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威猛浑厚:朱元璋
32142400000014

第14章 封官睦邻

公元1370年。

朱元璋选黄道吉日,沐浴更衣,祭告郊庙,回奉天殿坐定,令大都督府详计诸将功绩,交朱元璋钦定次第,论功封爵行赏。

奉天殿内,皇太子朱标及诸弟10人、文武百官朝贺礼毕,分列丹墀左右,御香炉燃起香火,清烟袅袅,一派祥和气象。

朱元璋说:“今日定行封赏,并非出自朕之私愿,而是效仿古人典制,论功封爵,共享富贵荣华。若爵不称德,赏不酬功,众卿等当廷议论,且莫背后生事。”于是,命有司宣读诰命。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常茂(常遇春子)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汤和等28人皆封侯。元降将纳哈出为海西侯。所有封爵诸有功之臣,都赐诰命铁券。铁券有如大瓦一片,面刻诰文,背镌免罪减死俸禄等条款。用黄金嵌成文字,铁券两片,一片藏于内府,一片为封臣凭信。

朱元璋又封汪广洋为忠勤伯,御史中丞刘基为诚意伯。

众文武功臣受铁券高呼万岁,叩首谢恩。

朱元璋说:“古来制度,帝王皆审择名城大都,分封诸子,令其驻守,以为屏藩。朕欲效古制,怎么样?”

李善长等高呼万岁,以为可行。于是,朱元璋封二皇子朱瓛为秦王,居西安;封三皇子朱辔为晋王,居太原;封四皇子朱棣为燕王,居北平;封五皇子朱棣为吴王,居苏州;封六皇子朱桢为楚王,居武昌;封七皇子朱樽为齐王,居青州;封八皇子朱梓为潭王,居长沙;封九皇子朱杞为赵王,居洛阳;封十皇子朱檀为鲁王,居兖州。封从孙朱守廉为靖江王,居桂林。

诸王俸禄,亲王每岁万石。置相傅官属、护卫甲士,多者1万9千人,少者3千人不等。冕服车旗仪仗、官邸内侍等起居事物,仅次天子一等。公侯不得僭越抗礼。诸王在各重要地区世袭镇守,权力在地方官吏之上,形成半独立的政府。王国的膨胀,不仅平添无限耗费,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威胁着中央政权的安全,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朱元璋于是又颁诏书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中央政府设宰相为皇帝助理,下设中书省,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主管行政;设都督府,主管军事;设御史台,主管监察。

朱元璋封毕功臣诸子,就在华盖殿赐宴,满朝文武尽兴开怀畅饮,高呼万岁,称颂天下太平,明朝一统。

大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接受了元朝多次伐日本、安南、缅国、占城、爪哇诸国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克之”的政策。把周边各国分为不征之国和敌人之国。对不征之国和睦相处,互相往来,赠送土特产品,对敌人之国严加戒备。为此,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郑重告示后人说:

西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蒙古)与中国边境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今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东北朝鲜国。

正东偏北日本国。

正南偏东大琉球国、小琉球国。

西南安南国、真腊国、显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国、西洋国、爪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

正由于朱元璋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明朝周边各国皆来朝贡。显罗国贡象入朝后,朱元璋马上回赠印玺宝衣,并作《谕显罗国王诏》:

君国子民,非上天之明命,后土之洪恩,曷能若是。华夷虽间,乐天之乐,率土皆然。若为人上能体上帝好生之德,协和人神,则禄给世世无间矣。尔哆罗禄自嗣王位以来,内修齐家之道,外造睦邻之方,况数遣使中国,称臣入贡。以方今时王言之,其哆罗禄可谓贤德矣,岂不名播诸番。今年秋贡象至朝,朕遣使往谕,特赐显国之印及衣一袭,尔当善抚邦民,永为多福。故兹诏谕,想宜知悉。

朱元璋稳坐南京,接待各国使臣朝拜,发号施令,先后写了《谕安南国王诏》、《谕日本国王诏》、《与元幼主书》、《谕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问高丽贡不如约》、《赐高丽国王王颛书》、《赐爪哇国王书》、《赐日本国王书》等详细记载了各国往来之事。

在朱元璋的时代,除《明史》记载公元1370年冬10月有“西洋入贡”之外,世界其他国家尚未与中国交往。就中国而言,是一个农业自给自足的大国,工商业不是很发达,不需要向海外扩大市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也不需要向外侵占领土,掠夺人力物力,这便是朱元璋反对侵略周边国家的依据。

朱元璋一方面反对侵略扩张,一方面主张抵御外国入侵,保境安民,无疑是正确的,有其进步性的。当时,安南、高丽、占城三国与明王朝关系密切。明朝规定,安南、高丽、占城的读书人,在本国通过乡试之后,允许带上证明文件到明王朝参加会试。考上进士以后,可以留下当官,也可以回国任职,听其自便。公元1371年,明朝首次举行会试,高丽国有三人来会试,殿试之后,金涛被录取,定为三甲第六名,授职县丞,后来他回本国做了宰相。

应该说明的是,明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帝国。从北到南,有蒙古、女真、苗族、瑶族、僮族、彝族、摩些族、磺族、羌族、回族、藏族、色目等族,各族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的许可,明朝再派流官执行监督任务,定期向朝廷纳贡。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文明。

朱元璋在公元1370年4月发布《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诏》说:

天生斯民,该属姓氏,各有本源,古之帝王尤重之,所以别婚姻、重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为天下主,已尝诏告天下,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比闻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孙相传,昧其本源,诚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中书省其告谕之,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朱元璋虽然也称少数民族为“夷蛮”,但是他的民族政策是进步的。他自己本人并没有民族偏见,他的嫔妃中就有蒙古人和高丽人,朱元璋的子孙中有蒙古、高丽血统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