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湖畔随笔:孤独落地的声音
32327300000026

第26章 古典的阳光(之一)

《古典的阳光》,这是女作家须兰创作谈的题目。她小说的笔墨总在汉、魏、晋、六朝、唐宋之间挥洒,这是为什么?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是几个我喜欢的时代,这些遥远的时代比较深秘,比较怪——才气纵横又有点醉生梦死,繁华中透着冷清——比较合乎我对于小说的口味。”对于写历史小说的作家,能把感触的笔尖伸向唐风宋雨这些遥远的年代,这需要作家具有超凡的感悟和对于那个时代历史的了解。我喜欢读一些优秀的历史小说,但更钟情于古典文学的魅力,暂且借用须兰文名将优秀的古典文学称之为“阳光”吧,确实,“古典的阳光”是大有深意的,特别是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中那些繁华落尽后留下的东西,能照彻灵魂,回味起来,如品香茗,如饮佳酿,齿颊留香,韵味悠长。留他如梦,送他如客。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大抵也不为过。这里我要说的第一位是南唐词人李煜。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他是一个不光彩的政治角色,亡国之君历来是后人贬损的对象,不论他的才能如何,亡国的责任他都得担上,这正如明朝的崇祯,对于他,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你不能说他是一个庸弱不堪的无能之辈,然而,面对明王朝几百年弊政所形成的封建宗法体制的腐朽,他纵有雄才大略、定邦安国的才能,面对大明政治腐败、江河日下的颓势,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他也是无力回天,在起义军攻陷北京时,被逼上煤山自缢身亡。而李煜原本就是“几曾识干戈”的政治庸才,就算他真是一个很英明的皇帝,我想,他也无法避免做亡国奴的厄运。因为历史发展到那一步,“久分必合”的规律已然昭示人们,分裂的局面必将结束。然而,令人可喜的是,李煜亡国奴的命运却造就了中国古典词文中最辉煌的篇章,这不失为对人生憾事的另一种补尝。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首歌震撼过我的心灵,这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时我还不知道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只觉得它很忧伤很美,如今每当我吟起这首悲愤激越、沉雄凄楚的词时,家国之感郁忽其间,令人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从这首词中,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悲伤,而是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仅仅用亡国之痛,身心之悲是不能诠释的。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通过宇宙永恒无尽与人生短暂无常的对比,囊括了人类共同的悲哀,写出了整个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不失赤子之心,称得上是血泪之作。”

考察李煜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前期的生活是一种宝马轻裘、饮甘啖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在追花逐月、尽享人生美意的醉生梦死中,他写了一些格调低下吟风弄月的词诗,其间虽不乏真情实感的佳句。但总体来说,思想性不强。在李煜“肉袒出降”,沦为宋朝的阶下囚之后,他被囚禁在宋朝都城汴京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一顶“违命候”暗含侮辱的所谓“桂冠”让他心灵备受捉弄和创痛。他整日过的是以泪洗面的日子。然而,李煜毕竟和三国时的刘禅不同,亡国之后乐不思蜀。他天资聪颖,诗文书画音律样样精通,又有一颗敏感颖悟的诗心,是一位多情的风流才子。他先后娶宰相的两个女儿为妻。他18岁时和娥皇成婚。娥皇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擅长音律歌舞,书史亦通,长相靓丽夫唱妇随,十分恩爱。10年之后,娥皇抱病离去,他立其妹为皇后(即小周后),国亡之后,小周后被宋太宗强征入宫,夫妻咫尺天涯,难以相见,这苦乐荣辱贵贱的强烈反差,使他心灵深处倍受煎熬,正因为他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而生的悲哀,他的词要传达这种悲哀,因此,他的词才能突破风花雪月的轻浅,变得深沉厚重,动人心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煜的词,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清人赵翼曾发感慨:“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国破家亡的悲剧造就了一位文学史上不朽的名字——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留给后人千古绝唱之词句,即使在今天这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我们也能从中解读和体味到人生中的共鸣,给我们已然孤独的心灵觅到古典的知音。古典的阳光,多么沧桑又多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