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宝宝练胆量
宝宝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宝宝胆量的大小是后天形成的。有些宝宝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宁可把这看成是他的性格特点,而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宝宝胆小,父母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宝宝,宝宝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宝宝就会总结出一条经验,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也别摸,什么也别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这自然就是胆小怕事。
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父母要多给宝宝做事的机会,不要总是认为宝宝小,什么都替他们去做。过度保护的环境,往往难以形成宝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从温暖的家庭走出去,宝宝容易变得依赖、胆怯。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让宝宝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宝宝的自信心,并能使宝宝在学习做事情的过程中变得勇敢。
父母要经常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与宝宝多交流。在一般情况下,宝宝在活动或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只在一旁观察、指导,即使做些保护也不要让宝宝完全察觉。对于宝宝自发的无端恐惧(如怕到黑的地方去),父母就该用自己的示范,为宝宝消除恐惧心理。
鼓励宝宝独立做事
月月和妈妈去商场,付款时,妈妈想让她试着交钱,便俯下身子对她说:“月月,这个娃娃是给你买的,就由你去交钱好吗?”5岁的月月怯怯地看着妈妈问:“妈妈,那个阿姨会不会要我的钱呀?”“会。”“那阿姨找错钱了怎么办?”月月还在想办法推脱。妈妈鼓励她说:“不会的,阿姨是用电脑收钱,你把钱给她,电脑会把钱算得清清楚楚的,而且妈妈也会帮你算钱呀。”看着妈妈这么坚持,月月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妈妈将钱塞到月月手中,月月涨红了小脸走上前去,把钱高高地举给了收银员。收银员看到月月,赶紧接过钱,顺便还夸了女儿一句:“这个小姑娘多能干呀!这么一点点就会帮妈妈做事了。”阿姨的夸奖大大刺激了月月,一路上她兴奋不已,回去之后和爸爸讲了三四遍。
多鼓励宝宝与他人交往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父母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平时不能用某些事物恐吓宝宝,比如“再不好好睡觉,大老虎就来了”,或者宝宝每做一件事,父母必定先“提醒”宝宝“那可危险”等等。
在生活中,鼓励宝宝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当宝宝一天天长大,要去面对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时,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宝宝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让宝宝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气来面对。当宝宝面对生人时,当宝宝主动结识小朋友时,要表扬他、夸奖他,让他感到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胆怯的宝宝一般都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下面这两个技巧可以提供帮助:
●从小范围活动开始
邀请一两个宝宝到家里来玩,因为在自己家里宝宝会感到安全。可以玩有组织的游戏,每个宝宝都要轮到。父母要在旁边,不要走远,如果宝宝想靠在父母身上,就让他靠。父母要安排,但不要给他压力。
父母也可以利用宝宝的特殊兴趣来鼓励他参与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宝宝的紧张不安。如果宝宝对画画有特殊的兴趣,那么父母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宝宝在这样的小团体里,就能有兴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
●与小一些的宝宝玩耍
多和比自己宝宝年龄小的宝宝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样可以给宝宝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年龄小的宝宝也有了“学习的榜样“父母在此时应多给宝宝创造有利条件,表扬宝宝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碍,日渐大胆甚至可能从容不迫地待人处事了。
