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32341700000045

第45章 月经病证

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等。

一、护理概要

“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致病因素除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以外,还需注意经期的生理状态、生活环境、年龄以及素体情况等。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冲任与胞宫气血藏泻变化较大,易虚易实,如此时有某种病因存在,加之体质原因,便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损伤,从而导致月经病。

2.四诊资料临床根据望、闻、问、切四诊,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变化及伴随症状进行辨证。以期而论,一般周期提前多为血热或气虚;周期错后,多为血虚或血寒;周期先后无定期,多为肝郁或肾虚。以经量而论,量多者以血热或气虚多见;量少者,以血虚或血寒多见。以色而论,色鲜红或深红者属热,黯黑不泽者属寒,淡红者属虚,黯淡者为虚寒。以质而论,黏稠者属热属实,清稀者属寒属虚,有血块者多为瘀。气味臭秽者为热,腥气者为寒,恶臭难闻者多属瘀血败浊成毒为患,证多凶险。同时,尚须结合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全身或局部症状以及舌脉以辨其证的属性,如经期腹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得热痛减为寒,得热反剧为热;痛在经前或经初者为实,痛在经后者为虚。绝经前后诸证多属肾阴亏虚。具体辨证要根据各种月经病的临床主证结合病机辨其证型。

“护理问题”

1.脾肾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房劳多产,损伤脾胃,而致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增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2.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冲任气血失司,故月经失调,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

3.血热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或过食辛辣,或阴虚内热,损伤冲任,而致月经先期,量多质稠,甚至崩漏。

4.寒凝血瘀过食生冷寒凉或冒寒涉水,感受寒邪,血为寒凝,运行迟滞,而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

5.痰湿阻滞素体肥胖,或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气,痰湿壅滞于冲任胞宫,故月经后期、闭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护理措施”

应根据月经病的寒、热、虚、实、轻、重、缓、急进行辨证施护。经期应避免过劳或作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饮食宜营养丰富,不宜过食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血热者禁服辛热助阳之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房事;出血量多者应卧床休息。

二、病证举要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出现异常的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量过少。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先期,又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者。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又称经期错后、经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延期、经乱。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月水过多;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量过少、经水涩少。若月经偶有异常,且无明显症状者,一般不属月经不调。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房劳多产以及体质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节育器、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知识链接:

女性月经不调已经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近几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由于生活压力、生育、流产等原因,很多女性刚过30岁,面部就出现色斑、皱纹,乳房干瘪萎缩、松弛;阴道泌液减少,性机能减退,失眠、烦躁、潮热、盗汗等症状,甚至有很多人在35岁左右就开始月经不调,甚至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不孕不育等病患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

“护理原则”补肾扶脾舒肝,调理气血,调固冲任。经前勿滥补,宜疏肝理气,调血活血;经后勿滥攻,宜补肾健脾,调养气血;经期不宜大寒大热之剂。

“辨证施护”

1.月经先期

(1)气虚

主症:经行提前,或兼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药物调护方法: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亦可用黄芪(或党参)30g,红枣50g,煎服,当点心服。

针灸调护方法:①耳针埋藏,取子宫、卵巢、内分泌区为主穴,加脾区、肾区,经前10天即用油菜籽埋穴或耳针埋藏;②取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毫针刺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黄芪(或党参)30g、红枣50g,煎服,当点心服。经后调治。②黄芪白莲粥。取人参6g,黄芪30g,白莲米60g,粳米60g。现将人参、黄芪用清水1000mL文火煮取200mL去渣,入大枣、莲米、粳米共煮成粥,每日一剂,连服一周。③乌骨鸡1只,黄芪、当归、茯苓各9g。乌骨鸡活杀去毛及内脏洗净,药放入鸡腹内缝合,入砂锅内旺火煮烂熟,去药渣后调味,食鸡肉喝汤。月经前,每天1剂,分2次服完,连服3~5剂。

(2)阴虚血热

主症: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药物调护方法:大补阴丸,吞服,经后调治。亦可用枸杞子15g、麦冬12g,煎水代茶。

针灸调护方法:取关元、血海、三阴交、肝俞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枸杞子15g、麦冬12g,煎水代茶饮。②生地粥。取生地30g,粳米30~60g。将生地水煎煮两次,去渣取汁100mL,粳米煮粥,约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煮成粥。忌食辛辣烟酒之品。③鲜生地、枸杞子各30g,粳米100g,白糖适量。煮粥食用。

(3)阳盛血热

主症: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夹血块。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药物调护方法:固经丸或宫泰冲剂。经前7天服至经净。或干芹菜500g,加水1000mL煮成500mL。每日一剂,常饮服。

