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孕育经典全书
32342100000017

第17章 1 初为人母

你或许注意到了,在宝宝降生后的数天,你的身体会有些戏剧性的改变,因为它开始恢复正常状态,并分泌乳汁以哺育你的宝宝了,这过程始于怀孕期间与分娩后。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你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有点奇怪与陌生。虽然产褥期比妊娠期短得多,它的重要性并不来于妊娠期,可以这么说,产后康复的好坏,关系到女人的终生幸福。新妈妈如何照料这段时期的身体,这一看似简单的事却蕴藏着不少的学问。

01 身体的变化

腹部肌肉的变化

产后的妈妈除了欣喜小宝宝终于降生了以外,同时也开始担心了起来,怀孕前后会造成的一些身材、皮肤问题,如身体变形、腹部肥胖等。妈妈怀孕的时候,为了满足宝宝成长发育的需要,吃饭和补充营养是每天常做的事,这时过多的脂肪就会囤积在腹部,而产后缺少运动和营养过剩,就会造成腹部肥胖。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娩出,你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一般女性分娩后体重会增加10~12千克,是正常的状态;但有很多女性怀孕期没做好饮食控制,分娩后体重却增加了15~20千克,这样很难瘦下来。在怀孕期间,腰围大约增加了50厘米,因此产后你会感到腹部是如此地伸张与松弛。

要预防“大肚子”,防范重于治疗。在怀孕阶段避免体重急剧增加,配合适度运动及皮肤按摩,是维持肚皮弹性、避免妊娠纹及产后小腹突出的最好办法。

以产后女性来说,腹部筋膜松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原因可大致分析如下:

皮肤老化松弛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弹性逐渐下降,近七成以上的中年女性都有这方面的困扰。另外超重或肥胖的女性,经过快速减重后,也会因为皮肤的弹性没有完全恢复,而出现小腹微凸的现象。

怀孕分娩

这是造成腹部筋膜松弛的主要原因。肚皮因怀孕、分娩而被撑大,所以凡生过小孩的妈妈,都会被肚皮松弛的问题所困扰,其松弛程度取决于分娩次数和怀孕期体重增加的程度。

肥胖

全身性肥胖,或者局部腹壁脂肪组织的堆积,都会造成小腹突出。

产后腹部臃肿,体态不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令人烦恼和沮丧。这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锻炼,才能使腹部肌肉恢复原先的状态与力量。

子宫的变化

经过漫漫的280天怀孕,妈妈的子宫从原来的50克一直增长到妊娠足月时的1000克。分娩后当胎盘排出子宫外时,子宫会立刻收缩,子宫底的高度会随着产后的天数而有改变。分娩后,子宫底高度降于脐平或脐下一指,产后第二天会稍高于脐,以后每日下降约一指宽度,约2周后子宫即下降至骨盆腔,从腹部无法摸到。一般来讲,产后的子宫需要6~8周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测量子宫底高度时,应先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自行按摩子宫及哺乳可以帮助子宫收缩,按摩子宫后,若发现子宫仍大而软,有压痛,是子宫复旧不全的症状之一,需立即请医生诊治。

产后,子宫底的位置应在腹部正中,但事实上怀孕时乙状结肠将子宫底推到右边,因此子宫底有时会偏右,子宫在产后可以自行清除黏附于子宫壁上的物质,经由阴道流出类似经期的血,和经血量差不多,有时量稍微多一点,称为恶露。刚开始2~3天,量多色红,渐渐的颜色会变淡红色,量少,到第10天后为黄色或白色。产后4~6周,多数已干净,若产后恶露量过多,有大血块,有恶臭,恶露时期过长或并有发热,腹痛时,须立刻找医生诊治。

小贴士

产后的子宫为了恢复原来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缩,所以在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感到产后宫缩的疼痛,这种宫缩会在妈妈给孩子哺乳时更为明显,但不会令人难以忍受。医学专家认为,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及哺乳是促进子宫恢复的最佳刺激。

子宫恢复主要包括3方面

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盆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子宫颈因为充血、水肿,而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就像一个袖口的形状,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内膜的复原

