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健美长寿学(四)
32280900000095

第95章 月亮是位严厉的主妇

近代天文学家第一次用原始的天文望远镜看见月球,就已经满心失望。很不幸,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登月的宇航员们再次证实了这一点,那个一片荒凉的月球世界根本不是我们向往已久的琼林玉宇。

《月亮是位严厉的主妇》——海因莱因这部著名科幻小说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月球的环境——这位在地球上看起来清光脉脉、柔情似水的“美女”,的确是一位异常严厉的主妇,甚至有点像童话里的巫婆,留给我们人类的,除了荒凉寂寞,仍然是荒凉寂寞。

月球的条件太严酷:没有水、没有空气,照着太阳的地方温度有120℃,阴影地方温度达到-150℃,温差极大。说白了,它是一个不适宜于人类移民和定居的星球。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带给人们新的希望,既然我们可以登上月球,我们也可以改造月球,让它利于人类生存。这种幻想要比古代的飞天奔月更为狂热,充满了人类对征服自然的一贯自信和万丈豪情。

可惜,月球还是个固执的“主妇”,她对自己严肃的外貌很是满意,设置了重重障碍,根本不屑于当个“人造美女”。

首先,她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天然的大气层。因为月球太小了,自身引力无法抓住大气。人类要想在月球上生存,必须建立密封的基地;出门呢,估计永远要自己背着空气。

其次,尽管在月球上发现了冰,但是,开采、利用月冰成本太高。而且最新研究表明,月球上的冰要比先前的乐观估计少得多,这无疑打击了人类“不背水壶去月球”的信心。

月球上还覆盖着厚厚的月尘。以前,在每次执行阿波罗登月任务时,都会有一些细微灰尘污染仪器。这对于依靠太阳能维持生命的机器人来说,在月球上面漫游将非常艰难,时刻都有失去动力的危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许在50年或者80年之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往来变得非常方便。

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这不仅仅出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科学目的,也有经济利益的考虑。这样算来,我们不妨将登月看做是技术投资,未来必然会得到“多倍返还”。

中国探月工程有个美妙而传统的名字——“嫦娥工程”。这个名字,蕴涵了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对月球所有幻想与希望,今天我们能够实现这个理想,离不开中国科学家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

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能研制生产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完整配套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具有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网,具有多种卫星应用开发系统和空间科学研究体系等。这些条件为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欧洲设计师似乎比较传统,一名荷兰建筑师推出了月球星级饭店设计方案,基本形象只要你最近看过“指环王”就可以想像出来。这座建筑将由两座楼组成,每座塔楼高160米,真可以叫做“双塔奇兵”了。让人觉得背后会一下子冒出几条飞龙来,说不定上面还骑着巫师呢。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微生物,没有了细菌感染;特殊的微重力环境,使受伤的器官和骨骼容易生长,而且不留下丑陋的疤痕;那里也是个安静和平的世界,没有地球上的熙熙攘攘。

有些专家们认为,月球还很适合开美容院。月球上重力小,能使人的皮肤舒展,原有的皱纹消失不见。你的骨骼会延伸,看上去可能会增高一点,而且体重会减轻。

专家们还提醒大家一句,在太空停留太久,皮肤会变薄、骨骼会发脆。重要的是,想要怀孕生宝宝的女士还是先不要去月球了。目前还不清楚太空生活是否会对人类的生育和器官发育产生影响。最让人担心的一点是宇宙辐射,科学家还没有研制出可以防止这类辐射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的方法。

光照时间长的城市,人的身材较高,光照时间短的城市,人身材较矮小。

那么,月亮的盈是有规律的。天文学家把月亮形状的各种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不同是月亮、地球和太阳之间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它受光的半面对着太阳,而背光的半面对着地球,人们看不到月亮,这种月叫做“新月”,也称为“朔”,相当于农历初一。过了半个月,月亮正好转到了隔着地球和太阳相对的位置,它整个受光的半面对着地球,于是,人们看到的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这时叫做“望”,或者从“望”到“朔”的时候,它只有一部分受光面对着地球,这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新月如眉”或者“残月如钩”;或者是半圆形的,也就是所谓“上弦”或者“下弦”。

月亮的引力能使地球上的海洋产生潮汐,当月亮在新月或满月的时候,它的引力最强,产生的引潮力也最大,于是地球上的海洋就形成了大潮。

中国古代的人们,特别是大军事家是根据月亮的位置来报天气的,举例来说,《尚书》中提到:“月之从星则遇风雨。”其意思是,月亮旁边伴随着一个很亮的星,则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诗经》中说:“月临于毕,避防躲雨。”其意思是,月亮走到毕宿五附近,雨会下得很大。这在《三国演义》里边专门有一段描写:诸葛亮跟司马懿在陕西陈仓会战,两个人头天晚上都看到月亮走到毕宿五附近,“月亮躔子毕,月内必有大雨”,所以没法打仗了,结果两个人都撤兵了。另外在《孙子兵法》中也提到月亮走到几个星宿附近就会有大风,加上天气干旱,就可以实行火攻。最厉害的是孙膑(孙武的孙子)的兵法(长沙马王堆出土竹简记有:十仗六胜以星也,十仗七胜以日也,十仗八胜也以月也……加上附加条件,还可以十仗十胜)。这种观天预测的方法,其他国家也有,如巴比伦就说什么星是刮风的,什么星是下雨的。从现代气候理论分析都找不到原因。

但是,民间的很多经验都是根据月亮来预报天气的,有的民间谚语已流传好几千年了。比如刚才提到的“月之从星则遇风雨”,我们现在称“三星一线”——月亮跟另外一个天体和地球成为直线。这个谚语在全国都用。在华北叫“月伴星则风雨”;而东南沿海一带叫“大星逼月,天气要变”;西北一带叫“星月相碰要变天”,都是这个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而产生的智慧。用常规的方法预报大雨转为特大暴雨,准确率只有34.6%,加上用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结合研究的成果,准确率提高一倍,达到70.7%。

“都是月亮惹的祸”——这个触发因素很重要。我们不排斥现代科学的成就,而且很注意吸收它,然后再与我国的传统气象理论结合。中华文化的哲学是整体观方法论,这是最精华的,它把自然界——天、地、人看成是有联系的,这正是当代科学所缺乏的。老早由外国科学家先提出来的,他们在讨论“21世纪世界科学的中心在哪里?”他们的回答是:“很可能要移到中国”。理由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随机性”。

月亮的这些运行规律,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特别是月圆之夜,一些常人也会无缘无故地不安和暴躁,甚至会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来。英国有则报道说,近5年内,366个人在月圆之夜服毒自杀。美国警察和消防部门也证实,暴力事件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如纽约有杀手“森母之子”,先后在8个夜晚杀了8个人,其中有5个是月圆之夜;印度曾在3个城市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月圆之夜的犯罪率比其他日子竟高出29倍。