针灸调护方法:取血海、三阴交穴,毫针刺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连根芹菜120g(洗净切碎),粳米100g,熟牛肉末10g。前二味煮粥,待熟时加入牛肉末,稍煮既成。月经前,早晚分两次温热服用。有清热、凉血、补虚功用。②生地白萝卜汁。取鲜白萝卜250g,生地60~90g,洗净共捣,用纱布包裹取汁,饮汁,每次50~100mL/次,日三次。③芹菜连根120g,粳米100g。煮粥食用。

(4)肝郁血热

主症: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经前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药物调护方法: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亦可用龙胆草12g、白薇10g、生甘草3g,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取太冲、气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月季花粥。将桂圆肉10g和粳米50g共煮成粥,待粥快熟时加入蜂蜜、月季花,稍煮即可食用。②泽兰、绿茶各10g。代茶饮。

其他疗法:调节情志,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2.月经后期

(1)血虚

主症: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脉细弱。

药物调护方法:乌鸡白凤丸或十全大补丸、当归丸。亦可用当归身10g、炒熟地12g、炒白芍12g、炒白术10g、阿胶9g(烊化)、党参10g、鸡血藤12g,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取血海、足三里、脾俞等穴,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芍药粳米粥。白芍药花(阴干)6g,粳米50g,白糖少许。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待1~2沸,入芍药花再煮,粥熟,调入白糖食之。②黄酒送黑鱼头灰。将黑鱼头晒干后煅灰备用。每日两次,每次用量为5~10g,黄酒送服。月经于前开始服用,连用3~5天。③当归粥。先取当归15g,加水煮30min,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大枣、红糖适量共煮成粥服用。④当归、阿胶各30g,黄酒1000mL。将药与酒共置瓷器内,隔水加热,煮沸一小时后过滤去渣即成。每次30mL,日服2次。

(2)血寒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腰膝酸冷,神疲乏力,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

药物调护方法:艾附暖宫丸或女金丹。亦可用桂枝9g,赤芍10g,红花9g,香附10g,川牛膝9g,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取血海、三阴交、肾俞,加艾柱温针。

饮食调护方法:①豆豉、生姜煮羊肉。羊肉100,豆豉500g,生姜15g,食盐适量。前三味加水煮至烂熟,加盐调味服用。于月经前10天开始,每日一剂,连用3~5剂。②山楂红糖水。山楂50g,红糖30g。山楂水煎去渣,冲红糖温服。月经前,每日两剂,连服3~5天。③黑豆鸡蛋酒。黑豆60g,鸡蛋2枚,米酒120g。将黑豆、鸡蛋用文火共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至黑豆酥烂,加入米酒饮服。适用于虚寒月经后期。④姜艾红糖饮。生姜6g,艾叶6g,红糖15g,加适量水,同煮汤饮,每日2次。

(3)气滞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情志抑郁或烦躁,胸胁、乳房、小腹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药物调护方法:调经活血片或七制香附丸、木香顺气丸。亦可用当归10g,赤芍10g,仙灵脾10g,莪术15g,香附10g,路路通10g,益母草10g,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取内关、阴陵泉、归来等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益母草粥。益母草60g,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适量红糖服用。②月季花茶。取鲜月季花5g,红糖适量共煎汤,冲甜酒服用。③香附、川芎各15g,红糖60g。代茶饮。

其他疗法:调节情志,忌大喜大怒,保持心情舒畅。

(4)痰湿

主症: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黏,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脘闷呕恶,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

药物调护方法:苍附导痰丸。

针灸调护方法:取阴陵泉、三阴交、脾俞、三焦穴等穴,平补平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薏米陈皮粥。薏苡仁50g,粳米50g,加少许陈皮共煮成粥,粥熟后加适量砂糖即可服用。饮食要少食多餐,忌荤腥油腻生冷。②薏苡仁、芡实各30g,粳米100g。煮粥食用。

3.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

主症:经来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经前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抑闷,时欲太息,舌质正常,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药物调护方法:逍遥丸或越鞠丸。亦可用柴胡6g、枳壳9g、白芍12g、当归9g、红枣7枚,煎服。或月季花50g,蒲黄(包)10g。水与黄酒各半煎取,一次服下,日一剂。

针灸调护方法:取肝俞、内关、太冲、行间等穴,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三花调红茶。红花、玫瑰花、月季花少许,开水泡茶10min即可饮用。②香附30g、当归15g,白酒或黄酒250g,将香附、当归泡于酒中3天后饮用,15~30g/次,日两次。③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g,黄酒250g,将小茴香、青皮洗净,入酒内浸泡3天,即可饮用。每次15~30g,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