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宝宝的表现力
喜欢游戏是宝宝的天性,每个宝宝都喜欢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戏的口吻鼓励宝宝在家里进行各种表演。首先让宝宝表演给父母看,这样他不会感到羞怯。宝宝表演的节目可以是他喜欢和熟悉的任何题材,如一段儿歌、一首唐诗、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扬、鼓励,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可以布置“场景”,让宝宝对“观众”进行表演。这些“观众”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来代替,让宝宝假想它们是真正的观众,自己正在舞台上单独表演。当然这些观众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尽量要求宝宝认真地表演,以获得“观众”的掌声。每当宝宝表演完毕,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观众”给宝宝鼓掌。
宝宝可以与这些观众握握手,然后谢礼、闭幕,就如同在真正的舞台上一样。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要像真的观众一样。
最后,逐渐扩大观众阵容,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轮流表演,时间长了,就会锻炼出宝宝的表现力。表现力强的宝宝是培养出来的。
正确对待宝宝的退缩行为
当发现宝宝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宝宝比较,要体谅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对待,那样会使宝宝更加恐惧,更不敢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宝宝就是胆小”。
要积极强化宝宝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宝宝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也不能溺爱,以免宝宝从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而是要以亲切的态度,诱导并鼓励宝宝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与周围环境及人接触。拓展宝宝表现力的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吓着宝宝,使他又重新缩回到“壳”里去。父母时常告诉宝宝自己喜欢他,欣赏他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如宝宝懂得体贴大人,知道关心别人等,这样宝宝就会更好地接受自己。经常鼓励宝宝,让宝宝觉得父母永远都支持自己能行。
·亲子心经·
父母应注意到宝宝的闪光点,对他的优点经常加以鼓励,使宝宝从中获得尊严。当宝宝要面对新的环境时,父母应给他详细描绘新环境的情况,教给宝宝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并教给宝宝勇敢地去面对。
帮宝宝培养勇敢刚毅的个性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怕,已经成了现代宝宝的一种心理疾患。因此,有的电视台做起了让宝宝勇敢起来的游戏节目,旨在培养宝宝的勇敢精神,父母们都乐于参加,让宝宝在镜头里“秀”一把。但经过调查研究却发现,原来,宝宝的怕,竟然来自于台下扶宝宝走上“秀”场的父母。
过度保护扼杀了宝宝的探索欲
现在的宝宝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凡事都包办代替,给了宝宝过多的爱。这样做的结果,使宝宝们不仅难以具备勇敢精神,甚至连起码的自立能力都没有。现在的宝宝所处的生活环境与过去大大不同,他们天天与书本在一起,与电视、电脑在一起,远离了大自然,失去了小伙伴,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知道什么是探险,什么是挑战,什么是探险的乐趣。
社会衡量宝宝优秀的标准摒弃了探索的重要性
现在的父母都认为,宝宝只要成绩好,能考上好学校,将来就能获得好的工作,与勇敢精神无关。但实际上,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要想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创造自己的事业,必须远离胆小、懦弱等不良的心理素质。
社会不安定因素使父母不放心,令宝宝心理压力大
父母总是告诉宝宝过马路多么危险,会有车祸,会有骗子,甚至一到晚上再也不让宝宝出门;总是把宝宝视为弱者,给了宝宝太多的限制,弄得宝宝总是处于惊恐状态,增加了宝宝的心理压力。宝宝需要从小培养一颗面对挫折与逆境的勇敢的心。怎样才能让宝宝获得勇气呢?首先,一个人的勇气来源于自信,当宝宝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渐渐就能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当责任逐渐被宝宝视为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荣耀时,宝宝就能克服许多困难,形成坚毅的品格。
