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央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央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8.3.2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8.3.3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内涵,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形象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1)理念体系。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人才理念、营销理念、市场理念、HSE理念、质量理念、发展理念、技术创新理念、民主管理理念等。理念提炼力求简练,语言表述要形象化、理念阐述要哲理化、故事化、通俗化、口语化,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让员工听得进、记得住、想得起、传得开、用得好,增强可读性、操作性和艺术感染力。指导和激励员工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并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
(2)制度体系。包括发展规划、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质量管理制度、HSE管理制度、营销各项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各项管理制度、财务和审计各项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利益的各项管理制度、环境标准、不同层次的员工行为规范、岗位工作标准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围绕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力度,重新审视各项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生产经营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
(3)形象体系。包括效益状况、市场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团队形象、领导干部形象、英雄群体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文化标识(规范见附件)、广告用语等。要通过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广告宣传、推行品牌运作等多种方式规范企业文化环境和行为,逐步实现经营宗旨牌匾、企业精神牌匾、企业价值观牌匾、公司徽标、信函、名片、服装、标志色彩等标识的统一,以此提高企业形象,加强团队建设,凝聚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的产品信誉和社会声誉。通过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六个化工基地建设,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3.4创建企业文化的哲学思考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这个国家就失去了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这个企业就没有了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
谈到企业文化,许多人都会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去做。这点不可否认,但外部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阳光与雨露,它影响着整个企业,影响着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精神世界、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等。譬如道德,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会相互猜疑,相互揣测,彼此之间会形成一堵堵无形的墙,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培育和谐的环境。又如教育,一个教育水平落后的社会,培养的人才都是一些能力低下,不会做事的人,那么用人企业的办事效率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更不用说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诸如此类因素,都从各个方面给予企业中每一个人无形的影响,促进或破坏着企业文化的形成。
但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还是依赖其本身,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土壤,它给予企业中每一位成员成长的空间。企业内部领导人的重视,企业制度的完善都将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制度是最有强制力的,现在许多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建章改制,但它们的出发点仅仅从企业本身出发,没有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由众多人构成的团体。典型的便是树立企业今年应达到多少多少利润,企业几年以后应该到达怎样的规模等,考虑的全是企业,而将企业中员工的需求给忽视了。在此,作者认为,企业制度的建立将企业效益与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文化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一两个月便能形成,因而更需要制度建立从这两方面出发,否则企业文化不可能形成,企业不可能长寿。
8.3.5对人世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已被大多数企业重视并研究,也在许多企业被建设、被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企业对人世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误区总体来说有几种情况。
企业文化“洋装化”。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乎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抄照搬。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其实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巨大的文化宝藏,企业文化的底蕴丝毫不逊于国外,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来开采、挖掘。
企业文化“政治化”。这种误区主要与长期的计划经济、“左”的观念和封闭宣传教育有关。表现为一些企业把国外企业文化与资本主义必然腐朽落后联系起来,担心引入国外企业文化会腐蚀职工的思想、侵袭职工的灵魂,于是乎将企业文化建设单纯作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完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有的国有企业甚至要求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丝毫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事倍功半。
企业文化庸俗化。有些企业为了赶上国外企业文化水平,早日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急于求成,于是乎“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把理论简单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搞的各项活动,或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赶时尚的任务来抓。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歌咏会、运动会等各项活动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与热情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理念为指导,就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一阵风、一阵热。再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仅仅成为口号,是不可能引领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