其他调护疗法:调节情志,保持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肾虚

主症: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黯,质清。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细弱。

药物调护方法:归肾丸。或肾阴虚用左归丸,肾阳虚用右归丸等。亦可用菟丝子12g、枸杞子9g、山茱萸9g、丹参10g,煎服。或仙灵脾10g,菟丝子15g,红枣15枚,煎汤代茶。

针灸调护方法:取曲骨、中极、关元、肾俞、三阴交等穴,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肉桂粥。肉桂5g,水煎取浓汁待用,另取粳米熬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红糖、肉桂汁稍煮即可服用。②山药粥。山药60g,粳米30~60g,共煮成粥,日一剂,7天一疗程。③黑豆糖水。适量黑豆加水煮烂,加入红糖即可食用。④黑豆60g,苏木30g,红糖适量。煮熟后去苏木食用。

3.月经过多

(1)气虚

主症: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药物调护方法:补中益气丸或归脾丸,可配服宫血宁片、云南白药等。亦可用党参20g、黄芪30g、仙鹤草30g,煎服。或生蒲黄12g(包煎)、生地榆20g、仙鹤草30g、红枣7枚,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①艾条熏隐白穴,20min/次,每日两次。②艾灸百会穴,每次2壮,每日两次。③取足三里、百会、脾俞等穴,毫针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g,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②常用芹菜30g,加水两杯,煎成一杯,温服有效。③黑木耳焙燥研细,以红糖汤送服,每次3~6g,每天2次。④黑豆、红糖各30g,党参10g,煎汤服用。

(2)血热

主症: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或有小血块。心烦多梦,口渴饮冷,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药物调护方法:固经丸。可配服宫血宁片、云南白药等。

针灸调护方法:取脾俞、足三里、血海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藕节旱莲粥。鲜藕节60g,旱莲草20g,白茅根30g,粳米60g。将藕节等三味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②藕250g,瘦猪肉100g。水煮后食用。③醋炒过的艾叶10g,鸡蛋黄2个。先将艾叶煎汤,饭前冲蛋黄吃,也有效。

(3)血瘀

主症: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脉涩。

药物调护方法:三七粉或三七总苷片。亦可用失笑散15g(包煎)、百草霜30g,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子宫等穴,强刺激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取三叶鸡血藤60g,当归10g,益母30g共以水煎,加红糖送服。②失笑散15g(包煎),百草霜30g,加适量红糖服用。③益母草60g,鸡蛋6枚。煮透后食用。④莲房茶。莲房炭100g,绿茶3g。将莲房炭研细末,每次6g,和茶叶一起冲水喝。

4.月经过少

(1)肾虚

主症: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清稀。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弱或沉迟。

药物调护方法:归肾丸或河车大造丸。

针灸调护方法:取三阴交、肾俞、血海、足三里等穴,毫针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河车枸杞粥。紫河车粉10g,枸杞子15g,粳米100g,红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和枸杞子一起煮粥,近熟时加入紫河车粉煮沸,用红糖调味,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经前连服7~10剂。②地黄煮毛蛋。熟地黄20g,山茱萸15g,毛鸡蛋2枚,生姜10g,黄酒适量。将毛蛋去壳,鸡内脏洗净,和熟地黄、山茱萸一起煮熟后加入调味品服用。每日一剂,经前连用5~10剂。③枸杞炖羊肉。羊腿肉1000g,枸杞50g,调料适量。羊肉整块用开水煮透,放冷水中洗净血沫,切块;锅中油热时,下羊肉整块,用开水煮,姜片煽炒,烹入料酒炝锅,翻炒后倒入枸杞子、清汤(2000mL),盐、葱,烧开,去浮沫,文火炖1~1.5小时,待羊肉熟烂,去葱、姜,入味精,食肉喝汤。

(2)血虚

主症:经来血量渐少,点滴即净,色淡、质稀。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红,脉细。

药物调护方法:十全大补丸或归脾丸。亦可用黄芪30g、黄精15g、山茱萸12g、巴戟天12g、当归9g,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3g,吞服。

针灸调护方法:足三里、脾俞、肝俞等穴,毫针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蜜饯龙眼枣。龙眼肉、大枣、山楂、蜂蜜各250g,生姜150g。先取生姜汁,另将龙眼肉、大枣、山楂加水煮至七成熟加生姜汁,蜂蜜拌匀,煮熟起锅。每次食龙眼肉、大枣、山楂各5枚,日二次。②鸡丝汤。乌鸡肉200g,鸡内金15g,丝瓜200g,生姜6g,调味品适量。将乌鸡肉洗净切丝和丝瓜片、鸡内金、生姜共煮汤,加入调味品。③乌骨鸡汤。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g。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3)血瘀

