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潜能创新业 齐心协力创大业——关于宁夏全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之二
为全面了解宁夏全民创业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存在问题,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工作,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组织力量深入银川、吴忠、固原及部分县(市、区),对全民创业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同时对石嘴山、中卫两市和区直相关部门以材料征集和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夏全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各市、县(区)不断深化对全民创业的认识,把推进全民创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改善民生、富民强区的重要手段,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渠道,开发民智、启动民资、挖掘民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支持,着力推进,全区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业领域不断拓宽,创业激情不断迸发,创业效果日益显现。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培育小老板1.32万人,培育小企业6810户,创造新就业岗位近8万个,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42万人。
(一)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全民创业快速发展
加强领导,在组织推动上下工夫。2008年自治区全民创业大会后,各地相继成立全民创业领导小组,逐步形成党、政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专项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从2007年以来的四年中,坚持将创业就业的主要指标和任务列入十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之中,作为政府效能考核主要内容,按照“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自治区每年组织召开全民创业大会,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着力把全民创业工作向纵深推进。
大力宣传,在舆论引导上下工夫。各市、县(区)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和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弘扬“吃苦敬业、诚信至上”的创业精神,建设“尊重创业、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的良好局面,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新闻媒体聚焦。吴忠市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红寺堡区摄制《创业者之歌》电视专题片;中卫市在《中卫日报》开辟《创业直通车》和《创业沙龙》栏目。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办创业就业网站并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基层工商所,群众在办事大厅就可以直接查阅、浏览各种创业就业信息。二是内部学习提高。各地都利用文件、简报、墙报等向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宣传全民创业,着力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对全民创业的认识,强化作风建设,增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社会宣传引导。银川市印发《全民创业文件汇编》,吴忠市印发《创业·创新·创富——创富手册》,固原市印发《固原人在新疆》《突围——劳务产业的崛起》等书刊资料,石嘴山市利用广告牌和户外宣传等形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四是先进典型示范。典型有极大的示范作用,榜样有无穷的引导力量。各地十分注重树立典型,扩大影响,提高宣传效果,引导带动更多群众投入创业队伍。自治区每年奖励“十佳创业企业”和“创业指导专家”“创业之星”。固原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20多万元,奖励成绩突出的县(区)、单位及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活力。
完善政策,在帮助扶持上下工夫。自治区从实际出发,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10多个法规和政策文件,税务部门出台全民创业税收优惠60条措施,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市、县(区)也分别制定配套政策。其中2009年7月颁布实施的《自治区创业与就业促进条例》,是继江西、河南、天津三省市之后,全国出台的第四部促进就业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第一部以创业为基本内容的省级条例,有力推动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创新方式,在服务支持上下工夫。一是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各地把为全民创业服务作为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创业服务大厅,公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阳光政务”和“一站式”服务,形成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位一体”的帮扶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减少审批项目,努力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二是把服务延伸到最基层。金凤区开展创业型社区建设工作,把创业服务延伸到社区。在紫阳社区,从专栏、板报到标语、手册,从广告牌到咨询台,从培训点到代办站,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创业知识、创业典型、办事程序,为创业者代办工商、税务、贷款等事务,宣传范围覆盖小区,各种服务不断深入,创业氛围十分浓厚。三是千方百计解决创业资金困难。红寺堡区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担保公司合作,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融资担保模式,解决当地贫困农民和创业者的融资困难。兴庆区掌政镇农民集合资金1180万元,创建宁夏首家金融反贫困机构——农村资金物流调剂股份有限公司(中心),为1800多户创业者和农户提供贷款3780多万元,形成全国知名的“掌政模式”,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自己的银行”,被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农村金融科研及实习基地,并将“掌政案例”写入多部农村金融教材。各地还积极争取YIBC项目和“工字号”“科技特派员”“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项目资金支持,给全民创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发展动力。
强化培训,在激活潜能上下工夫。要使群众创业有想法,致富有项目,发展有希望,敢闯敢拼,真正行动起来,培训十分关键。各地积极开展以创业就业、改善民生为主题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者层次。一是拓宽培训范围。将创业培训从失业人员延伸到全体创业者,由准备创业的人员延伸到已经创业的人员,由创业前期延伸到创业全程,将一切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实现了创业培训全覆盖。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劳教所等活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根据社会用工需求,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用工量大、操作性强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培训技能人才,探索创业培训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新路子。四是在农村青年中举办“阳光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各类致富能手和致富女能人。