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子宫的收缩恢复是否良好的判断指标

1.刚分娩完的子宫底,从肚脐可以触摸得到,如果子宫恢复良好,到约2周,子宫就无法摸到,除非是长子宫肌瘤。

2.恶露的颜色从鲜红、暗红、深黑到淡红,最后到无色。

子宫快速复原的几个办法

1.产后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产褥期不要整天躺在床上。产后6~8小时,新妈妈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24小时后身体如果没有异样,就可以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预防生殖道炎症。

乳房的变化

产后,很多妈妈都会面临着一系列的乳房问题:比如,如何清洁,如何自检,以及如何防止乳汁渗漏等。

任何影响乳房的问题,都会让女性特别担忧。譬如乳癌切除乳房、怀孕授乳、退奶药让乳房似乎变小等,都是女性关注的事情。初为人母的您可能会对自己的乳房感到有点奇怪与陌生。了解产后乳房的变化和泌乳的常识,有助于你去适应这些变化。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为输乳孔。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乳腺导管开口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狭窄处为移形上皮,壶腹以下各级导管为双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终末导管近腺泡处为立方上皮,腺泡内衬立方上皮。

产褥期乳房变化是妊娠期变化的继续。产后2~3天,乳房持续增大,皮肤紧张,表面静脉扩张、充血,有时可形成硬结并使新妈妈感到疼痛。以前胸部扁平的女性,此时也会增大。但是怀孕时皮肤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结缔组织因身体的膨胀,变得比较柔软,容易延展。支撑组织的一些纤维,也会因此变得松弛,胀大的乳房重量增加,加重了支撑组织的负担,容易造成下垂。哺乳时增大的乳房,在急剧退奶后,可能造成乳房皮肤皱缩,加上支撑纤维组织的松弛,容易变成的“布袋奶”。

由于乳房充血影响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就很容易引起淋巴结肿大的问题。病情严重时,腺管阻塞,乳汁不能排出,乳头水肿,同时可有不超过38℃的低热,称之为“泌乳热”。有些妈妈因某种原因未采用母乳喂养的,上述的乳房变化一般在1周左右恢复正常。

产褥哺乳和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是不可分的,它由十分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妊娠期乳腺已做好充分准备,具备了泌乳的功能。但在分娩前大多并无乳汁分泌,这是受激素的调节作用所致。

分娩结束后,受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乳汁开始分泌。妈妈给宝宝喂奶时会分泌“爱的荷尔蒙”——名为“泌乳素”的激素,也正是这种物质让你和所有天下的母亲一样富有爱心。

小贴士

产后乳房变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怀孕的时候,乳腺会变得很发达,乳房变大。由于乳房内部没有肌肉组织,因此给予适当的乳房支托,对维持乳房外形是很重要的,也可以预防乳房下垂。所以不管是否哺喂母乳,做好乳房护理都是很必要的。

02 产后小心呵护你的伤口

自然产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产妇和婴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瓜熟蒂落”在医学上就是指的阴道自然分娩。如果孕期产前检查正常,绝大多数人是能平安顺利分娩的,产后母亲身体恢复也较快。自然分娩时的阵痛可使孕妇大脑中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比吗啡作用更强的化学物质,可给产妇带来强烈的快感。另外产妇的垂体还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这种激素不但能促进产程的进展,还能促进母亲产后乳汁的分泌,甚至在促进母儿感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临产时随着子宫有节律的收缩,胎儿的胸廓受到节律性的收缩,这种节律性的变化,使胎儿的肺迅速产生一种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因此出生后的婴儿,其肺泡弹力足,容易扩张,很快建立自主呼吸。在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有一种类似于“获能”的过程。自然分娩的婴儿能从母体获得一种免疫球蛋白,出生后机体抵抗力增强,不易患传染性疾病。

在分娩时,胎儿由于受到阴道的挤压,呼吸道里的黏液和水分都被挤压出来,因此,出生后患有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湿肺的机会相对减少。

另外随着分娩时胎头受压,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相应出现血液充盈,兴奋呼吸中枢,建立正常的呼吸节律。从阴道自然分娩的婴儿经过主动参与一系列适应性转动,其皮肤及末梢神经的敏感性较强,为日后身心协调发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报道,通过阴道分娩的胎儿,由于大脑受到阴道挤压而对小儿今后的智力发育有好处。大多数新妈妈都会在自然产后发生会阴痛,特别是受压迫时。这与分娩时会阴擦伤或裂伤,或做会阴切开术密切相关。

