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关于金沙湾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及发展观光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青铜峡市金沙湾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和黄河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有效结合起来,建立起集生态建设、观光旅游、现代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综合开发示范区,被自治区确定为黄河金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总结示范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黄河金岸建设,促进黄河金岸产业合理布局,带动沿黄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对金沙湾综合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快发展金沙湾旅游业的条件基本具备
(一)金沙湾具备一定发展实力和基础
从地理位置来看,金沙湾位于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地区、沿黄城市带和黄河金岸的中心地段,交通便捷,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和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另外,金沙湾园区背靠贺兰山脉,隔河有牛首山屹立,左傍黄河臂膀弯,右依青铜峡峡口,形成了山、川、水、沙镶嵌分布相得益彰的独特自然景观。园区内及周围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遗产,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
从功能作用来看,金沙湾自成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场以来,一直积极探索适合宁夏干旱带气候特点的节水灌溉、植物栽培和新品种培育等技术,开发出耕地1.6万亩,其中5000亩全套引进西班牙智能化节水灌溉管理系统,推广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并建成了全区最大的水源蓄水池工程,储水量达50万方,水域面积200亩。2005年,金沙湾又被自治区政府列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展现代农业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目前,园区在沙地改造、节水农业建设、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同时将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有效增加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叠加效益。从资金投入来看,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受土地资源限制,投资者把投资方向转向土地开发利用成本低、回报率高的荒地荒漠资源。社会团体、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大量涌入金沙湾,目前,资产总值已达4亿元,与初期投资相比增长了8倍。
(二)金沙湾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
多年来,金沙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场面对沙漠丘陵、干旱缺水、盐碱危害严重等恶劣自然条件,持之以恒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和示范推广,成功开展了节水灌溉试验、蔬菜瓜果无公害有机栽培试验、牧草和中药材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推广了良种奶牛胚胎移植和肉羊繁育技术,对宁夏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通过营造绿色大观园,建成优质干鲜果示范园1350亩,优质杂果苗圃700亩,栽种果树良种苗木250万株,栽植了桃花峪、梨花峪、枣树沟、酸枣沟和葡萄长廊。昔日的盐碱荒滩,如今已成为集节水灌溉、科研示范、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和高效人工生态园林,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63%,起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由单纯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向生态观光农业的深刻转变。
(三)黄河圣坛的建设赋予金沙湾新的发展内涵
2010年,自治区政府将金沙湾确定为黄河金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宁夏旅游的目的地,打造国家级5A级景区,尤其是将中华黄河圣坛选址在金沙湾景区,作为黄河金岸标志性文化建筑。中华黄河圣坛的兴建,提高了金沙湾景区的历史文化品位,丰富了旅游内容,赋予了金沙湾新的发展内涵和发展机遇。
二、金沙湾景区发展前景广阔
金沙湾园区占据了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又遇到西部大开发,宁夏加快黄河金岸建设的有利时机,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金沙湾景区将成为沿黄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7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沿黄城市带。2008年提出要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六个一体化”,奋力打造“一堤六线”的黄河金岸,以此带动全区统筹城乡、实现跨越式发展。黄河金岸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以黄河文化为轴心,着力打造文化展示线与旅游观光线,打造“点线连接、纵观南北”的精品建筑,要为世界展示一幅“黄河文化汇宁夏”“黄河玉带缀玉珠”的壮丽画卷。综观宁夏乃至整个沿黄旅游带,金沙湾无疑是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开发潜力最大的聚宝之地。金沙湾景区地处黄河金岸核心区,位于宁夏灌区中部旅游精华之地的青铜峡峡口,黄河在这里绕了一个近乎360度的圈,形成了与金沙湾隔河相望面积一万多亩的河滩地峡门滩,造就了“两山环抱、一水相绕、三龙戏珠”的独特自然景观。随着黄河金岸建设的推进,金沙湾景区内正在建设的黄河圣坛、黄河楼、黄河书院等与紧邻景区的沿黄历史古迹108塔、黄河大峡谷、青铜峡鸟岛、牛首山寺庙群等交相辉映。金沙湾景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黄河文化这张响亮的名片,乘着全区黄河金岸建设的东风,将会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使其成为沿黄旅游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金沙湾黄河坛的建设是黄河文化的集中体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称为“母亲河”。华夏大地,礼仪之邦,祭祀天地山河,追念先祖先烈,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4月,自治区就作出了开发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金沙湾旅游区),建设黄河楼、黄河书院、中华黄河坛、黄河博物馆的决定。位于金沙湾景区的中华黄河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工程。黄河坛的建成,是对黄河文化的拾遗和整理的集大成者,是黄河文化的集中体现者,对改变宁夏文化格局、提升整个黄河流域文化品位都具有深刻意义。金沙湾园区以黄河坛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集中体现了农耕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交融。金沙湾园区有了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旅游,犹如被注入了“魂魄”,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夏儿女云集这里,这片热土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金沙湾是全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