月圆之夜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也会使人的生理发生变化。因为人体约有70%—80%是液体,所以月亮的引力对人体的影响,也能像引起海潮那样,使人体出现生物潮。特别是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由于月亮引潮力最大,从而使人的心理产生一些变化,出现失眠、睡觉不踏实等现象。另外,月圆之夜气压也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血管内外差增大,患有出血疾病的人,或动手术的人,血管更易出血。

当人们懂得这些知识以后,就应遵循其生物节律,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护身体,防止发生意外。

《礼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左传正义》:“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龙飞在天,石布于地。龙为中华之魂,石为中华之魄。尊龙爱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龙与石是中华民族的圣洁灵物。石孕育于宇宙洪荒之年代,惊天动地而诞生。曾经水火之溶炼,历万难而挺立。石之魂魄充满了大自然的灵气。石胸怀坦荡,性灵超逸,无论独处幽谷,任其风吹日晒,或拜读几案,面对喧嚣尘世,皆能妙谛微言,禅心独处。石独具神韵,魅力无穷,高人雅士,与石默默无言而谈心,诗人画家,为石泼墨挥毫而寄情。石既与人广结石缘,契为石友,更自强不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长河中,历经改朝换代,战乱,天灾,人祸之变动,数千年来,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繁衍壮大。爱石之风,遇神入化,世世代代流传不息。石不仅引发了国人的爱心,爱石赏石之风更从悠久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走向了万里茫茫之世界,发展成了世界性的赏石文化。石有石德,或以其坚,或以其雅,或以其奇,或以其秀,或以其雄,或从石外悟得佛家之禅意。石之天地广阔无垠,石之品德坚毅高洁。石因具有了人的品德,才更加可爱,更加可亲。爱石赏石是以独特的艺术眼界去发现大自然的杰作,是以净化的人生意识去欣赏大自然的奥秘,是人们崇敬自然回归自然的殊异艺术之路,从而把自己的魂魄溶入大自然的无限奇妙之中。推半窗明月,浴片石清风,与石相友相伴,不亦乐乎!深入探讨中华石文化,促身心康健,创美好人生,达松鹤寿域,不亦宜乎!

“石”常只切,入声,昔韵。①岩石,石头。庄子秋水:“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②石刻,碑碣。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於盘盂。”③石咸,药石。素问病能论:“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唐王冰注:“石,砭石也。”左传襄二三年:“季孙之爱我,疾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不如恶石。”④乐器,石声。八音之一。书益稷:“於,予声石拊石,百犬率舞。”⑤硬,坚固。素问示从容论:“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⑥量词。容量单位。十斗为石。汉书食货志上:“治田百晦,岁收晦一石半。”重量单位。百二十斤为石。书五子之歌:“开石和钧,王府则有。”汉书律历志上:“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石,今读旦。⑦姓:春秋卫有大夫石。

“石人”①石制人像,多置于墓道旁。明罗质物原葬原:“周宣王始置石鼓、石人、猊、虎、羊、马。”②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史记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正义:“颜师古云:‘徒言有人形耳。’”

“石工”官名。殷制六工之一。周为刮摩之工,如玉人、声人等是。见礼曲礼下。后也称石匠为石工。宋史三三五种世衡传“鉴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

“石丈”宋米芾好石,知无为军,入州廨,见立石甚奇,即命袍笏拜之,呼为石丈。宋史四四四本传作“石兄”。

“石女”阴道生理机能不完全、不通人道的女子。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奉养僧田门:“热血之相可寻,石女之伦不远。”也叫“石妇”。汉扬雄太玄经四廓:“廓无子,室石妇。”唐王涯注:“室於石女,无复嗣绩之道。”

“石火”击石所发的火星。因其一发即灭,多用以形容人生之短暂。文选晋潘安仁(岳)河阳县作诗之一:“炯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飙。”注:“古乐府诗曰:凿石见火能几时!”唐白居易庆集五六对酒之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石尤”传说石氏女嫁尤郎。尤为商逮行,妻阻之,不从。尤久不归,妻思念致病,临亡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故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或石尤风。玉台新咏十南朝宋孝武(刘裕)丁督护歌之一:“督护征初时,侬亦恶闻许,原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唐陈子昂陈伯玉集二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诗:“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石友”①情谊坚如金石之友。文选晋潘安仁(岳)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唐杜牧樊川集二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镇全蜀诗:“同心真石友,宪恨蔑河梁。”②指砚。宋诗钞王炎双溪集钞题童寿卿博堂:“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石介”公元1005—1045年。宋石介奉符人。字守道。天圣八年进士。官国子监直讲。著文指摘时政,无所忌讳。庆历中攉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为夏竦所忌。忌者言其诈死,投奔契丹,诏发棺以验,因杜衍等力请始免。常以师道自居,学者称徂徕先生。有石徂徕集二卷,清张伯行辑。

“石主”石制神主,古礼社稷用石主。新唐书一九九张齐贤传:“后魏天平中,迁太社石主,其来尚矣。”宋史礼志五:“礼部以谓社稷不屋而坛,当受霜露风雨,……故用石主,取其坚久。”

“石平”①州名。元初阿棘族据此,得石坪,聚为居邑,名曰石坪。至元七年,改邑为石平州,隶临安路。在今云南红河自治区西南部。②北周刘没铎年号,公元576—577年。

“石本”石刻的拓本。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颜真卿寒食帖)绫纸书,在中书舍人钱思处,世多石本。”

“石民”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注:“四者国之本,犹柱之石也,故曰石也。”孙诒让谓石当作“硕”,石、硕古字通。

“石田”多石不可耕的田。比喻无用。左传哀十一年:“得志於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后因以指贫瘠之地。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五寄赞上人:“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石印”石上的有色纹理。三国志吴孙皓传“鄱阳言历阳山石文理成字”注引江表传:“历阳县有石山临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骈罗,穿中色黄赤,不与本骰相似,俗相传谓之石印。”

“石交”指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友谊或友人。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三八赠吴文定行卷山水:“白石翁(沈周)生平石交独吴文定公(宝),而所图以赠文定行者,卷几五丈许,凡三年而后就。”

“石衣”苔藻。梁书沈约传郊居赋:“其水草则菽萍芡芰,菁藻蒹菰,石衣海髻,黄荇绿蒲。”

“石州”①州名。战国时为赵离石邑。汉置离石县,属太原郡。北周改置石州。明万历二十三年改名永宁州,属汾州府。清因之。公元1912年改为离石县。治所今山西离石县。②唐商调曲名。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六代赠之二:“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石耳”固著石面的苔藓类植物。唐皮日休皮子文艺十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诗:“龙上已生新石耳,壁间空带旧茶烟。”

