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32215300000021

第21章 让课堂充满艺术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倘若教师不想尽一切办法令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这种知识能令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导致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时特别注意艺术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组织出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将好奇心变为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

由此可见,倘若课堂教育充满了艺术性,学生便会将学习看成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从而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艺术性,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面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呢?首先,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导课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虽说从根本上而言,导课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可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更为具体的目标,要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不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脱离,却去摆什么“噱头”。不错,“噱头”有时也会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但是由于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因此这种“吸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那些由噱头而产生的作用始终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维持一整堂课;二是因为倘若“噱”过了“头”,那就很容易将学生引入误区,会对他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学习产生影响。艺术性的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导课的具体目的,导入语的设计、各种手段的使用都应针对具体目的。例如有时是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于新的内容的一番思考,有时想要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意境,有时是将学生课堂的疑问进行解决等等。

(2)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由于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导课又不是授课的重点,所以不易在课的开头花太多的时间。冗长、啰嗦、不得要领的开头,不但没有美感,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充满艺术性的导课,一定要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最为精炼的语言,达成之前想要达到的目标。

(3)新颖有趣,能吸引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新颖性的导课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他们聪明才智的激发器。倘若在一堂课开始之时,教师通过一些富有哲理、热情并且有固定性的开场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那么师生双方接下来便会感到很轻松愉快了。

(4)营造悬念,恰到好处

人人都有好奇心,青少年的好奇心更重。课堂上的悬念当然是要由教师细心营造出来的,可是究竟怎样营造悬念的效果是很有讲究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导语,要造得逼真,要造得恰到好处,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与本堂课教学的内容、情境相符合,使学生在探究悬念“谜底”的同时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5)启发教学,激活思维

课堂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要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来将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出来,这样一定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和新内容的强烈探求。

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思考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到果,由表到里,由个别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