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变法先锋:商鞅
32223400000034

第34章 孝公暴病

赵良走后,商鞅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赵良的话不无道理,改革者大多没有好下场。

法家先驱吴起,曾跟李悝一起在魏国进行政治改革。李悝死后,吴起被人诬害,从魏国逃到楚国,帮助楚悼王实行变法。他打击了一些贵族,取得了一些成就。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贵族们带兵入宫,围攻吴起。吴起伏在悼王尸体上,贵族们把箭像雨似地向王尸射过来,终于捉住受伤的吴起,用五马分尸(五辆马车把人的肢体扯碎)的惨刑把他杀害了。

“难道吴起的遭遇又会在我的面前出现吗?”商鞅想。

第二天,他叫人请了尸佼来谈心。他向尸佼谈了自己和赵良谈话的经过。他说:“尸老师,赵良是孔丘的信徒,是贵族的说客。他满嘴胡说,不值一驳。可是,他这次来,却提醒了我们:有些人还在阴谋恢复旧贵族的势力,搞什么‘克己复礼’。他们处心积虑要破坏变法,一遇机会就会下毒手。我们不能不提防这一着。”

尸佼完全同意商鞅的看法,并且指出:商鞅个人面临的危险,是确实存在的。如果国王去世,那些对变法切齿痛恨的旧贵族,凶狠地围攻商鞅,象楚国贵族围攻吴起一样,是完全可能的。

商鞅说:“我实行变法以来,和贵族结的仇怨还少吗?我只问事情对不对,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安危。可是,他们企图恢复旧制度,那是决不能容许的,我们应该好好对付。”

商鞅把希望寄托于太子,希望太子认识变法对国王的好处,对秦国的好处,将来他做国王时,能坚持贯彻变法的精神。如果这样,贵族要捣乱,也就不难镇压下去了。

但他的想法有点天真,认为太子会考虑到变法的实际好处,但没考虑到太子内心的私人怨恨。这也说明商鞅到底是个法家,心肠比较硬,神经比较粗,用现在的话说:情商有点低。

商鞅想:“太子当年犯法是因为年幼无知,听信了师傅的话。事后他曾经痛哭流涕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将来他年纪大了,做了国王,知道变法对国王有利,怎么会记仇呢?”

尸佼说:“国王今年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比我们两人年轻得多呢,你何必过早地为他死后的事担忧呢?”

商鞅点头道:“尸老师说得对,我担心得太早了。”他心里立即轻松了,脸上的愁云也散开了。他和尸佼商量,以后要多多接近太子,并且请求孝公多对太子进行教育,使太子了解变法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继续推进变法事业,让太子看到变法的显著成果。”

这时,有人送来好几卷公文请商鞅批阅。商鞅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劲头又大起来了,连忙展开公文批阅起来。

时间很快地过去了五个月,商鞅的兵法已经写到第二十七篇。眼前秋收在望,商鞅忙着指挥各县县官准备征收土地税,贮藏粮食、布帛,防止破坏捣乱,一连几天没有很好休息。他全力以赴地继续推进变法事业。

忽然,宫里的一个宦官来了,传达国王的命令,叫商鞅立即进宫。这时候商鞅才知道,孝公生了急病,已经卧床两天了。

孝公把商鞅叫到床前,拉着他一只手道:“商君啊,从你到秦国的一天起,你就忠心耿耿地为秦国效力。秦国今天富强了,你的功劳可不小啊!”

商鞅连声说:“小臣无功,无功。”孝公忍住心头剧烈的疼痛,皱着眉头,断断续续地说:“商君啊……我这病来势很猛,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假如治不好,国家……大事……谁来管呢?你知道,我的孩子只有十九岁……”

孝公说到这里,眼圈红了,喉头有点颤抖:“这孩子不懂事,他对……变法……不大满意。我想……你的功劳……很大,威信很高……我愿把王位让给你……”

商鞅跪在床前听着。听到“让位”的话,他热泪满面,抢着说:“大王,这不行,不行。大王只有四十五岁,一时有点小病,很快就会好,何必就谈身后的事呢?”

这时候,好几个贵族冲了进来。

孝公虽然有病,精神还好。他两眼圆睁,斥责几个贵族道:“谁叫你们进来的?快出去!”

这几个贵族听说孝公生急病,早就和太子合谋,要控制宫中的警卫了。他们见商鞅进了孝公的寝宫,连忙跟着进来监视。现在受到孝公斥责,不敢不走,但是慢吞吞地,故意拖延着。

正在这时,太子拨开门帘进来了。

太子在孝公床前跪了一跪,立即站起来,从腰问抽出宝剑,板着面孔高喊道:“大王病重,不能多说话。所有探病的人,一律回去。以后要问大王病情,可到宫门问谒者。非奉召命,任何人不许到寝宫来。如有违抗,立即斩首!”

太子刚说完,几个贵族马上快步走了出去。

商鞅站起身来,满怀感激地注视着孝公,孝公也呆呆地望着他。商鞅含着泪说:“愿大王早日康复。”孝公点点头,他的声音哽住了。

商鞅跟着几个贵族,从寝宫走出来。门口站着四个卫士,他们手执亮晃晃的刀斧,横眉怒目,盯着出来的人。从这里走出王宫正门,一路上都有全副武装的卫士站岗,每一个都是杀气腾腾,如临大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