“石阡”府名。汉为洋河郡地。晋分置夜郎郡。唐初置夜郎县。元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明置石阡府,属贵州布政司。清因之,属贵州省。

“石竹”草名。亦名石竹子。叶似小竹叶而细窄,亦有节,开红白小花如钱。常植于庭院供观赏用。六朝至唐衣饰常用为图案。唐李白李太白诗五官中行乐词:“山花插宝髻,石竹绿罗衣。”王建诗五题花子赠渭州陈判官:“黠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

“石亨”公元?—1460年。明渭南人。嗣世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曾从于谦守京师,退瓦刺军,封侯,总帅京军团营。景泰八年景帝病,亨与曹吉祥等乘机迎英宗复位,进爵为公,杀于谦范广等。天顺四年,以图谋不轨罪,下狱死。

“石车”古之炮车,用以发石制敌。后汉书七四上袁绍传:“绍为高楼,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盾而行。(曹)操乃发石车制绍楼,皆破,军中呼曰‘霹雳车’。”注:“以其发石声震烈,呼为霹雳,即今之抛车也。”

“石圻”石岸。文选南朝宋鲍明远(照)乐府八首苦热行:“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全唐诗一一八孙逖江行有怀:“秋水明川路,轻舟转石圻。”

“石劫”介壳动物。也作石蚴。艺文类聚七七南明梁江淹石劫赋序:“石劫一名紫器,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韦者。”按石劫,春时盛行,每潮来,壳中伸细脚擢取食物,攒簇如聚蕊,古人误以花。唐王维王右丞集五送元中丞转连江淮诗:“去问珠官俗,来经石劫春。”

“石杠”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可行如桥,故名石杠。尔雅释宫:“石杠谓之奇。”注:“聚石水中以为步渡也。”文选晋左太冲(思)魏都赋:“石杠飞梁,出控漳渠。”

“石材”柱下石础。尚书大传多士:“大夫有石材。”

“石匣”地名。在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亦名石匣营。以营西有石如匣而名。明弘治十四年于此筑城,周四里有奇。清于此置行宫,设副将驻守。

“石君”山名。在江西南康县西南。俗名董岭,接大庾县界。有三石形甚似人,中者为君,左曰夫人,右曰女郎。

“石角”①一种石制的兵器。北史齐平秦王归彦传:“魏时山崩,得石角二,藏在武库。文宣入库,赐从臣兵器,特以二石角与归彦。”②突出而尖锐之石。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二奉陪关驸马韦曲之一:“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宋苏辙乐城集十游庐山山阳七咏三峡石桥诗:“江声访艴瞿塘口,石角参差滟滪前。”

“石泓”①凹石积水而成的小潭。唐柳宗元柳先生集二九石渠记:“窬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宋欧修文忠集五三幽谷晚饮诗:“山势抱幽谷,谷泉含石泓。”②指砚。宋黄庭坚豫章集六次韵王斌老所书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石泐”石刻。宋欧阳修文忠集五三石篆诗:“山中老僧复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石泥”石粉末与泥土混合之物,古代封禅时作为封泥用。汉班固白虎通三封禅:“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以印玺。”旧唐书礼仪三:“为石泥以泥石感,其泥,末石和方色土为之。”

“石油”一种天然液体燃料。宋沈括梦溪笔谈二四杂志一:“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此物后必大行。”我国石油之名,始见于此。

“石刻”刻有文字、图书的碑碣或石壁。金元好问遗山集十二济南杂志诗之五:“石刻烧残宴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石林”在河南洛阳市东南。后汉书六十上马融传广成颂:“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注:“石林,大石山也,一名万安山,在河南郡境。”园名,在浙江吴与西门外。卞山之南,产石奇巧,罗布山间,故名。宋时梦得于此筑亭,因自号石林。

“石门”①地名:一在春秋齐地,在山东平阴县北。春秋隐三年冬,齐侯郑盟於石门,即此。一在河南郑州市西北。有两处,一为汉灵帝建宁四年於敖城西北土石为门,以遏浚仪渠口,名之石门,敖城在敖山之上;另一处在荣泽合黄河之口,谓之荣口石门,汉平帝后荣泽已塞为平地。②县名:属湖南省。汉零阳县,属武陵都。三国吴析置天门郡,晋置汾阳县为郡治。隋发为石门县,以县东有横岭,南有石臼山,望之如门,故名。明清属汾州。③山名。一在广州市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杨仆以精卒自寻狭,破石门,得越船粟。即此。史记一一三南越传索隐收广州记:“(石门)在番禺县北三十里。昔吕嘉拒汉,积石镇江,名曰石门。”一在河北内丘县西北。晋时后赵主石勒遣石虎进据石门,因取襄国。五代初晋王李存助以张文礼之乱,自石门趣镇州,即此。一在山东曲阜县档北,上有石门寺。唐李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李太白诗十七)。一在甘肃临夏西南,即皋兰山门。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龙西至皋兰,即此。见元和郡县志三九兰州凤林县。④城门名:春秋鲁都城外门。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

“石弦”箫的别名。

“石虎”公元295—349年。字季龙,羯族,东晋列国后赵主石勒之侄。勒死,虎勒废子弘,自立为赵天王,还都於郑,后又称帝。在位十五年,穷奢极侈,劳役繁兴,刑罚严酷,民不聊生。虎死,其子十二人,八人自相残害,五人先后为其部将冉闵所杀,后赵亡。

“石困”石造仓库。晋书刘麟之传:“当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闭,一囷开,水深广不得过。……或说囷中皆仙灵方药诸杂物,麟之欲更寻索,终不复知处也。”

“石枕”石制之枕。南史宋武帝纪:“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犬石枕,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枕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唐贾岛长江集四赠无怀禅师诗:“禅定石枕暖,月移山树秋。”

“石乳”①钟乳石。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三奉和赵王隐士诗:“洞风吹户里,石乳滴窗前。”②茶名。宋时茶分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分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石乳,至道中造。见宋顾文蔗负暄杂录建茶品第(说郛十八)、宋史食货志下茶。

“石洫”用石铺筑的通水渠道。后汉书二九鲍永传附鲍昱:“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壤,年费常三千余万。多人以殷富。”注:“洫,渠也。以石为之,犹今之水门也。”

“石室”①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祜”晋杜预注:“宗祜,宗庙中藏主石室。”②藏图书档案之室。史记一三○太史公自序:“由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索隐:“案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③岩洞。后汉书八六南蛮传:“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阴绝,人迹不至。”④山中隐居之室。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唐于郑诗集赠隐者:“石室扫无尘,人环与此分。”⑤石造之室,喻极稳固。三国志吴贺邵传上疏:“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

“石亭”地名。在安徽潜山县东北。三国吴孙权黄武七年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出兵,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於石亭,即此。

