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自赵匡胤从马背上打下江山后,他的子孙后代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比一个软弱无能,面对内忧外患,他们除了逃避还是逃避,于是整出了一个丧权辱国的“靖康之变”,到了南宋光宗赵惇这一朝,他阁下却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怕老婆的“皇帝”。历史上对老婆言听计从的皇帝还真不少,比如纣王对妲己,周幽王对褒姒,吴王夫差对西施,唐玄宗对杨玉环等等,但他们并不怕老婆,他们这是宠爱,而宋光宗赵惇并不喜欢皇后李凤娘,但他阁下就是怕她,而且不是一般的怕,是相当的怕,因为怕老婆,宋光宗还得了一种怪病,真是怪哉!
褒姒、西施、貂蝉、杨玉环之流是真正的红颜,但不是真正的祸水;而宋光宗的老婆李凤娘不是真正的红颜,却是真正的祸水。
母夜叉李凤娘
李凤娘的狠毒只有西晋的贾南风与她有得一拼。她们同是皇后,丈夫都软弱无能,只不过贾南风的丈夫更加白痴一些。
我们来简单的说说贾南风。贾南风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妻子。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嫡子,司马炎死后,西晋帝国的巨轮就由白痴皇帝司马衷掌舵。司马衷听见青蛙叫,问道:“它为什么叫?为公?为私?”听见有人饿死,他惊问道:“他为什么不吃肉?”
起初,贾南风为有这样一个白痴丈夫而沮丧不已,不久她就发现了白痴丈夫的好处,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代替丈夫操纵整个帝国,而司马衷则只不过是她手上的橡皮章子,她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这对一个女人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尤其对一个欲望膨胀的女人。
很快,贾南风就兴风作浪。她先是取得司马衷的弟弟司马玮的支持,以诬以谋反的罪名除掉了阻止她干政的宰相杨骏,数千人做了她刀下的断头鬼。后来司马亮顶替了杨骏的位置,司马亮也阻碍贾南风干政,于是贾南风又把司马亮干掉。司马亮是有尊望的人,干掉司马亮后,贾南风怕引起政治风暴,翻脸无情,把一切罪责全归咎到一直帮助她的司马玮头上,仍以谋反的罪名把司马玮也杀掉了。
上帝要想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他疯狂。着了魔的贾南风不久又把太子干掉。可是这一次她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她的心腹出卖了她。司马家族联合起来为太子复仇,贾南风无处可逃,被囚禁在金墉城,灌下金屑酒而死。
这就是贾南风的“传奇”,与贾南风相比,李凤娘没有那么疯狂,她没有掀起政治风暴,她掀起的是人伦风暴,后宫风暴。这也多亏了宋太祖当时“不可诛杀士大夫及言事之人”的规定,否则李凤娘也料不定把大宋王朝搞个底朝天。
李凤娘出生名门,这也是她一直骄横的资本,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么?也不知道是她自己编的瞎话还是李家编的瞎话,说是李凤娘出生前,有一只黑凤凰在家门口盘旋,直到她的降临,黑凤凰才展翅高飞。于是,李家的人就将她取名为“李凤娘”。这世上没有什么凤凰,更别说什么黑凤凰,李凤娘自己也没有看到凤凰的踪影,只不过是为提高自己的身价而做的舆论造势而已。不过不管怎么说吧,一个女人能拥有自己的名字算是一件好事。
三岁看大,李凤娘小时候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没有东汉皇后邓绥之流的聪明才智,也不孝顺忍耐,倒是千金小姐小姐的脾气蛮多的,撒娇哭闹是她最折磨人的武器。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李凤娘的父亲李道请皇甫坦为女儿看相。说是看相,其实就是说好话而已。皇甫坦当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道士,与李道交好,李道给了他一些好处费,于是皇甫坦第一眼看到李凤娘就惊曰:“你的女儿真是世间的奇女子!将来一定能够母仪天下!”
