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32341700000040

第40章 心系病证

心系病证是指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内伤、脏腑失调、高年体弱等因素,导致血脉运行障碍和神志思维活动失常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见有心悸、不寐、健忘、胸痹等病证。

一、护理概要

(一)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心主血,藏神。心系病证的发生多因阴阳气血亏虚,痰浊、瘀血阻滞,导致血脉运行障碍,神志活动异常,其病证有虚有实。心虚胆怯,饮食劳倦,气血亏虚,情志失和,心脉失养,心神被扰,引发心悸、不寐。年高体弱,素体阳虚,情志失调,痰湿内盛,寒邪内侵,引起血行瘀滞,痹阻心脉,发生胸痹。

2.四诊资料心痛,胸闷气短,心烦,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神疲健忘,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等。

(二)护理问题

1.心虚胆怯缘于素体心虚胆怯,心不藏神,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失眠多梦。

2.气血亏虚缘于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化源不足;或久病不愈,心血暗耗,致使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故心悸气短,神疲健忘,失眠多梦;清窍失养则头目眩晕,遇劳即发,动则加剧。

3.阴虚火旺缘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肾阴亏虚,水不济火,致使阴虚火旺,扰乱心神,故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阴亏虚,心脉不畅,故心胸灼痛,心悸不宁。

4.心气不足缘于素体虚弱,或年高脏气失养,致使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心脉痹阻,故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

5.心阳不振缘于大病久病之后,心阳不振,血行无力,故心悸心痛,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阳虚寒凝,心脉痹阻故胸痛剧烈,痛彻胸背,遇寒加重。

6.水饮凌心缘于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致使心肾阳虚,水饮凌心,故心悸眩晕,气短胸闷,小便短少,形寒肢冷。

7.心脉痹阻缘于体弱年高,久病正虚,气虚不运,气机郁滞,痰浊、瘀血凝滞血脉,致使心血瘀阻,血脉凝滞,心失所养,故心悸心痛,胸闷刺痛,胸闷不舒。

8.痰热扰心缘于饮食不节,脾胃受伤,酿生痰热,痰热扰心,故心悸失眠,胸闷烦躁,时发时止。

9.肝郁化火缘于情志所伤,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故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调护居室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光线适宜,禁止大声喧哗,起居有常,轻症患者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把握病情。

2.饮食调护饮食宜营养丰富、清淡适宜、易于消化。勿过饥过饱,忌辛辣、浓茶、咖啡、烈酒,戒烟。

3.心理调护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不良心理因素;避免忧思恼怒,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积极配合治疗。

4.病情观察

(1)观察心悸的发作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诱因,并注意舌象和脉象的变化。若病人心悸怔忡、汗出肢冷、胸闷喘息、难以平卧,应加强护理并及时通知医生。

(2)观察心悸的发作与情绪、劳累、饮食和环境的关系,指导病人避免相关因素,防止心悸发生。

(3)观察失眠入睡难易、睡眠深度、时间长短及伴随症状,发现并设法消除其诱发因素。病程较短,难寐易醒者属实证;病程较长,彻夜不眠者属虚证。

(4)观察胸痹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发作情况等。发现并设法避免诱发因素。若病人胸痛猝然加重、汗出肢冷、口唇青紫、面色苍白,或胸痛时间较长,应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治疗。

5.对症护理

(1)久病卧床者,应防止褥疮发生,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若出现心胸剧痛、厥脱现象,按危急重症护理。

(2)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并做好口腔护理。

二、病证举要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心悸时发时止,病情较轻,多因惊恐或劳累而悸者为惊悸;心悸发作无定时,病情较重,无明显外因者为怔忡。惊悸日久不愈可转为怔忡。心悸病位在心,与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虚衰,心神失养;标实为痰火扰心,水气凌心,瘀血阻络,心脉运行不畅。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类贫血、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虚证补养气血阴阳,实证宜清火、祛痰、化瘀。

“辨证施护”

1.心虚胆怯

(1)症候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善惊易恐,少寐多梦,易于惊醒,舌苔薄白,脉细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安神定志丸加味,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宜睡前或发作时服药。

2)针灸调护选取神门、心俞、脾俞、内关等穴,用补法。

3)心理调护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情志刺激,心情开朗,心悸发作时及时稳定情绪,设法止悸。

4)饮食调护宜清淡平和,多食黄花菜、百合、小麦、秫米、莲子、大枣、桂圆等;忌辛辣、肥甘、咖啡、茶、烟、酒等物品。可用莲子粥(莲子15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5)其他调护对阵发性心悸,脉象无明显变化者,可采用憋气法或引吐法。