独立活动,树立信心
父母应尽可能让宝宝独立活动,如让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吃饭等。宝宝在做这些事情时,要克服肌肉尚不成熟,手和眼协调一致工作,以逐渐达到熟练。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宝宝的意志力就可得到锻炼。如果宝宝做得不好,也不必急忙去帮助,应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经过努力终于获得胜利的满足感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增加交往,多见世面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当一个人见多识广,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识和判断时,他面对困难,往往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智慧与勇气。小宝宝也一样,出生之后妈妈就应常带宝宝参加亲子聚会,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事,让宝宝懂得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礼貌应对。持之以恒,宝宝渐渐能养成一种不惧人、不惧事,凡事应对自如的坦然之气。
多种方法,有勇有谋
面对困难,一种方法不行,鼓励宝宝多想想,多试几种方法,灵活解决困难。
比如,让宝宝去推一个很重的大箱子,宝宝推不动,怎么办呢?让宝宝试着把箱子里面的东西先拿出来,再推箱子;或者,让小宝宝在亲子小组聚会的时候,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推这个重重的箱子。让宝宝懂得,多种方法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经常受到类似情景的启发,宝宝就会养成遇事多动脑筋,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内心有爱,个性坚强
内心有爱的人才会是坚强的人。平日里要注意培养宝宝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只有和爱心相结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爱作坚强的支撑,才是持久的坚强。因此,爱心教育是宝宝意志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宝宝关爱他人的能力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养成的。这种能力最初产生于其他人对宝宝的关爱:亲人之爱、手足之爱、伙伴之爱。生活中妈妈可以引导宝宝树立对他人友爱的态度,帮助宝宝把握恰当的表达爱的行为方式,这样会使宝宝感到安全、舒适、愉快,并自然地模拟父母,去关爱别人。
父母当先,行为表率
生活中遇到宝宝摔伤、擦伤、打针、上药等情况时,虽然父母看了心里着急,但还是要镇定,对宝宝说:“一点儿小伤,没问题。”这样的神情行为会给宝宝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面对。如果父母一惊一乍的话,宝宝反而会紧张地大哭起来。
父母要做宝宝的表率。如果父母意志坚强,做事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那么宝宝也会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志品质。
培养宝宝勇敢刚强的性格要从宝宝小时候开始,宝宝出生后要按照性别穿戴衣服,剪不同的发式。宝宝稍大后,父母要买符合宝宝特点的玩具,以及指导宝宝参加游戏和活动。
父母还要注意自己在宝宝面前的表现,尤其是母亲更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多数女性在见到突然窜出的老鼠或听到突发的音响等,会失声惊叫,宝宝见到此景,也会吓得魂不附体。父母在对宝宝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时,应注意鼓励男宝宝勇敢刚毅的表现,爱护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男宝宝喜欢登梯爬高,父母此时不要大声吓唬宝宝:“掉下来就没命了!”这样会使宝宝的胆量越来越小。父母应该赞赏宝宝的勇敢精神,同时要给宝宝讲清只有在大人的保护下才能爬高的道理。这样既保护了男宝宝活泼好动的气质,又使宝宝增强了安全意识。
鼓励宝宝做勇敢的孩子
一次,妈妈带4岁的强强到公园玩。强强高兴地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像一只脱缰的小马。一会儿,他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打起滚来。突然,听到强强尖叫一声,妈妈赶快跑过去,只见他脸蛋都吓白了,一把抱住妈妈,惊恐地叫:“一条虫子,我害怕!”妈妈走近那块草地,仔细找了半天,才看见有一条2厘米长的绿色虫子。
妈妈把虫子捏起来,放在掌心里,然后对儿子说:“这条虫子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不会咬人,是条草虫子。”
听到妈妈这么说,强强才敢凑过去,仔细地看着虫子。
“来,把虫子捏起来。”妈妈说。
强强一听,吓得倒退了两步,一边摆手一边对妈妈说:“我不敢,我不敢!”