李道大喜,好吃好喝招待皇甫坦,又给他加倍的好处,说要他把这话放出去,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好。
很快皇甫坦凭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把他那坑蒙拐骗的生意做到了宋孝宗身上,宋孝宗也好道,崇尚清静无为,喜欢老庄哲学,加上皇甫坦长相奇特,能言巧语,总是能说到宋孝宗心窝窝里去,于是乎,他阁下很快就成为宋孝宗眼里的红人。
当时,赵惇还没有当上太子,还是一个亲王,也没有娶妻,宋孝宗偶然说起这件事,皇甫坦看机会来了,就推荐了李道的女儿李凤娘。皇甫坦唾沫星子飞溅,把李凤娘吹得像天上的仙女,搞得宋孝宗都有点蠢蠢欲动,想纳为己有。可见面一看,大失所望,姿色一般,只不过身世离奇,配赵惇还说的过去,于是就让李凤娘做了恭王妃。
平心而论,李凤娘只能勉强算是一个美女,宋孝宗强行把李凤娘嫁给赵惇,赵惇心里很是不爽,忍不住抱怨,她连宫女都不如呢!哪知这话被李凤娘听了去,李凤娘狠狠的剜了他一眼,赵惇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打完哆嗦后又想不通,我一个亲王,她是我的老婆,我怕她做啥?
抱怨归抱怨,抱怨也没有用,谁叫他生在帝王家?谁叫他是宋孝宗的儿子?
赵惇和李凤娘结婚了。还好,李凤娘有一双秀美的手,尤其是那灵巧纤细的手指让赵惇着迷。赵惇有一个癖好,喜欢女人的手指,如果这个女子相貌一般,但有一双好手的话,他也会感兴趣的。如果长相美艳,但却有一双男人似的手,粗壮、笨拙,甚至还有灰指甲什么的,一定令他大倒胃口。所以,李凤娘的美手算是对赵惇的安慰。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李凤娘嫁了赵惇却并没有随他,不但不随他,反而要赵惇随了她。婚后几个月,李凤娘就把赵惇训得服服帖帖。李凤娘叫他往西,他绝不敢往东,就差点没把他当马骑了。纳兰秋实在搞不懂,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把她休掉!唯一的解释就是,赵惇生下来就软弱,天生的,改不了,不关身世的显赫与否。
赵惇做了皇帝后,原本以为可以出一口气了,哪知被李凤娘压制得更加厉害了。
李凤娘为赵惇生了一个儿子赵括,母以子贵,从此愈加嚣张。
与贾南风一样,她并不为自己的丈夫软弱而沮丧,反而暗自高兴,丈夫越软弱她就越强悍,丈夫越无能,她发挥的空间就越大。
继位伊始,赵惇想杀杀李凤娘的嚣张气焰,知道李凤娘所依仗的大多是太监,于是找了一个借口,说什么后宫开销太大要裁员,太监首当其冲。赵惇是想借裁员把李凤娘的耳目拿掉,谁料想,计划还没有实施,李凤娘无孔不入的耳目马上就向主子打了一个小报告。
李凤娘气得脸色发紫,好呀,你这个窝囊废竟敢和老娘作对!
结果呢,李凤娘找到赵惇哭闹一番,说,你不是要裁员吗?把宫女裁去好了!太监少了,宫里那么多重活谁干?
赵惇心里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狡诈的婆娘,跟我来这一招!
可赵惇也只敢在心里骂骂而已,面对李凤娘的诘问和盛气凌人的建议,他一下子软了下来,说没那回事,他没想要裁员。
尽管赵惇已经做出了退让,但李凤娘得寸进尺,咬住他不放,非要他把宫女裁去部分不可。
赵惇没法,只得依了李凤娘。可见李凤娘的厉害。
淫威后宫
与生俱来的霸道性格,又加之有皇帝丈夫的撑腰,做了皇后的李凤娘更加肆无忌惮了,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谁要是抗拒,一个字:斩!
李凤娘把后宫搞得一塌糊涂,宫女们见到她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即使有品阶的嫔妃见了她也不敢抬头看她。一日,一宫女见李凤娘迎面走来,她吓得魂飞魄散,慌慌张张的跑向另外一条道路。李凤娘看了,气不打一处来,叫太监把那宫女捉住,叱问道:“为何如此慌张?在宫里上蹿下跳成何体统!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从实招来!”
宫女磕头饶命,头都磕出了血,李凤娘不依不饶,硬是要她说出逃窜的理由。
宫女最后没有办法,说出来也是死,不说也是死,还不如一头撞死在地上算了。
果真,宫女一头撞死在了地上。
李凤娘看都没看一眼,骂了一句,脱不了的奴才相!扔到后院去!
