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会计学
32328500000007

第7章 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基本要求】 掌握会计等式的内涵,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各类账户能够提供什么性质的信息,怎样记录经济业务,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借贷记账的理论与方法,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华东公司精简机构。对于职员张山来说有三条路可供他选择:(1)继续在原单位供职,年收入12 000元;(2)下岗,收入打对折,但某快餐厅愿以每月600元的工资待遇请他帮佣;(3)辞职,搞个体经营。

结果他决定自己投资20000元,开办一家酒吧。

下面是该酒吧开业一个月的经营情况:

(1)预付半年房租3000元。

(2)购入各种饮料6000元,本月份耗用其中的2/3。

(3)支付雇员工资1500元。

(4)支付水电费500元。

(5)获取营业收入10000元。

运用上述会计信息评述张山的选择是否正确,为什么?

案例来源:李敏,《会计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1 会计等式

2.1.1 会计等式的含义、作用及形式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平衡公式,它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额的资产。这些资产在经济活动中分布在各个方面,表现为不同的占用(实物资产或非实物的无形资产)形态,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货币资金等。这些资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投资者投入,即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即企业的负债。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产资源这个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存在必然相等的关系。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因此,企业的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永远保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随着企业所处的经营期间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企业经营初期,由于会计要素中只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属于静态等式。它反映了企业经营初期,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相等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一方面在日常活动中会取得收入,并发生相应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非日常活动中会发生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利润,于是出现了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与收入、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与损失的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企业取得利润,表明企业的资产总额增加。企业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取得利润意味着所有者权益也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亏损,企业资产减少的同时所有者权益也减少。将利润或亏损并入基本会计等式,则基本会计等式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或:资产+(费用+损失)=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

这是一个动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关系的会计等式。从这个会计等式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会使企业的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或负债减少,亏损则使企业的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或负债增加。

当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利润(或亏损)被并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会计等式又恢复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形式。这个期末的会计等式也就是下一期期初的会计等式,它将随着企业下一期经营活动的进行发生变化。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全面反映了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被人们视为会计核算中一个最基本的公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理解会计等式,必须牢记的是:任何一时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处于何种占有形态(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经营过程中赚取的。换言之,企业所有的资产都必须有相应的来源。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双方的平衡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2.1.2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例如购买材料、支付工资、销售产品、上交税费等等。这些经济业务在会计上称作“会计事项”,其发生会对有关会计要素产生影响(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些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会破坏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呢?我们用一家修理厂 ——夜晚修理厂案例来加以说明。

案例

黎明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机械师,他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汽车修理厂 ——夜晚汽车修理厂,它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晚上完成的。这样就方便了顾客,他们可以在晚上把汽车送过来,然后在早上开走。

在晚上营业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夜晚汽车修理厂并没有雇用全职的工人,它只提供兼职给那些白天在大汽车厂有正常工作的人,这样就减少了员工培训和其他福利(如健康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成本。黎明曾经学过一些会计课程,所以他自己来完成会计记录。虽然他知道像他这样的小企业不需要编制正式的财务报表,但他还是决定编制这些报表。他相信这样有利于他管理企业。另外,如果修理厂的业务非常成功,他还希望开更多的分厂。这样的话,就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如果能够提供每月的财务报表,这样就更能吸引那些投资者。

该公司的第一笔交易:黎明从2009年1月20日正式开始营业,在那天他从工商管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公司主要的所有者都是黎明的亲戚。股本为8万元。黎明以夜晚汽车修理厂的名义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将80 000元存了进去。

这项交易使夜晚汽车修理厂有了第一笔资产,同时也有了第一笔所有者权益。

夜晚汽车修理厂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是关于购买营业场所的。

该公司的第二笔交易:黎明经过和市政府以及市交通管理局的谈判,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公共汽车停车场(市交通管理局拥有这个停车场,而市政府拥有这块土地)。

1月21日,黎明花52 000元购买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这次交易使资产负债表发生了两个变化:首先,银行存款减少了52 000元;其次,多了一项资产 ——土地使用权。

该公司的第三笔交易:1月22日,黎明花36 000元从市交通管理局那里购买了停车场,其中用银行存款支付了6000元,剩下的30000元是通过签发一张90天无息应付票据来支付的。

