你晚我早,当然也就能够赢得并保持经营优势。

超前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巩固优势,发展优势;并创造新的优势;由于是在原有生产经营基础上的超前发展,所以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但也必须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广泛而迅速的应用,以及众多企业家的深谋远虑,往往是你想到了的,别人也已想到;你有了超前准备,别人甚至已有了更超前的准备。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另外,市场也有不测风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家战略决策也会有偏离市场实际需要的时候。所以,采用超前经营战略,不仅要思新、思变,而且还要思患、思忧,甚至思退。有了这种战略思考和必要准备,才能在实施超前经营战略时,应付各种意外之变,不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和被动局面。

(五)内涵经营战略

内涵与外延本来是逻辑学上的用语。马克思把这一概念移植到经济学中,用于区别扩大再生产中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即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现在,我们又把这一概念引申到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中来。生产企业扩大再生产,商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也有两种不同类型,即内涵型与外延型,从而也就相应产生了内涵经营战略与外延经营战略。

所谓内涵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注重内部挖潜、革新,优化组合和有效利用现有生产或经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要素,即主要通过提高生产经营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战略。

内涵经营战略,一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和智力资源,通过提高人员素质,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员不增加的条件下实现生产经营的扩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有利于发挥现有物质技术装备和能源、材料的效能,用较少的物化劳动耗费创造更多的生产经营成果;三是有利于发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用较少的资金实现较多的生产经营;四是有利于发挥企业管理的功能作用,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和民主管理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总之,内涵经营战略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对于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来说,应实施以内涵经营为主的发展战略。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盈利多少,效益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实施内涵经营战略的状况如何。

(六)外延经营战略

所谓外延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通过追加生产或经营要素的数量,即通过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战略。

外延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形成新的更大的生产经营能力,依靠大批量新产品占领市场。但也必须看到,就整个社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受到财力和某些生产资料的限制,过多地依靠外延经营战略,往往欲速则不达,甚至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使企业处于被动状态。但对某些新兴产业或新产品来说,主要还是依靠外延经营战略发展起来的。

(七)联合经营战略

所谓联合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与有关企业结合起来组成松散或紧密的生产经营联合体的发展战略。这种联合,可以是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联合,商业企业与商业企业的联合,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的联合;可以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联合,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合;可以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是资金方面的联合,劳动或技术方面的联合;还可以是供、产、销、存、运有关生产经营环节上的联合。

联合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上的结合,变分力为合力,变劣势为优势,创造新的生产经营能力;有利于在企业管理和信息来源等方面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一经营战略。

联合经营,必然有联合双方或多方的经济协作和经济利益关系。因此,无论哪种形式的联合,都必须有明确的具有法律效用的联合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保证联合按互益原则发展。

(八)弹性经营战略

所谓弹性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实施某种经营战略时,还必须有进行战略调整或转变的战略准备。这是因为,市场及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变动趋势可以预测,有些则难以预测,甚至有不测风云,所以,企业在实施某一经营战略时,还必须有战略调整和战略转变的战略准备。

弹性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做好应变性准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变化中始终把握主动权,化被动为主动,保持生产经营优势。

宏观经济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顺利发展,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外,还要通过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实现。本章主要分析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调控目标、调控任务、调控方式、调控手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