“石首”①县名。属湖北省。汉华容县地,晋升分置石首县,言大江北无丘陵,渡江始有石山,言石自此而为首。南朝宋废,唐复置。明清属荆州府。②城名。即江宁石头城。初学记六隋薛道衡祭江文:“直赵金陵,行登石首。”

“石城”①谓垒石为城,至为坚固。汉书食货志上晁错论贵谷疏:“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②县名:汉置,属丹阳郡,隋改为秋浦,故城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汉合浦郡地,南朝宋分置罗州,唐置石城县,以石城水为名,属罗州,故城在今广东廉江县;属江西省,汉雩都县地。五代唐置,属虔州。以多石,耸峙如城而名。明属赣州府,清属环都直隶州。③石头城的省称。文选晋左太冲(思)吴都赋:“戎车盈於石城,戈船掩乎江湖。”

“石苞”公元?—272年。字仲容,晋渤海南皮人。为人多智谋,容仪伟丽,不修小节。三国魏末,为大将军司马师中护军司马,后进位征东大将军、骠骑将军。及司马炎(武帝)称帝,选大司马。

“石南”植物名。高至七八尺。正二月间开花,花甚细碎,聚集成毯。淡白绿色,秋结实。旧时江南地区常植于墓地。叶入药。

“石韋”草名。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亦名金星草。生于瓦屋上者名韦。

“石屏”①山石壁立如屏。唐高适高常侍集二宴韦司户山亭院:“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②古州名。宋时名石坪邑,至元七年改邑为州,明洪武十五年改曰石屏州。公元1913年改石屏县,属云南省。

“石炭”即煤。水经注十漳水:“石墨可书,又燃之难书,亦谓之石炭。”唐贯休禅月集十三寄怀楚和尚诗:“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

“石泉”①山石中流出的泉水。楚辞屈原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②县名。属陕西省。秦为汉中郡地。汉为安阳县地。晋置长乐县,为晋昌郡治。西魏更名为石泉县。清因之,属龙安府。见嘉庆一统志二四一与安府。汉时蜀郡汶江道地。晋为汶山郡地。唐置石泉县,属茂州。明属龙安府,清因之。公元1914年改北川县,属四川省。

“石浦”地名。在浙江象山县西南。明洪武三十年置千户所,迁巡检司于此。辛亥革命后并入象山县。

“石”春秋齐邑名。在今山东长清县境。左传成二年:“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

“石马”石刻之马,多列于陵墓前。汉书五五霍去病传“为冢象祁连山”。唐颜师古注:“在茂陵旁,冢上有坚石,冢前有石人马者是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一玉华宫诗:“当时侍金吾,故物镯石马。”

“石晋”五代石敬瑭所建的后晋政权。(公元936—946年)自敬瑭至出帝,二主国亡。后为有别于三国后之西晋东晋,称为石晋。

“石烈”女真语。指县以下行政机构。相当于乡。阿保机(太祖)小字叹里只,为迭刺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师弥里人。辽史一一六国语解:“霞濑益石烈,乡名。诸宫下皆有石烈,设官治之。”

“石砫”地名。今四川石柱县。宋置石砫军民府,又升军民安抚司,明为石砫宣抚司,清改石砫直隶厅。公元1913年改石砫县。明末秦良玉曾统兵驻守于此。

“石笋”挺直的大石。其状如笋,故名。,也作“笋”。晋常琥华阳国志三蜀志:“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九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只高蹲。”园林中供观赏之太湖石,亦有名笋者。

“石脉”石头的脉络纹理。唐韦应物韦江州集七龙门远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唐诗纪事二四王昌龄出郴山口至叠石弯野人室中寄张十一诗:“石脉韦横亘,潜潭何时流。”

“石师”犹硕师,贤师。庄子外物:“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释文:“石,本又作‘硕’。案,石硕古字通用。”

“石纽”古地名,相传为夏禹生地。史记夏本纪“夏禹曰文命”。正义引汉扬雄蜀王本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三国志蜀秦宓传:“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在今四川汶川县境。

“石”石制的箭头。国语鲁下:“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苦矢贯之,石其长有尺。”宋陆游剑南诗稿四八建安陈希周官海南为作致雨拄杖……桄榔也:“雨渍岗侵藓晕重,石苦矢正相同。”

“石液”墨之一种,以点燃石油所熏之烟灰所制。宋沈括梦笔谈二四杂志一:“延境有石油,……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露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

“石渚”水中的小石注洲。文苑英华一二六南朝梁元帝玄览赋:“临石渚其如镜,玩弱柳其犹丝。”

“石埭”①石碮。宋林逋林和靖集一上溱间泛舣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诗:“青山连石埭,春水入柴扉。”宋苏轼东坡集十五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原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②旧县名。汉陵阳县地,三国吴置石埭县。宋元明清因之。公元1959年并入太平县。属安徽省。

“石勒”公元274—333年。东晋列国后赵的创建者。羯族。上当武乡人,字世龙。幼时行贩洛阳,为人庸耕,被掠卖与茌平人师怀为奴。会成都王颖故将公师蕃起兵为颖报仇,勒往投。藩败死。乃归匈奴族刘渊,渊使将兵,攻陷州郡甚多。用汉人张宝为幕僚,据襄国,东晋大兴二年建立政权,称赵王。后俘刘曜,灭前赵,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东晋咸和三年称帝,改元建平,史称后赵。

“石华”介类,肉可食,附生于海中石上。肉如蛎房,壳如牡蛎而大,可饰户牖天窗。文选晋郭景纯江赋:“王珧海朋,土肉石华。”注:“石华附石生,肉可啖。”

“石奢”春秋楚昭王相。刚直廉正,无所阿避。见有杀人者,奢追之,乃其父,纵其父而还。自杀,使用权人言於王,自谓罪当死。王赦其罪。奢曰:“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石国”古西域国名。历南北朝至唐,皆与中国交通。其王姓石,唐显庆三年曾于其地置大宛都督府。

“石祟”公元249—300年。晋南皮人。字季伦。石苞子。生于青州,故小字齐奴。历任散骑常侍、荆州刺史等职。常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于河阳置金谷园,奢靡成风,与贵戚王恺羊秀等以豪侈相尚。与潘岳陆机陆云等具附事贾后贾谧,时号二十四友。永康元年赵王伦废杀贾后等,祟免官。又为伦嬖人孙秀所谮,被杀。

“石邮”风名。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四拟意:“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

“石斛”植物名。生于高山岩石地或附生树上,细若小草,长三四寸,夏日开花。以叶形如钗,故又名金钗石斛。耐干,得水即活,又名千年竹。供观赏,花叶入药。

“石妇”①妇女石像。唐白居易长庆集一蜀路石妇诗:“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②指望夫石。元杨维桢铁崖先生古乐府一石妇操引:“石妇即望夫石也,在处有之。”