主症: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快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药物调护方法:调经活血片或益母草膏。亦可用三棱30g、获术15g、红枣30g,水煎,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

针灸调护方法:取血海、中极、地机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山楂红花酒。山楂30g,红花15g,白酒250g,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g,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②刘寄奴炖猪肉。刘寄奴20g,鸡血藤30g,瘦猪肉250g,黄酒10mL。将猪肉洗净切块,刘寄奴、鸡血藤用纱布包好,一起入锅加水煮至肉熟,加入黄酒和调味品,吃肉喝汤。③生化蜜膏。当归益母草各30g,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g,炮姜5g,白蜜50mL。前七味加水500mL,煮取300mL,去渣,加白蜜收膏,每服30mL,日服3次。

(4)痰湿

主症:经行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脘闷呕恶,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

药物调护方法:苍附导痰丸或指迷茯苓丸或礞石滚痰丸。

针灸调护方法:合谷、丰隆、外关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苍薏粥。苍术10g,薏苡仁30g,香附15g,粳米60g。将苍术等三味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经前服用。②陈皮山楂粥。陈皮12g,山楂30g,粳米60g,红糖20g。将陈皮、山楂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使用时加适量红糖。经前服用。③薏苡仁、山药、芡实各30g,粳米100g。共为细末煮粥食用。④茯苓红花红糖煎。茯苓20g,红花6g,红糖适量。将药煎汤去渣,冲红糖温服。

月经前后诸证

凡于行经期前后或正值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乳房胀痛、泄泻、肢体浮肿、头痛、身痛、吐血衄血、口舌糜烂、疹块瘙痒、情志异常或发热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之为月经前后诸证。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证者,称为经行头痛。每逢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起止,称为经行吐衄,或倒经、逆经。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大便溏薄,甚或清稀如水,日解数次者,称为经行泄泻,又称经行而泻。

月经前后诸证病因有外感六淫、情志所伤、生活因素等,基本病机是经行脏腑气血下注充任,导致脏腑气血不足或失调所致。虚者可因经血下行,脏腑气血不足,功能虚损,充任衰弱,调节失常所致。实者多因经行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调达;或经行时气滞血瘀、痰浊、湿热阻滞而致冲任气血紊乱。虚实夹杂者乃脏腑气血失调,出现偏胜偏衰,导致冲任失调。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知识链接:

西医认为是一种心理神经内分泌疾病,原因未明,目前有三种说法。①孕酮不足,以致雌激素相对过多而致。②黄体期时β内啡肽的异常释放或对β内啡肽的敏感性,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而产生各种临床表现。③维生素B6缺乏所致。

“护理原则”明辨虚实,调理气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少食盐。

“辨证施护”

1.经行乳房胀痛

(1)肝郁气滞

主症:行经前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痛,甚至不能触衣者,或烦躁,或抑郁,经行不畅,色暗红。舌红,苔薄,脉弦。

药物调护方法:逍遥丸或越鞠丸、开郁舒肝丸。亦可用陈皮15g,鹿角霜15g,水煎服;香附12g,鲜橘皮30g。水煎服。外治:马鞭草60g,土牛膝40g,鲜橘叶30g,苏木20g。水煎乘热熏洗,每日2~3次。

饮食调护方法:①陈皮茯苓糕。陈皮10g,茯苓粉20g,糯米粉300g,白糖100g,红糖100g。将洗净的陈皮切碎后,与茯苓粉、糯米粉、红糖、白糖同放入盆中,加清水适量,充分搅拌均匀,倒入容器中,用大火隔水蒸熟,取下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当点心,随餐或随意服食。②金针粉丝排骨汤。金针100g,排骨200g,粉丝50g,葱、油、盐适量。金针去硬蒂,洗净浸软,备用。粉丝洗净浸软,切成四寸长小段备用。烧热锅,加入开水适量,放入排骨煮30min后加入金针再煮5min,加入粉丝煮两分钟,下葱段调味,便可食用。③麦芽贝母杏仁汤。麦芽40g,贝母15g,杏仁15g。上三味加水煎至适量饮服。④香橼橘皮粥。将香橼皮10g,橘皮15g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min,取汁。将粳米100g淘洗干净,入锅,加入煎汁及适量清水,煮成稠粥。早、晚分食。

其他调护疗法:调节情志,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及过度精神紧张。

(2)胃虚痰滞

主症:经前或经期出现乳房作胀或痛,胸闷痰多,纳呆,伴带下多,色白黏稠,月经量少。舌胖,苔腻,脉缓滑或弦滑。

药物调护方法:乳癖消或越鞠丸。亦可用丝瓜络30g。水煎服。外治:透骨草、泽兰、丝瓜络、芒硝、乳香、没药、红花、川芎、香附、连翘、瓜蒌、鸡血藤、生大黄各15g。共为细末,以纱布袋包裹,置蒸笼内蒸热后热熨乳房,每次40min,每日1~2次。