建设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国企要适应人世后的竞争,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对国企来说,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必须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先进文化在企业中的集中反映,体现国家意志,表现出民族精神。当前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这一点绝不能搞多样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上可以也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使企业传统文化融人现代意识,融入市场经济意识。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为主导,集体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并存,其中又有规模不同、经营目标不同的区别。各个企业文化必定有自身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开展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克服企业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建设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正确处理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应当特别注意借鉴和吸收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来文化,克服企业自身落后的文化障碍,主要是改革机制、开放机制、创新机制方面的障碍,实现国内先进企业文化与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之间的“沟通”。要认真研究中外企业文化差异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对国外企业文化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移植性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学习一消化一吸收一创新一体化循环。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管理的机械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软弱无力。适合现代企业制度需求的企业文化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其一,鼓励竞争与创新;其二,能够培育成就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荣誉感;其三,企业职工有认同感;其四,树立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从深层决定了企业制度的运作,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设与之相配合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养分,要使二者做到良性互动、水乳交融。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理念。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在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都要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融人生态文化的内容。首先,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人世后绿色产品成为全球化的主流产品,企业也应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文化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当前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属“舶来品”,而我们有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涵盖企业文化的作用。其实不然。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大的方向上有一致性、交叉性、趋同性,但在作用范围、实施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企业文化建设则侧重于道德观、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具有浓厚的企业色彩。思想政治工作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如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将给企业注入无穷的活力,使之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3.6推进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企业改革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借助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来推进和解决。作者认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须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靠各级干部提高认识,以求真务实精神自觉推进,方可取得实效。文化和战略的实施首先要靠自上而下的推行。先进企业文化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制胜法宝,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改革创新任务异常繁重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率先认真学习领会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提高对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把它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当作一项宏伟事业来做,甘当先进企业文化的“传教士”。要通过自身言行、激励导向、典型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尤其要“天天讲、时时讲”,“毛毛雨、天天下”,对职工反复“灌输"。同时,要加强企业骨干的企业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对先进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要切实承担起领导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日常工作中,求真务实,主动带头实践,做竞争的强者、敬业的楷模、诚信的典范,用表率作用影响、带动和凝聚职工认同、实践先进企业文化,使公司价值观进车间、人班组、到人头。
第二个问题: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适合自身发展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就是先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长期的积淀,它渗透力极强,就像阳光、空气、雨露,照耀着你,沐浴着你,滋润着你,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普遍意义上讲,先进企业文化就是管理文化,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群体行为规范为基础,把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企业管理学说。对企业来说,先进企业文化更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氛围,是公司上下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共同锻造出来的精神状态、价值信条。精神作风、精神状态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推进改革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注入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问题:先进企业文化应简明扼要,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文化观念。文化本身就是抽象的,最适合自己的文化就是最好的文化。先进企业文化体系的确立,内涵要十分严谨、扎实、丰富。对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容,如价值观、愿景、使命等,讨论固然重要,但朝三暮四、反复修改就会引起员工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理念面面俱到,使命、愿景、价值观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理论化的表述,也许能博得外人的赞美,但往往使人读起来拗口、听起来费劲,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去运作,危害性恐怕比没有理念还大。先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战斗力在围绕中心。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解决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和观念问题。因此,先进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如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最好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这样效果会更好,更便于宣教,使员工认同。
第四个问题:从实际出发,找准载体,真抓实干,形成特色。先进企业文化“丰富在基层”。先进企业文化如同一棵大树,根扎得越深,根须越发达,吸收的养分越多,枝叶就越茂盛,就更加充满活力。仪化公司各单位在公司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股份公司《低成本和高附加值战略规划纲要》以及集团公司《深化改革自立生存规划纲要》两大纲要的分解细化,制定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深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大胆改进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形势任务教育、主题教育、对比教育、大讨论等形式,灌输文化理念,提高对先进文化的认知认同;围绕中心、融入管理,引导干部职工实践先进企业文化;弘扬先进典型,使公司价值观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要求;结合员工岗位规范、职责,通过潜移默化的规范养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沟通、引导、灌输、贯彻,推动员工素质提高。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推进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工厂文化。