会阴切开使皮肤肌肉切断,神经分离、断裂,加上缝合,会引起创口性疼痛;会阴水肿,伤口缝线紧勒,会引起持续性水肿性疼痛;伤口里面出血形成血肿,会引起明显的胀痛;伤口肠线吸收不良或伤口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硬结,均会在产后引起会阴疼痛。会阴是在阴道与肛门之间的皮肤与肌肉,若该处有切口缝合,或分娩时由于婴儿的头部通过造成了淤血,这个部位就会在最初几天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在产后1~2周会逐渐减轻。

改善最初疼痛的方法

1.在休息和睡眠的时候,尽量平躺着,可以帮助减缓会阴部肌肉的压力。还可以在臀部与腰部各放一个枕头,要小心地避免压迫到胸部,才不会使乳腺受压迫,而导致乳汁淤塞。

2.坐立时,注意将身体重心注意转向右侧,减轻伤口受压引起的疼痛。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及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缝线让脓液流出,可以减轻疼痛感。

3.给孩子哺乳时,要注意姿势,可以选择侧躺在床上喂,这样可以减轻部分的会阴肌肉压力。如果条件合适,也可以坐在中空的橡皮垫上哺乳婴儿,但是,不要坐得过久,否则可能会导致会阴部的肿胀。

4.养成坐浴的习惯,一天最好4次,一次15分钟,如此可帮助缝线的吸收,也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得伤口尽快愈合而避免感染。要注意的是坐浴时最好不要加入市售的清洁液,因为它会使得伤口过分干燥而有脱皮现象,伤口反而会更加疼痛,一般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用清水即可。

5.用小镜子来看一看会阴处的缝合伤口,你会发现真正的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糟。

6.上厕所排尿时,身体向前倾而坐,还可以采取半蹲的方式,以免过度疼痛。在使用卫生纸的时候,擦拭的方向也是由前向后,以避免先前接触过肛门的卫生纸碰到阴道。

7.伤口水肿时,如果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95%乙醇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每天2次,减轻水肿后疼痛会随之消失。

8.伤口血肿引起的胀痛,应及时去医院切开血肿并取出血块,加强会阴部护理,同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9.坚持做基本的骨盆肌肉收缩运动。要尽快地开始去做,该运动能加速你的痊愈。

10.会阴伤口拆线后,要注意防止排便时用力向下屏气,以防伤口裂开,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便秘。产后要勤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

小贴士

女性阴道口、尿道口及肛门距离较近,正常阴道分娩时会阴可能会有伤口存在,经常会被产后恶露、大便、小便污染,所以产后会阴的护理极其重要。否则,若导致产褥期感染,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就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剖宫产

剖宫产即经腹部切开子宫,将胎宝宝取出的分娩方式。这主要适用于胎儿过大、母亲的骨盆无法容纳胎头、母亲骨盆狭窄或畸形,或者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缺氧,短时间内无法顺利通过阴道或母亲患有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而无法承受自然分娩,可行剖宫产。剖宫产是处理难产的主要手段,所以不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分娩后,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新妈妈或腹部脂肪较厚的新妈妈有可能引起伤口感染。另外,有些人因体质关系,瘢痕会越长越大,不但影响外观,还会有瘙痒的困扰,处理上十分棘手,如果有这种体质,手术后不久应该使用硅胶片,以减少蟹足肿瘢痕疙瘩发生。由于手术伤口范围较大,皮肤的伤口在手术后5~7日即可拆线或去除皮肤夹,也有的医院进行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但是,完全恢复的时间需要4~6个星期。

因此,一定要细心呵护这些伤口,避免给非常忙乱的月子里增添更多麻烦。

要少用止痛药物

剖宫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慢慢地消失了,于是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剧烈疼痛。为了能够很好休息,使身体尽快复原,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在此之后,就要多一些忍耐,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讲,伤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每天用手指头轻轻按摩伤口3~5分钟,减少瘢痕产生。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应用术后镇痛泵,分为静脉和硬膜外两种,可以由产妇自行控制。又称PCA(pacient controlled anesthesia),可以帮助度过前两天疼痛的日子。