金沙湾景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沙土资源,有因山形成的十里黄河峡谷,更有沿黄历史古迹108塔、青铜峡鸟岛、牛首山寺庙群等景观与其交相辉映,拥有陆上、水上、山上旅游线路,再配上沙坡头和沙湖旅游区的双翼,金沙湾景区完全可以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目的地。金沙湾景区的建成,使得宁夏的旅游业格局发展成为,北有沙湖、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等,中有黄河大峡谷(金沙湾旅游区)、沙坡头等,南有六盘山、火石寨等,形成点线连接,纵观南北的旅游景观带,将极大推动宁夏旅游业向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黄河文化、历史古迹等内容的高端旅游转变。同时,金沙湾园区作为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开发过程中与景区同步建设、统一经营,将逐步发展成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专家预测,金沙湾旅游区建成后,游客将由目前的50万增加到20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可达9500万元,利润6273万元,将成为自治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
三、当前制约金沙湾发展的几个问题
虽然金沙湾园区积极摸索新经验、探索新机制、建立新模式,充分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其整体开发和持续发展。
(一)政策不落实,峡门滩湿地得不到有效开发和保护
从位于金沙湾景区内的黄河圣坛向下望去,黄河峡门滩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图。在这张“太极图”上,金沙湾景区规划为百草园景区,种植景观植物苜蓿等。同时,如果从峡门滩这里修条路,能将牛首山东寺与西寺之间的距离从150公里缩短到10公里,可以极大地带动当地旅游。但是截至目前,就在位于景区腹地、黄河圣坛脚下的峡门滩仍有1000多亩湿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被周边农民种植玉米、油葵等作物,不但极大地破坏了峡门滩“太极图”的整体效果,也制约着金沙湾整体开发旅游资源和黄河湿地保护。关于峡门滩湿地,自治区政府早在2006年第83次会议上决定,峡门滩的河滩地属国有土地,归黄委会管理,县、乡、村无权发包,农户种植不受法律保护。2009年4月17日主席办公会议上又明确规定其属国家所有,由政府收回统一搞旅游开发和保护。但至今自治区关于峡门滩湿地的相关政策不能落实,这1000多亩湿地仍不能收回。
(二)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景区发展
一是在景区附近的7家石料厂,滥采滥挖,给当地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尤其以金沙湾景区最为严重。石料厂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景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严重破坏,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水土流失加剧等。当地原本脆弱的植被惨遭破坏,更加脆弱。失去了植被保护,原本沙尘天气严重的这里更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如果任其发展蔓延下去,势必影响到园区的整体生态环境面貌,并将给金沙湾景区整体对外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二是紧邻景区的两家高污染、高能耗的小铁合金企业,违法生产,偷排偷放。排放出的高污染烟尘和气体,不仅对园区内1.6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着园区景观,并将直接影响到黄河圣坛的正常对外开放。
(三)土地权属不明,制约金沙湾的整体发展
园区内一些土地由于权属不清、管理分工不明,无法进行土地统一规划和有效开发,影响着金沙湾园区的整体开发和管理。
四、进一步加快金沙湾园区开发建设的建议
一是科学统筹规划,整合旅游资源。近几年,宁夏旅游蒸蒸日上,但“蜜蜂采花式”的短期旅游一直是影响宁夏旅游长远发展的“短板”。金沙湾景区作为沿黄带上的一颗明珠,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建议自治区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与沿黄带上的其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使交通发展与旅游区开发一体化,旅游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荒山绿化与旅游开发建设一体化,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工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同时,广开视野、集中智慧,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精髓,使金沙湾的特色更浓、景点更精、功能更全,打造成黄河文化旅游精品,进一步提升自治区旅游层次,形成新的旅游增长极。
二是尽快落实自治区有关政策。关于峡门滩湿地问题,建议自治区政府督促吴忠市、青铜峡市根据相关政策依据和自治区相关会议决定精神,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峡门滩1000多亩湿地遗留问题,以保证峡门滩湿地的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以及中华黄河圣坛建设顺利进行。
三是综合治理周边环境。自治区、青铜峡市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勒令小石料厂停止开采,督促铁合金厂限时搬迁。
四是设立金沙湾生态保护区。建议自治区政府划定金沙湾保护区,限制园区内农业和工业的开发,防止对金沙湾园区环境的破坏,为打造自治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奠定基础。
五是明确土地权属。针对园区部分土地权属不清、管理分工不明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明确金沙湾园区土地界限,明晰权属,由自治区政府授权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公司按规划进行统一开发、统一保护,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景观。
主持人:****民 周鸣和
调研组成员及执笔:马文兴 常青 王慧春 张伟虎 马骥
2010年12月
工业经济
调整结构 提高质量 使工业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关于宁夏工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按照“工业强区”战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等,全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取得了总量翻番、质量提升、结构升级、实力增强的可喜成绩,成为引领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宁夏工业受到巨大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们对全区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宁夏工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底,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88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5.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5.1亿元,占全区国民收入的比重达到44.6%。2009年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6.67亿元,同比增长8.7%,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11.9和4.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速达到25.9%。2003~2008年,宁夏工业连续5年平均增长速度18.6%,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产值不断攀升,实现原煤4234.7万吨、发电量462.56亿千瓦时、铝60.35万吨、水泥884.7万吨、合成氨105.1万吨、原油加工量190.6万吨、子午线轮胎239.4万条、轴承223.8万套。2009年1~9月份,原煤产量3980.4万吨,同比增长37.4%;水泥产量832.43万吨,同比增长19.9%;发电量332.88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0.7%;原铝44万吨,同比下降5.3%;原油加工量133.81万吨,同比下降4.9%。