第五个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证。企业文化是管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机制和制度的强有力支撑。要通过健全完善适应市场的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营造出公开透明、沟通流畅的创业氛围。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使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真正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工作规范、判断标准、遵循原则。在日常工作中抓好养成教育,从基础抓起、从规范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工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工夫。在执行制度上,多讲国际惯例、少讲自身特色,多讲主观原因、少讲客观原因。要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克服粗放管理,强化制度管理;克服感觉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克服随意管理,强化目标管理;克服模糊管理,强化数字管理。例如,某公司围绕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抓紧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规定,把“竞争、敬业、诚信”的核心内容融人到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当中,推行卓越绩效模式,追求卓越质量经营。通过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推行业绩考核、竞争上岗、干部竞聘制度等,增强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通过修订完善各项专业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时限、工作要求、责任追究、奖惩办法,与推进三标一体化等工作有机结合,强化敬业、诚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通过深入开展“揭短管理”、“四查五整顿”、抓“三基”、反“三违”和除“三病”等活动,动员干部职工正视差距,超越自我。
8.3.7实践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8.3.6.1 在实践中,企业如何建设和培养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模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因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结合起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知道,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手段和特色,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作为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建设适合本企业的独特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能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别是优秀、成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是一个人,要有“骨骼”、“肌肉"和“皮肤”,企业文化也有其组成部分——即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企业机制与制度部分、企业文化的外观表现部分(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是依次递进、相互影响的,其中处于深层的企业文化精髓部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本质和层次,同时也对企业文化的机制与制度部分和外观表现部分起着决定性作用。建设企业文化,就如同孕育一个人一样:搭建“骨骼”、“肌肉”和“皮肤”,这样的人才能“活”起来。换言之,成立了有精髓部分、机制与制度部分和外观表现部分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有活力,使企业长期生存。
8.3.7.2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差异和特征
由于企业文化受社会、民族、区域以及文化风格的影响,而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践中企业文化存在多种的类别与模式。下面我以自己曾任职的两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为例,来简单说明实践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培养时,彼此存在的差异和特征。
(1)首先,我们从表9—1了解一下这两个公司(以下称为公司A和公司B)的具体情况。
(2)“骨骼”的搭建——企业文化的定位和提炼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应建设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由于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决策层特别是主要的领导人物的倡导和示范而产生、建立的。因此,对于建设一种新文化,必须对设计或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调研。就新成立的企业而言,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应对企业的行业特征、今后发展前景、战略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确定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案,从而确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而对于已成立的企业,可以组成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团队或聘请一些专家,调查分析现有文化状况、行业特征、战略目标,了解企业的文化历史、环境条件,依据本企业现实的文化与文化建设现状,总结和继承企业的优良传统,从而最终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再次定位。在成功地定位企业文化之后,提炼科学、简练、准确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深层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
(3)“肌肉”的生成——将企业文化制度化。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机制和制度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由精神向行为、物质转化的过程。这样,建设能反映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管理机制与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根据企业自身的文化特质、核心价值观,运用具体的管理策略:如招聘、培训、绩效与激励、沟通等来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点,将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中。
第一,招聘、选拔及晋升人才的标准应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的过程。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因此,企业在组织自己的员工队伍,进行员工招聘和选拔时,应当考虑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程度。从表9—3中A、B两家公司在招聘、选拔及晋升制度、方式的不同,就反映出了这一点。
如果在招聘、选拔人员时,不针对本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和需求特点,会影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执行,从而影响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就A、B两个企业来讲,若不切合实际招聘、选拔员工,一律要求高知识水平,高效高强度工作,势必会造成人才浪费和流失,物质损失和降低企业效益的结果。由此可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文化、管理制度及所招聘岗位的要求制定本企业的招聘选拔及晋升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够选择到所需要的、合适的人才,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贯彻。通常,企业会通过各类培训活动,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培训学习班、“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在这些培训班活动中传达给员工,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员工的行为。对于新进入企业的员工,企业通过培训使其了解并被灌输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从而增加他们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并要求员工将制度的企业文化与自身行动一致起来。与此同时,企业也通过岗位上的再培训、外部培训,来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确保员工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主体。