饮食调护方法:①玉米丝瓜络羹。玉米100g,丝瓜络50g,橘核10g,鸡蛋1个,前三物加水熬l小时,起锅前加入蛋花、水淀粉、冰糖调匀服用,每周两次。②夏枯草当归粥。夏枯草、当归、香附各10g,加水适量煎20min,取汁加入白粥、红糖拌服,每周两次。③海带60g,鲜山楂、鲜橘皮各30g。同煮后加调料食用。④陈皮16g,薏苡仁、山药、芡实各30g,大米100g。煮粥食用。

2.经行头痛

头痛伴随月经周期而作,轻重不一,部位不固定。

(1)气血虚弱

主症:经期或经后,头痛头晕,心悸眠差,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药物调护方法:十全大补丸或首乌丸。亦可用黄芪30g、当归12g、红花3g、红枣50g,煎服,分2~3次饮服;童子鸡1只、天麻15~20g,加酒、姜等佐料适量,隔水蒸,吃鸡与天麻片。

针灸调护方法: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足三里、脾俞,毫针用补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天麻鸡汤。童子鸡1只,天麻15~20g,加酒、姜、葱等佐料适量,隔水蒸,吃鸡与天麻片。②黄芪归枣粥。黄芪30g,当归12g,红花3g,红枣50g,与粳米同煮成粥,分2~3次服用。③党参、当归各10g,黄芪15g、熟地15g、红枣10粒(去核)、牛腱150g,煲汤食用。

(2)阴虚阳亢

主症:经前、经期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手足心热,经行不畅,色红质稠。舌红苔少,脉细数。

药物调护方法:知柏地黄丸、天麻片或山羊角粉。

饮食调护方法:①菊花脑虾米汤。菊花脑250g取其嫩头,洗净备用。虾米15g用冷水浸泡后洗净,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10min,放入菊花脑,再煮至沸,加入精盐适量,拌和均匀,淋入麻油适量即成。可当汤佐餐,随意食用。②枸杞头荠菜汁。将鲜枸杞头250g,鲜荸荠250g分别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15min,取出,切碎,立即放入家用捣搅机中搅打成浆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用小火煮沸即成。上、下午分服。③芦笋糊冷饮。将罐头芦笋1听启封后,取出芦笋及汁液,倒入家用粉碎机中快速打成糊状,加入等量的凉开水,搅匀后贮入冰箱即成。每日2次,3日内服完。④杞菊决明子茶。将枸杞子20g,菊花5g,决明子30g洗净后,放入杯中,用沸水中泡,加盖焖10min即成。可代茶频饮。可冲泡3~5次。

(3)瘀血阻滞

主症:经前、经期头痛激烈,经色紫暗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药物调护方法:川芎茶调散或地龙粉。亦可用红花10g、天麻30g、红枣30g,用黄酒500g,将药浸没,2周后服,每日1~2次,每次15mL。

针灸调护方法:合谷、膈俞、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红花10g,天麻30g,红枣30g,用黄酒500g,将药浸没,2周服用,每次15mL,日1~2次。②夏枯草菊花茶。夏枯草、菊花各15g,白糖适量,同入大水杯,冲入开水浸泡15min,即可不拘时服,频频饮之,代茶饮。③红花、川芎各6g,共研细末,用黃酒100mL煎煮后去渣一次服下,每天一次,连用3天,经后服用。

(4)痰湿中阻

主症:经前、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形体肥胖,带下多,月经量少。舌淡胖,苔腻,脉弦滑。

药物调护方法:通窍活血汤或白芷片。

针灸调护方法:脾俞、丰隆、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天麻15g,鳙鱼头1个,炖服。②薏苡仁50g、扁豆50g、陈皮10g、怀山药20g、白米150g煮粥食用。

3.经行吐衄吐血或衄血随月经周期而作止,多见于青春期或生育期,常合并有月经过少或闭经。

(1)肝经郁火

主症:经前或经期吐血或衄血,色鲜红、量多。头昏目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月经减少,甚或全无,舌红,苔黄,脉弦数。

药物调护方法:龙胆泻肝丸。亦可用鲜茅根60g,土牛膝15g,水煎服。或韭菜汁1杯,白糖50g,开水冲服。或大黄6g,当归、杭芍、侧柏叶、牛膝各15g,伏龙肝、白茅根各30g,水煎服。

