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29

第29章 调查研究(28)

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关于银川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相交融的小规模、大效应的高质、高效农业。银川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大力发展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宁夏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银川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初见成效

(一)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银川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沿爱伊河适水产业、沿山沿河瓜果产业、沿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河东长枣产业、城郊花卉产业、沿山草蓄产业“六大产业带”。“两强多优”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了25万亩,奶牛存栏11.8万头,肉牛饲养量27万头,羊饲养量220万只,生猪饲养量57万头,淡水鱼面积15万亩,优质粮食166万亩,蔬菜51万亩,花卉3000亩,酿酒葡萄10万亩,红枣10万亩。全市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89%。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银川市按照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将生态农业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银川市依托黄河生态林、银西防护林和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绿化林,建成了一批生态牧场、生态农场、绿色食品基地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557公顷,绿地面积4417公顷,绿化覆盖率40.05%,绿地率38.82%,建成(在建)生态公园16个。二是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爱伊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为重点,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监管,在全市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复混、生物肥料,采取沼气治污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确保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建设。注重农产品安全管理,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目前,全市拥有无公害生产基地122个,其中种植业基地65个,面积161.6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9个,面积9.6万亩,养殖基地38个,规模经营1191.2万头(只),全市90%优势特色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认定绿色农产品129个、有机产品6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

(三)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拓展

银川市通过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高效现代畜牧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生态农业、都市会展农业、市场创汇农业,深度开发农业潜力,农业的生产、就业、观光、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初步构建起沿山生态林、葡萄庄园、农家乐,中部农业观光园、休闲垂钓中心,沿河休闲风情园、大漠植物园的休闲观光农业框架。目前,全市以设施农业、渔业、林业和花卉产业为基础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63家,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2009年“农家乐”经营收入达4132万元。

(四)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银川市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强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等,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2009年,银川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0元。农民收入水平和综合生活水平位居全区首位。

二、银川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一)生态景观型农业

银川市通过发展成片的稻田湿地、蔬菜园艺、花卉苗木,结合城市隔离林带建设,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景观,优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一方面使农业生产融入到合理的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二)高科技设施型农业

设施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银川市借助在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等方面在全区领先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2009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总产量56万吨,总产值12亿元,千亩万间规模化生产园区达到44个。

(三)休闲娱乐型农业

银川市依托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和独有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乡文化、田园文化、塞上民俗、西北风情资源,着力开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做好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两大文章,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满足市民走出城市、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中建设了兴庆区塔桥花卉一条街、沿爱伊河休闲垂钓一条街、金凤区高家大院农家菜、西夏区贺兰石头山庄、宏坤度假村、海澜葡萄庄园、兰一山庄等一批集度假、休闲、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家乐。

(四)体验参与型农业

伴随着郊区功能定位的转变,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体验参与型都市农业快速发展,让市民和游客在接触自然、体验农艺中调节身心健康,享受田园之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目前银川市有果蔬采摘、市民农园两种形式的体验农业。水果采摘主要以志辉生态园、万义生态园、云山生态园和葡萄庄园等为代表,兼有餐饮和娱乐业。蔬菜采摘园主要以昆仑科技示范园区、董洋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等为代表,可采摘设施温棚中的黄瓜、番茄等蔬菜。探索出市民农园模式,在金凤区盈南村规划了260亩土地,实行市民认种,每块地面积在0.3亩左右,目前已认种116户,认种面积约40亩。

(五)都市会展型农业

银川市充分利用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会展农业。自治区政府先后在银川举办了四届“中国西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洽谈会和展示展销会”和首届“中国银川设施园艺博览会”,银川市成功举办了灵武长枣节,永宁设施园艺节、贺兰特色农产品节等一大批会展节庆活动,扩大了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六)市场创汇型农业

