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关于宁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宁夏社会管理的系列调研报告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全区社会管理的情况,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区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工作,根据自治区主席******的指示精神,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到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市及区直有关部门,重点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监管、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对全区社会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分期刊发,供领导决策参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打造“平安宁夏”“和谐宁夏”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前发展,切实维护好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日,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深入到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市及区直有关部门,对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了各地及公安厅、司法厅、****局、交通厅、工商局、民委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共同研究探讨了当前宁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态势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把综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考核和“一票否决”,综治工作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层层负责综治、行行参与综治、人人关心综治的良好局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狠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治安巡防工作,建立完善公安、武警“两警联勤”,推行网格化布警和动态化巡控,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实行机动巡防机制。加强群众防范组织建设,构建以武警、民警、巡防队员、出租车义务“110”和社区(村)巡防志愿者为主的“大巡防”工作体系,实行“警民联防”“警企联巡”。在农村,坚持开展“五(十)户一长”、治安信息员、邻里守望、联户联防、清真寺联防等义务巡逻防范。大力推动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在城市重点单位、主要街区、交通路口等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大力实行视频监控,在农村推广“和谐警铃”“气死贼”“刘二虎”报警器等治安防范装置,初步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动态防控格局,群防群治力度加大,技防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巡防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和精细化,街面“两抢”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大局。2009年,宁夏刑事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10.24%,破案数同比上升7.8%,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二)着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坚持源头治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预测防范与依法调处相结合,尽早介入,及时处理,注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早期分析研判,尽最大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期阶段,化解在基层,及时疏导社会不满情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09年,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7099件,调处成功48657件,调处成功率为85.2%。
一是健全制度,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自治区政法委按照“预测在前、全面排查、依法调处、防范到位”的原则,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定期报告、定期通报、协调会议、挂牌督办、领导包案、零报告、汇总上报”8项工作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工作网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银川市按照“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的原则,努力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化解稳控方案,总结推广灵武市梧桐树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贺兰县法院委托调解、兴庆区大新镇矛盾纠纷“六化法”、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五诊”等制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二是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等突出问题盯住不放,重点治理,实行领导包案、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等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2009年吴忠市从6366件矛盾纠纷中排查出重大****积案86件,当年化解78件,为645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71.6万元。
三是多措并举,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针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特点,全面开展“三调联动”。各地成立了党委主管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法院等十几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指导和处理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针对复杂矛盾纠纷和重大案件,着力推行包案化解。对疑难矛盾纠纷和跨区域、跨行业重大矛盾纠纷、涉法涉诉矛盾纠纷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民转刑”案件的重大纠纷,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实行领导包案化解。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复杂化特征,推行领导包点化解。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包点领导定期深入联系点协调指导,推动工作。积极推进基层法院机制创新,推行巡回调解。基层法院、法庭充分利用“流动法庭”,就近、及时、方便地调处矛盾纠纷,并将民商事案件调解率列入法庭年度考核指标,及时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不断拓展和完善****功能,推行接访化解。重视和加强****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全区普遍开展市、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政法部门坚持公检法司“四长”接待日制度,开门接待群众来访,化解矛盾纠纷,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积案。针对重大涉法涉诉****疑难积案,积极推行重点化解。2009年中央政法委向宁夏交办的40件重点涉法涉诉****案件,采用逐案确定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并逐案研究分析、制定化解稳控措施,加强与当事人交流沟通,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加快化解进度,提高息诉率,不到一年时间,已化解终结息诉29件。
(三)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维护社会治安良好秩序
建立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打黑除恶,整治洗浴场所治安秩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打击娱乐服务场所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黄赌毒违法犯罪及盗窃“三车”“两抢一盗”侵财犯罪,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的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成功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巩固了良好的社会治安局面。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破刑事案件13206起,破案数同比增长15%,升幅居全国第三位。积极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严查交通违法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及交通秩序大会战等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改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环境,预防和遏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取得积极成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997人下降为2009年的457人。
(四)不断强化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使服务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针对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形势,把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进行管理,建立常态化管控机制,借助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出租房屋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和流动人口租住登记制度,公安与计生、工商、教育、人保、卫生等部门协作配合,深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新模式,开展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办理居住证的“一站式”无偿服务。大武口区推行流动人口管理“十项服务”措施,帮助解决辖区流动人口工作、生活困难,实现流动人口工作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五)突出抓好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使其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不断完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建设,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摸排登记、档案接交,落实管控措施,完善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对辖区刑释解教人员开展追踪调查,及时纳入帮教范围,积极解决就业、生活和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对无业游荡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特殊群体进行摸排工作,对重点关注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教活动,促其走上正常成长之路;加强对“******”人员、有前科劣迹和报复社会动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存在现实危害可能的高危人员的管理,逐一落实责任和管控措施。银川市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数据库,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他们就学、就业、教育培训等问题。固原市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基地4个,接纳刑释解教人员203人,安置率达85%,无重新犯罪。
(六)积极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方式,虚拟社会环境得到净化
全面推行网吧上网实名制,采取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推行上网身份识别等手段,着重强化网吧、网站管理。积极实施封堵、屏蔽等技术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对重点单位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备案管理,实现对网上各类有害信息的分类处置工作。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创建网上QQ派出所,加强对虚拟社会、现实社会的监管防控,形成与公安及网安部门协作的局面。通过推行和落实各种政策制度、技术防范手段,使上网秩序得到规范,网络信息不断净化,虚拟社会管理取得新进展。
(七)注重加强社会舆情分析研判,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和安全形势
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网络建设,率先在全国公安部门实现部、区、市三级情报信息平台联动应用,认真落实信息收集报送制度,使社会舆情信息网络作为敏感的社会“神经网络”,渠道更加畅通,广泛收集报送各种重要社情民意、社会动态和治安信息,舆情分析研判时效性、动态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为科学决策、精确打击、引领实战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直接破案2602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536人,同比上升10.7%。
经过努力,全区社会治安总体形势日趋稳定,公众安全感连年稳步上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证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总体上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呈现五个特征:一是社会“稳”。社会治安总体形势和社会大局稳定,刑事发案数逐年下降,案件侦破率和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二是创新“多”。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政法干警、单位干部职工、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造成了强大声势。三是措施“实”。各地开展社会治安综治工作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作风扎实,效果明显。四是参与“广”。广大群众通过社区活动、社会组织、志愿者行动等途径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参与面越来越广,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五是社会认同“高”。根据国家有关调查统计,2009年宁夏公众安全感达到91.4%,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