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工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继续大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实力。有1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创新企业”、3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创新型试点企业;石嘴山新材料基地和灵武羊绒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超过100家,并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的大力支持。目前,自治区在新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煤炭深加工、特色农业等宁夏优势特色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都已分别建立了两家以上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为这些重点领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后,通过合并、新建等方式,先后建起了一院两所三室,集中了公司的主要科技力量进行研发,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宁夏万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施的“利通区万胜玉米深加工产业化项目”,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使玉米吨收购价比市场高出50~100元,企业“万胜玉米深加工及味精废水综合利用”项目,获得首届泰达科技创新一等奖。
加快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努力提升“五优一新”特色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全区“五优一新”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以及产业化应用,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万~10万高比容的钽粉进入市场,0.1毫米的细径钽丝已批量生产;数控机床、智能调节阀的性能和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前列;大型火电、风力发电设备铸件、压缩机铸件、内燃机铸件的技术水平位居国内行业领先;高比容钽粉、细直径钽丝、电解铝、子午线轮胎、双氰胺、羊绒及制品、葡萄酒、枸杞系列产品、土豆淀粉、奶制品、红霉素、四环素原料药等成为全国产量较大、质量较好、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品。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宁夏近年来加大节能减排目标的责任考核,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实施了高压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水泥、铁合金矿热炉纯低温余热发电、金属镁双预热蓄热式还原炉节能改造、电解铝能量系统优化改造等项目。宁夏兴平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型密闭电石炉尾气提纯与处理技术创新,开发尾气提纯、净化压缩、炉气净化后固体物质的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无害化气体生产草酸、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宁夏万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谷氨酸提取清洁生产技术”项目,以“减量废水”与“利用废水”为主,以“综合治理”废水为辅,应用“3R”理论即“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原则,采取“清污分流、阶梯利用、科学治理”的方法,通过高新技术与节能减排,实现了循环经济,于2008年10月获得第二届泰达科技创新一等奖。大荣集团投资600万元建成的20000千伏安电石炉烟尘治理余热综合利用工程,成为宁夏电石炉烟尘治理余热利用科技示范工程。高载能企业正在向大炉型、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排放达标的方向转型。
扩大产学研合作渠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幅度提升。近年来,宁夏的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宁夏大学等建立了多种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渠道,通过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合办、联建技术开发机构,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开发关系,以技术、人才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互补,推动全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启元药业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利用国内先进的发酵试验设备结合现代发酵控制与分析理论对四环素、红霉素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进,使红霉素实验室发酵单位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比国内平均水平提高30%,生产的红霉素有效组分A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这次调研使我们感受最深切的是:重视技术创新、放眼国际市场、坚持长远规划的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都没有倒下;而那些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的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严重冲击,大部分企业已经失去了生存发展的能力。
(三)加快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大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农业节水、人口与健康等方面科研成效明显,尤其在盐碱地改良、中药现代化种植基地建设与新药研发、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对气候变化、极端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防范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科技创新,在社会管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宁夏科技强警建设步伐加快,公安业务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全区公安主干网覆盖率100%,公安派出所四级网拉入率达到98%,其中以吴忠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最为典型。2006年9月,吴忠市共投入资金2461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工作,实现了公安科技工作的“五个新跨越”——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专门手段建设实现了新跨越、防控管能力实现了新跨越、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了新跨越、基层一线民警科技装备实现了新跨越。先后建成了覆盖全市公安机关的信息网络、库容50万人的指纹自动比对识别系统、道路交通“电子警察”系统建设和治安卡口系统,四级网接入率达100%,初步形成了情报信息主导现代警务的新型警务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民生领域科技创新,逐步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实施了“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退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技术和模式”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甘霖工程”的“苦咸水专用净化装置”通过技术审定,50台样机布点到中部干旱带和山区。组织“宁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优化筛选了20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农村卫生适用技术。在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方面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了5000亩沙泉湾项目示范区和1万亩河东沙地退化草场可持续利用研究示范区,使植被覆盖度达到3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25%。在彭阳县中庄和原州区建立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科研项目区,创造了6类20余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对南部山区生态恢复起到了显著作用。
加大党政机关现代化办公室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和办事效率。从自治区各厅局、各部门到全区各市、县、区,都结合政府效能建设,以构建服务平台为重点,积极探索和加强政务中心建设,从制度和机制入手,简化办事程序,引入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新建了一批政务中心,全区90%的政府部门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局域网,开通了80多个各具特色的业务网站,发改委、财政、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实现了公文管理、固定资产网上申报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国库集中支付、农民一卡通、经济普查数据查询、企业信用分类监管、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企业网上年检、网上纳税等网上业务协同办公。银川、石嘴山、固原等市建设了区域性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
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的作用,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在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学术交流、科普等工作的同时,自治区各级科协集中力量,积极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启动实施了宁夏千村科普站栏建设工程,组织农业、卫生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变“三下乡”为“常下乡”,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受益群众达到10万人次。
(四)加快宁东基地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宁夏工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宁东基地是全区改革开放以来启动实施的最大的项目,也是效益最高的项目,更是全区创新的典范。神华宁煤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搭建起了比较完善的企业科技创新框架体系。构建了以总工程师负责,以科技发展部为主体、各职能部门支撑配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集科技开发、科技管理、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公司科技发展部管理科技创新项目,基层技术部门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技术攻关的研发模式。与宁夏大学共建了宁夏煤化工工程实验室,联合开展了煤化工项目的技术研究与攻关,逐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并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二是大力引进和培养企业技术人才,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技术创新的人才队伍。先后培养后备专家1631名,累计招聘引进毕业生2416人,目前科技人员规模达到4635人。三是加大新技术引进、研发和推广,促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企业优化生产系统,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在新矿井建设上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装备,确保新矿井安全高效。煤炭生产主要指标得到很大提高,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56%,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80.59%,目前原煤产量比公司成立之初增长了147%。四是精心规划煤炭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正在建设太西循环经济工业园,成功地研发了超低灰无烟煤选煤工艺技术与装备,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超低灰无烟煤产品。高起点建设煤基烯烃、二甲醚等一批国内外煤化工领域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项目,煤化工基地已初具规模。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