由于公司A的价值观是以“经济、高效、高质量”,“认真、严格作业”为目标、行动指南,公司A的培训重点在于公司制度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以强力度、广泛的对员工进行有关培训,使员工理解企业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公司B则是以“专业善待”、“创新应变”、“群策群力”等为价值观,这样,对于员工的培训主要以较高专业技术培训为主,从而使员工能在较高的水平上去开拓创新。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环节,我们了解到了A、B两家公司的执行重点、力度的不同之处,其根本也是由于它们的企业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见表9—4) 。
第三,融人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的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与激励管理体系内,也应将企业文化及制度化的企业价值观的内容作为绩效考核与激励内容的一部分。企业应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通过具体的考核指标来达到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在表9—5中,公司A属于制造行业,这决定它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的重点在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作为IT行业的公司B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的重点则在于: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沟通机制相结合。通过组织各种沟通和反馈活动,潜移默化地告诉员工在企业中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树立一些先进典型人员或团队,使全体员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达到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见表9—6)。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以企业自己产品的服务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为导向的企业理念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寓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的。企业通过管理机制与制度建设、改进,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建设以及管理改进,企业价值观的群体意识逐步形成,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4)塑造“皮肤”——塑造企业文化的外观形象。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外层,是人体的一个外观表现。同样,企业文化的外部反映就是企业形象,它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总的印象和评价,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通过留给外界的美好印象,获得社会及顾客的信任和报偿,从而为企业的开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
8.3.7.3 企业文化建设应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与自身特点,建设适合本企业经营发展的、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此外,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8.3.8企业文化推行十大导向
8.3.7.1 规则导向
企业是由不同类型员工组成的。不同类型员工做事的行为准则各有不同。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不同类型员工必须为企业的统一目标而努力工作。围绕企业的战略和各种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努力打造企业的执行力,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判定行为规则,是不同类型员工为企业目标工作的行为操守。所以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修改规则和制度导向,依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执行力就会有一定制度的保证,从而为实现企业最终战略目标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8.3.7.2 创新冒险导向
资料显示,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4年。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十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的企业比例亦不过1 7.3%。而中国的较大企业平均寿命是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所以一个企业要做到基础稳固,就要不断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稳定的员工队伍和管理层。企业只能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造,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3.7.3 细节的导向
企业管理无小事。企业管理要不断的融合才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在企业融合过程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或许可能完全改变企业。企业应该尊崇细节决定一切的文化,期望并要求员工做事严密,注重细节,我们已经生活在细节的经济时代。
8.3.8.4主动进取导向
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是任何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员工的进取心和竞争程度,决定了公司的活力。企业文化应该不断提倡一种人文文化。怎样使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一个具有良好责任心的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自然会影响并产生积极的因素。
8.3.8.5 团队导向
公司有宗旨和价值观;有管理观念和战略布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公司靠的是团队而非个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团队发挥的效果将变得越加明显,因此,企业应该从不同的侧面加强推行团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
8.3.8.6 结果导向
企业文化决定公司的导向。企业的老板文化向企业文化过渡的过程中,是个长期推行的过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将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推行的结果上,提倡结果,并不是不注重过程,企业的不同管理层面的责任不同,导致思维不同。最终,企业要的是结果。
8.3.8.7 业绩导向
企业要生存就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有业绩。向业绩要利润和发展的空间。企业要业绩来发展,员工要业绩来证明自己。没有业绩的员工,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不是慈善机构,需要每位员工创造业绩,在企业文化推行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员工的业绩考核。
8.3.8.8 人际关系导向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它具有社会所有的萎缩性质。社会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同样要倡导人际关系融洽性。任何破坏人际关系的员工,都是企业不允许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人际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性的。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8.3.8.9稳定性导向
企业的发展要稳定。有很多的企业在文化的变革中失去了方向,所以一种继承的关系非常重要。企业发展要继承,而文化体系仍要继承。只有相对稳定的继承,企业才能维持不断的发展。
8.3.7.10持续改进导向
螺旋式发展上升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有完全的完美,但是企业要强调的是持续的改进。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必然导致结构方面的变化,公司要持续的改进,任何固化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因此,企业应提倡工作的执行力;提倡做比不做好;决策错比不决策好;提倡有错就改,不犯同样的错误;提倡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
