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股票市场改革与发展研究
32137300000052

第52章 我国B股市场产生的背景分析

我国B股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1992年2月21日,真空B股在沪上市(招股时间为1992年1月12日);1992年2月28日,深南玻B在深上市(招股时间为1991年11月1日),宣告我国B股市场诞生。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B股市场已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市场。

B股市场是我国企业吸引境外外汇资金的特殊场所,是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短缺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外汇管制条件下的金融创新。我国B股市场建立的初衷,就是在当时外汇紧张的情况下,打开一条让企业吸收外汇投资的通道。有些企业急需外汇而无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募集资金,此时,B股市场应运而生,既解决了企业发展急需外汇资金的燃眉之急,又满足了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我国企业的欲望。今天我们回过头去审视B股市场的发展历史,应该承认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的。一些上市公司通过B股的发行成功地吸引了外资的进入,使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较高的平台。另外,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金融与资本项目的管制,外国投资者不得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可是通过B股市场,外国投资者可以顺利地进入和退出。因此,B股市场的开设是在我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条件下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渠道。

B股市场当初设计的时候曾经引起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一大批境外证券经营机构都是在B股市场的吸引下,首次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办事处,专门研究并经营B股业务。一方面,中国概念热是境外投资者期望投资于新兴市场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透明度不高的担心,投资者要求B股市场率先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私募招股制度。当时,B股市场每一次新股发行都像如今的H股发行一样,在国内和国际投资银行的安排下进行全球路演。不仅如此,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计算办法从一开始就与A股市场不同,完全依照国际惯例进行设计。据报道,在1991年12月28日,深圳B股第一批股票深南玻等9家股票发行时,像国际顶级银行摩根士丹利这样重量级的外资机构也纷纷加入包销队伍。当时B股发行的超额认购倍数达到5倍。

但是,B股市场在短暂兴奋热闹之后,便是长达8年的市场阴云。因为B股市场容量过小、交易机制存有壁垒等各种因素,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股价低迷、交投清淡的“冬眠”状态。在“冬眠”状态下,同时有A股和B股的股票,出现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畸形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B股市场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的逐步丧失。在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海外投资者从亚洲金融市场撤离更是造成B股市场萧条的主要原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B股市场资金为清一色的净流出。1999年上证B指更是创出了令人瞠目的21点低位(指数起始点位为100点),几乎两市B股所有的股票都跌破了发行价,跌进了净资产值,平均市盈率10倍以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2月19日。这一天B股市场进行重大改革,国务院宣布境内持有合法外汇的居民可以买卖B股,深沪B股市场正式向境内居民开放。当天深沪两个B股市场涨幅达9.88%。像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疯狂发泄,股指在67个交易日内飙升了200%。然而,在3个月之后,市场又陷入了漫漫熊途。当年的这次改革使B股市场涌入了大量境内投资人,B股因此火了一阵。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最终的结果只是向市场提供了一个炒作的理由。回顾2001年2月19日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的政策背景,管理层激活B股的用意非常清晰,境内居民看到A股、B股的巨大价差,将大笔的外汇投入其中,但结果却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大批撤出。

今天,在人民币升值、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当年开设B股市场的条件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海外融资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红筹股、H股、N股、S股、香港创业板等多种方式的推出,内地公司纷纷在中国香港等资本市场上市,H股市场已经成为吸收外资投资境内证券的最重要途径。企业利用外资有了更便捷的通道,B股市场逐渐失去融资功能,外籍投资者也逐渐对我国B股市场失去了兴趣。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来看,A股的一级市场发展快速,二级市场更是多次出现牛市行情,但B股市场从总体上来说,在大多数时间总是处于低迷之中,新股发行也不得不停止,B股的生命力正在日渐萎缩。B股市场开设十几年来可谓牛短熊长,B股市场走过的是一条裹足难行的困顿之路,长期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整体运行形势严重背离。中国资本市场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就目前来说,B股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