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32215300000046

第46章 教育观念要创新

当代中国正处于跨越性发展时期,现代教育的改革也活跃起来了。而教育变革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些综合性问题,成为教育观念变革的新挑战。发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事件往往引人注目。据报道,有一位小学教师为了实现平等教学,竟跪着给学生上课,从而达到师生的视线处于同一平面,真可谓是煞费苦心。面对现代教育的现状,实行智慧教育,使教育来源于生活已成为首要问题。人的行为来自于思想观念。在每一次教育变革与教学创新中,人的行为表现始终由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思维方式支配着。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认为,教育系统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物质的障碍,即资源和设备的缺乏;行政管理的障碍,即规章制度和议事程序的不完善;哲学的障碍,即人们对理想的目的和目标观点存在分歧;心理的障碍,即教师对改革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库姆斯所分析的这四种障碍,前两种障碍可以通过增加设备与完善制度和组织而消除;而后两种障碍涉及人们的理想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则变得很复杂,这两种障碍不得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而又困难重重的实践问题。有研究者指出,缺乏创新思维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大挑战,而不是技术、资源和责任感。因此,思想观念的改革关系着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现。

马克思认为:观念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思想而已。“教育观念”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见解与观念,其中有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它既反映了一种现实关系,同时又反映了对价值的追求;既有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又直接关系到实践的社会心理形态。

有关学者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界定任务和选择认识工具去解释、计划、决策任务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因此,教育观念在教师界定行为、组织知识和信息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觉知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观念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与策略的依据,保证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课堂的价值追求

课堂的价值追求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认知和观念,它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起到支配、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很多学者认为,教育教学其主要的意义和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外在价值,二是教学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发展与生存,能为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所以它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主要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从这个方面来说,外在价值属于功利性价值,而内在价值则属于非功利性价值,是升华为功利之上的,是针对人的精神价值来进行建构、丰富和完善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统一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功利价值与非功利价值这两个方面的过程。为任何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幸福做好准备是理想教育或价值追求的体现。具体一点来说,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主要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关怀的体现:从人的存在的出发点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寻求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从人的生成的出发点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如何使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使学生知道如何做人。

课堂的活动主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主体。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即所谓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践行者和自主的发展者,这即是通常所说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的“人的因素”,是相互存在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离了谁也不行,叶澜教授将这种关系称为“复合主体”。

有效课堂教学应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课堂教学应该将学生的活力与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它是学生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改造知识,使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将活力充分展现出来,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生命价值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付出过程,更应该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体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将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要爱学生、爱生活、爱自己的生命,与那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学生一起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应将师生的生命价值充分体现,而且还应将师生的社会价值充分显现。

(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