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长成一棵树
32205400000032

第32章 推己及人:不断进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对他人的尊重,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和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先看一个年轻姑娘是如何用换位思考,圆满解决了一个难题的吧。

一天,英国伦敦一家珠宝店的业务员珍妮在接待顾客时,不慎将一粒价值连城的钻石滚落到地上。

当时,人多手杂,钻石滚到一位男青年脚边时就再也寻不见了。珍妮必须找回这颗钻石,否则她不但要被“炒鱿鱼”,而且终生都难以赔偿。无人能体会珍妮当时的心情。

凭眼力,珍妮断定那位装作若无其事的男青年多半是一位失业者。这就意味着,那颗钻石足以改变他的下一段人生,这无疑增添了珍妮索回钻石的难度。

珍妮来到他跟前,眼含泪花,轻声地说道:“先生,在这样艰难的时期,找一份工作真是不容易吧?这才是我上班的第三天!”

男青年怔住了。细心的珍妮看在眼里,她于是又将这话重复了两遍。

终于,男青年将背在后面的手抽出来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等他转身快速奔出大门的时候,珍妮看到了自己手中的那颗钻石。

这个故事大家看明白了吗?故事中珍妮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请把那颗钻石还我”。但是,她却没有那样直接表达。如果她那样说,等于向公众宣布了青年的不义行径,很容易导致意料不到的极端事件,甚至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以,在这个时候,聪明的珍妮选择的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博取同情,从而顺利地达到目的,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没有你赢我赢,只有双赢或双输。很多双输者的教训都是当事人一味地打自己的算盘,寸土不让,结果导致两败俱伤。

要想实现双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是一种逆向思维,需要拿出过人的眼光、勇气及大度的心胸,还要做好舍己为人的准备。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及时调整心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就会转被动为主动,迅速博得谅解与认同。实践证明:对善于“投桃”的人,现实总会对他“报李”,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人与人之间面红耳赤的争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其法宝就是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见不统一甚至对立,双方应本着商量讨论的原则解决问题,这样误会甚至怨恨会更少。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只有做到这些的时候,才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就会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化干戈为玉帛,重建良好的友谊;当遭遇挫折时,也会化消极为希望,阳光就会向我们微笑。当我们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很美好,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真是精辟。不错,你也许会认为哈姆雷特是个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别人却会认为哈姆雷特的那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深刻至极。

读书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

或许两个人的想法会有冲突,但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涌入内心的埋怨或是愤怒便会消失。正如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谁能说出哪一个绝对正确?不能,所以要容纳对方的观点,就要换位思考。

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

同是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张若虚会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索,李太白会叹出“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乡愁。

你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你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责怪张若虚是无病呻吟?你能不屑李白的乡情?恐怕都不能吧!所以才要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去感受原来如此多情的同一轮明月。

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面若冰霜地从那双乞求的手旁走过,今天就会多一个果腹的乞丐。

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你就会有一分“劳动光荣”思想的支撑。

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再与朋友反目成仇。或许,学会换位思考,天若有情天亦老!

只是,换位思考不是轻飘飘的四个字,学会它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博大的气度,要有体贴入微的一颗心。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请拿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生活原本可以如此丰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实。

1 1=?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得出的结论、答案也有所不同,数学家为了证明1 1=2而穷尽了半生的精力。有人说:“1 1=3是作家。1 1=2是数学家。1 1=0是哲学家”。

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学家是实事求是,那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作家喜欢在原来的故事上进行加工,夸大事实,笔下生辉;哲学家是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的弊和利同在,所以最终的结论是零。

设想作家、数学家、哲学家坐在一起讨论1 1=?的话题时,相信他们都会拿出自己认为正确答案的依据,可是彼此之间却互不信服。

基于他们仅是处于自己所在的位置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因为位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看法不同就会得出结果的差异。放眼整个社会也是一样,一件事因为处理的人不同,那么使用的方式也可能有差异,得出来的结果也许更有差别。

世事无绝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当我们遇到与他人意见各异时,不妨也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某些问题,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及根据所处的环境来处理问题,有可能某些我们眼看无法调和的冲突,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而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吧!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