8.3.9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文化思考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融合多元文化,凸显民族特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大环境当中,加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投资与贸易,将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克服跨越文化沟通的障碍,具有经济全球化的属性。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民族特色,强调多种文化的融合,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兼容并蓄,通过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铸造出企业文化之魂。
(2)以人为本,人与企业和谐发展。工业经济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是工具”这一事实。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随着知识爆炸威力的日益显现,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等开始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彻底抛弃传统企业文化中“人是工具”的错误定位,正确理解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一切为了员工,为了员工一切,为了一切员工”,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得人与企业和谐发展,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以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刚柔并举。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企业组织结构中,制度是维系企业存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有效工具。在知识型、学习型企业中,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的制度,企业管理者就不可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虚拟企业赖以存在的灵敏性、柔性也就不复存在。企业柔性与灵敏性都是以健全的制度为前提的。在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做到刚柔并举,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4)重视员工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员工,会视企业为生命,企业的荣辱就是员工的荣辱,多一些这样的员工,企业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决策趋向分散化,这就要求大多数员工要具有对企业发展负责的态度,严格自律,自觉为企业排忧解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突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其次,要强化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社会,员工的彼此协调与沟通十分重要,精诚合作成为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凡是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的企业,必将取得成功。
(5)建设竞争、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没有最终的霸主,企业之间体现出明显的竞合性,即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单个企业依靠单个产品(或品种)成为强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知识的共享特性决定了知识经济社会的竞合性,世界已经进入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共同开拓和共分市场的时代。显然,正确地把握时代潮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拓的精神,大胆地走出去,建设一种竞争、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8.2.3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或方法
8.2.3.1 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六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方法是多数成功企业归纳总结出来的成功做法,而且这一成功做法已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结合如下。
A 继承、学习和创新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要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自己特色的。如海尔的管理模式是日本企业管理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加美国企业管理的个性舒展和创新精神,再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俭、奋进等精神,这就是特色。
B 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企业文化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指导下进行,而且要同步。如果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形成小团体意识。两者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虽然不同,但大方向是相同的。
C 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
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时,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经营的环节中去,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D 企业文化建设同制度建设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同制度建设要同步,思想观念转变时制度转变要跟上,不能光喊不动;制度转变时思想也要转变。
E 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相结合
企业文化在我国南方也称老板文化,国企称为领导班子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风格贯彻下去就形成企业文化。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如果离开了员工,企业文化只能称其为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往往以经营文化为主导,只有当企业管理趋于成熟时才能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F 企业自主设计与专家设计相结合
因为企业文化比较抽象,所以它需要对企业非常熟悉的人来设计。要站在更高角度看自己,并且要有本行业的经验,还要考虑符合本土化。既要注重硬件的建设,又要注重软件的建设。中国加入WTO后,法律层面的东西增多了,因而企业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以变应变,使管理理念与时代同步。
8.2.3.4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构架模块
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关键是要有特色,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科学,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文化模式,各种企业文化模式也是相互补充的,绝对完美无缺的企业文化模式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以市场为导向,客户至上,建立强有力的企业经营理念”等等。企业文化建设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不照搬照抄,又要结合本国、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企业文化不是请一个专家或一家企划公司策划一番,制定一套方案、印一些小册子以供大家死记硬背;或者给员工提供一些拓展训练、军事训练机会;或者组织一些联欢会等文艺活动。这些只是过程和手段,而不是结果。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来源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实践,企业特有的发展路径才能造就特有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我国鲜有上百年的企业,这是由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但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误区不无关系。特别是文化的“生搬硬套”,有的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过多的照抄其他企业的经验,而没有根据企业自有的资源来建立自有的文化体系;也有的企业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和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得文化过于僵化和生硬。