李凤娘的无法无天搞得整个后宫鸡犬不宁,宋孝宗的妻子谢女士实在看不下去了,婉言相劝了李凤娘几句。李凤娘杏眼圆睁,骂谢女士不是东西,有什么资格教训她。
谢女士原本是宋高宗的妻子吴女士身边的宫女,后来被宋高宗赏赐给宋孝宗,谢女士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善歌舞,尤其是琵琶弹得好,于是受宠于宋孝宗,被立为皇后。李凤娘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讥讽谢女士身世卑微。
谢女士自知争不过李凤娘,就把此事反映给了太上皇宋孝宗,不给谢女士面子,就是不给宋孝宗面子。宋孝宗听了,勃然大怒,誓言要废掉李凤娘。可是,今日不同往日,虎落平阳受犬欺,虽然宋孝宗对老臣的余威还在,他们还算尊敬他老人家,可是他现在不是皇上,一个太上皇怎么有权力废除皇后呢。再说了,赵惇刚刚做了皇帝,就要废掉皇后,恐怕会引起天下非议,不利于国家社稷的安定团结。得不到老臣的支持,宋孝宗密谋废掉李凤娘的计划就泡汤了。
而李凤娘知道此事后,也对宋孝宗恨之入骨。
现在想来,宋孝宗还真后悔当初就没有把李凤娘废掉。
早在赵惇还是太子的时候,李凤娘就唆使赵惇干这干那,宋孝宗看不惯儿媳妇发做法,曾经警告她:“你应该学学太后的贤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务,朕就要废掉你!”
宋孝宗准备禅位给赵惇的时候,曾召集群臣商议。
大臣们都拍手赞成,只有枢密院的知事黄洽沉默不语。
但黄洽似乎有话说,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宋孝宗看出了黄洽的心思,就问他:“黄爱卿对朕让位一事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吗?”
黄洽叩了叩首,正色道:“不敢。陛下让位,天下归心,自然是好事。只是有一个问题臣不得不担心——”
说到这黄洽欲言又止,他所担心的问题就是皇后李凤娘,他认为李凤娘没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将来还有可能为乱后宫,可是李凤娘又是宋孝宗亲自给赵惇选定的,所以说出来黄洽怕扫了宋孝宗的面子。
皇帝都不要了,还在乎什么面子。宋孝宗豪爽的说:“但说无妨,朕赦你无罪。”
黄洽这才敢坦言:“陛下问臣,臣不敢不答。他日陛下想起臣的这番话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微臣了。太子可负大任,但李皇后不足以母仪天下,望陛下三思。”
尽管宋孝宗赦免了黄洽无罪,但黄洽在说完这番话之后就辞职了,他知道,即使宋孝总不怪罪于他,李凤娘有朝一日也不会放过他。现在想来,黄洽很有先见之明。
黄洽的话当时对宋孝宗有所触动,但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他想,区区一个女子能捣腾到哪里去呢。
不料,果然被黄洽言中了,李凤娘成了一个祸害,宋孝宗后悔当初没有听黄洽的话。
早在结婚的时候,李凤娘就逼迫赵惇约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不准赵惇宠爱别的宫女,只能爱她一个,如果发现赵惇采野花、打野食决不轻饶。那时候赵惇还没有当上皇帝,对李凤娘这样的要求不敢说半个不字。现在他做了皇帝,胆子也稍微大了起来。同样是皇帝,凭什么他就不能像别的皇帝那样三宫六院,多子多福?何况李凤娘那样的女人他想爱也爱不起来。
于是,赵惇看上了一个肤如凝脂、手如荨黄的宫女,宫女的美色自然不用说,比李凤娘好上一倍,尤其是她的那双手,估计是赵惇这一辈子见过的最美丽的手。重手甚于重貌的赵惇对这个宫女的宠爱如潮水一般涌去。
这个宫女姓黄,后来在赵惇的提拔下,一下子晋升为贵妃。
黄贵妃没有料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她更料不到的是,这是她厄运的开始。
起初,赵惇瞒着李凤娘偷偷摸摸的与黄贵妃往来,卿卿我我,如胶似漆,把凶婆娘忘在了一边,也只有与黄贵妃在一起的时候,赵惇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男人。
后来,赵惇见李凤娘并不气恼,就名正言顺的与黄贵妃来往了,出游的时候出了李凤娘,必带的宫女就是黄贵妃。
黄贵妃倒也本分,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抢的风头不抢,以为这样就可以明哲保身,可是她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女子,她的情敌是笑里藏刀的“母夜叉”。
李凤娘对这一切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表面上,她对黄贵妃客客气气的,还称赞她把皇上服侍得很好,要谢谢她。怎么谢呢?不是金银珠宝,不是绫罗绸缎,而是一条三尺长的白绫。
绍熙二年十一月,按例皇帝要亲祭宗庙。赵惇虽然不太愿意去,但也无法推诿。赵惇还想带黄贵妃去,李凤娘瞪了他一眼:“难道皇上在祭祀宗庙的时候还要风流吗?”一句话,赵惇无言以对。
赵惇走了,黄贵妃就失去了保护伞。李凤娘直接闯入她的寝宫,命太监扔给她一条三尺白绫。
黄贵妃泣曰:“我犯了什么罪?”