“不用怕,你是个男子汉,还害怕一条小虫子?”妈妈鼓励强强。
强强听到妈妈的话,鼓起勇气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用手碰碰妈妈手心里的虫子,见它没什么反应,慢慢地捏了起来。
“强强真勇敢!”妈妈高兴地对强强说。这时,强强看着被自己捏在手中的虫子,也高兴地笑起来。
·亲子心经·
在培养男宝宝勇敢刚强的性格时,要避免出现把刚强变为粗暴,把“男子汉”气质理解为男尊女卑意识的错误观念。
有主见的宝宝更勇敢
宝宝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宝宝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宝宝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宝宝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宝宝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宝宝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宝宝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
让宝宝有主见也不难,下面几点值得注意一下:
允许宝宝做他自己
宝宝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大的区别,父母常理解不了宝宝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宝宝也理解不了父母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父母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重要”“值得”这两个词小宝宝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
此外,尽管宝宝有父母的遗传基因在身上,但宝宝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父母的地方,包括性格、喜好、习惯等,父母允许宝宝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来做他自己吗?如果宝宝的兴趣和父母大相径庭,父母能够放下对宝宝的期待而去为他的兴趣买单吗?如果宝宝的性格不是父母所欣赏的,父母能够尊重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宝宝的见解很可能和父母不同。父母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宝宝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宝宝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总之,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宝宝的不同,和宝宝就能互相接纳;如果父母能够欣赏宝宝的不同,和宝宝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养,亲子关系就更亲近。
相信宝宝能够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宝宝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宝宝”,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宝宝,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今天冷,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你还不会呢,我来吧”“这样不行,你得……”大部分父母对这些话十分熟悉吧,难道宝宝连吃饱穿暖也不懂么?饿一次就知道吃了,冻一次就知道穿了,问题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宝宝经不起那一次饿或者一次冻;宝宝不会正需要学呀,有谁天生会呢?“这样不行”,他要做过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错误都不犯,何从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尝试来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呀!对于学习来讲,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自主性,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宝宝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
建议父母一开始就这样告诉宝宝: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父母对宝宝的唯一要求就是“宝宝对自己有要求”,唯一的帮助就是“宝宝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知道怎样能做到以及怎样获得帮助”。
父母能不能相信:宝宝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宝宝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宝宝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宝宝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这些,根据宝宝的自主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议、帮助根据父母的理解强加给宝宝。
对宝宝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认识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身边反面例子,让宝宝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主见”,能够坚持自己想法而执着奋斗所带来的好处。充分认识到“无主见”对人的影响及危害性,从而提高宝宝的“主见”意识。
给宝宝自主决定的权利
婷婷今年上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她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
在家,她经常问妈妈:“妈妈,我明天是穿裤子,还是穿裙子呢?”在学校,她经常问老师:“老师,你说我是参加活动好,还是不参加活动好?”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看到别的同学穿背带裤,她也要求妈妈给她买。但背带裤买回来她才发现,由于她个子矮,根本不适合穿,最后只得送人。
婷婷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在家里,妈妈每天把整理好的衣服放在婷婷床头,并对婷婷说:“女儿,我把你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你床头了。”