这次交易的结果是夜晚汽车修理厂:① 银行存款减少了6 000元,② 增加了一项新的资产:建筑;③ 增加了一项负债,金额为30000元。

该公司的第四笔交易:1月23日,黎明从爱华工具公司赊购了价值为13 800元的工具和维修设备,60天支付。

该公司的第五笔交易:收到购买的工具和设备之后,黎明发现其实不需要这么多的设备。一家邻近的顺来公司希望购买这些多余的设备。1月24日黎明将一部分设备以原价出售给顺来公司,价格为1 800 元。顺来公司没有立即支付这些款项,但是同意在45天内支付。这次交易减少了夜晚汽车修理厂的工具和设备,但制造了一项新的资产 ——应收账款。

该公司的第六笔交易:1月26日,黎明从顺来公司收到部分应收账款600元。这次交易增加了公司的银行存款,但是减少了相同数量的应收账款。即从一项资产转成另一项资产,总资产数量不变。

该公司的第七笔交易:1月27日,黎明向爱华工具公司偿还了6 800元应付账款。这次交易减少了公司的银行存款和应付账款使总资产与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保持相等。

该公司的第八笔交易:在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黎明已经获得了营业所需要的资产,并且开始向客户提供服务。黎明并不打算把每次服务都记录下来,而是将业务积累起来,在每个月末进行统计,1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服务收入为2 200元,都是银行存款收入。

获得收入代表公司开始创造价值了,同时也代表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增加了。因此,银行存款资产增加了2 200元,所有者权益也等额增加。为了将收益和股本区分开来,在资产负债表中使用留存收益来表示这部分收益。

反映了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留存收益)的增加。

该公司的第九笔交易:在赚取2 200元收入的同时,也要支付—定的经营费用,如公用事业服务费和工资。黎明打算在每个月末支付所有的经营费用。1月31日他需要支付200元的公用事业服务费和1 200元的工资。支付费用和获得收入的作用正好相反,所有者的收益减少了。当然,支付费用同时也导致了银行存款的减少。

请注意1 400元的费用(200元的公用事业费和1 200元的工资)减少了留存收益的数额,其最初余额是2 200元,为1月最后一个星期的营业收入。现在的金额是800元,为同期营业收入和费用之差。从中可以看出,收入增加了所有者权益,费用减少了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留存收益的变化。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论哪一项交易(经济业务)的发生,均未破坏资产总额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平衡。

一个企业里的经济业务虽然复杂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发生此增彼减相同金额,双方保持平衡;

第二类,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相同金额,双方保持平衡;

第三类,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双方保持平衡;

第四类,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双方保持平衡。

以上说明,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由于这一平衡原理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这种规律性联系,因而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过来讲,按照这一平衡原理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清楚地反映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会计信息。

2.2 会计科目与账户

2.2.1 会计科目

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Accounting Title),是指按经济内容或用途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如前所述,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但这六大会计要素只是对会计对象的初步分类,还显得过于笼统和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例如:存货和固定资产都属于资产,但它们的实物形态和经济用途各不相同;应付账款和长期借款都属于企业的负债,但它们的形成来源和偿还期限各不相同;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都属于所有者权益,但它们的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式各不相同。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要求了解每一类会计要素的总括情况,而且要求了解详细情况,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要素做进一步的分类,这种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个环节。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进行科学分类,可以将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加以登记,为将其转化为有条理的会计信息提供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会计科目是通过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中附录规定的,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为了正确地使用会计科目,更好地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保证各单位取得经济管理所需要的核算指标,并按规定的核算内容检查会计账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设置会计科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其设置应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不能有任何遗漏。同时,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反映会计对象的特点,除各行各业的共性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各业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制造工业产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生产耗费、成本计算和生产成果的会计科目。商业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设置反映经费收支情况的会计科目。

(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前面曾经指出,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应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满足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方针政策的需要;满足投资人、债权人及有关方面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准确判断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需要提供数据的详细程度,分设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如“固定资产”、“实收资本”等科目。它提供的是总括性指标,这些指标基本上能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明细分类科目(包括二级科目、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如在“固定资产”总分类科目下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设的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它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本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例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为了反映和监督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核算中应单独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即把预收、预付货款的核算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分离出来。还有,随着技术市场的形成和专利法、商标法的实施,对企业拥有的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变动情况,有必要专设“无形资产”科目予以反映。但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汇总和在不同时期对比分析其所提供的核算指标。