李凤娘冷冷的说:“难道一定要犯罪才能死吗?”
黄贵妃明白了,她没有哭天喊地,也没有向李凤娘求饶,她知道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因为她遇到的是李凤娘。
她捡起地上的白绫,缓缓的攀向高桌,把白绫系在梁上,把头伸了进去,当然脚一蹬,魂驰魄散,玉殒香销。
黄贵妃是死不瞑目的,她的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向着李凤娘的方向。
一个破草席卷走了黄贵妃的尸体,扔到了荒野。
赵惇回来后,李凤娘告诉他,黄贵妃死了。
赵惇大惊失色,怎么死的?
李凤娘面无表情的说,我杀死的。
赵惇后退一步,为什么?为什么要杀死她?
李凤娘,因为我看见她与别的男子有不轨的行为。
别的男子到底是哪个男子李凤娘没有说,赵惇也没有问,因为他已经明白,黄贵妃为什么死了,这个狠毒的婆娘!赵惇在心里狠狠的骂道。
然而,赵惇也只能在心里骂骂而已,他这个皇帝做得实在太窝囊。
赵惇把一肚子的苦水倒给了已经是太皇太后的吴女士,吴女士召见李凤娘,对她提出告诫,李凤娘当面答应得很爽快,可内心里没有半点收敛的意思,淫威继续横行后宫。
一日,赵惇沐浴,一位宫女为他捧上毛巾,宫女的手像美玉一般,晶莹剔透,修长而细嫩的手指看不到一丝瑕疵或者斑点,蒸汽氤氲中,赵惇为宫女的手发痴了。赵惇忍不住去捏宫女的手掌,宫女吓得一阵哆嗦。赵惇觉得更加刺激,于是叫宫女为他搓背。这本不是宫女的职责,再说皇后明确规定,侍候皇帝沐浴的宫女不得与皇帝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于是宫女求饶,求皇上放她一条生路。
赵惇却说,难道你想抗旨不成?在这皇宫里,是皇后大还是朕大?
横竖都是死,宫女不再说什么,开始为赵惇搓背,内心无限凄凉与悲伤。
赵惇却很享受,他夸赞宫女的手真是一双好手。
沐浴完毕,宫女自知死路一条,于是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她恳求皇上赐她出宫,去看望她年迈的父母。
这时候赵惇不再说是皇后大还是他大了,懦弱无能的嘴脸显露了出来,说这个事情不归他管,归皇后管,又说如果宫女出宫了谁来为他搓背呢。
赵惇的回答把宫女打入了绝望的无底洞。
当天晚上,她为自己准备了一杯毒酒,可是还未曾饮下,两个太监气势汹汹的跑进来,不容分说就把她绑了,连拖带拉把宫女弄到了李凤娘的面前。
李凤娘看了看宫女的手,眼里放出嫉妒的火焰,果真是一双难得的好手,你就是用这双手去勾引皇上的吗?
接下来是惨不忍睹的流血,宫女的双手被剁了下来,宫女的一声惨叫响彻后宫,在场的人无不毛骨悚然,而天良丧尽的李凤娘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她的铁石心肠已经修炼到最高境界,已经没有了人性的喜怒哀乐,因为她已经不是人,而是魔鬼。
李凤娘接下来做的事情更能说明她的魔鬼行为,她命人把宫女的双手放进盛放食物的盘子上,用纱布盖好,端到赵惇的面前,说,给皇上送好东西来了。
赵惇还以为是点心,掀开纱布一看,一双血淋淋的玉手!
赵惇哇的一声呕吐了出来,指着李凤娘的鼻子,你,你,你疯了!