“石渠”石子铺筑的水渠。文选魏刘公干(桢)公燕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唐孟浩然集一疾愈过龙泉精舍呈易业二上人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石湖”湖名。在江苏苏州西南,界吴县吴江间,风景优美。西南通太湖,北通横塘,东入胥门运河。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晚年居地,随地势高下,面湖筑亭榭。孝宗(赵齐)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石湖居士。成大死后不久即荒废。

“石窖”凿石而成的地窖。宋苏轼分类东坡诗五留题崃州甘泉寺:“清泉不可挹,涸书空石窖。”

“石窗”①指明山间的石穴。唐陆龟蒙甫里集六四明山诗之一石窗:“石窗何处见,万仞倚睛虚。”②指石砌制的窗。唐姚合姚少监集三寄元绪上人诗:“石窗紫藓墙,此世此清凉。”

“石菌”灵芝。古为瑞草之称。文选汉张平子(衡)思玄赋:“濑飞泉之沥液兮,咀石菌之流英。”艺文类聚二九南朝梁简文帝送别诗:“石菌生县叶,江槎流卧枝。”

“石椁”古墓中置棺的石室。礼檀弓上:“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石栈”于山险之地,岩石架木为路。唐李白李太白诗三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柳宗元柳先生集四三法华寺石门精室诗:“松溪窈窕入,石栈寅缘上。”

“石书”汉书九四下匈奴传扬雄谏书:“时奇谲之士、石书之臣甚众。”注:“灯展曰:‘石,大也。’”石,通“硕”。宋王安石临川集十六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朝谟资石书,兵略倚珠钤。”

“石阳”地名,亦称石梵。在今湖北黄陂县西。汉建安十五年,曹操使夏侯尚文聘围江陵,又遣聘别屯沔口,止石梵。其后,孙权以五万众围聘于石阳,不克而还,即此地。

“石跗”碑碣等的石基。旧唐书礼仪志一:“周设石距十八,如碑之状,去坛二步,其下石跗入地数尺。”

“石溜”①指贫瘠之地。战国策韩一:“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也作“石留”。文选晋左太冲(思)魏都赋:“隰壤漏而沮洳,林薮石留而无秽。”②山中流水之石涧。南齐谢眺谢宣城含有三游山诗:“杳杳运宝深,渊渊石溜浅。”

“石窟”①山之石穴。晋书郭隅传:“隐於临松薤谷,岩石窟而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物供秦镜:“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馀。”②佛寺的一种,也叫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刻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群像,亦用泥塑或壁画。我国石窟的开凿约始于东晋末,直至元明,而以北魏隋唐为最盛。著名的有敦煌、龙门、云冈等处。

“石鼓”①相传周宣王时,制鼓形石十块,上刻史籀所作的纪功颂,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②山名。全国以石鼓名山者甚多,如陕西宝鸡、广东东莞、安徽广德、湖南衡阳等,皆有石鼓山。多因山有大石如鼓而得名。

“石”春秋时卫大夫。其子厚与公子州吁交往甚密,州吁与厚密谋杀桓公而自立。因诱州吁及厚至陈国杀之,迎立公子晋为卫君,春秋赞美其能大义灭亲,谓之纯臣。见左传隐三年至四年。

“石鼎”古石制煎烹之器。唐韩愈昌黎集二一有石鼎联句诗。宋范成大石湖集四病中绝句之三:“石鼎飕夜煮汤,乳拖芝术开温凉。”

“石肠”心肠如石。比喻意志坚强。宋范成大石湖集三四惜交赋:“虽君子之石肠兮,固将徇乎市虎。”

“石经”①古谓刻石的儒家经典。如汉石经:灵帝熹平四年刻石,蔡邕书,字为隶体。魏石经:齐王正始中刻石,字为古文、篆、隶三体。唐石经:文宗开成二年开始刻石,共十二经,无孟子。字为楷书。蜀石经:五代蜀广政元年开始刻石,字为楷书。其他如宋仁宗嘉祐六年刻开封府石经,宋高宗绍与十三年刻御书石经,清乾隆五十八年十三经刻石,嘉庆八年曾加磨改等,皆开石经之刻制。②北朝以来,佛教将佛经刻于石上,亦名石经。

“石漆”即石油。晋张华博物志九:“酒泉延寿县有山出泉,水大如桶,注地为清,其水有脂,如煮肉汁,挹取若著器中,始黄后黑,如不凝膏车及炷灯,谓之石漆。宋时用以烧烟造墨,谓之延州石液。”

“石蜜”①用甘蔗炼成的糖。凝结成块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唐太宗时自古印度得石蜜匠人,在越州用甘蔗制造,后来推广于产蔗各地。②野蜂所酿的蜜,亦称石蜜。

“石赵”指东晋石勒所建的后赵。七世。公元319—351年。梁书元帝王僧辩等劝进表:“所待陛下昭告后土,虔奉上帝,……便当尽司寇之威,穷蚩尤之伐,执石赵而求玺,斩姚秦而取钟。”

“石榴”植物名。以汉武帝时张骞自西域安国传入内地,故名安石榴。夏月开花,果实熟则色红而开裂。根皮入药。又有丹若、涂林等名。

“石闺”指传说中仙女所居的严洞。宋苏轼分类东坡诗八留题仙游潭中与寺:“独攀书室窬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寺东有玉女洞,故云。

“石闾”山名。在山东泰安县南。汉武帝太初三年东巡,四月封泰山,禅石闾,即此山。

“石像”石刻的肖像。梁书阮孝绪传:“其恒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治补,经一夜忽然完复。”

“石发”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初学记二七晋周处风土记:“石发,水苔也,青绿色,皆生于石也。”唐陆龟蒙甫里集十四苔赋:“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岩穴者石发,补空田者垣衣。”

“石槽”①石制的水槽。三国志魏华佗传“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注引佗别传:“冬十一月中,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寒水汲灌,云当满百。”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一景乐寺:“北连义井里,井里北门外,有桑树数株,枝条蘩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铁罐,供给行人饮水。”②琵琶上用来架弦的石格子。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开元中有贺怀智,其乐器以石为槽,鸥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

“石面”石脂的一种。入药。旧时灾民不得已时或用来充饥,但食后不能消化,常因此而死亡。

“石墨”古用石炭作墨,故称石墨。晋陆云陆士龙集八与兄平原书:“一曰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片,云烧此今消复可用,然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不?今送二螺。”又名石泾。此乃石脂之黑者,亦可为墨。南人谓之书眉石。

“石幢”佛教寺院中刻有经文的天石柱。全唐诗二○一岑参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阴洞石幢微有字,古檀松树半无枝。”

“石盘”①用石凿成的盘。南朝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六杂记上:“(子路)复怀石盘,曰:‘夫子知虎在水,而使我取水,是欲杀我也。’乃欲杀夫子。问:‘上士杀人如之何?’曰:‘用笔端。’‘中士杀人如之何?’曰:‘用语言。’‘下士杀人如之何?’‘用石盘。’子路乃弃盘而去。”平整如盘的大石。全唐诗六六七关损泛香亭:“山溜穿云来几里,石盘和藓凿何年。”