(4)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指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在一个部门,乃至全国范围内综合汇总,分析利用。所谓灵活性,指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补或简化。根据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实际上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对每一个科目的特定核算内容必须严格、明确地界定。会计科目的名称应与其核算的内容相一致,并要含义明确,通俗易懂。科目的数量和粗细程度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而定。

根据上述原则设置的会计科目才能够保持其科学性。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中规定的会计科目。

3.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并非是孤立的,就某一个单位来说,会计科目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个完整指标体系。为了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必须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它,并把全部会计科目划分为各种类别。

(1)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会计科目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它是最主要的分类。

研究会计科目按会计要素的分类,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如何设置科目以及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以便正确地运用科目,为经济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

(2)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总括的指标,而且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为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上述各类会计科目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层次的科目,提供各类经济活动的详细资料。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做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性核算指标的科目。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实收资本”、“应付账款”等。

②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账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做的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具体的核算指标的科目。如“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下按具体单位分设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应付哪个单位的货款。

如果某一个总分类科目包括的明细科目较多,可以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形成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三个层次,也称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必要时还可设置四级科目、五级科目甚至更多层次的科目。例如,在“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按材料类别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等二级科目,在每个二级科目下再按照材料品种、规格设置若干级别的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会计科目表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2.2.2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1.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序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Account)。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和结果的数据。账户的设置也与科目的级次有关,即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开设明细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是总括核算指标,因而一般只用货币计量;明细账户提供的是明细分类核算指标,因而除用货币量度外,有的还用实物量度(件、千克、吨等)辅助计量。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它们都被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但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以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由于账户按照会计科目命名,两者完全一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常被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2.账户的基本结构

既然账户是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化情况决定的。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结构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账户要依附于簿籍开设,亦即账簿。这样,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张或某些账页,它们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3)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4)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上列格式是账户的基本格式。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账户本身的性质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在一个账户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金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期间)账户的增加额合计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期间)账户的减少额合计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为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如有期初余额,首先应当在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登记,会计事项发生后,要将增减内容记录在相应的栏内。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的是该类经济内容在本期内变动情况,而期末余额则反映变动结果。

根据上述账户的记录可知,企业期初库存现金余额为1 500元,本期增加了500元,本期又减少了1000元,期末库存现金余额为1 000元。

2.3 复式记账

2.3.1 复式记账原理

前文述及,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等式中会计要素及其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为了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由于经济活动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果,就需要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会计账户。要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在账户中记录,就要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所谓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会计核算中最早采用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实践与总结,单式记账法逐步演变为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Double-entry Bookkeeping),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业务,按照复式记账,则应以相等的金额,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录银行存款的付出业务,另一方面在材料账户中记录材料收入业务。复式记账的特点是:

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要引起会计等式中至少有两个项目发生等量变动。在会计等式中,如有一项发生增减变动,其他一项或几项必然随之发生等量的增减变动,为反映这种等量变动,就必然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这样,在将全部经济业务都相互联系地记入各有关账户以后,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法由于具备上述特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而被广泛采用。

2.3.2 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按照复式记账法,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形成账户记录。但经济业务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如何在账户中记录,却并未作说明。如何将经济业务登记到账户中,采用不同的记账方法,其登记的方式和方法均不相同。复式记账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我国采用过的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在账户中的记录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均属于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也是一种复式记账法,它产生于13世纪的意大利,开始是单式记账,以后逐步发展为复式记账,成为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法。目前也为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

借贷记账法(Debit-credit Accounting Method)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二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付款)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这时,“借”、“贷”二字表示债权债务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复杂,记录的经济业务已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逐渐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等。为了求得账簿记录的统一,对于非货币资金借贷业务,也以“借”、“贷”二字记录其增减变动情况。这样,“借”、“贷”二字就逐渐失去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因此,现在讲的“借”、“贷”,已失去原来的字面含义,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户结构

按照会计等式建立的资产负债表,资产的项目一般列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列在右方。为了使账户中的记录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相吻合,各项资产的期初余额,应分别记入各该账户的左方(借方);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应分别记入各该账户的右方(贷方)。这样,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时,资产的增加,应记在与资产期初余额的同一方向,即账户的左方(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增加的相反方向,即账户的右方(贷方);同样道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应记在账户的左方(借方)。