李凤娘在一旁幸灾乐祸,皇上不是说这是好东西吗?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好东西怎么会让皇上呕吐呢?
说完就离开了赵惇的寝宫,留给赵惇一个一辈子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那天晚上赵惇失眠了。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身体忽冷忽热,盖一条被子觉得冷,盖两条被子觉得热,弄得在一旁侍寝的宫女太监也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迷糊了过去,却又被不知从哪里来的声音惊醒。看来今晚是睡不着了。那就不睡吧,姑且躺着吧。可躺着也不安稳,张开眼却见黄贵妃的身影在晃动,闭上眼又见那一双血淋淋的手。
赵惇要崩溃了。第二天就病倒了。全身乏力,头晕脑胀,内心烦躁恐惧。召来太医,太医说身体并无大碍,是心病所致。心病还需心药医,这心药在哪里太医也说不清楚。
或许赵惇自己知道,这心药就是李凤娘。
过宫事件
一个人干了太多的坏事总会得到报应的,而李凤娘也正一步一步的把自己往地狱里送。
赵惇病了,血浓于水,虽然赵惇再怎么不孝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为父亲的宋孝宗也急得踱来踱去,听了太医的叙述,宋孝宗根据以往的经验,亲自为赵惇拟了一个毫无副作用的良方,合成药丸,准备给赵惇服用。
药丸还没有送过去,耳目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李凤娘。
一向多疑的李凤娘心里直犯嘀咕,这个老不死的想干什么呢?他又不是大夫制作什么药丸?难道那药丸有问题?那药丸里有毒?
想到这,李凤娘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在她看来宋孝宗毒死亲生儿子夺回皇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赵惇的性命不保,她又没有掌握实权,她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于是,高度警惕的李凤娘在药丸还没有送来之前,先来到赵惇的寝宫,日夜守护在赵惇的身边,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李凤娘和赵惇有多恩爱呢。
赵惇也对李凤娘的反常举止感到吃惊,平日里赵惇有个小病小灾的,李凤娘哪管他死活。
很快,宋孝宗自制的药丸送过来了,李凤娘命所有的人退下,然后把药丸藏了起来,换上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药丸,装模作样的鼓捣好了,端给赵惇服用。自从结婚以来,这还是李凤娘第一次端药给赵惇喝,赵惇受宠若惊,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感到一丝安慰与暖意,还痴心妄想着,从今以后李凤娘或许会成为贤妻良母呢。
喝完药,李凤娘假惺惺的为赵惇按了按摩,娇滴滴的声音让赵惇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李凤娘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她温柔的说:“皇上,臣妾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以前她李凤娘有什么话要说会这样客气吗?今天这是怎啦?赵惇不知道李凤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里稍微有点警觉起来。赵惇不在意的说:“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说吧。”
李凤娘说:“皇上,我们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呢?这样也好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啊。赵括立了太子,太上皇想再夺回皇位也就不可能了。”
原来是这样,赵惇松了一口气,说:“我的意思和皇后一样,但是这需要奏请太上皇,得到他的批准才可以册立。”
李凤娘惊曰:“为什么还要经过太上皇的同意?臣妾不懂。”
赵惇说:“按照礼法,父亲在儿子就不能独断专行。”
李凤娘急曰:“可是太上皇会同意吗?当初他让位给你的时候多么不情愿。”
赵惇不再回答,只说他心里有数,知道该怎么办。
李凤娘只好作罢。
回到寝宫,李凤娘就掏出衣袖里的那包宋孝宗送给儿子的药丸找人试验,狠毒依旧不改,她不找动物试验,她找了一个活人试验,她觉得这样才有效果。
她找了一个宫女,只是说让宫女尝尝药汤的味道,被蒙在鼓里的宫女喝了一口,说有点苦,又喝了一口,说有点甜,幸运的是,药丸里没有毒,否则人间又多了一个冤魂。
这下,轮到李凤娘搞不懂了,难道那老不死的还真那么好心?
过了几日,赵惇的病情有所好转,爱子心切的宋孝宗打算在重华宫宴请赵惇,但这个消息被李凤娘截住了,她担心这是鸿门宴,赵惇去了重华宫很有可能会被宋孝宗扣住,无法脱身。于是,李凤娘瞒着赵惇,一个人去赴宴。她一个女流,晾太上皇也不敢对她咋样。
到了重华宫,宋孝宗问:“皇上怎么没有来,不是说好要你们一起过来的吗?”