搭建平台,在载体支撑上下工夫。一是做好园区文章,带动创业就业。全区已建成包括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养殖业、中小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创业基地、园(街)区154个,成为创业的好平台和奋斗的大舞台。中卫市在10个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带动就业2万余人。原州区张易镇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农村集贸环境,采取政府补助、农户集中建设的办法建设了一条农民创业街,集中260多户农户从事商贸、餐饮、小五金加工等多种创业活动,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重要阵地。二是打造民族品牌,实现创业梦想。吴忠市充分利用回族善商优势,以打造民族品牌为突破口,着力引导更多创业者发展清真食品和******用品等产业,产品远销中东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创业梦想。三是围绕特色产业帮助群众致富。依托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清真牛羊肉、红枣等特色优势产业搭平台、建基地,培育创业主体,增强企业实力,带动一大批群众创业就业,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四是依托商贸物流,引导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依托银川“两宜”城市建设和黄河金岸工程,鼓励有实力的商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作联营等方式,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及商贸区、商业街,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创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经济实体,走上新的岗位。
(二)氛围浓厚,激情迸发,全民创业成效显著
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全区各地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政策,鼓励创业,注入资金,支持创业,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尝试创业,主动接受培训,认真选择项目,积极寻找岗位,政府倡导和支持创业、部门规划和引导创业、社会崇尚和尊重创业、群众参与和实现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银川市把“最适宜创业”作为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石嘴山和吴忠两市深入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各项活动,创新理念、完善政策、强化载体,创业队伍不断扩大,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创业激情不断迸发。推行全民创业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广大群众创业就业观念的变化。怕变求稳、小富即安的人少了,穷而思变、渴望小康的人多了;故土难离、原地坐等的人少了,敢走出去、异地发展的人多了;怕担风险、小打小闹的人开始谋划创大业、干大事、挣大钱。小老板想变大老板、大老板想成企业家,能人带头创新业,更多农民进城去创业,下岗失业者、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敢于自主创业,科技人员找到了创业的新空间,妇女撑起了创业“半边天”。各种新观念、新创意不断涌现,创业激情和创业潜能得到激发,创业意识和动能普遍增强。
创业领域不断拓宽。创业领域向多层面、多领域发展,新增创业实体中,有工业、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文化娱乐业、商贸服务业、信息网络和中介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全面开花,创业项目涉及领域越来越宽。
创业效果逐渐显现。通过艰苦努力,培育了一批小老板,催生了一批小企业,创造出大批新岗位,带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创业就业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6月底,宁夏全员创业活动率、个体工商户增长率、培训后创业成功率、个体工商户存活率、创业带动就业比率和倍率等均超额完成自治区预计任务指标。
(三)盯住关键,抓住重点,全民创业特点突出
政府推动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始终把全民创业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来抓,成立领导机构,出台支持政策,建设创业基地,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动员各部门和全社会参与全民创业,从强抓政策制定到狠抓政策落实,从着手组织推动到着力项目带动,从开拓创业领域到开辟就业岗位,政府主导作用和政策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了全民创业的顺利、全面、深入开展。
创业培训的支撑力量不断加大。各地以“SIYB”培训项目为基础,探索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技能+后续服务”等“1+X”创业技能培训模式,探索建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覆盖更广的培训人群,更新创业观念,激发创业冲动,培训创业技能,推荐创业项目,提升创业能力,使一批又一批接受培训的人踏上创业路,圆了创业梦,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创业培训的引导和支撑功能日渐强大。
创业载体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009年,自治区人社厅出台《全民创业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截至2009年底,全区新建明确的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121个,按自治区提出2009~2012年建成68个创业基地的目标,超额77.9%,建设速度之快,建成规模之大,载体功能之强,无不令广大创业者激动和鼓舞,已成为广大创业者通过创业致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总投资40亿元的宁夏国际******小商品交易中心暨“万人创业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可带动3000名大学生创业,直接解决1万人就业,还将拉动2~3个就业岗位,对改变银川市创业就业环境、调整就业结构、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将产生强劲推力。
创业就业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黄河金岸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创业领域和项目从依托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农业发展、商贸流通服务等传统产业向清真食品、******用品生产、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民间金融、中介服务等产业延伸,创业空间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创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提升,全民创业、扩大就业的前景更加广阔。
创业就业主体日趋多样。创业就业主体既有失业者、下岗职工、大学生、复转军人、农民、残疾人等初次创业者,也有依托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依靠技术优势的创业者,有再创业的小老板、企业家,也有开发创意产业等前沿领域的新生力量,还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者活跃在创业队伍中,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