婷婷外出刚回来,妈妈便对婷婷说:“女儿,以后别总是和那些调皮的宝宝一块玩。和楼上的那个王磊一块玩吧,人家学习好,多向人家学习学习。我都帮你约好了,让他星期六来咱家玩。”
让宝宝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们可以引导宝宝遇事有疑问时,多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应让宝宝知道,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证实后确信自己的做法或想法是正确的,就应敢于坚持,而不要随意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质疑,多提倡个性化思维,少一些统一要求。
创造让宝宝“自我做主”的机会
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宝宝“自己作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宝宝,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多让宝宝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去组织这次活动,你会怎样安排?”“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宝宝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亲子心经·
许多父母出于对宝宝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宝宝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宝宝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宝宝代劳。宝宝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宝宝的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
勇于尝试,才能把握机会
有些父母总是怕宝宝受到伤害,因此时刻呵护着宝宝,用自己的成人经验全权指导宝宝的行为,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宝宝遭受挫折,其实这样做的同时,父母也剥夺了宝宝勇往直前的勇气,使宝宝对父母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
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还没有建立起自信或自卑的概念,他既没有失败的体验,也没有成功的体验。宝宝是一张白纸,当他要实现某种愿望的时候,只是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支配着,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爸爸妈妈如果阻止他,不让他尝试,他还会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个时候最好是让宝宝去尝试,不要对尝试中的不成功作任何评价。假如宝宝因为没有成功而不想再坚持下去,爸爸妈妈要这样鼓励他:“宝宝多能干呀,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鼓励宝宝勇于尝试
让宝宝勇敢地尝试,既能增强宝宝的勇气,也能培养宝宝勇敢抗击挫折的意志,父母在生活中可以这样做:
1.鼓励宝宝大胆地去做事,多对宝宝说“你一定行!大胆去做吧!”在宝宝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时地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增强宝宝做事的自信心。
2.当宝宝遇到挫折时,父母要予以鼓励,帮助宝宝建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和勇气,而绝不能嘲讽宝宝。
3.多让宝宝认识、了解新事物。及时告诉他一种新事物的利弊,让宝宝消除对新事物的排斥感,积极主动地尝试新事物,成为一个勇于探索,创新的人。
4.要对宝宝进行开放式的养育,鼓励宝宝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培养宝宝的勇敢精神。不要因噎废食,大部分成功都是从不断地克服失败而来。宝宝只有摔倒了,才知道走路要小心;宝宝只有到水池中游过泳呛过水,才知道水是好玩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宝宝只有经常自己走路,才知道走到路中间会妨碍到别人,并且是危险的。
教宝宝学会面对失败
说到底,失败和成功其实都是人对一件事情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这件事本身具有的性质。所以,在宝宝感受挫折体验时,父母要让宝宝从中收获积极的认识,教给他必胜的信念。
可是爸爸妈妈往往不自觉地会以自己的体会去理解宝宝没有成功时的心情,替他惋惜,心疼他的辛苦,害怕宝宝受挫,而竭力阻止宝宝再作尝试。恰恰是你的这些表现,终于教宝宝明白了:失败是可怕的、叫人沮丧的事。
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变得胆小、怯懦、自卑。当宝宝稍微大一些时,爸爸妈妈觉得他应该学会做点什么的时候,再要他去尝试,他只会扯着妈妈的衣襟求助:“我不行,我学不会的。妈妈,你帮帮我吧!”因此,当宝宝进行最初的尝试时,爸爸妈妈不能对他说:“要摔倒的,很危险的,你做不到的”之类的话,而应该说:“再来一次,再试试,你一定能行。”宝宝的自信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勇于尝试
雨小幼儿园的尹某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因为两个雪花片插不到一起而向老师“求救”:“老师,这两个我插不上,请你帮帮我吧!”老师对她说:“只要你仔细看,对准了再插就可以了。”结果她是屡试屡败,不断抬头看老师,终于得出了结论:“老师,这两个雪花片一定有问题,永远不可能插在一起,我可不插了,我要换一个。”
“别忙,老师来试试。”老师接过雪花片,仔细一看,插口有点变形,但只要对准了,稍微一用力还能插上。于是,老师稍加摆弄,便将雪花片插在一起了。
“哇!王老师真棒!”尹某高兴地拍着手,但转眼间就露出了惊异的表情,因为老师又把雪花片拆开,放到她眼前。
“老师,为什么又拆了呢?”尹某的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刚才为什么说老师真棒?”
“因为老师把很难插的雪花片插在一起。”
“为什么老师能插上,而你却不能插上?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我不棒。”
“可是你说雪花片有问题,老师帮助你插上,是要告诉你,它们没有问题。”
“可是老师又拆了?多可惜!”
“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棒,也能插上,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想!”