李凤娘解释道:“太上皇的这份心做儿媳妇的替皇上心领了,只是皇上的病虽有些好转,但今日有些反复,故派臣妾前来侍宴。”
宋孝宗不知道实情,以为儿子的病当真又复发了,眉头紧锁:“皇上一向体弱多病,加之国事操劳,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李凤娘见缝插针的说:“臣妾倒有一个主意。”
宋孝宗狐疑的看了一眼李凤娘,说:“哦?什么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李凤娘接口道:“皇上为国事烦忧,无法安心养病,何不册立嘉王为太子,替皇上分忧呢。嘉王已经长大成人,也应该历练历练了。这样,皇上的病也好得快些。”
宋孝宗很快就明白了李凤娘的心计,想得倒美,要是你的儿子做了太子,你就更加无法无天了!
宋孝宗不动声色的说:“此事不妥,还未到时候。我让位给皇上还不到一年,就急着立太子,这叫大臣们怎么想呢?未免太操之过急了吧?再说了,立太子也不一定非得立长,我看立贤也可以,再等等吧。”
宋孝宗的这番话让李凤娘心里老大不痛快,宋孝宗言下之意就是说嘉王赵括不够贤能,要是赵惇这么对她说,她早就火冒三丈了。现在太上皇面前,她不敢造次,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表情僵硬的说:“臣妾对上皇的话不敢苟同。古人有言,立嫡以长,妾系六礼所聘,嘉王扩又是妾亲生,年已长,好读书,通天文知地理,武功也不赖,立嘉王为太子有何不妥?”
宋孝宗不是宋高宗亲生,他的母亲也不是正室,李凤娘拿出宗法制度来对付他,显然是嘲笑他。宋孝宗不是好惹的,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你敢来嘲笑我吗?”
李凤娘哼了一声,也不跪安,拂袖而去。
公公与媳妇的关系继续恶化,这以后,李凤娘再也不曾步入重华宫一步。
李凤娘气呼呼的,没有回自己的寝宫,直接来到赵惇的寝宫,一见到赵惇,一改往日的泼辣与强悍,哭哭啼啼的,说什么不想活了。
赵惇问曰:“好端端的,这是怎么啦?受什么委屈了?”
李凤娘闭口不言,吊足了赵惇了胃口,赵惇是个急性子,再三催促李凤娘。
李凤娘这才叫太监去把嘉王赵括请来,母子俩双双跪下,李凤娘泣曰:“皇上,臣妾与嘉王对太上皇衷心耿耿,却不曾想到太上皇这样对我们,他想废了我们母子。还说——”
说到这里,李凤娘故意打住,赵惇追问:“还说什么?”
李凤娘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挤出几滴泪水来,看了赵惇一眼,继续说:“还说,还说,臣妾不敢说。”
赵惇真是急死了,有什么不敢说,有朕在怕什么?
李凤娘见时机已到,这才口出狂言:“太上皇说皇上也不是一个好东西,他打算重新废立。这回召你去赴宴,就是想把你囚禁起来。”
听了李凤娘的话,赵惇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一屁股瘫坐在床上,像是自己的末日已到,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说:“太上皇真这么说吗?”
李凤娘再次跪在赵惇的面前:“臣妾和皇上在同一条船上,生死系在一起,怎么敢诓你?”
赵惇赶紧把李凤娘扶起来,脑子一片空白,问道:“该如何是好呢?”
李凤娘赶紧建议曰:“有两个法子,一是皇上再也不要去重华宫,以防不测,二是赶紧立嘉王为太子。”
赵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再也不去重华宫。
至此,李凤娘离间宋孝宗与赵惇父子关系的计划宣告成功。
没有了后顾之忧,赵惇又是一个药罐子,时不时要躺在床上,李凤娘就趁机干政,朝中大事表面上依然是赵惇做主,但实际上全由李凤娘一个人说了算。像白痴皇帝司马衷一样,赵惇成了李凤娘的橡皮章子,需要的时候就拿过来盖一下章,不需要的时候就把它扔在一边。
赵惇已经很久没有去给宋孝宗请安了,这一切宋孝宗被蒙在鼓里,还以为赵惇日理万机,无暇光顾呢。这天,宋孝宗听说赵惇又病了,就趁李凤娘不在的时候,悄悄的来到赵惇的身边,看着儿子枯瘦的身子憔悴的面容,宋孝宗忍不住老泪潸然。
正哭着呢,就听见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一眨眼的工夫,李凤娘就出现在他的面前。显然,是李凤娘的耳目为她通的风报的信。李凤娘恐怕宋孝宗对赵惇采取行动,就匆匆赶来。
宋孝宗一见李凤娘,就气不打一处来,怒道:“你跑到哪里去了?皇上都病成这样了也不在身边侍候着!有什么事情还比皇上的身体重要吗?皇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饶不了你!”
