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32231900000067

第67章 对留守儿童要多激励,而不要多抱怨

和任何孩子都一样,留守儿童身上也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问题。那么,对他们身上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多批评、多报怨呢?

不能。教育学家告诉们: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哥伦比亚大学的盖兹和匹斯兰德两位教授,曾经针对“奖惩在学习上的效果”做了一项心理实验。他们经由随机取样,在美国某校挑选了一些学生进行测验。他们先把这些学生分成A、B、两组,然后进行考试。

隔了3天之后,再举行同样的考试。不同的是,在第二次考试之前,先对A组学生加以奖励,称赞他们第一次考得很好,而给予B组惩罚,责怪他们第一次没有考好。实验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A组,第二次考试的成绩更好,而受到惩罚的B组考试成绩则更差。

这项心理实验表明,奖励的效果必定优于惩罚。

有位教育专家说:

小孩子学说话,不论说得多含糊,父母都报以热烈的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激励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

抱怨教育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使差异扩大;激励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您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燎原之势”;您嫌孩子写字慢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您就“小题大做”地加以表扬,一定会有惊人的结果!

然而,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这正是留守儿童教育出现问题用至失败的重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具有淘汰性的特点。每年都超过有50%的学生不能考上大学,却有92.8%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博士,而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这样淘汰性的教育必然是一种导致儿童失败的教育,而期望过高的家长们面对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难免抱怨四起,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悲剧现象。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教育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变革,而“激励——成功”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之一。

从成长的过程看,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孩子,让孩子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许多事例说明这样的道理: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家长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赞扬他。当你要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