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哺育100分
32297800000052

第52章 饮食营养

八个月婴儿的喂养特点

从孩子8个月起,母乳开始减少,有些母亲奶量虽没有减少,但质量已经下降。所以,此时必须给孩子增加辅食,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本月起,母乳喂养的孩子每天喂3次母乳(早、中、晚),上、下午各添加1顿辅食。

人工喂养的孩子每天需750毫升牛奶,分3次喂,上、下午各喂1顿辅食。

孩子8个月时,消化蛋白质的胃液已经充分发挥作用了,所以可多吃一些蛋白质食物,如豆腐、奶制品、鱼、瘦肉末等。孩子吃的肉末,必须是新鲜瘦肉,可剁碎后加佐料蒸烂吃。

应该注意,增加辅食时每次只增加一种,当孩子已经适应了,并且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时,再增加另外一种。此外,只有当孩子处于饥饿状态时,才更容易接受新食物。所以,新增加的辅食应该在奶前吃,喂完辅食之后再喂奶。

预防婴儿断奶综合症

断奶,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当决定给孩子断奶时,就突然中止哺喂,或者采取母亲与孩子隔离几天等方式。如果此时在孩子断奶后没有给予正确的喂养,孩子需要的蛋白质没得到足量供应,长此下去,往往造成婴幼儿的蛋白质缺乏,可出现小孩铣停顿,表情淡漠,头发由黑变棕,由棕变红,兴奋性增加,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腹泻等症状。这种孩子脂肪并不少,看上去营养还可以,并不消瘦,但皮肤常有浮肿,肌肉萎缩,有时还可见到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屑、有的孩子因为皮肤干燥而形成特殊的裂纹鳞状皮肤,检查可发现肝脏肿大。这些都是由于断奶不当引起的不良现象,医学上称为“断奶综合症”。

其实,有些妇女把断奶理解为一个截断过程是错误的。孩子如突然断奶而改喂粥及其它辅食时,心理上知精神上的不适应要比消化道的不适应远为严重。如果母亲因断奶而与孩子暂时分开;则孩子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大。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会使孩子消极,抵抗力下降,易患发热、感冒、腹泻等病。预防断奶综合症的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和断奶后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将婴儿期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粥、饭为主,渐渐添加各种辅助食品至接近成人饮食的过程。正常发育的孩子1岁左右就该断奶,最好不超过1岁半,一般选择春秋季节,孩子健康状况良好时断奶最佳。一般不宜在夏天断奶,因夏天易发生消化道疾病,为了使孩子适应断奶后营养供应,应从出生后4个月开始吃菜汁、米汤、豆浆等,6个月可喂蛋汤、菜泥等,7~8个月可喂蛋糕、鱼肉松等。以后可吃粥、面条、饼干、肉等。孩子的食物应单独做,要求精细、干净,并要煮烂,不要吃大人的食物或大人嚼过的食物。如果出现断奶综合症,应积极进行饮食调整,给予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质,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足维生素,这样孩子就会很快获得好转和痊愈。

婴儿小食品的制作方法

香蕉玉米面糊

把玉米面2大匙和1/2杯牛奶一起放入锅内,上火煮至玉米面熟了为止,再加入剥皮后的香蕉1/6根(切成薄片)和少许蜂蜜煮片刻。

肉面条

把面条放入热水中煮后切成小段,和2小匙猪肉末一起放入锅内,加海味汤后用微火煮,再加适量酱油,把淀粉用水调匀后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后停火。

虾糊

把虾剥去外壳,洗干净后用开水煮片刻,然后研碎,再放入锅内加肉汤煮,煮熟后加入用水调匀的淀粉和少量的盐,使其呈糊状后停火。

奶油鱼

把收拾干净的鱼放热水中煮过后研碎,把酱油倒入锅内加少量肉汤,再加切碎的鱼肉上火煮,边煮边搅拌,煮好后放入少许奶油和切碎的芹菜即可。

给婴幼儿喂碎肉的方法

乳制品的重要性

乳制品是7~12个月婴儿的主食。因这时婴儿牙齿还在不断萌出(应有牙龄数=月齿——4~6)。婴儿的咀嚼功能较差,消化功能亦不完善,乳类是婴儿最易消化吸收的营养食品。母乳仍是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