一来就遭到宋孝宗的斥责,李凤娘心里那个火啊,就别提了。也不问安,反驳道:“皇上有病在身,事不躬亲,臣妾只不过是帮助皇上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罢了。”
宋孝宗厉色道:“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我朝明文规定,女子不能干政,你不知道吗?”
李凤娘辩解道:“臣妾并没有干政,臣妾只不过做一做皇上的传声筒,一切裁决仍由皇上定夺。”
宋孝宗哼了一声,说:“你还想骗我,皇上都已经病成这样了,哪有精力处理政事?还不是你一个人独断专横。你想学则天皇帝,你以为我不知道?”
李凤娘也不依不饶:“太上皇也未免太抬举臣妾了,臣妾有那份能耐吗?”
其实这时候躺在病床上的赵惇已经被他们吵醒了,太上皇与皇后的争执他也听到了,只是头疼的厉害,不想面对这些,更何况他很久没有尽孝了,不知道如何面对宋孝宗,于是咳嗽了一声,暗示他们不要吵了。
宋孝宗见儿子醒了,想看他一眼,不料赵惇继续装睡,宋孝宗没法,只得怏怏的退了出来。
不久,宋孝宗也病了,群臣见赵惇病情好转,就奏请皇上去探望宋孝宗。但赵惇与宋孝宗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在赵惇看来,宋孝宗一直看不起他,总想着把他弄下台,当初宋孝宗费尽心思把他立为太子的事情,赵惇却已经抛之脑后了。又加之李凤娘的挑拨唆使,无论群臣如何相劝,赵惇就是不愿意去重华宫探望卧病在床的父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过宫”事件。
绍熙三年十二月,群臣伏阙泣谏,奏请皇上去探望宋孝宗。场面相当激烈,赵惇搁不下面子,推辞不过,只好勉强答应下来。随知,过了好几天,赵惇并没有去重华宫的意思,大臣们才知道被皇上放鸽子了。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赵惇有负孝道,违背大宋治国的准则,再一次奏请,太学生也加入奏请的行列,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奏请皇上过宫。
赵惇再也抗不住了,终于在群臣的簇拥下,去了一次重华宫,但时间少得可怜,只有十分钟而已。这十分钟赵惇只说了一件事,就是想立嘉王为太子。宋孝宗自然不同意。于是,父子相聚马上不欢而散。
这以后,除了在长至节和第二年的元旦,赵惇到重华宫给宋孝宗象征性的请了两次安之外,再也没有踏进重华宫半步。
到了宋孝宗生日的时候,群臣又老调重弹,奏请赵惇去重华宫给宋孝宗贺寿。给事中谢深甫恳切激动的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孝宗钟爱陛下,亦犹陛下钟爱嘉王。太孝宗春秋已高,千秋万岁后,陛下何以见天下?”
人心都是肉长的,赵惇想,父亲过一年是一年,说不定哪天就不在了呢,毕竟生了他养了他,再大的仇怨也不至于在今天记恨,于是批准了群臣的奏请。
于是出发,可是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赵惇还没有走出大门呢,李凤娘却跑了出来,一把抓住赵惇的手,娇滴滴的说:“皇上,天气这么冷,不如先回去喝一杯酒暖暖身子再去也不迟。”
赵惇本来也不想去重华宫,只是苦于没有借口,现在听皇后这么一说,也跟着打了一个寒噤,附和道:“天气还真冷,那就先回去喝杯酒吧。”
大臣们都知道,皇上这一回去就再也不会出来。中书舍人陈傅良急得跳脚,也顾不上什么君臣礼节了,冲上去,扯住赵惇的衣角,冒死进谏:“陛下万万不可再回去。这会辱没陛下的名声。”
说完,抓住赵惇衣角的手死死不放。赵惇哪见过这等架势,进退为难。可狠心的李凤娘不管三七二十一,拖着赵惇就走。一直拖到寝宫的屏风后面,陈傅良也跟到了屏风后面。李凤娘怒斥道:“不知好歹的奴才!这是你来的地方吗?还不快滚!”