针灸调护方法:主穴取合谷、上星、风池,配穴取后溪、尺泽、少商、上巨虚、太冲、丘虚。毫针刺用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三鲜饮。鲜白茅根30g,鲜藕200g,鲜桑叶30g,白糖适量。将鲜藕去皮洗净切片,白茅根、桑叶洗净切碎,一起入锅煮汁,加白糖经前服用。每日一剂,分2次。②生地川楝粥。生地黄20g,川楝子12g,牡丹皮20g,粳米60g,白糖适量。将生地等前三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经前服用。每日一剂,分2次。

(2)阴虚肺燥

主症:经前或经期吐血或衄血,量少,色鲜红。头昏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颧赤唇红,或月经减少,甚或全无,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药物调护方法: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针灸调护方法:上星、太溪、三阴交、孔最、风池、迎香。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饮食调护方法:①百合煮鸡蛋。百合15g,玉竹12g,白茅根30g,鸡蛋2枚。将百合、玉竹、白茅根同鸡蛋共煮,鸡蛋将熟时捞出去皮,再入锅煮熟,吃鸡蛋喝汤,经前服用。②沙参猪蹄汤。北沙参20g,茯苓15g,猪蹄1个,调味品适量。将北沙参、茯苓用纱布包好,猪蹄洗净切开,入锅中共煎,熟后弃去药包,调味经前食用。③茅根荷叶粥。白茅根30g,麦冬20g,荷叶30g,粳米60g。将白茅根、麦冬、荷叶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经前食用,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不属病态。

痛经发病有外感六淫、情志所伤、起居不慎等,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亏虚,而经期前后冲任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常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所致。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调理子宫、冲任气血,兼顾虚实。扶正不宜壅滞,祛邪不宜太过。注意调节情志,勿食生冷寒凉。

“辨证施护”

1.气滞血瘀

(1)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则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偏血瘀者,痛经丸;偏气滞者,七制香附丸或坤顺丹。同时亦可服用延胡颗粒冲剂或元胡粉1.5g,日2次。或五灵脂10g,酒制香附15g,水煎服。

针灸方法: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合谷、太冲、次髎等穴,针灸并用,泻法。

饮食方法:①元胡益母鸡蛋茶。益母草30g,延胡索12g,香附10g,鸡蛋2枚。将益母草等药和鸡蛋一起入砂锅煮。鸡蛋将熟时剥去皮,再放入汤中煮至熟。吃鸡蛋喝汤。每日一剂,经前连用5剂。②荔枝苏木粥。荔枝60g,苏木10g,生姜10g,红糖20g,粳米60g。将荔枝等三药水煎取药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食用。每日一剂,分2次服食,经前连用5剂。③桃仁生地粥。桃仁10g、生地30g共煎30min,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桂心粉、红糖,再煮1~2沸即可食用。④糖醋益母膏。红糖30g,米醋15g,益母草15g,砂仁10g水煎取汁,分2次服。

其他疗法:平素注意调节情志,保持情志舒畅,乐观对待生活。

2.寒凝血瘀

(1)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温经丸或艾附暖宫丸,桂枝茯苓丸。亦可用红花10g,红糖30g,水煎服。

针灸方法: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加灸水道、气海、次髎等穴。用泻法。

饮食方法:①姜糖饮。生姜片15g,葱白3cm三段,加水500mL,煮沸后加红糖20g,热服,盖被取微汗。②生姜炖羊肉。生姜30g,羊肉250g,葱白3根,肉桂3g,小茴香6g。将生姜切片,葱白切断,羊肉切块,肉桂、小茴香纱布包好,入砂锅共煮至肉熟,加入调味品,食肉喝汤。每日1剂,分2~3次吃完。③苍附粥。苍术15g,香附15g,茯苓20g,荔枝核20g,粳米60g。将以上4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每日一剂,分2次服食。

3.湿热瘀阻

(1)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银甲丸或妇科千金片。

针灸方法:中极、次髎、地机、阴陵泉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方法:①薏仁茵陈粥。薏苡仁30g,茵陈30g,延胡索12g,香附12g,乌药10g,粳米100g。将以上五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每日一剂,分2次服食。②葵盘山楂茶。向日葵盘30g,山楂20g,冰糖适量,水煎代茶饮。③栀子仁粥。粳米50g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栀子仁粉5g稍煮即可服食。平素注意饮食要清淡,勿食辛辣刺激之物。

4.气血虚弱

(1)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头昏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十全大补丸或人参养荣丸。或取当归15g,煎汁后加入米酒18g,红糖适量服用。