辅食添加的内容

7~9个月:粥、烂面、馒头片、碎菜、豆腐、肝泥、肉末、鱼、蛋和水果。

10~12个月:烂饭、豆制品、碎菜、碎肉、鱼、蛋和带馅食品。

平衡饮食

由于各地供应的食物品种、社会文化、习惯和经济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婴儿的伙食大有不同。一般每餐都由几种食物组成,提供热能和营养素。但重要的是这些食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适应该年龄的婴儿。因此,为断乳后的婴儿挑选食物时,设计合理的饮食配方很重要。

一般饮食应包含四种成分。

主食

可以根据当地的供应进行选择,最好采用谷物类。

蛋白质辅食

如鱼、肉、禽、蛋类、乳类和豆制品。

矿物质及维生素的辅食

如添柔汕水美。尤其是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蔬菜和水果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不能用水果代替蔬菜。

供给热能的食物

如植物油、动物脂肪和糖。若以合适的比例采用这四组食物就能形成完善的平衡饮食。另外,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继续喂哺。

婴幼儿吃糖的方法

吃糖是儿童的天性,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不爱吃糖的,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可过食。原因如下:

多吃糖或多食用甜食,会过度刺激肠粘膜,引起腹胀、腹泻,从而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孩子夏季吃糖过多,还易发生疮疖、痱子、疖肿。

引起血糖升高,可产生饱腹感,使食欲减退,从而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儿童食糖过多不仅影响食欲,还易引起牙齿脱钙,形成龋齿。

多食甜食,还能引起肥胖病、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多食糖,易成酸性体质。因为糖属酸性食品,儿童食用酸性食品过多,体液随之酸性化,使体质处于疲倦,甚至经常生病的一种不良状态。那么,究竟怎样吃糖好呢?

吃糖宜选择在疲劳饥饿时,餐前两小时吃甜食,不仅不影响就餐食欲,还能补充身体能量。

吃糖宜在洗澡之前:这样既可缓解洗澡以后的疲劳乏力之感,又能防止虚脱。

吃白糖不如吃红糖

所谓红糖,是甘蔗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褐色结晶体。中医学认为,红糖性温,味甘,人肝、脾,胃经,具有补中缓肝、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作用。据现代营养学分析,红糖营养丰富,含有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锰、锌、铁、铬等,其含钙量是白糖的10倍,含铁量是白糖的3.6倍。食用红糖不仅可增加人体能量,保证人体代谢的需要,而且可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还可治疗因某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

红糖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营养佳品,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小儿服用红糖不但可调剂食物甜度,增强食欲,而且可补充小儿必需的核黄素、胡萝卜素、钙、锌、铁等。而白糖则味甘,性寒,冷利,由于小儿脾胃不足,故儿童吃白糖不如吃红糖。

但是,由于红糖未进行精加工,因此,含杂质较多,食用时最好不要直接服用,可烧制成红糖水服。

婴幼儿适宜食用的糖类

一般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蔗糖、麦芽糖(米糖或称抬糖)、蜜糖(蜂蜜,非蜂乳)、葡萄糖和薯糖。蔗糖由于食用方便、口感好和相对便宜,其食用量居糖类之首。但宝宝食用蔗糖太多,容易损坏牙齿,影响消化功能,使宝宝饮食乏味,助长肠道寄生虫的繁殖和生长。究竟哪种糖最适宜宝宝长期喂食呢?

根据中医“水谷精微乃人体精气之源”和现代医学“粮食是营养的主要成分”的理论,应以米糖最为适宜。米糖具有健脾胃、助消化、增进食欲、和胃止痛等功能,并还有健齿作用。其次是蜜糖,蜜糖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学物质,不含激素,是宝宝食用的理想甜味剂。蜜糖分生、熟两种,生者性寒凉,熟者性平和。宝宝内服均须用熟蜜。蜜糖具有润肺止咳和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当宝宝患肺热咳嗽,咽干口燥时,用适量熟蜜以温开水冲服或加入到奶粉、稀粥、藕粉等流质食物中服食,能减轻或缓解症状。大便干燥时,也可用上述方法润肠通便,均能得心应手。另外,蜜糖也不会损坏牙齿,而且由于它的抗菌作用还能护齿和清洁口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小孩是过敏性体质,或者是一周岁以内的婴幼儿都不宜食用蜜糖。