“石廪”山峰名。衡山五峰之一。在湖南衡山县境。唐韩愈昌黎集三谒衡狱朝遂宿狱寺题门楼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胜掷堆祝融。”李冲昭南岳小录五峰:“石廪峰,远望如仓廪,其上方阔十丈……又有小石廪峰,下有舜朝。”

“石头”①地名。江西南昌市北。水经注三九赣水:“赣水又经(豫章)郡北,为津步,……水之西岸,有盘石,谓之石头,津步之处也。”②山名。在南京市江宁县西。北缘大江,南抵秦淮之口。③城名。亦称石首城,又称石城。战国楚威王灭越,置金陵邑。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改名石头。吴时为土坞,晋义熙中始加砖累石。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形险固,为攻守金陵必争之地。隋平陈,毁建康城邑,更于石头置蒋州。唐武德四年为扬州移治江都,此城遂废。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

“石燕”形状如燕的石块。传说遇风雨即飞,雨止还化为石。南朝陈徐陵孝穆集八移齐文:“长沙鹏鸟,靡复为妖。湘川石燕,自然还儛。”唐许浑丁卯集上集怀古诗:“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石奋”公元前?—前124年。汉河内温县人。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爱其恭敬,召其姊为美人。文帝时,累官至太中大夫,太子太傅。景帝即位,以为九卿。子建、庆等四人,皆以谨慎小心著名,官至二千石,景帝号奋为万石君。景帝末年,以上大夫禄归老,卒于家。

“石钱”石上所生形圆如钱的苔藓。唐李贺歌诗编三昌谷诗五月二十七日作:“石钱差复藉,厚叶皆蟠腻。”

“石粪”用于施肥的青石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五石语:“从化之北九珠山,是多青石,居民燔灰以粪田,名曰石粪。”

“石壕”地名。在河南陕县东南。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三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石磴”石级,石阶。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二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唐曹唐曹从事诗集送羽人王锡归罗浮:“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通海入无麈。”也作“石蹬”。水经注六汾水:“山有羊肠坂,在晋阳西北。石蹬萦行,若羊肠焉,故仓、坂取名矣。”

“石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靥。”唐李益李尚书诗集府试古镜:“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

“石矶”水边突出的石滩。唐韩愈昌黎集二一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李贺歌诗编一南园之八:“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石癖”爱石成癖。宋杜绾云林石谱袁(州)石:“临江士人鲁子明有石癖,尝亲访其处,以渔舟载归潇滩,列置所居。”

“石阙”①石筑之阙。汉刘向说苑反质:“秦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立石阙东海上朐山界中,以为秦东门。”②宫观名。汉武帝起甘泉苑,苑中起宫殿台阁百余所,有石阙、封峦、喜鹊等观。文选汉司马长卿(相如)上林赋:“蹶石阙,历封峦,过喜鹊,望露寒,下棠黎,息宜春。”

“石濑”水激石间而成的急流。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十草木颂序:“饥猿搜索,石濑戋戋。”

“石谱”辑录各种石的色泽、形状、用途及产地、采法的书。宋杜绾著有云林石谱,清诸九鼎撰有石谱。

“石药”泛指矿物类药物,如五石散之类。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注:“五药,革、木、虫、石、谷也。”疏:“石谓磁石白石之类。”素问腹中论:“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用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

“石关”汉宫观名。在甘泉宫中。文选汉扬子云(雄)甘泉赋:“离宫般以相烛兮,封峦石关迤靡乎连属。”

“石兽”石刻之兽,多置于陵墓之前,其类有狮、象、马、羊等。宋书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碑铭等物。”唐制,墓前石兽,三品以上为六,五品以上为四。元赵孟松雪斋文集四岳鄂王墓诗:“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石镜”①石制之镜。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下:“武都大夫化为女子,……蜀王娶以为妻,无几物故,遂葬于成都郭中,以石镜一枚,长二丈,高五尺,同葬之。”②如镜的山石。一在江西庐山。水经注三九庐江水:“(庐)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毫细必察,故名石镜焉。”一在湖南祁阳县。宋杜绾云林石谱下:“永州祁阳县浯溪山岩之侧,有立石一片,广数尺,色深青润,光可照物十数步,土人谓之石镜。”③山名。在浙江临安县南。其东峰有圆石如镜,故名。钱为临安人,既贵,唐昭宗名其所居营为衣锦城,石镜山改名为衣锦山。④水母的别名。见本草纲目四四鳞四海。

“石鲸”石刻之鲸。相传秦始皇于宫中引渭水作昆明池,池中筑土为蓬莱山、豫章台,刻石为鲸鱼,长三丈。隋江总秋日昆明池诗:“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三二秋兴之七:“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石蟹”产于溪涧石穴之蟹,壳坚色赤。宋苏轼苏文忠诗合注十九丁公默送蝤蛑:“溪边石蟹小于钱,喜见轮盘赤玉囷。”

“石窦”石穴。水经注十一滱水:“始筑两宫,开四门,穿北城,累石为窦,通池流于城中……自汉及燕,池水经石窦。石窦既毁,池道亦绝。”

“石髓”石钟乳。入药。晋书嵇康传:“又康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馀半与康。”唐刘禹锡刘梦得集八桃源行:“筵羞石髓劝客餐,灯松脂留客宿。”

“石磷”水流石上,波起如鱼鳞,故曰石鳞。宋苏轼分类东坡诗一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岭:“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石显”公元前?—前32年。字君房,汉济南人。宣帝时,以中书官为仆射。元帝时为中书令。为人外巧慧而内阴险,常持诡辩以中伤人,先后杀萧望之、京房、贾捐之及斥罢周堪、刘更生等。贵幸倾朝,结党营私,天子赏赐及臣下贿赂的资财达一万万。成帝时迁长信中太仆,后免官,徙归故郡,尤懑不食,途中病死。

“石子河”在河南巩县东南。隋末李密陈兵于石子河东大败隋将刘长恭;又王世充与密相持,来石子河而军,世充卒为密所败,均即此。

“石子冈”地名。一在南京南门外。三国志吴诸葛恪传:“建业南有长陵,名曰石子冈,葬者依焉。”后孙峻杀恪,投其尸于石子冈,即此。一在河北邯郸西。上有赵简子墓。

“石牛门”古成都城的西南门,又称市桥门。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作石犀牛二头,一在市桥门,因又称石牛门。

“石牛道”古栈道名。又叫金牛道、剑阁道。今陕西沔县西南行,可通四川昭化县。水经注二七沔水上引来敏本属论:“秦惠王欲代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一说指褒斜道。在今陕西眉县至褒城之间。元和郡县志二二兴元府褒城县:“褒城道一名石牛道,张良令汉王烧绝栈道,示无还心,即此道也。”