针灸方法:血海、脾俞、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毫针用补法。

饮食方法:①补血鸡。当归15g,黄芪20g,延胡索12g,陈皮10g,高良姜5g,乌骨鸡1只(约1500g)。乌骨鸡切块,以上药物纱布包好,共入锅中加水文火炖熟,适时加入调味品。每2日一剂,食肉喝汤。②双耳汤。黑木耳、银耳各15g,核桃仁20g,红糖20g,粳米60g。将木耳泡发洗净,和核桃仁、红糖、粳米一起煮粥。③韭菜250g捣烂取汁,红糖适量,兑入煮沸的开水,痛经是每日饮用一杯。

5.肾气亏损

(1)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安坤赞育丸。或当归15g,熟地黄10g,巴戟天10g,川断10g,川芎6g,水煎服,日1剂。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等穴,针灸并用,毫针用补法。

饮食方法:①杜仲炒腰花。杜仲20g,白芍20g,猪肾250g,干淀粉适量,葱、姜、盐适量。将猪肾洗净切片,白芍、杜仲水煎取汁,加入干淀粉成芡汁。锅放食油,热后放入葱姜炒出味,再入猪肾片爆炒,将熟时加入粉芡汁,适时加入调味品,佐餐食用。②菟丝子粥。菟丝子15g,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待粥熟时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其他疗法: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劳,节制房事。

知识链接

痛经外治法:(1)康复消炎栓。经前3天开始,每晚肛门塞1粒至痛止停药。

(2)风寒砂(又称坎离沙)。经前3天开始外敷于下腹部,每日1~2次至痛止停敷。

(3)麝香痛经膏,外贴穴位取子宫、三阴交、气海或腹部痛点,痛经发作时敷贴,1~3天更换一次,痛经消失后除去。

闭经

女子年逾16周岁,无月经来潮,或已行径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本病的病机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因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因冲任受阻,胞脉不畅。西医学中的闭经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调理气血,疏通充任。虚证补而通之,采用补肾、健脾、养血等滋养冲任。实证泻而通之,采用活血、理气、化痰等疏通冲任。注意:闭经者虚多实少,忌滥用峻补及攻破之药。

“辨证施护”

1.肝肾不足

(1)主症逾期未潮,或月经后期、稀发、量少而渐闭。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性欲淡漠,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归肾丸、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亦可用熟地25g,女贞子15g,当归15g,枸杞子15g,水煎服,日2次。

针灸方法:天枢、关元、合谷、三阴交、肾俞、肝俞、太溪等穴,毫针用补法。

饮食方法:①桑葚酱。桑葚500g,当归200g,泽兰200g,蜂蜜200g,红糖100g。将泽兰、当归水煎两次取汁,浓缩成约300mL。桑葚洗净,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备用;再将药汁加入红糖、蜂蜜搅溶,文火收稠,将桑葚捣烂入内搅匀做酱,佐餐食用。每次10~20g,日3次。②乌贼鱼1条,桃仁10g,将洗净的乌贼骨与桃仁共煮食后调味,吃鱼饮汤。③龟板栗子粥。龟板30g,栗子15个,熟地黄20g,枸杞子15g,鸡血藤20g,粳米60g,红糖适量。将龟板、熟地黄、鸡血藤水煎取汁,栗子去皮,与枸杞子、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时加红糖。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2.气血亏虚

(1)主症月经后期、稀发、量少色淡而渐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或心悸怔忡,头昏目眩,舌淡苔少,脉细弱。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益坤丸或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等。

针灸方法:天枢、关元、合谷、三阴交、肾俞、气海、血海、脾俞、足三里等穴,毫针用补法。

饮食方法:①参芪益母粥。党参15g,黄芪20g,益母草30g,香附12g,粳米60g,红糖20g。将党参等四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食用。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②红枣桂圆粥。将红枣、桂圆文火煮熟后饮用。③丹参鸡。丹参30g,鸡蛋2枚,共煮2小时,吃蛋饮汤。

其他疗法:平时加强营养,多食猪肝、菠菜、鸡蛋等补益之品。

3.气滞血瘀

(1)主症月经闭止。小腹胀痛拒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喜太息,舌紫黯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涩而有力。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血府逐瘀丸或活血调经丸、益母草膏。亦可用红花30g,黄酒500g,红枣200g,将红花及红枣浸入黄酒中,加适量冰糖,1月后饮酒,每次15~20mL。

针灸方法:太冲、期门、膈俞、天枢、关元、合谷、三阴交、肾俞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方法:①山楂粥。山楂30g,香附12g,红花12g,当归15g,粳米60g,红糖20g。将山楂等四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食用时加红糖。每日一剂,分2次食用。②黑豆益母粥。黑豆30g,益母草30g,鸡蛋2枚,黄酒30mL。将黑豆、益母草、鸡蛋一起水煎。鸡蛋将熟时剥去皮,再放入汤中煮至熟,食鸡蛋,喝黄酒和汤。③红花酒。红花15g,用黄酒1斤浸泡5天,适量饮服。④桃仁粥。桃仁10g,研碎,与粳米共煮成粥服用。