尹某拿起两片雪花片,一开始,她仍然办不到,就抬头看老师,老师只是微笑地看着她。老师的鼓励使她消除了内心的顾虑,她终于插上了。“老师,我插上了,我很棒!”她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老师也为她高兴。
父母不能代替宝宝走完以后的人生道路,因此就要从小让他自己独立而勇于尝试。对于宝宝能力范围外的事情,父母可以尽量创造较为安全的环境让他尝试。比如自己过马路,父母就要选择车流量很少,速度很慢,甚至是有红绿灯的地方让宝宝在父母的注视下开始尝试。总有一天宝宝就能“破茧而出”,成为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小勇士。
·亲子心经·
鼓励宝宝勇于尝试,不要让宝宝把一次次的不成功看成是不愉快的、沮丧的事。
鼓励宝宝战胜羞怯
许多宝宝十分羞怯,羞怯的宝宝容易自卑、胆小、内向,性格不开朗,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宝宝羞怯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大多数羞怯的宝宝都伴有以下现象:学习成绩差,不与人交往,不愿与同龄人玩耍,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做什么事都要父母陪着,不能单独外出,怕见生人,在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付,说话低着头,声音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
除此之外,有时羞怯的小孩也会恃强凌弱,表现出惊人的举动,但在内心深处却是很羞怯的。
羞怯的本质就是一种不自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家庭原因
家庭是宝宝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环境。如果这种环境不好,定会给宝宝造成很多的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羞怯行为的宝宝,其父母本身就存在羞怯的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办事畏畏缩缩。另外,对宝宝经常打骂、责备,或夫妻离异,对宝宝的打击是很大的,使宝宝缺乏依靠、交流和亲情的抚爱。宝宝从小就觉得比别人差,形成羞怯、自卑的症结。
学校环境
宝宝的成长,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成绩好的宝宝,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在学校表现出自信。而学习成绩差的宝宝,往往受到老师同学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害怕、羞怯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别人交往,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多给宝宝抚慰
离开母体,宝宝就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随之慢慢形成自我意识。宝宝处在婴幼儿期间,同样不能忽视其心理的发育。
不要过多或过长时间与宝宝分离,尽量用母乳喂养,让小孩在母亲的怀抱中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无论这时宝宝是否能听懂你的语言,也要多与宝宝进行语言、目光、情感的交流。
多给宝宝以鼓励
每个宝宝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宝宝更需要。他们本身就自责,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可能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支持宝宝参加有益的活动
当宝宝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就很容易摆脱羞怯。所以平时多让宝宝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手工制作,多鼓励宝宝在公共场合发言,千万别让宝宝在集体活动的圈子之外。
鼓励宝宝交朋友
交朋结友是宝宝社会化的一种表现。羞怯的宝宝,担心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友。
这时父母就应鼓励他,首先让亲朋好友家的较熟悉的宝宝与之一起玩,克服他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他在同学中去交朋友。当宝宝带朋友到家中时,父母要表现出热情,别不当回事,以增加他的勇气。
给宝宝一个温馨的家
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宝宝勇气和自信。克服宝宝的羞怯,更要有这样的环境。在宝宝面前不要滥用父母权威,尤其是对易羞怯的宝宝。家里的事尤其是与宝宝有关的事,要多征求和尊重宝宝的意见。例如,带宝宝去公园,要征求宝宝去哪个公园,准备带些什么,使他觉得自己是这次小小旅游的组织者和主人。
这样他就会以一种主人的姿态出现,树立自信心。在家庭中,父母对宝宝也要多用些民主型的语言,如:“你认为怎样?”“行吗?”如果宝宝为你做了些什么,你要表示“谢谢!”让宝宝觉得在家庭中他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克服宝宝的自卑情绪。
与宝宝讲条件
首先培养宝宝在父母面前克服羞怯,再逐渐扩大范围,鼓励他们在大环境中克服羞怯。
如果宝宝有所要求的时候,父母可以提出交换条件,鼓励宝宝做一些平时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去做的事情。
比如,宝宝要听妈妈讲故事,父母可以开导宝宝,如果妈妈讲一个故事,你要给妈妈唱一支歌。
宝宝挑战自己以后,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或是奖励,比如对宝宝说,本来妈妈答应给你讲一个故事,可是你的歌唱得太好听了,所以妈妈决定奖励你一个故事,给你讲两个故事。