银川市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乳品、羊毛绒、粮食、玉米、饲料、枸杞、葡萄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了金河、圣雪绒、兴唐、伊品、西夏王、宁夏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出了“银川大米”“银川鱼”“贺兰山牛羊肉”“灵武长枣”“贺兰蔬菜”“永宁果品”“张亮甜瓜”“大观桥桃子”“金贵螺丝菜”等一大批农业品牌。贺兰县的螺丝菜、西芹,灵武的长红枣、永宁的番茄等农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蒙古及阿拉伯国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庆区培育的鲜花销往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灵武的羊绒制品远销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三、银川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及成功经验

(一)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对重点领域进行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银川市先后出台了《培育设施园艺龙头企业有关政策》《关于发展花卉产业打造西部花都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每年安排6000多万元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发展设施果树、设施花卉、设施瓜菜、奶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农户都给予了重点扶持,对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在税收、信贷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

一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都市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制定了“银川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并探索出了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代理土地流转的办法,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二是探索建立了新型农业投融资体制。创新贷款担保机制,制定出台了“银川市设施农业抵押贷款担保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资金短缺的困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生产经营。三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的代耕托管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奶农”的奶产业利益联结发展模式等经营模式,有力推进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三)优化特色产业区域布局

充分发挥地域资源和传统农产品优势,对“两强多优”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在全面推进设施园艺、奶产业、优质粮食产业的基础上,兴庆区重点发展花卉产业,金凤区重点发展适水产业,西夏区重点发展黄牛养殖,贺兰县重点发展蔬菜和适水产业,永宁县重点发展设施园艺,灵武市重点发展长枣、生猪、羊产业。

(四)流转土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有效形式,引导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通过置换、转包、出租、信托等方式,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9.3万亩,实现规模化经营面积15.2万亩。金凤区成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6家,流转土地5500亩。贺兰县探索出企业带动型、托管代耕型、大户引领型、支部引导型、创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六种土地流转模式,建立示范园区,带动做大基地,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规模化。

(五)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特色水平

一是2006年在全区率先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改革,对全市农业科技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成了首个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银川市奶产业、永宁县设施园艺、灵武长枣产业三个跨区域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大力推进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承包、领办示范等活动。

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强产、学、研联合,先后实施了奶产业、设施园艺产业、水产业、葡萄产业等技术攻关项目,试验成功了宁夏半冷式温棚及鲜食葡萄延后栽培技术,完成了银川花卉产业化关键配套技术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移动大棚、水稻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有效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六)培育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力扶持乳品、清真食品、瓜果、蔬菜的加工储运、粮食加工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支持了金河乳业、北方乳业等30多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改善装备和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力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的提质、扩量、增效。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完善订单农业、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目前,全市拥有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54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出乳品、羊毛绒、粮食、玉米、枸杞、葡萄等一批精深加工农产品。

(七)做活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企业、促进“农改超”等为重点,积极实行“超市+基地”“超市+合作经济组织”等经营模式,大力构建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传统与新型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农产品产销协会为主体,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为载体,直销、配送、连锁和网上销售等新型营销方式为重要补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91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13家,亿元以上企业6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城镇集贸市场32个。位于银川市的北环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00亩,2009年交易额达7亿多元,日交易蔬菜800吨以上,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八)加大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银川市把加强农民培训,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和提高科技应用能力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温暖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近20万人次;实施《银川市新型农民培训计划》,2007~2010年在全市分产业重点培养2000名农民技术员,1名技术员带动10户农民发展;大力开展“为农民工送技能”“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套餐’”等活动,促进农民工就业。同时,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讲座,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造就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有力推动了银川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

(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银川市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中,以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交融发展。一是村企互动。鼓励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与村、合作社、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签订订单、开发和承包村集体荒地、租赁农民土地等形式,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民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并让企业党组织与所在村党组织开展联合共建,以实现村企双赢,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二是农民进城。银川市出台了《促进农民进城稳定就业并安家落户的意见》,鼓励农民进城稳定就业并安家落户,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三是以城带乡。通过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扩大管理权限等,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渠道和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