术后应该多翻身

麻醉药物对肠蠕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术后12小时,可泡一些番泻叶水喝,以帮助减轻腹胀。煮萝卜汤也是常用的方法,但不要太油腻。

卧床宜取半卧位

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妈身体恢复与阴道自然分娩者相比要慢得多,在产后24小时后就可起床活动。因此,剖宫产者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但若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妈最好睡硬板床。

保持腹部切口清洁

手术后2周内,要避免沾湿腹部的伤口,应该禁止全身的淋浴,而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恶露未排干净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伤口未愈合前请勿弄湿或弄脏,万一弄湿的话,必须立即擦干,并涂上优碘。每天冲洗外阴1~2次,注意不要让脏水进入阴道;伤口较平的人使用透气纸胶带,若是易过敏、易产生瘢痕体质的新妈妈,则可按医师指示,使用硅胶。如果伤口发生红、肿、热、痛,不可自己随意挤压敷贴,应该及时就医,以免伤口感染延误治疗,使整个产假都“泡”在伤口处理上。

尽量早下床活动

不要以伤口疼痛为借口,而逃避运动。只要体力允许,产后应该尽量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增加肠蠕动的功能,促进子宫复位,而且还可避免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下肢血栓。下床时先行侧卧,以手支撑身体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在咳嗽、笑、下床前,用手及束腹带固定伤口部位。

要忌食胀气食物

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才会逐渐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应该进食流食1天,如蛋汤、米汤,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甜食、水果等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

要尽早顺畅排尿

在拔除尿管后,要多喝水,稍有尿意就要试着去解小便。新妈妈第一次排尿可能会稍有不适,要多喝水,多解小便,慢慢就会消失。还要注意排尿一定顺畅,如果一点点挤着尿就是膀胱功能没恢复好,需要重新插尿管,锻炼膀胱功能之后就可以顺利排尿了。

03 分娩后的24小时

分娩是令人难忘的时刻,盼望、阵痛、紧张,每个人都等待令人激动的那一刻来临。当宝宝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世上,当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呱呱落地的小宝宝身上,历尽艰辛的妈妈,就象凤凰涅一样,用尽量最后一点力气而升华,得到了“妈妈”这伟大的称呼,她将要迎来的是崭新的一天。

1.好好休息。分娩之后看到自己的宝宝,不少新妈妈都会心花怒放,感到非常满足,紧接着由于分娩的疲倦,会不知不觉地睡意袭来,这时,你可闭目养神或打个盹儿,不要睡着了,因为要给宝宝喂第一次奶,医护人员还要做产后处理,顺产的新妈妈还要吃点东西。

2.预防产后出血。产后1小时左右你会出很多血,这是子宫里未排净的余血、黏液和其他组织。血量会逐渐减少,刚开始是暗红色的,然后会变成粉红色,最后会变成褐色。产后出血会持续6周左右。一旦阴道有较多出血或掉出组织物,应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让婴儿吸吮乳头。分娩后半小时就可以让婴儿吸吮乳头,这样可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同时,还有利于子宫收缩。哺乳时间以5~10分钟为宜。产后第一天可以每1~3小时哺乳一次,哺乳的时间和频率与婴儿的需求以及新妈妈感到奶胀的情况有关。产后第一天,新妈妈身体虚弱、伤口疼痛,可选用侧卧位喂奶。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几下,以防回奶。

4.尽早排尿。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分娩后4小时即可排尿。少数新妈妈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其原因可能与膀胱长期受压及会阴部疼痛反射有关,应鼓励新妈妈尽量起床解小便,也可请医生针刺,或药物治疗,如仍不能排尿,应进行导尿。

5.预防便秘。产后最初几天,新妈妈几乎都有便秘的困扰。这是由于肠道和腹部肌肉松弛的缘故。所以,顺产的新妈妈从分娩当天就可多补充液体和吃些青菜水果来加以改善。

6.注意会阴卫生。分娩时体力消耗大,产后疲乏,抵抗能力差,恶露多,若不注意会阴卫生,就易发生感染,引起生殖道和盆腔炎症,影响生殖器官康复、身心健康甚至殃及新生儿,所以要及时更换无菌卫生纸或卫生巾,及时清洗会阴部,并注意科学清洗(自尿道向肛门单方向清洗)。产后24小时内,新妈妈若有发热、会阴部或肛门下坠不适感及疼痛时,应请医生诊治,以防感染、血肿。