2008年8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宁夏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损失。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90%的高载能企业停产,电力负荷直线下滑,一度达到了340万千瓦的最低点。面对金融危机,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结合区情,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工业成为拉动宁夏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008年,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8%,拉动全区GDP增长6.7个百分点。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4,同比提高24.86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9亿元,其中有144户企业利润超过500万元,有99户企业利润超过1000万元。2009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6.6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9月份增速达到25.9%,真正发挥了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2008年底,宁夏“五优一新”产业已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以上。能源产业煤炭产量达到4300万吨,电力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大型机组比例达到80%以上。煤化工产业开始发挥效益,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钽、铌系列材料与制品为代表的稀有金属材料,其生产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比容钽粉、细径钽丝等高技术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到世界市场的25%和45%,各类钽铌电容器产品产能达5亿只,电子浆料产能100吨,是国内重要的钽电容器制造地和电子浆料产地。宁夏镁生产工艺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产品链正逐步向高品质镁合金和变形镁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延伸,是科技部认定的高品质镁合金基地,皮江法炼镁技术示范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中数控机床、重型矿山机械、风力发电设备、精密轴承等一大批扩能改造项目陆续建设,专业化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从业人数、产值等指标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幅度,总体实力不断提升,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明显增强。其中羊绒企业异军突起,以近20%的速度逆势呈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70亿元。灵武市羊绒产业园区2009年初面向社会招工达1000余人,产业收入突破4.3亿元,同比增长14.4%,落实羊绒衫出口和内销订单近300万件,达到了去年总销售量360万件的83%;乳品加工企业经过整顿和调整,枸杞养生奶、发酵型酸奶、婴儿配方奶粉等新产品应运而生。
(三)宁夏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
2008年,自治区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工业实施了200多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其中45个投产,新增产值127亿元。引进了中电投、中石油、国电科环集团、德国舍佛勒集团、内蒙古华冶特钢、庆华集团、江苏扬农集团等一批企业到宁夏投资置业,建设了电解铝深加工、多晶硅、单晶硅、大型精密轴承、金属锰、农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2009年1~9月份,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38亿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额380.06亿元,同比增长47.2%,用于工业技术改造的投资金额为80.82亿元,同比增长30.1%,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真正成为宁夏工业发展的加速器。
(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蓬勃发展
宁东煤电化基地是我国能源建设迄今为止一次开工规模最大的煤电化工项目群,也是大幅度增强宁夏经济实力的“一号工程”,更是大力度优化宁夏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的主战场。2008年,宁东(太阳山)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占自治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2009年,自治区安排了70个重点项目,计划完成20亿元,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1300亿元投资规模,预计增加就业岗位4.5万个。目前,宁东、石嘴山在煤化工基础产品领域已有了一定技术优势,在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等领域已先行一步,充分体现了集群发展的诸多优势。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在努力确保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宁夏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2008年,自治区万元GDP能耗为3.686吨标煤,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7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2.23%,是自治区历史上万元GDP综合能耗最大降幅,万元GDP电耗5084.09千瓦时,同比下降10.91%,3年来首次实现由升转降。截至目前,全区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0.99%。19户千家企业实现节能量49.86万吨标煤,比计划多完成26.16万吨,三年累计实现节能量119.64万吨,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总量的98.88%,有5户企业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宁夏火电、电解铝、钢、铁合金、电石、烧碱等主要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型铁合金冶炼电耗、电石工艺电耗和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煤耗等已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六)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宁夏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化技术、能源、煤化工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82项,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104项,项目总投资63.1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22.5亿元。宁夏共享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使宁夏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扩大到7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扩大到33家。组织实施了《高性能钽加工材研发能力建设》等2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7个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09年10月,国家财政部下达了2009年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的“年产2亿粒西尼地平胶囊技术成果转化”、宁夏三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节能环保双相变锅炉/加热炉技术成果产业化”、银川东方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全自动风动送样系统”等9个项目获得国家财政1530万元的资金支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提升宁夏“五优一新”产业的整体水平。
(七)园区经济成为自治区工业新的增长点
2008年,自治区21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67.9亿元,增长36.4%。入园企业达到169家,开发面积24.04万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18亿元,引进资金4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