(2)收入、费用及利润类账户的结构

由于收入、利润可理解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可理解为资产耗费的转化形态,在抵销收入之前,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资产。因此,收入、费用和利润类账户的结构也可用借、贷及不同的增、减方式来予以表达。

收入类和利润类账户的结构类似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记在贷方,减少额或转销额记在借方。收入或利润结转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则表示本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额,若余额在贷方,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之,若余额在借方,则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类似资产类账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或转销额记贷方。费用结转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则表示期末尚未结转的费用,应在借方。

(3)应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的步骤

根据上述账户的基本结构,每个账户都可以概括为:

① 对每一个账户来说,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反映期初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数额。

② 如果某一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和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大于贷方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期末资产额;反之,如果贷方期初余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大于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期末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额。

③ 如果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登记项目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性质未变;如果期初余额在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说明该账户登记项目已从期初的资产变为期末的负债等,反之亦然。

为了便于初学时掌握,可将账户的结构分为两类:

① 资产、费用账户;

② 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账户。

资产、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将账户结构分成两大类,主要是便于初学者掌握。但由于会计要素之间往往会相互转化,因而对所有账户分类的理解也不要绝对化。例如应收账款是资产,如果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应退还给对方的款项,变为负债。另外,“应收账款”账户还可以登记预收账款这一负债项目的增减变动,因而期末余额也可能出现在贷方。类似情况在很多账户中都存在。也就是说,这些账户实际上都是既反映资产,又反映负债,既反映债权,又反映债务的双重性质的账户。期末,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确定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

因此,学习中应注意对借贷记账法账户基本结构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对于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应按相等的金额,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入借方的金额同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如何记录经济业务呢?

借贷记账法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首先,要确定它所涉及的账户并判定其性质;其次,要分析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使各有关账户的金额增加还是减少;最后,根据账户的基本结构确定其金额应记入所涉及账户的方向。

下面根据经济业务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例2-1】收回红光公司前欠的购货款8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两个资产类账户,一方面“银行存款”账户增加80 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应收账款”账户减少80 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其登记到账户的结果如下:

【例2-2】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 000元直接偿还前欠远航公司的货款。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负债类账户,一方面“短期借款”账户增加50 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应付账款”账户减少50 000元,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其登记到账户的结果如下:

【例2-3】收到保溪公司投入的资本金10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一方面“银行存款”为资产类账户,该账户增加100 000元,应记入到借方;另一方面“实收资本”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该账户增加100 000元,应记入到贷方。其登记到账户的结果如下:

【例2-4】以银行存款50 000元归还银行短期借款。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短期借款”两个账户,一方面“银行存款”为资产类账户,该账户减少50 000元,应记入到贷方;另一方面“短期借款”为负债类账户,该账户减少50 000元,应记入到借方。其登记到账户的结果如下:

【例2-5】向远航公司购入材料30 000元,其中2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余10 000元暂欠。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账款”三个账户,一方面“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为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减少20000元,应记入到该账户贷方,原材料增加30000元,应记入到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应付账款”为负债类账户,该账户增加10 000元,应记入到贷方。其登记到账户的结果如下:

【例2-6】以银行存款40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30000元和前欠远航公司购货款10000元。

这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三个账户,一方面“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为负债类账户,短期借款减少30 000元,应记入到该账户借方,应付账款减少10000元,也应记入到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该账户减少40 000元,应记入到贷方。其登记到账户的结果如下:

从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每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在记入某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还要记入另一个账户的贷方,而且记入借方与记入贷方的金额总是相等的。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或记账规则。

4.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来龙去脉,因此,在采用借贷记账法登记某项经济业务时,应先通过编制会计分录来确定其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对应关系,从而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所谓会计分录(Accounting Entry)(简称分录),是指标明某笔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记入账户应借应贷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初始阶段,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经济业务发生后并不直接记入有关账户,而是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有关账户及其应借应贷的金额,先编制会计分录,然后,再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

面对着经济业务,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学会以下的分析步骤:

第一步,分析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要素有哪些(以便于判断账户性质);

第二步,分析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具体账户有哪些(根据会计科目);