克服羞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对宝宝进行鼓励帮助,从小开始进行引导。
带宝宝“周游列国”
带他们到亲戚朋友家里去玩、逛商店,或者是外出作长短途的旅行,鼓励他们做挑战自己的事情,比方说,外出后让宝宝买东西时自己付钱,跟收银员进行接触。
一开始宝宝可能还会很拘束,但是慢慢地就会放松了。经常接触外界,他们的性格会慢慢开朗,也会慢慢克服羞怯。
为宝宝制定特别“条约”
父母可以规定宝宝必须要对到家里来的客人打招呼,但是一开始不要太严格,要鼓励他慢慢来,让他明白打招呼问好的宝宝是有礼貌的好宝宝。宝宝本身是有向善心理的,很多事情他们本来想做,但是有的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做,鼓励一下就好多了。
害羞的宝宝
彬彬今年5岁了,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并且彬彬有一副很响亮的嗓子,常一边玩玩具,一边大声唱幼儿园学到的歌曲。
过中秋节时舅舅和舅妈来看他,妈妈让他唱几首歌。他却忸怩着躲到妈妈身后。爸爸生气地骂他:“真是狗肉包子端不上桌!”妈妈反驳爸爸:“哪个小孩不害羞?长大自然就好了。”
让胆小的宝宝勇敢起来
对宝宝来说,恐惧、担忧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宝宝的恐惧心理一般2岁左右就会出现,并且每个宝宝恐惧担忧的事物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害怕小虫子、小狗、黑暗甚至吸尘器,也有的宝宝可能害怕新环境、陌生人,大多数宝宝的这种恐惧心理会随着他独立能力的增强而消退。
如果宝宝的恐惧一直持续并且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他就有可能患有恐惧症。这种超乎寻常的恐惧会带给宝宝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宝宝的日常生活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宝宝缓解他这种因恐惧带来的心理压力。
以下是帮助宝宝消除恐惧的6个策略:
坦然接受宝宝的恐惧
尽管宝宝的恐惧有时候看起来很没有理性,但是他们的恐惧仍然是真实而严重的。当宝宝告诉你他害怕某个东西,比如抽水马桶、汽笛等的时候,一定要注视他的双眼,认真地听他倾诉他的想法。让宝宝说出他的恐惧,列出他恐惧的东西有助于他克服恐惧。
相反,回避宝宝所恐惧的东西,那些恐惧的感觉并不会真正从宝宝的内心消失。千万不要因为他那些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而粗暴地嘲笑他,也不要试图一味地向宝宝解释那些东西并不可怕,说他没有任何理由感到恐惧,这样会让他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他会因此感到更加不安。
最好的做法是:以理解与平静的心态面对他的恐惧,让他明白他的恐惧很正常,你理解他的恐惧。妈妈平静的态度不会让他觉得自己的恐惧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同时也能让他感觉到十分的安心。比如宝宝害怕狗,妈妈不要对他说:“没关系,那只狗不会咬你,没什么可怕的。”
聪明的妈妈应该这样回应宝宝:“我知道你害怕那只狗,来,妈妈陪你一起走过去好不好?你不想走过去?那好,妈妈抱你过去好了。你看,它不会咬我们,一点都不可怕,是不是?”
用事实来说服宝宝
如果宝宝亲眼见到一些事实,他就会变得安心一些。比如宝宝害怕吸尘器把他吸走,妈妈可以拿吸尘器对着宝宝的玩具吸一吸,对着自己的脚趾头吸一吸,用事实让宝宝相信吸尘器只能吸走灰尘,不会吸走宝宝的玩具,也不会吸走他的脚趾头,更不会把他整个儿吸走。
如果宝宝害怕理发,让理发师先剪下宝宝的一两根头发,让宝宝相信理发确实不会给他造成伤害。
给宝宝一些合理而简单的解释
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宝宝做些解释,有时候可以帮助宝宝摆脱他内心的恐惧。比如,宝宝洗澡的时候看到浴缸里的水流进下水道,他就可能担心自己也被吸进下水道。这时候,妈妈可以拥抱着宝宝并且告诉他:“水和泡泡会流进下水道,但是橡皮鸭和宝宝不会。”如果宝宝害怕救护车的声音,那就告诉宝宝:“救护车要救人,所以要发出很大的声音,好让其他的车听到给它让路。”
让安慰物带给宝宝安全感
很多宝宝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拖着一条褴褛的小毛毯或者一只破败不堪的毛毛熊,这些物品可以让焦虑的宝宝处在陌生环境或者感觉恐惧时安定下来。如果宝宝依赖他的安慰物,那就让宝宝带上他的安慰物,因为宝宝的这条褴褛的小毛毯或破败的毛毛熊可以帮助他摆脱内心的恐惧与焦虑。一般到4岁左右,宝宝对安慰物的依恋就会减轻,他会开始尝试以别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恐惧。
冬冬的恐惧
冬冬快四岁了,但是他特别怕黑,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着灯,还要妈妈陪在身边才能睡着。妈妈本以为等到儿子大一点,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可是现在冬冬4岁了,也没有任何转变的迹象。
冬冬的恐惧心理还不止表现在对黑夜的害怕上。有一次妈妈在房间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冬冬尖锐的叫声,妈妈吓坏了,急忙跑出去看冬冬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冬冬抱头躲在桌子底下。妈妈巡视了一下屋子,发现有一只小蜜蜂飞进了屋子,原来冬冬还害怕动物。
帮助宝宝认识他恐惧的事物
选择一个宝宝感觉比较安全的距离,给他一个认识令他恐惧的事物的机会,也是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的好方法之一。比如,给宝宝看一些画有令他恐惧的事物的图书或图片,这种与实际事物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的画片,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比如,宝宝害怕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那就让他看看画有这些动物的图画书或者图片,也可以带他去宠物乐园参观,有机会看到别的小朋友亲手去摸摸他感到恐惧的这些小动物,甚至自己亲自去摸摸这些小动物,就可以帮助他熟悉那些小动物,并克服宝宝的恐惧感。