陈傅良只好松开手,退了出来。出来后,当着众人的面失声痛哭。
李凤娘甚觉好笑,也不理解,皇上不去重华宫跟他何干,又不是自己死了爹娘,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在做秀吗?于是派太监去问陈傅良为何哭泣。陈傅良说:“儿子好言相劝父亲,父亲不听,儿子只好哭泣。这是礼经上的话。现在,臣好比儿子,君好比父亲,臣劝君君不听,臣只好哭泣了。”
太监回去给李凤娘复话,李凤娘嗤之以鼻,这是什么道理?他是在强词夺理!
李凤娘喘息了片刻,又对赵惇说:“皇上还是别去重华宫的好,谁能保证这不是太上皇给皇上设的套,就等着皇上钻进去呢。臣妾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皇上去送死啊,臣妾要跟皇上时时刻刻在一起,死也不分开!”
赵惇云里雾里,除了点头就是点头,在李凤娘的唆使下,他阁下竟然下了一道圣旨,从今以后再也不去重华宫,谁要是敢劝谏的,格杀勿论。
赵惇已经彻底沦为李凤娘手中的玩偶,大臣们感到深深的失望,觉得皇上无药可救了,大宋朝没有希望了,一些老臣看不下去了,纷纷告老还乡。而赵惇对这一切一点也不放在眼里,我行我素。
宋孝宗大病一场,赵惇依然不为之所动,没有去重华宫看一眼不久于人世的宋孝宗,仿佛宋孝宗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一般。
宋孝宗奄奄一息,临死前想见儿子最后一眼,可面对这样的要求,群臣只能偷偷的哭泣。人之将死,再大的仇怨也随风而逝,何况还是血肉相连的父子,可面对群臣的泣谏,赵惇依然以为是父亲设计的圈套,不肯见父亲最后一面,最后还是嘉王赵括替父亲去见了宋孝宗最后一面。
绍熙五年六月,宋孝宗在无限的遗憾和落寞中崩逝于重华宫,死不瞑目。
这是宋朝历史上唯一一对死了也没有化解怨恨的帝王父子。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可悲,可叹。
斯人已去,空留余恨。可是,作为儿子的赵惇没有悲伤,也没有痛苦,甚至依然不相信父亲死了,依然以为这是宋孝宗设下的圈套。
于是,父亲的葬礼他也不愿意参加,或者他是不敢参加,躲在自己的寝宫里,饮酒作乐。
宰相留正与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请已经八十多岁的太皇太后吴女士出面主持宋孝宗的葬礼。
葬礼结束后,以赵汝愚与韩侂胄为首的有识之士,不再对赵惇抱有任何希望,发动了一场密谋,让太皇太后吴女士下诏,说赵惇愿意让位给嘉王赵扩。
据说,赵扩在得到这个诏令时,吓得四处逃窜,怎么也不愿意继承皇位,大概他已经知道做皇帝也没什么好。大臣们捉住他,强行帮他穿上龙袍,这才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宋宁宗。
与赵扩同样成为历史笑柄的还有赵惇,自己儿子已经做了皇帝,他已经成了太上皇,他吃惊的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事先让我知道?”
旁边的太监都忍不住想笑。如此昏庸的一个皇帝,如果不是因为他怕老婆,估计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接下来该处置李凤娘了。大臣们早已经想到,如果不事先废掉李凤娘,李凤娘的儿子赵扩做了皇帝后,李凤娘肯定会变本加厉。于是,把她软禁在冷宫里。同时告知赵扩,不得因母子之情而对李凤娘有所宽容。赵扩还真听话,没有处心积虑的去营救母亲,只是偶尔去看望她一下,也许他也认为母亲太作恶多端了吧,有今天也是一种报应。
这对李凤娘是一个绝望的打击,她唯一的希望——儿子赵扩也已经成为泡影。庆元六年,李凤娘忧死冷宫。两个月后,当了六年太上皇的宋光宗赵惇也病死,死时五十四岁。赵扩把李凤娘和赵惇合葬了一起。妻管严与母夜叉在地狱里将继续演绎他们的爱恨情仇、恩怨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