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行颠覆了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面对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宏观大背景下,企业文化与企业其他资源要素(人才、资金、技术等)相比权重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是其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等),但这种创新最终将取决和依靠于企业全体人员之间高度依存的、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A 企业文化构建的原则
一是市场导向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面向市场,这是由企业的发展必须面向市场所决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在市场的导向下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是企业家先行原则,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高层员工,他们的一举一动对普通员工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家要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
三是员工参与原则,让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使他们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既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
四是共同价值观原则,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核心,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只有以统一的价值观念要求员工才能做到步调一致,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各部门的整合作用,才能有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
B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框架程序
一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即规划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打算采取的基本策略。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主要是通过SWOT分析,即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优劣势分析、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再通过市场细分行业竞争对手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战略,从而做出合理的战略规划,最后进行战略实施和管理以及结果的反馈。
二是制定企业文化系统的核心内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企业的文化建设设立基本的框架和努力的方向。在此,必须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规模、性质、管理模式等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到现代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文化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将社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上,崇尚一种社会营销。
三是进行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建设,从硬件设施和环境因素方面为精神层建设做准备。相对于企业文化中精神层的隐性方面建设,企业物质层和制度层建设属于显性层建设,与一般的管理活动相似,都是着眼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徽章、厂歌等硬件管理。
四是向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深层的价值观念的导人和渗透。由于人的复杂性这一过程的建设需要相当长时间。企业一方面要健全员工的选拔、任用、考核、培训体系,同时要发挥企业中英雄人物的作用使英雄人物成为价值观人格化的代表,让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起到典范作用,形成一种感染力和号召力。
C 企业文化的诊断
由于各个企业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经营管理模式等因素,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要求我们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如果不进行文化诊断了解自身特点而盲目导人企业文化,将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现代企业文化又是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流的开放系统,企业只有不断了解自身文化的现状和绩效大小,吸收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不断完善企业,让文化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十分必要。
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文化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部诊断和外部诊断两种形式实现。内部诊断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内部成立企业文化诊断小组展开。由于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较深刻,大企业常采用这种形式。外部诊断则是由企业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咨询人员、管理研究部门或大学教授深入企业进行。但由于外部人员对企业缺乏深入的了解,诊断的深入程度较差。通常对企业文化的诊断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是讨论法。主要是请企业领导和部分代表性人物一起,在诊断小组的参与下,围绕有关情况和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企业文化诊断的具体结果和改进方案。
二是观测法。诊断小组直接深入企业现场进行观测,通过观测硬件设施和企业环境状况以及与企业员工交谈等多种途径了解第一手资料,诊断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是调查法。通过向企业员工发放企业文化调查表的方式列出所需考核的企业文化各项内容,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中得出优劣性,并根据调查结果诊断目前企业文化的强弱和有效性以便提出实施方案。
D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a企业物质文化的构建
企业物质文化的构建主要是对企业产品文化、企业生产资料等方面内容的优化,其核心是对企业产品文化的构建。
第一,产品文化价值的创造。企业在创造能够满足消费者基本利益需要的核心产品的同时,还必须改善商标、品牌、包装等形式产品。通过赠送礼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形式不断拓展延伸产品,扩大期望产品,发展潜在产品。
第二,企业生产资料文化的优化。企业生产资料从其功能来看,是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的。从其本身的特征和作用来看,表现为企业文化。如机器作为生产工具,主要用作企业生产,但它的颜色、摆放位置、保养方式、清洁度等则反映出企业文化的要求。
第三,厂容厂貌和劳动环境的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的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情绪、心理和生产积极性,更影响到劳动效率。劳动者处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产环境中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工作效率也就会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环境脏、乱、差,则会使员工情绪不佳,行为粗鲁,易产生疲劳感和烦躁感,不但降低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对企业环境的优化。企业的环境要能体现企业的个性,有合理的企业空间结构布局,要与人劳动心理相适应。从而促进员工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企业标识的设计。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的标志。主要包括企业的名称、企业的象征物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名称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传递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符号载体。企业可根据企业主打产品的性质、追求的战略目标确定名称。要充分考虑到名称的倾向性、差异化。要注意避讳。
企业的象征物包括企业的标志物、标志色、标志字等。如麦当劳的标志字和标志色为红色的“M”,海尔标志物是海尔小神童等。
总之,企业物质文化的构建主要是厂容、厂貌、产品和标识。现代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要美化企业环境,建立花园工厂;产品性能要好,外观要美,服务要跟上,标识要文雅,且要有个性,能唤起人们的美感。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电脑化和信息化建设,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人才现代化建设。