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得很胆小
如果妈妈因为发现卧室有一只蜘蛛而吓得大声叫嚷或者带宝宝去看牙医的时候显得很焦虑,那么妈妈的这种恐惧心理就会“传染”给宝宝。妈妈应该在宝宝面前表现得很勇敢,才能给宝宝一个模仿的榜样。
当然,如果宝宝害怕去看牙医,不妨如实地告诉宝宝,当妈妈很小的时候也会害怕这些东西,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牙齿,必须去看牙医,这样会让宝宝明白,他的感觉很正常,他也可以像妈妈小时候一样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培养抗挫折精神
当前,日益竞争的社会使得父母对宝宝过分重视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和奋斗精神,缺乏独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的准备,这是宝宝容易受挫的最大原因。
宝宝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比如生理方面,让一个三岁的宝宝去画一个很形象的人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不出来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宝宝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
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许多父母都认为,宝宝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宝宝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宝宝。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父母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父母要给宝宝设置一些挫折障碍
对宝宝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宝宝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宝宝设置些障碍,或对宝宝的要求说“不”,以此给宝宝“加点钙”。
父母要鼓励宝宝克服困难和挫折
宝宝因失败而沮丧时,父母不要说“我认为你是最好的”,宝宝会认为自己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把失败归在裁判或他人身上。这时应积极引导宝宝正视失败。
有的宝宝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宝宝遇到困难时,教育宝宝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宝宝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宝宝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当宝宝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训练宝宝的忍耐力,学会等待
从宝宝七八个月开始,就需要让宝宝学会在有要求时要“等待”,如喝奶要等凉了才喝;吃糖要自己耐心包皮等。宝宝学会等待是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欣赏胜利者,提高自己
不要为安慰宝宝而贬低其他宝宝应和宝宝一起分析对方取胜的原因,教宝宝从内心欣赏对方。等宝宝长大后才能在竞争中从容面对,并欣赏对手,这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
在宝宝失败后,要温情地鼓励宝宝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宝宝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宝宝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宝宝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做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此,当宝宝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更应看重宝宝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宝宝,对宝宝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宝宝的心灵造成伤害。
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面对挫折应该是一种痛并快乐的状态,让宝宝以乐观情绪坚强地挑战挫折,不消极地看问题。当宝宝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宝宝。
引导宝宝多读一些伟人传记
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波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浪。
·亲子心经·
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怕艰巨,反复。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要先肯定宝宝的点滴进步后进行,使宝宝看到成绩,这样既纠正了错误或不良行为,又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