7.调理饮食,加强营养。分娩让身体经历了一场严酷的考验,虚弱的身体急需补充营养。哪怕你什么都不想吃,也要强迫自己慢慢吃点东西,至少要喝点水,否则你可能会脱水。

8.注意环境。从产房转至病房后,房间要注意卫生,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18℃~20℃),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由于刚分娩后的新妈妈需要静养以恢复体力,亲友最好不要在此时来探望。有慢性病或感冒的亲友更是不要来探视新妈妈及新生儿,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04 产后症状

怀孕时,大多数准妈妈都对如何减轻分娩痛很关注,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产后的一些疼痛,这是产后的症状。

子宫痛

大部分的新妈妈在产后都会出现子宫收缩疼痛,这就是所谓的“产后痛”。产后痛的原理和分娩时的子宫阵痛一样,都是子宫间歇性的收缩引起的,通常会持续两三天。

产后子宫收缩的目的在于帮助子宫止血,并且将子宫内部残余的血块排出,以促进子宫的恢复,有其正面的意义。通常第一胎产后的子宫,由于子宫肌肉较为有力,能够持续收缩,产后痛的感觉不明显。第二胎以上的子宫,由于子宫肌肉的力量较差,无法持续收缩,必须要间歇性的收缩用力,疼痛的感觉就会比较明显。多胞胎或是羊水过多的新妈妈,产后子宫积满血块没有排空,子宫必须努力收缩,也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

通常分娩以后,医师会开出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有些新妈妈对于子宫收缩药物反应较强,就会感到强烈的子宫收缩痛。此外,哺乳新妈妈,因为宝宝吸奶的时候会刺激分泌子宫收缩的激素,疼痛也会比较厉害。如果产后痛的程度很强烈,引起身体不舒服或是焦虑失眠,可以采取下面的步骤改善:

1.告知医生,视情况停止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或减量。

2.请医生开镇静止痛药物。

3.下床走路,帮助子宫积血排空。

4.采用俯卧的姿势,可以减轻疼痛。

5.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或是冰冷的食物。

6.按摩足部的三阴交穴,或是背部膀胱经的相关穴道,可以减轻疼痛。

新妈妈要对产后子宫的变化进行观察,不要听其自然,以防出现问题或耽误治疗。子宫疼痛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使用抗生素、止痛药,并加以适当引流。还有极少数疼痛是因子宫内感染物无法排出,这就必须手术取出感染物了。

为使子宫尽快回位,可以选择适当睡姿,经常变换睡姿和卧姿。产后如果一直平卧,多会引起子宫后倾和产后腰痛,还会影响下次受孕,故应经常变换姿势。此外,也不可久坐,也不要用手臂支撑身体哺乳,否则会引起腹痛、关节痛。

肌肉酸痛

产后常常有手、脚、腰、背等处肌肉的酸痛,尤其是产程过长或平时很少运动的新妈妈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

一般人都会想到,分娩后会阴疼,或是剖宫产刀口疼,可是为什么胳膊和腿也疼呢?这是因为分娩时会变换不同的姿势,把腿长时间放在产床的脚蹬上,或身体下垫了一些什么东西,致使腿一直处于比较别扭的姿势,因而引起腿痛。另外,分娩时用力,胳膊也在帮助使劲,或许当时根本没什么感觉,可在之后就会发现胳膊也很酸痛。

解除这类疼痛的最好方法是热水浴、按摩和一些能够放松的方法,产后适当做一些运动也能减轻症状。一般来说,这类疼痛无需服药就可自行消失。疼痛明显时局部进行热敷或理疗,或到医院做超短波等物理治疗。

推荐食谱

八珍汤

原料:黄芪15克,加入羊肉块500克,莲藕块50克,山药块50~100克,黄酒、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黄芪加水300毫升,煎取汁200毫升,加入羊肉块、莲藕块、山药块、黄酒适量共炖成汤,加入盐。2~3次/日,连服5~7日,宜常服。