4.寒凝血瘀

(1)主症月经闭止。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黯,苔白,脉沉紧。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艾附暖宫丸,亦可用益母草45g,红糖适量,水煎,每日2次。

针灸方法:命门、大椎、天枢、关元、合谷、三阴交、肾俞等穴,毫针用泻法。

饮食方法:①肉桂韭菜根粥。肉桂2g,韭菜根100g,粳米60g,红糖20g。将肉桂、韭菜根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食用时加红糖。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服。②益母草糖枣茶。益母草30g,大枣30枚,生姜20g,红糖60g。以上四味一起水煎代茶饮。

5.痰湿阻滞

(1)主症月经后期、稀发、量少而渐闭。形体肥胖,或面浮肢肿,神疲肢倦,胸脘满闷,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苍附到痰丸或礞石滚痰丸、香砂六君子丸等。亦可用茯苓15g,桂枝6g,白术15g,泽泻12g,仙灵脾12g,水煎服。或薏米根50g,水煎。

饮食方法:①蚕沙酒。蚕沙60g,陈皮60g,黄酒500mL。将蚕沙、陈皮泡入黄酒中1~2小时,之后文火煮片刻,用纱布过滤,去渣饮酒。每次20~30mL,日2次。②薏仁扁豆粥。薏苡仁20g,白扁豆20g,茯苓20g,粳米60g,红糖适量。将薏苡仁等洗净,同入锅中加水煮粥,熟后加入红糖适量食用。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食。③减肥粥。冬瓜适量,切块,与粳米同入锅中加水煮粥服食。

其他疗法:平时注意节制饮食,少食肥甘厚腻之品。

绝经前后诸症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症,又称经断前后诸症。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妇女于49岁左右,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如受情志不调、疾病、营养、劳逸、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导致肾阴阳失调而发病。西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或早发绝经卵巢功能衰竭,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平调肾中阴阳,做好情志护理。

“辨证施护”

1.肾阴虚

(1)主症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晕耳鸣,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疼,足根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左归丸、杞菊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针灸方法:肾俞、太溪、关元、百会、三阴交、心俞、神门、内关。

饮食方法:①海参粥。海参适量,粳米或糯米100g。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煮烂后同米煮成粥食用。②合欢甘枣粥。合欢花20g,甘草15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粳米60g。将合欢花等三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大枣煮粥。每日一剂,分2次食用。③首乌芝麻粥。何首乌30g,山茱萸20g,黑芝麻15g,粳米60g,白糖适量。将何首乌、山茱萸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黑芝麻煮粥食用。每日一剂,分2次食用。

其他疗法:平时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饮食宜清淡但富有营养。

2.肾阳虚

(1)主症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脊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右归丸或全鹿丸。

针灸方法:肾俞、太溪、关元、百会、三阴交、加灸气海、脾俞、足三里。

饮食方法:①煎蚝饼。鲜蚝肉500g,豆粉80g,鸡蛋1个,青蒜苗15g,熟煮油100g,精盐、酱油、胡椒粉适量。先将豆粉加水拌成浆,放入盐、蒜苗末,浇在蚝肉上,拌匀。再在平底锅上放猪油烧热,将蚝肉浆平摊在锅底上,打入1只鸡蛋,均匀摊于蚝肉上,等待蚝浆下层酥熟后翻转,添适量猪油,双面煎熟后,加酱油、胡椒分等即可上碟。②益智二鲜汤。益智仁30g,仙茅15g,仙灵脾15g,粳米60g。将益智仁等三药水煎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每日一剂,分2次食用。③杞附炖羊肉。枸杞子20g,淡附片10g,羊肉250g,生姜20g,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和附片、枸杞子、生姜一同入锅中炖熟,加入调味品食用。

3.肾阴阳俱虚

(1)主症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2)调护方法

药物方法:三肾丸或桂附八味丸。

针灸方法:耳针,取皮质下、内分泌、内生殖器、肾、神门、交感,每次选2~3穴,埋针、压籽或压磁法。2日1次,两耳交替。

饮食方法:蚝豉焖韭菜,取蚝豉30g(也可用蛤蜊肉代替),韭菜60g,食盐少许。用温水将蚝豉浸发透,韭菜洗净切段。将韭菜、蚝豉同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置火上焖煮熟,调味即可食用。

其他疗法:平时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饮食宜清淡但富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