第三步,分析各个账户所记录的内容在这项业务中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四步,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的要求判断应记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会计分录的编制应遵循“先借后贷,错列平衡”的要求。现将上述6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例2-1】 借:银行存款80 000

贷:应收账款 80 000

【例2-2】 借:应付账款50 000

贷:短期借款 50 000

【例2-3】 借:银行存款100 000

贷:实收资本 100 000

【例2-4】 借:短期借款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例2-5】 借:原材料 3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应付账款 10 000

【例2-6】 借:短期借款 30 000

应付账款 1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上述第1~4笔会计分录,是由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称为简单会计分录;上述第5~6笔会计分录,是由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者,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称为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成为几个简单会计分录。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可以起到简化记账手续的作用。

如第5笔会计分录就可以分解成以下两个简单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借:原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 10 000

应该指出,为了使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清楚,并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在借贷记账法下,应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一般不宜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这是因为,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容易使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模糊不清,给分析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带来困难。但是在账户对应关系清楚的情况下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Trial Balance)

为了保证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的正确性,需要在期末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所谓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

采用借贷记账法,由于对任何经济业务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入各有关账户,所以不仅每一笔会计分录借贷发生额相等,而且当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等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同时,期末结账后,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等于贷方余额合计数。其借贷平衡可用下列两个公式(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表示:

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试算平衡工作,一般是在月末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现将以上所举的6笔经济业务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并结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经过试算平衡,如果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各栏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数分别相等,则说明账户的记录基本正确;如果借贷方合计不相等,则说明账户记录有错误,应查明原因并予以更正。但必须指出的是,即使试算平衡表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分别相等,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将某笔经济业务重记、漏记、借贷方等额多记或少记、借贷方向弄反、应借应贷科目写错,通过试算平衡是不能发现这些错误的,还必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核对。所以通过试算平衡方法检查账户记录正确与否不是绝对的。

【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介绍了会计等式的含义、作用及形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以及复式记账方法。

基本会计等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基本会计等式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基本会计等式可转化为下列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费用+损失=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变动,不外乎有四种类型。不管属于哪种类型和情况,这些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会计科目可以按照会计要素分类,也可以按照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以及数据。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采用复式记账法,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地反映。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能完整、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步骤。借贷记账法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基本结构是一方为借方,一方为贷方,根据账户的经济内容确定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运用复式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会涉及到对应账户。通过编制会计分录确定账户及其对应关系。为了保证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的正确性,期末要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关键概念】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会计科目Accounting Title

账户Account 借贷记账法Debit-credit Accounting Method

会计分录Accounting Entry 试算平衡Trial Balance

【思考题】

1.基本会计等式和扩展会计等式是什么?列举各类经济业务(交易事项)对会计等式有什么影响?

2.会计科目按照会计要素分为哪几类?按照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为哪几类?

3.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有哪些?

4.账户和会计科目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5.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什么?

6.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结构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7.借贷记账法如何进行试算平衡?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

A.必然相等

B.有时相等

C.不会相等

D.只有在期末时相等

2.某企业刚刚建立时,权益总额为80万元,现发生一笔以银行存款10万元偿还银行借款的经济业务,此时,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

A.80万元

B.100万元

C.90万元

D.70万元

3.企业收入的发生往往会引起()。

A.负债增加

B.资产减少

C.资产增加

D.所有者权益减少

4.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其登记的账户是()。

A.资产类账户

B.权益类账户

C.相互联系的对应账户

D.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5.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对账户按其()进行分类的结果。

A.经济内容

B.经济用途

C.结构

D.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

6.会计科目是()的名称。

A.会计要素

B.账簿名称

C.账户

D.会计报表

7.借贷记账法下的发生额平衡是由()决定的。

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

B.“资产=权益”的会计等式

C.平行登记要点

D.账户的结构

8.在复合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50000,贷:银行存款30000,应付账款20000”中“银行存款”账户的对应账户是()。

A.“应付账款”

B.“银行存款”

C.“固定资产”

D.“固定资产”和“应付账款”

9.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A.一致

B.无关

C.基本相同

D.相反

10.某企业月初有短期借款40万元,本月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45万元,以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20万元,月末“短期借款”账户的余额为()。

A.借方65万元

B.贷方65万元

C.借方15万元

D.贷方15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于资产类账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B.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C.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D.借方本期发生额一定大于贷方本期发生额