b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和延续的基本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建立在企业价值观体系和企业精神基础上的制度文化建设。
一是企业经营制度的完善。企业经营制度主要是通过划分企业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强化企业经营责任,提高企业效益来实现。中国的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要不断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做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要不断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司制度,加大股份制改革的力度,增强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本领。
二是管理制度的健全。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工作制度,坚持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原则,选用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领导体制,强调企业组织体系的科学性,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关键是必须把制度坚持一贯,并落实到人和落实到位。针对国有企业尤其要做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同时要尽力做到民主管理、目标管理。注重员工的参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要做到企业制度的形成、确立、强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三是加强习俗仪式的建设。企业内带有普遍性和格式化的各种风俗、习惯、传统、仪式、集体活动、娱乐方式等是企业价值观、精神境界与生存的方式。企业要把企业行为习惯化,推动企业形成良好的自然风尚和全员自我管理,并且要将企业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c现代企业精神文化的构建
精神文化是企业的深层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是培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
一是企业哲学的建立。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其符合既定目标的微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物质观念、系统观念、动态观念、效益观念和效率观念、市场观念、风险和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和人才观念等。企业哲学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文化,它主导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其他内容和发展方向,起着灵魂和中枢作用。我国企业哲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成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中人的行为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共识或判断准则。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凝聚力和规范功能的心理基础,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职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如海尔的“追求卓越”、“精忠报国”、“用户永远是正确的”等等。
三是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形成的企业群体的共同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和对他们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员工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认识。企业精神反映的是企业的群体的理想和目标,显示了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念反映了企业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的行为准则反映了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指向,并给企业员工以心理约束和行为规范。如西安杨森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参加长征活动”,提倡员工学习长征精神,树立“献身科学,崇尚健康”企业精神。
d企业形象设计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把企业形象设计看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理解。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加强企业形象设计,相反,我国企业的CIS设计才刚起步还需加强。其实,CIS企业形象设计是全方位、标准化、高难度智能化的工程,因此也称之为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的实施和整体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CIS企业形象设计和实施,通常是由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和CIS企业形象专家共同组成CIS工程执行委员会,以期达到最佳的企业形象力。由于CIS企业形象设计的导人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活动,在长期对CIS企业形象设计工程实施的监督,并定期做出检讨,加以修正,才得以完成。CIS企业形象设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负责完成CIS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工程的CIS企业形象设计专家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是企划能力。即是对企业内外部综合调查分析的能力;熟悉市场动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能力;对企业内部员工心理分析和行为分析研究的能力;在企业理念(MI)、行为规范(BI)、视觉识别(VI)方面作出创造性思维导向和提案能力以及CI系统工程文案创作和表达能力。
二是设计能力。即是对企业与行为理念在视觉设计中的融合表达的能力;视觉识别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展示能力;识别系统在空间、平面应用的创造性设计能力。
三是统筹能力。对阶段实施目标的管理能力;应用实施后检讨、修正的能力;发布效果测定反馈能力;媒体策略、公关策略运用的能力。
四是广告策划能力。广告策划能力是以表达CIS企业形象设计策略与广告创意的融会贯通、企业形象设计与广告形象统一的能力。企业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全部操作并非一般设计人员所能完成,必须由CIS企业形象设计专家提出可行性报告及分析、预测等报告,撰写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案,通过执行委员会的权利,贯彻执行。还要经过各管理部门反馈意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CIS企业形象设计的内部管理及CIS企业形象设计的推广宣传,全方位加以实施,以保证CIS企业形象设计的高水准、严格、连贯地推广。
综合来看,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本国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注意吸收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古为今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
8.2.3.5 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战略管理
把先进的企业文化融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发挥企业文化的统领作用,是当代企业发展中的工作实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创新;用先进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用先进企业文化凝聚和打造一支员工队伍,形成独具特色的、有鲜明时代感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增添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 用先进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创新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而且,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的转型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创新是先进企业文化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的创新,就没有生命力、竞争力;没有文化创新,就形不成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动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先进文化的生命活力就是要体现在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各项工作中,这是实现用先进文化统领企业管理的根本途径。
