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反对脱离文本的一味迁移,语文教师应时刻记住: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虽然意味着学校课程应突破课堂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但联系生活后,一定要引导学生杀个“回马枪”,回到文本,让学生立足于文本,直面文本,研读文本。那种脱离主要教学内容和活动任务的所谓“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走出学校大门,回归实践
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母语的环境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语文课堂不应是封闭的知识训练营,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学习《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可让学生分组到当地民间对各民族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进行调查。然后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配有文字介绍的实物,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览。
还可以采写新闻通讯稿,报道这次活动的情况,或就发现的问题写一则小评论。学完《喂!出来》,可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社区、城镇周边,调查环境污染,探究污染原因及危害,提出整治措施,写出调查报告并递交主管部门,供其参考。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
诵读经典作品,回归个性化阅读
语文教育的工具是语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文学作品,它们饱含着文化智慧和生命热力。但仅课内那点选文是不够的,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体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
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已有定论,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因为经典是需要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教师要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互相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使学生对经典拥有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另外,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教师应该呵护、关怀、唤醒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支持学生去追寻自我、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充分、全面的发展。可供参考以下方法:
(1)重设人物命运
例如,假设当初死的不是晁盖,是宋江,梁山好汉会怎样?假如鲁滨孙没有获救,还待在荒岛上,后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2)续写悬念故事
例如,读完罗伯特·巴里的《半份儿礼物》,可让学生想象当父亲问“我”送给母亲的礼物是什么时,“我悲苦地说”,听到这,母亲又会怎样?
(3)穿越时空对话
例如,范进这个在科举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你与羊脂球不期而遇,你想给她怎样的忠告?
(4)反观身边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贴近生活的时代新作,培养他们洞察现代生活的能力。例如,读《中华活页文选》的《咏儿和慧儿》一文,学生自可感悟“文明”的内涵,接受“文明”的熏陶,明晰“文明”的方式。接着让学生也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生活中的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谈自己的见解感悟。
(5)品味经典语句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言大师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朱先生所说的“谨严”,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课外阅读时,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比如读到贺敬之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就可让学生推敲一下“搂”“扑”的妙处,一品味,诗人对延安、对延安人民日思夜想的渴盼、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激动之情便跃然纸上。
可见,语文教学不能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提倡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涌动生命的活力,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通过教师智慧的引领、智慧的点拨、智慧的拓展,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新境界,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要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要让学生在持续的思考、探究、实践中自觉地拓宽课堂的空间,使学习的过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中,感悟自身与世界的存在,获得对生活与生命的体验。
“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为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创造新生活、创造新人生、创造新文化打好精神的底子,最终实现教学由传授知识到启迪学生感悟智慧、实践智慧、内化智慧、发展智慧的转变。
13.调动学生上课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学生上课学习主动性的定义
学生上课学习主动性包括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而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主动性是其整个主动性的核心。学习主动性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与学习主动性有关的内部心理品质,如需要、自信心、意志、情绪情感等本身就是个性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是影响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性素质,因而学习主动性也是教学的一个最直接、最终极的目标。
调动学生上课学习主动性的意义
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可是如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呈被动状态或消极状态。
比如,让学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学生很被动,就是不张嘴,不放声读,怎能培养语感?老师发现了,要求他放声读,才勉强读起来,下次不关注他,又依然如故。还有的学生,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他两眼无意识地盯着,发呆,老师提醒,才开始读书,经常这样。
还有的学生,上课虽不违反纪律,但听不进,脑子开小差,喊起来,竟不知问的什么问题?因此,分析学生上课被动消极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就能产生参与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这时,他们的求知欲望高涨,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学习积极性高。
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设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把枯燥的知识赋予情趣与活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搞上去了。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及时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给予针对性的鼓励语言。
表扬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感觉,好在哪?应给予针对性的表扬,这样不但给受到表扬的学生有一个清楚明白的喜悦收获,还能启发和激励其它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有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每学期的课题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课后在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再写好案例分析,从而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艺术,又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调动学生上课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1)为孩子营造兴趣环境
日本的大教育家铃木镇一能够让800个三四岁的孩子一同拉小提琴,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当有的孩子到他的艺术学校去报名的时候,他首先要让孩子的母亲先去学习简单的琴法及演奏。
把小提琴学得很精通不容易,但是,演奏简单的曲子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不难的。而后,再让孩子到班里去旁听,让孩子亲自去感受其他的孩子是如何演奏的。当孩子看到如此多的同龄小朋友都能演奏,一定会产生一种内心触动。
回到家之后,铃木镇一还要送给孩子几盘音乐磁带,不仅让孩子的妈妈来演奏小提琴,而且让孩子亲自去听,去感受音乐的美妙。这之后即便是孩子自己不提出要学习小提琴,哪怕是家长提出要送孩子去学琴,孩子也往往不会拒绝了。
(2)给学生一个自己的活动空间
热爱主动,喜欢自由是学生的天性,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我们所教的学生正处在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课前预习,做好学案。课前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布置学案。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新知识中的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规律、思想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设计到学案中,教案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原则。
学生把在做学案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以及自己的感悟都写在学案里,以便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为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②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唤起学生学习的自尊性、主动性、创造性。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定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地激发和释放出来。
③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和舞台,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游戏和表演,把枯燥的学习变为快乐的学习。
④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理性思考,提升学生的境界,拓宽学生的胸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求知的过程要提倡个人“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才能少走弯路,共同提高。合作不仅能够使学困生在学优生的帮助下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使学优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
(3)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需要以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为前提,教学过程应该自始至终充满温馨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在思维上积极,在情绪上放松,没有压抑,能愉快地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
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和教师一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自信就会敢想敢说,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胆量和自表现意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让学生去揭示问题;让学生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去归纳学法;让学生去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