“石手军”善以手投石打击敌人的部队。宋史四五一陈文龙传:“兴化有石手军者,能掷石中人,议者以其不足用,罢之,石手军亦畔,复命文龙为知军,平之。”

“石田集”元马祖常撰。有诗赋五卷,文十卷。所居有石田山房,因以名其书。元大德延祐后,文章颇盛,祖常才力富赡,文以秦汉为文,诗则圆密清丽,皆为当时学者所效慕。

“石臼河”在河北行唐县西,因石臼谷而得名。也名灭河,东入新乐县界为木刀沟。东汉永平中治沱石臼河,欲令通漕,即此。今已淤塞。

“石臼湖”在江苏高淳县西。明洪武中议通苏浙粮运,命崇山侯李新开胭脂冈,引石臼湖水会于秦淮,经为运河,因名胭脂河。

“石决明”鲍鱼的贝壳。肉可食,为珍味,亦供药用。

“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宋宋城人。字曼卿。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工诗善书,少以意气自豪,喜剧饮。官至太子中允。与欧阳修为挚交。身后,好事者传为芙蓉城主。

“石门颂”东汉石刻,在汉中褒城县。石门即汉中褒斜谷信道,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王升就谷中磨崖刻石,颂犍为杨孟文复通石门功德。字径二寸,共二十二行,一行三十或三十一字。书体劲挺多姿,于汉隶中别具一格。

“石门铭”石刻。在汉中褒城县。石门即汉中褒斜谷信道,自晋南迁,此道已废。北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梁秦二州刺史羊祠开复旧路,左校令贾三德共成其事。始于四年十月,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铭即记其事。撰著者不详,书者为太原郡王远之,字大二寸左右,书体高浑飘逸,为北魏石刻精品。

“石首局”南朝梁鼓吹曲名,沈约制。南朝宋齐,并用汉鼓吹曲。梁武帝时,沈约制鼓吹曲十二,其第九即石首局,取首句以为曲名。内容为歌颂梁武帝萧衍兴师平京城,废南齐东昏侯而定大事。见隋书音乐志上、乐府诗集二十沈约梁鼓吹曲之九。石首即石头,故址在今南京市。

“石首鱼”海产鱼类,如黄鱼等,以头盖骨内,有骨二枚,大如豆,色白坚如石,故名。

“石城乐”乐府西曲歌名。南朝宋臧质所作,共五首。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

“石柱记”唐颜真卿撰并书,刻石树于湖州杼山,记载吴兴山川、陵墓、古迹、古器颇详。宋孙莘老知湖州,取而贮于墨妙亭。原石已漫漶。清朱彝尊依郑元庆搜得之宋本四卷,补德清武康二县,合为五卷。郑元庆又一一为之笺释。

“石屏词”宋戴复古撰,一卷。复古居石屏,号石屏,为陆游门人,以诗名。词作不多,收录三十三首,风格与游相近。其满江红、水调歌头诸调,豪情壮采,气势雄迈,直逼苏辛。

“石冻春”酒名。唐李肇国史补下:“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唐郑谷郑守愚集二赠富平李宰诗:“易得连宵醉,千缸石冻春。”

“石梁河”水名,即濡须水,在安徽省。宋绍兴十一年淮北宣抚判官刘锜与金兀术来石梁河而陈,大败金兵,即此。

“石虚中”砚的拟人别称。又曰即墨侯。

“石渠阁”阁名,汉宫中藏书之处,在未央宫殿北。汉初萧何造,以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其下砻石渠以导水,因为阁名。至成帝时,又于此藏秘书。宣帝甘露三年与诸儒韦玄成梁丘贺等请论于石梁,即此。

“石敢当”唐宋以来,人家门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以为可以禁厌不祥。急就篇一:“石敢当”。注谓首字为姓,下二字为虚构之名,言所当无敌。宋仁宗庆历四年,于福建莆田发现唐代宗大历五年“石敢当”石碑,可见此俗由来已久。

“石犀渠”水名,即郫江,在四川境,由灌县流经郫县至成都与锦江汇合。相传秦李冰导江穿渠,作石犀五头以厌水,因名。

“石堡城”古城名,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唐时属陇右道,先后置振武军天威军。宋苏轼分类东坡诗二开元遗事之一:“朔方老将风流在,不取西藩石堡城。”即此。

“石碑市”旧地名。即今安徽怀宁县治。地通四邑,商旅辐聚,亦曰石碑口。宋天宝七年,樊若水请用浮济采石,先试舟于石碑口,即此。

“石鼓文”唐初在天兴三畴原出土的十块鼓形石,上刻籀文(大篆)四言诗,每块十首为一组。发现时文字已残缺不全,其内容及刻石时代众说纷纭。唐张怀璀等谓是周宣王大狩所作,宋董过程大昌等断为周成王时所作,郑樵因其文往往与秦器相合,又指为秦刻。金马定国以为是北周时之物。近人考证定为秦刻,叙述当时贵族畋猎游乐生活。鼓文唐时已损,宋欧阳修所见仅四百八十五字,后人所见,字数愈少。清乾隆时别选贞石摹勒鼓文,便人拓印,于是石鼓文遂有新旧二种。原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敬瑭”公元892—942年。五代后晋之建立者,父臬捩难,为沙陀李克用部将。敬瑭为后唐明宗婿,官河东节度使,守太原,于清泰三年引契丹兵灭后唐,受契丹册封为晋帝,建号天福。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岁贡帛三十万匹,并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次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以招纳吐谷浑为辽所责难,抑郁而死。

“石狮子”列于宫殿衙署门外两旁的石兽,其形卷发巨眼,张吻施爪,俗称为石狮子。

“石经山”山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县西南,以藏有佛教石经得名。旧名白带山,亦称小西天。自北齐慧思大师、隋静琬法师发愿刻佛经起,唐辽金元明历代皆续刻佛经于石洞中。现存经版万余。

“石经考”清顾炎武撰。一卷。叙述汉魏唐五代后蜀宋石经刻石经过,详其沿革异同,大体精当。后万斯同以顾书详汉魏而略唐宋,因别撰石经考,采诸家之说,加以补充证明,较顾书详备。又杭世骏有石经考异详辩,与万书互有详略。

“石榴裙”大红裙。玉台新咏六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又九梁元帝乌楼曲:“交龙成履锦风纹,芙蓉为带石榴裙。”

“石龙子”爬行动物。即蜥蜴。俗名四脚蛇。大者长七八寸。入药。

“石岭关”在山西阳曲县东北,北界忻县,为并代云朔要冲,地势险固。唐初,突厥入晋阳,自石岭以北皆留军戍守。宋太宗以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断燕苏援师。元顺帝亦命孛罗贴木儿守石岭关以南。

