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成功的七个好习惯
32328900000028

第28章 双赢思维成就辉煌事业

自然界中,我们所遵循的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社会中,也时时存在着竞争,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之间,都存在着竞争,社会想要发展,也往往离不开竞争。但是,我们所追求的并非“适者生存”,而是“竞争中的双赢”。唯有双赢,我们才可以从容面对人生;唯有双赢,我们才能够做到成功。

双赢,源于助人

有一位贫苦的苏格兰农夫在田地里农作的时候,无意中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哭声,于是就马上跑去,他看到一个小孩儿掉到了沼泽中,就立刻跳进沼泽把这个孩子救了出来。

到了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了农夫家的门前,有位优雅的绅士从里面走了出来,自我介绍说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一定要回报你,你救了我的孩子的生命。”农夫说:“我不会因为救了你的孩子就接受了你的报酬。”就在这个时候,农夫的儿子从茅屋中跑出,绅士拦住他说:“我们来定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且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一定会把他培养成一个让你骄傲的人。”

之后这位农夫的儿子从一所很有名气的医学院毕业,并且因发明了一种对当时不治之症——肺炎有很好疗效的药品而获得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没过几年之后,这位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但是因为这一疾病已被攻克,最后他又被医治好了。

这则真实的故事其实意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却不知道帮助别人,最后得到回报的还是自己。其实,真正可以让我们成就卓越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以双赢为主导的互助思想。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人,你便不能漠视他人的困境,更不能吝惜自己的付出,因为只有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利益,自利与利人的互动和统一才能够实现,最终你才会拥有事业以及人格上的双赢。

与人合作相对于单打独斗而言,其优势在于:拳头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手指的力量,整体的功能要远远大于部分之和,并能产生1 1大于2的效果。合作会起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己之长,补人之短”的作用。为什么在所有的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合作获奖的能占三分之二以上?其原因就在于,参与项目的人意识到,合作者既是自己的学术对手,又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唯有与其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才能成就自我。

聪明的企业很少单打独斗,他们往往在发展中设法与他人合作,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同时也让他人可以从中得到切实的好处。耐克鞋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供应商,但它居然没有自己的工厂,也没有一个做鞋工人。但它在全世界,有50多家工厂是它的合作伙伴,每年为耐克生产9 000万双运动鞋。

我们强调合作,但并非要让自己去占他人的便宜,令他人替自己卖命,而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追求双赢,令大家都能得到应得的好处与利益。它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使自己可以专注于品牌的推广。只要耐克不倒,为它生产的企业便有利可图,而这种双赢的模式,早已被多家企业所效仿。

所谓双赢,就是在交易中出现没有输家的局面。如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说的那样:最赚钱的买卖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买卖,而成功的买卖肯定是让双方都满意的。读不懂这一点,买卖便绝对做不成,而且会越来越没有人理你。

一汽在最初选择合作伙伴时,进入其视线的是克莱斯勒公司,并成功地与之签订了轻轿车两用发动机的合同。但这时,克莱斯勒却贪得无厌,在一汽引进整车的时候,自以为奇货可居,便提高报价,想趁机捞一把。

不得已,一汽只好将克莱斯勒放弃,并转而将目光投向大众。诚恳务实的德国人很快和一汽签订了合同。现在,美国人看见中国到处都是奥迪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种心痛叫后悔莫及。

利己不需要损人

过去,国人经常习惯于说“损人利己”,这一观点认为,想要“利己”必先“损人”。但是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有时候,“损人”并不一定必然能“利己”,“利己”也不一定非要“损人”。通过有效的合作而取得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逐渐形成了。波音与麦道、苹果和IBM、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过去是死对头,而现在,波音与麦道已经合并,苹果和IBM已经联合,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合作则正在酝酿之中。在人际交往中,这一双赢法则同样有效,双赢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在这一局面之下,双方最终将会获得独自奋战所无法拥有的东西。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拳击手,他的名字叫杰克,每当他参加一次比赛之前都要去做一次祈祷,朋友问道:“你在祈祷自己打赢吗?”“不!”杰克说道,“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们打得漂漂亮亮的,把自己平时的实力都正常地发挥出来,最好的就是谁都不要受到伤害。”

在杰克所说的话中流露出一种双赢的智慧。双赢小到个人领域,就是用美德为竞争镶边着色,让折射的阳光照亮携手同行的路程,让竞争在微笑中把心灵放松,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人与人互相团结和睦,诚实守信中描绘出一幅和谐生动的画面。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双赢,它抹去了所有勉强别人所带来的压力,也减少了被别人勉强所带来的痛苦;“姜太公钓鱼”也可以说是一种行动上的双赢,他避免了垂钓人枯坐求鱼时候的内心焦虑,也减少了池中鱼儿嬉闹时候的忐忑心情。两者都互不伤害,求的是一份静默,是一份期许和等待。于是孔圣人成就了美名,于是姜子牙最终等来了他的伯乐。

郑和是一个航海家,带领着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只要是到过的地方,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他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了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的时候,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只要是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以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上泣血的控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他所到每一个地方都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

双赢是一种由自然而来而又荟萃于社会人伦的明智者的想法,它所透露出来的是人性中的智慧之美,它源于尚“礼”的人。一如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在利己的时候也做到“利人”,这不但是一种善意的付出,同时也是一种智慧的回报。

如今的时代,“双赢”无处不在,人与环境间、人与自然间、个人与集体间,“双赢”总是最好的选择与结果。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学会遵循双赢原则,将生活看成一个利己利他、互惠互利的合作的舞台,而不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