婴幼儿适宜用乳糖

乳糖是乳品中惟一的糖,对宝宝有许多好处。天然的乳糖可以提供热量,也能促进肠内有益细菌的繁殖,有利维生素B的合成;乳糖可以转换为乳酸,有助于溶解矿物质,促进钙、铁、磷、镁及其它矿物质的吸收。此外,许多病菌都无法在酸性的环境中生存;乳糖也不会使婴儿肥胖。

婴儿奶粉中大量添加其它的糖,如玉米糖浆、麦芽糖或一般的蔗糖,足以造成重大的伤害。这些糖对于有益细菌的繁殖不利,无法促进维生素B的合成或矿物质的吸收,甚至刺激小肠中碱性消化液的分泌,阻碍其它矿物质的吸收。

与乳糖相比,这些糖都太甜了,容易使宝宝增加赘肉,并且吃糖成癖,造成日后严重的蛀牙。婴儿躺在床上自己吸奶,或以奶瓶喝果汁,牛奶及果汁中的糖累积在牙床及牙齿上,形成酸性并适合蛀牙细菌生存的温床;最后只好拔除蛀坏的牙齿。因此,不要让宝宝躺在床上自己吸奶,也不要给他加糖的安抚奶嘴。

许多小儿科医生过于热衷让婴儿长得快,却忽略吃太多糖的婴儿其实松软、苍白,皮肤缺乏弹性,经常患肠绞痛、腹泻、感染。过度喂食可能导致童年时期肥胖,成年之后也一样肥胖。哺育母乳的婴儿绝对不会过胖。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按照医生的指示,每天用加水的玉米糖浆喂食早产的女儿,却不知这种方式将严重减少婴儿的蛋白质摄取量,损坏她的头脑。

幼儿不宜多吃泡泡糖

目前,大多数儿童都爱吃泡泡糖,因为它既好吃又好玩。但是,儿童如果过多地吃泡泡糖,对身体的害处比多吃一般糖果的害处会更大。

泡泡糖的主要成分是橡胶和增塑剂。就天然橡胶来讲一般是无毒的,但制作泡泡糖所用的一级白绉片胶是加了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都具有一定毒性,国家规定了每日的允许摄入量。如果儿童过多地吃泡泡糖,这些有毒物质会给孩子们带来潜在的危害。增塑剂在泡泡糖中所具有的作用是起泡,一般需加入7%的增塑剂才有可能吹起泡来。增塑剂虽然毒性不太高,但它的代谢产物苯酚在消化道再吸收的作用下会对人体有害。在泡泡糖的制作过程中增塑剂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一块泡泡糖就含有350毫克的增塑剂,如果一个儿童一天吃两块泡泡糖,就会摄入700毫克的增塑剂,这么大的剂量对孩子们的健康是有影响的。另一方面,有的儿童在吃泡泡糖的时候,吃一会儿,吐出来用手玩一会儿,一块糖反复地吃、反复地玩,把手上的脏东西全沾到糖上去了。这种极不卫生的吃法,会造成儿童的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因此,儿童忌多吃泡泡糖。

婴幼儿不宜多吃蜂蜜

蜂蜜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但蜂蜜在生产、运输和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中,极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肉毒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甚强,既耐严寒,又耐高温,能够在连续煮沸的开水中存活6~10小时。因此,即使经过一般加工处理的蜂蜜,也仍有一定数量的肉毒杆菌胞芽存活。这些胞芽无法生长和释放毒素。然而,这些胞芽一旦进入婴幼儿体内,尤其是进入1岁以下的婴儿体内,因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它们便迅速发育成肉毒杆菌,并释放出大量的肉毒素。这些毒素毒性甚强,据说1毫克即可致万名婴儿于死命。另据调查,目前婴幼儿急死症中,有5%的婴儿是因肉毒素中毒而引起死亡的。所以,婴幼儿最好不要多吃蜂蜜,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