2.在借贷记账法下,复合会计分录表现为( )。

A.一借多贷

B.一借一贷

C.多借一贷

D.多借多贷

3.采用复式记账法和“借”、“贷”符号记录经济业务时:( )。

A.要么引起会计要素有关账户的同增同减变化,必然是有借有贷

B.要么引起会计要素有关账户的有增有减变化,必然是有借有贷

C.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必然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D.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则也应记入另一个账户的借方,这叫同向登记

4.采用复式记账法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有以下优点:( )。

A.可根据账户记录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观察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

B.可通过核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C.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会打破会计等式

D.账户设置完整,各账户间有严密的对应关系

5.下列错误( )在试算平衡中难以发现。

A.全部漏记或重记同一经济业务

B.借贷双方发现同样金额的记账错误或过账错误

C.过账时,账户记录发生了借贷方向的错误

D.记错了有关账户

6.下列等式中属于正确的会计等式有(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C.(收入-费用)=利润

D.(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7.属于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

A.收到某单位前欠货款20万元存入银行

B.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

C.收到某单位投来机器一台,价值80万元

D.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偿还前欠货款l0万元

8.属于只引起会计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

A.购买材料8万元,货款暂欠

B.从银行提取现金5000元

C.购买机器一台,以存款支付10万元货款

D.接受国家投资200万元

9.在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中,若出现三对平衡数字,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部总账账户记录一定正确

B.全部总账账户记录也不能认为肯定无错

C.全部明细分类账户记录一定正确

D.全部明细分类账户记录也不能认为肯定无错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会计科目的名称也就是账户名称

B.账户是分类核算经济业务的工具

C.会计科目和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

D.会计科目不仅表明了本身的核算内容,也决定了其自身的结构

三、判断题

1.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如考虑收入、费用动态要素,则资产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必然被破坏。( )

2.企业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不得作必要的增补或简化。( )

3.(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

4.企业以存款购买设备,该项业务会引起等式左右两方会计要素发生一增一减的变化。( )

5.企业收到某单位还来欠款1万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会计要素发生同时增加的变化。( )

6.不管是什么企业发生任何经济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金额永不变,故永相等。( )

7.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

8.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9.账户的借方是增加方,贷方是减少方。( )

10.根据账户记录编制试算平衡表以后,如果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同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相等,说明账户记录是正确的。( )

【练习题】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与掌握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二)资料:光华公司2009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计3800056,负债总计1390000,该公司2010年1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购入全新机器一台,价值30000元;

(2)投资人投入原材料,价值35000元;

(3)购入一批材料,价款100000元,货款暂欠;

(4)收到客户所欠账款80000元,收存银行;

(5)将一笔长期负债500000元转为对企业的投资;

(6)按规定将200000元资本公积金转为实收资本;

(7)以银行存款40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20000元和前欠供应单位货款20000元。

(三)要求:(1)根据1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说明经济业务的类型

(2)计算1月末光华公司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与掌握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二)资料:寰宇公司2009年年末资料如下:

(三)要求:

(1)分清资料内容并将所属项目名称填入表中

(2)将相同金额合计,并将项目金额填入平衡表中,计算合计数是否平衡

习题三

(一)目的:练习各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的关系

(二)资料:

(三)要求:

(1)根据上列资料计算出空格中的数字填入表中

(2)列式计算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与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等。

习题四

(一)目的:练习编制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

(二)资料:1.寰宇公司2009年3月初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如下:

2.寰宇公司3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进设备一台,款项5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2)从银行提取现金3000元;

(3)投资者投入企业原材料一批,作价50000元;

(4)以银行存款4500元偿还应付供货单位货款;

(5)生产车间从仓库领用一批材料20000元投入生产;

(6)向银行取得长期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7)以银行存款上交所得税6000元;

(8)收到应收购货单位前欠货款18000元,其中17000元存入银行,其余以现金收讫;

(9)以银行存款80000元归还短期借款50000元和应付供应单位货款30000元。

(三)要求:

(1)根据资料1开设“T”型账户登记期初余额

(2)根据资料2编制会计分录并过入“T”型账户

(3)结出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并编制试算平衡

【案例分析】

你的朋友是做商品批零生意的,他的商店资料,分析他在年末经营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