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变法先锋:商鞅
32223400000029

第29章 “作壹”

商鞅是个凡事喜欢讲一律、讲纯粹的人。他多次用“壹”来表达他的思想。他讲的“作壹”,就是让农民一心务农,祖祖辈辈把一身的汗水洒在庄稼地里。“作壹”就是农民只干农事,不搞别的,全国绝大多数人不搞别的,只干农事。

他把“壹”提到很高的意义上去看待:只有圣人能使整个国家“作壹”,把全国的力量都集中到务农上去。

看来,商鞅不是一个不了解民情的官僚主义者,恰恰相反,他知道农民的生活状况。他说过,“民之内事,莫苦于农”,当然,这并不能得出商鞅同情农民疾苦的结论。实际上,正是因为商鞅知道农民很苦,所以他也更懂得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不易。

为了在社会分工和社会劳动力的配置上能做到“作壹”,商鞅就用政策来进行引导,这就是他所谓的“令民必农之法”。

政策之一,就是“贵粟”“贵食”,提高粮食、食品价格,可以体现重农的政策,也可以使非农业人口生活变得不易,这样,就有利于农民的稳定。

政策之二,是加重对非农业人口的赋税征收,所谓“非农之征必多”,就是这样制定出来的。

政策之三,是严格控制粮食交易,他的设想是“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籴,是买入粮食,粜,是卖出粮食。使商人无处买粮,这岂不是绝了他们的生路,目的很明显,是迫使商人返回农业生产,不让农民弃农经商。不让农民出售多余的粮食,是为了便于政府的搜刮。

总之,在中国古代,重农和抑商,似乎是连体难分的政策,要重农,就必须抑商,如果不实行抑商政策,重农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原因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农民生活太苦,而“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现象一直存在。

商鞅懂得,单纯把民固着在土地上,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真正安心务农,所以他提出的口号是要让民“归心于农”即真正把心思放到农业生产上去,不起迁业之心,再无其他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