B 用先进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先进文化对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中,确立“科学发展,理性经营、追求最佳效益”的宗旨,全力打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的能力,也就是三种境界:当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大幅度的发展;当市场形势平稳的时候,企业能够有适度的发展;当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有能力抵御风险,使企业保持发展的势头。回顾企业自己的历史,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有体制问题,有管理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没有先进的文化理念的引导,企业文化的落后,必然导致思想观念的陈旧。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
我们始终认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指标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机制的转换。要紧紧围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和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区域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企业技术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C 用先进企业文化凝聚和打造一支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的根本是一种管理,一种全体职工认同的、规范的管理模式,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方法上。一个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认同,关键还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参与既要体现在提炼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更要渗透于员工的岗位责任和本职工作中。使广大职工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共识,使精神内核与外在表现一致,引导广大员工积极支持和关心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以实际行动共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扩大外延、理解内涵的过程,根本还是一个先进文化转化为职工自觉行动的过程。
8.2.3.6 着力建设以科技为先导的特色企业文化
一是建设“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理念文化;二是创新有利于科技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政策制度文化;三是重点建设科技主导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行为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的确,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伴生了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一点对于处于战略发展转型期的武钢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任何企业要实现自己确立的宏伟目标,根本出路在于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科技进步是保持企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企业结构、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实现科技先导作用的途径,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着力建设以科技为先导的现代企业文化,形成具有理念共识、制度保障、行为一致的坚实企业文化基础。
A 建设“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理念文化
一要充分利用企业自己的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唤起全体员工的科技意识,在报纸、电视和网站上开辟“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专栏,重点宣传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成果、先进事迹和人物典型,培养出热爱科技光荣、学习科技有进步、使用科技能带来效益的员工价值观,化无形为有形,强化科技意识的深入人心。
二要在厂矿、车间、班组营造尊重的氛围。在显眼的位置设立光荣榜,定期张榜班组级、车间级、厂矿级和公司级科技明星和学习型、攻关型团队,并适当给予奖金和福利待遇。定期举办各种级别和形式的科技论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技攻关成果发布,内容包括技术革新、工艺突破和管理创新等等,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科技精神,管理者的思想和行动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形式,利用各种会议、中心组学习的机会,邀请部分科技明星作讲座,并对领导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熟悉和精通本单位、本专业的工艺技术有利于科学决策。
B 创新有利于科技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政策制度文化
一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释放的政策制度环境。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管理文化。制度是企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制度政策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制度引导行为。科技的先导作用是通过一大批掌握技术和技能的科技队伍而发挥。继续充分发挥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一定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形成尊重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制度环境。尽快在科技队伍的建设上下大力气。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对被管理者的心理状态的深刻了解。成功的管理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心理学家。科技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成就感、上进心、追求公平、公正和公开、思想活跃、热爱真理、做事很投人、忠诚等等是他们共同心理特征,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管理中不要忽视任何制度政策的细节的作用效果。基于此,打造人才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平台是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的制度基础。
C 重点建设科技主导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行为文化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一词的表述重点在“科学”,意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行为必须遵循科学的轨道。企业发展一定要在符合国家法令法规框架下着力做好内涵式的发展,科学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在系统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机会之后的理性选择过程,而不是非理性的感觉,扬长避短、审时度势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略实施路径选择就是确定企业优先发展重点,创精品、做名牌是大型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发展的支撑条件是整合研发资源,前瞻市场动向,充分发掘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求证、相互补充。
二要集中力量,解决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工艺、技术难题,在行业公认的竞争力指标中力争有所突破。只有这样,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才有了技术基础。
三要加大投入,一方面扩大有竞争力产品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培育有未来前景的“明星”产品研发。
四要重视企业软科学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五要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最重要的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树立赶超的“标杆”,学习并实践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要“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闭门造车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