“石点头”晋缺名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说盘经,……群石皆为点头。”后谓讲道说理说服力强、感化力大为顽石点头。

“石蝉花”植物花。花紫萼五出,形状似蝉,故名石蝉,色白者号玉蝉花。

“石麒麟”①石雕的麒麟。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三:“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协为文字,是秦始皇郦山墓上物也。”②对儿童前程远大的赞语。陈书徐陵传:“时宾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宾志手摩其项,曰:‘天上石麒麟也。’”

“石钟山”山名。在江西湖口县,有二:一在县治南,名上钟山;一在县治北,名下钟山。山皆高五六百尺,周十里许,其势相向,下多石穴,风水相激,声如洪钟。宋苏轼经进文集事略四九有石钟山记。

“石钟乳”石灰岩洞顶部的檐冰状物。以形似钟乳而质为石,故名。即钟乳。

“石盐木”南方木名。坚实经久,不易为虫蛀腐蚀。宋苏轼分类东坡诗九两桥引:“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阁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又西新桥:“千年谁在者,铁柱罗浮西,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跻。”

“石田诗选”明沈周撰。华汝德编。十卷。仿分类杜诗之例,分为三十一目。周以画名一代。其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亦为世所爱重,往往不甚经意,而有自然真趣。

“石沉大海”比喻杳无信息,事一点没有下文。古今杂剧元张国宾罗李郎大闹相国寺二:“出门去没一个人知道,恰便似石沉大海,铁坠江涛,无根蓬草,断线风筝。”

“石林诗话”宋叶梦得撰,一卷。梦得出蔡京之门,其论诗,推重王安石,而不满于欧阳修苏轼诸人,但梦得诗文皆有成就,论诗多出心得,非浮泛之谈。

“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十卷。所记多有关北宋之典章制度、宫殿建设及佚史遗事,尤详于官制科目,足补史传之缺。宋汪应辰曾作石林燕语辨、宇文绍奕作石林燕语考异,对梦得旧文讹误,多有订正。

“石室金匮”以石为室,以金为匮,为朝廷藏书之处。

“石破天惊”极言震动之甚。唐李贺歌诗编一李凭箜篌引:“女娲捡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后常用以指文章议论出人意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四:“向予见楚辞听直一书,能使灵均别开生面,每出一语,石破天惊,虽穿凿附会不少,然皆能发人神智。”

“石渠随笔”清阮元撰,为乾隆五十六年间奉敕续编石渠宝笈时所作笔记,八卷。阮目睹内府所藏历代书画真迹,手自厘定。于每一书画之内容、特征,皆详为记录。所作评论考订,常发前人所未发。

“石渠宝笈”清乾隆九年张照等撰,正编四十五篇。五十六年阮元撰续编八十八册,嘉庆二十年英和等撰三编一○八册。记载内府所藏历代书画真迹。分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第类又分上、次两等。于第一书画真迹,皆详记其纸绢、尺寸、款识、印记、题咏、跋尾等项。仅正编有商务印书馆涵花楼影印本。

“石湖诗集”宋范成大撰,三十四卷。范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因以石湖名其所著。成大诗与杨万里陆游齐名,所作早年大抵学晚唐,自官新安后,变以婉峭。自为一家。清沈饮韩有石湖诗集注。

“石鼓书院”书院名,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当蒸水湘江汇合处。唐为寻真观,元和间李宽读书其中。宋至道中于故址建书院。南宋淳熙中重建,朱熹为作记。与白鹿洞应天岳麓三书院合称宋四大书院。

“石墨镌华”①指碑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三诔碑赞:“石墨镌华,颓影岂忒。”②书名。明赵崡撰,六卷,又附录二卷。崡嗜爱古碑,远游寻访,每至碑所,辄审视拓摹。历时三十年,著录二百五十三种,其书虽不及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之博,而多两家所未见,见解亦较两家为确。附录二卷载寻访古碑之游记与诗,可见其求索之勤。

“石头和尚”公元?—790年。唐希迁禅师之号。希迁,端州高要陈氏子,出家曹溪。师事六祖慧能高弟行思。天宝初,居衡山南寺,寺东有石,其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著有参同契、草庵歌。

“石门文字禅”宋释惠洪撰,三十卷。大半为诗,其次为古文,亦有偈赞词赋诸体。集中有寂音自序一文,自述生平事迹颇详。

“石笥山房集”清胡天游撰。文集六卷,补遗一卷;诗集十二卷,补遗、续补遗各二卷;年谱一卷。天游工骈文,亦能诗,尤精经学,论著皆散见文集中。其文造句炼字,渊奥似唐樊宗师,诗具备众体,气格略与文同。

“屯溪石窟”人们把北纬30°线称作“神秘线”,是因为世界上的好多神秘莫测、鬼斧神工的奇观的地理位置,正好都处在这条神秘线附近,比如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和中国的黄山等。屯溪石窟群所在的屯溪,介于北纬29°39′34″到29°47′7″之间,属于神秘线区域范围,是神秘的北纬30°线上的又一世界奇观。

屯溪石窟群呈线形,沿江密布于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连绵群山中,分布线总长约5公里,其间石林山、营排山、石壁营、马头山、阳笠山等此起彼伏,环溪蛇行,山坡上树茂草盛,郁郁葱葱。谁也难以相信,迄今已经发现的36处古石窟就隐藏在这树遮草封的山间,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的话来说,真是点多面广,形态殊异,特色鲜明,国内罕见,堪称一绝。其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与国内诸多著名天然溶洞相比,屯溪石窟群并非天然生成的溶洞,而是古代人巧夺天工开凿而成的怪异石窟古迹,石窟岩壁上当年凿痕印迹至今依然清晰如初。与国内诸多著名石窟相较,屯溪石窟群洞内空间奇大,结构怪异,形成群体,成为千古之谜,更加耐人寻味。尤其是两个石窟的洞口就开在新安江的水中,所谓水下石窟,更令人扑朔迷离,一头雾水。

中华石文化林林总总,美不胜收,赏石、爱石而健康长寿者指不胜屈。《聊斋志异》之《石清虚》可为代表。顺天人邢云飞好石,河中打鱼,得“石径石,四面玲珑,峰峦叠秀。喜极,如获异珍。雕紫檀为座,供诸案头。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此异石屡经豪门强取,小偷盗走,高官豪夺等磨难,刑云飞为此石宁愿减寿三岁,甚至“以死殉石”,结果寿至八十九岁,其子将石葬于墓中。蒲松龄说:“至欲以身殉石,亦疾甚矣!而卒之石与人相始终,谁谓石无情哉!”故事虽属虚构,情理则属实,以石为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获健康、健美、长寿,其谁曰不然!第十七章中华文化与梳头文化第十七章中华文化与梳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