2.心血亏虚

(1)症候心悸,头晕健忘,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归脾汤加减,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宜睡前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心俞、脾俞、神门、内关、足三里等穴,用补法。

3)饮食调护宜甘润,多食牛肉、桑葚、山药、枸杞、大枣、百合、莲子等;忌辛辣、刺激食品,戒烟禁酒。可用酸枣仁粥(酸枣仁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阴虚火旺

(1)症候心悸不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天王补心丹或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宜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内关、通里、心俞、肾俞、太溪等穴,用补法。

3)饮食调护宜清淡、凉润,多食莲子、银耳、桑葚、地黄等,可用莲子百合麦冬汤(莲子、百合各30g,麦冬15g,加水煎服)。

4)心理调护避免情志刺激,及时做好宽慰、疏导工作,使患者心情开朗,戒除急躁情绪。

4.心阳不振

(1)症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遇劳加重,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质淡白,脉细弱或沉细。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温补心阳,安神定志。宜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神门、内关、心俞、厥阴俞、关元等穴,用补法,可灸。

3)饮食调护宜温热,多食核桃、姜、大豆、韭菜、鸡肉、羊肉等,忌生冷食品。可用桂枝桂圆汤(桂枝6g、桂圆15g,水煎服)。

5.水饮凌心

(1)症候心悸气短,胸脘痞满,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渴不欲饮,或眩晕,或恶心呕吐,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苓桂术甘汤,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宜先久煎附子,汤药浓煎热服。

2)针灸调护内关、心俞、胃俞、三焦俞、关元等穴,用补法,可灸。

3)饮食调护宜温热、渗利,给予低盐饮食,限制饮水,忌油腻、生冷食品。可选用鲤鱼赤小豆汤(取鲤鱼1条约500g,与赤小豆250g,煮熟食用)。

4)生活调护久病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6.痰火扰心

(1)症候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宜饭后凉服。

2)针灸调护选取心俞、巨阙、丰隆、阳陵泉、间使、厉兑等穴,用泻法。

3)饮食调护宜清淡、疏利,多食萝卜、丝瓜、冬瓜、芹菜等,忌辛辣、厚味、肥甘食品。可用莲子心5g,泡水代茶饮。

4)心理方法疏导患者,避免情志刺激,保持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7.心血瘀阻

(1)症候心悸怔忡,心痛时作,痛如针刺,胸闷不舒,甚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桃仁红花煎,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宜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内关、心俞、膈俞、膻中、气海、血海等穴,用泻法。

3)饮食调护宜清淡,忌肥甘厚味。

4)心理调护稳定患者情绪,防止情志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胸痹

胸痹是指以胸部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轻者胸闷不适或隐痛,呼吸不畅;重者痛势剧烈,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甚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胸痹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和,年迈体衰有关,多为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相互为患,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所致的心绞痛。其他心脏病及心包炎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临床表现与本病特点相符者,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发作期治标祛邪;缓解期扶正固本。

“辨证施护”

1.心血瘀阻

(1)症候胸部刺痛或绞痛,痛有定处,常于夜间发作,日久不愈,多由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沉涩或结代。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宜温热服用。

2)针灸调护选取膻中、巨阙、心俞、膈俞、阴郄等穴,用泻法。

3)饮食调护宜温热,素食,忌生冷、肥甘、厚味,少食多餐。

4)心理调护安慰、疏导病人,保持稳定情绪,避免紧张激动,消除焦急忧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5)生活调护发作期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2.痰阻心脉

(1)症候心胸闷痛,阴天加重,气短喘促,痰多口黏,形体肥胖,身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浊腻,脉弦滑。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窍。宜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膻中、巨阙、心俞、脾俞、丰隆、足三里等穴,用泻法。

3)饮食调护宜少食多餐,常食柑橘、萝卜、山楂、竹笋、洋葱等,忌油腻、肥甘、厚味、过饥过饱。

3.寒凝心脉

(1)症候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胸闷气短,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紧。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以辛温通阳,开痹散结。宜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心俞、厥阴俞、肾俞、肺俞、内关、通里等穴,用泻法,加灸。

3)饮食调护宜温热,常食生姜、大葱、核桃、山药等,忌生冷。

4.心气亏虚

(1)症候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神疲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或结代。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保元汤加减,以补养心血,鼓动心脉。宜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心俞、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补法,加灸。

3)饮食调护宜温热,忌生冷、油腻、肥甘食品。

5.气阴两虚

(1)症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则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倦怠懒言,面色少华,舌红,脉细弱,或结代。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宜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心俞、厥阴俞、肾俞、神门、三阴交等穴,用补法。

3)饮食调护宜凉润、甘平,常食莲子、扁豆、山药、薏苡仁、桂圆、大枣等,可煮粥食用。忌生冷、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