功效:补气血。主治气血虚弱型产后身痛。

巴戟当归羊肉汤

原料:羊肉块250克,巴戟天30克,当归12克,生姜6片。

制作方法:羊肉块入沸水去除膻味,与巴戟天、当归、生姜同入炖盅,加沸水适量,盖好盅盖,隔沸水以小火炖2~3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补气养血、温中暖肾、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下气通乳,主治产后体虚。

五爪龙乌骨鸡汤

原料:乌骨鸡500克,五爪龙、千斤拔各30克,红枣5个(去核),盐适量。

制作方法:乌骨鸡去毛、内脏后斩件,五爪龙、千斤拔切碎,与红枣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汤成后加盐调味。饮汤食肉,2次/日,连用3~5日。

功效:补益气血,舒筋活络。主治产后气血两虚型萎痹;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悸,下肢酸软,行走不便,肌肤麻木,易抽筋。

乳房胀痛

新妈妈在分娩后的2~3天,乳房会逐渐开始充血、发胀,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汁分泌得过多,又未能及时排出,就会出现乳房胀痛。如果未能及时排空乳房,持续胀痛容易引起乳腺炎。不过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的。

乳房胀痛的主要原因

1.产后3~5天乳腺不够通畅,乳汁积聚造成的。

2.新妈妈的乳头凹陷,加上乳汁黏稠,新生儿吸吮困难,造成的乳房胀痛。

3.在妊娠期间心情郁闷等使乳房形成硬块,造成乳汁不畅。

乳房胀痛多发生在产后数日到数周,其成因多为乳汁排出不畅,所以处理方法以局部冷敷、少喝汤,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或是减少乳头刺激为主,这样可以减少乳汁的分泌。此外,由肿胀处向乳头方向按摩,或用真空吸乳器吸乳汁都有利于解决乳房问题。如果真觉得很疼,哺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宝宝饿了就让吸吮乳房,而不要考虑定时定量的问题,这样能够帮助乳腺尽快畅通。

另外,还可试试热敷,这也可帮助乳腺通畅。除非宝宝真的不肯吃奶,一般不要使用吸奶器,那样会使身体分泌更多的乳汁,加剧疼痛。要尽量让宝宝根据需要吃奶,这样乳房很快只分泌宝宝需要的乳量。

如果新妈妈乳房红肿、疼痛或发热,就是乳房发炎了,此时应挤出乳汁,服抗生素和止痛剂,经过1~2周的治疗就可以痊愈。

降低乳房疼痛的办法

1.乳房出现胀痛时,用双手将乳汁挤出。洗净双手,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轻轻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进行按摩挤压,乳汁排出后新妈妈会立刻感到轻松,疼痛减轻。在按摩期间,新妈妈衣服要宽松,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2.尽管挤压会使新妈妈感到乳房胀痛,但切不可因怕疼痛而不进行及时处理,这样只会加重胀奶,使乳房胀痛更为加剧。

3.给宝宝哺乳时,一定注意排空双侧乳房。如果小宝宝吸不完乳汁应该及时挤出,这样既能减少乳房胀痛,又能促使乳汁的分泌。

膀胱痛

无论是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如果尿频和小便疼痛,表示尿道和膀胱可能发生感染。

整个分娩的过程中,膀胱都会受到胎儿先露部位(最常见的是胎头)的压迫,而在进入第二期产程时,受到压迫的程度更严重。长时间的压迫,一方面可能造成产后膀胱下垂,另一方面则可能伤害到膀胱,使得新妈妈在分娩后发生排尿困难,甚至无法自解小便。

分娩的过程越辛苦,胎头越大,则新妈妈发分娩后小便困难的概率越高。因为膀胱充盈的时间越长,膀胱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新妈妈在分娩中,应该注意随时将膀胱内的小便解干净。总之,膀胱内的小便越少,膀胱受伤害的可能性也越小。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由于产程过长,排尿不顺畅,尿液积在膀胱无法排出,新妈妈会感觉小腹胀痛。新妈妈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潴留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预防膀胱炎发生的方法是:在产后宜多饮水多排尿,不要使尿液在膀胱里滞留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咽喉痛

咽喉是咽与喉的总称,指舌根后喉腔最宽处,是口腔与气管、食管之间的通道,全身有许多经脉循环或贯穿于此。其疼痛除外伤外主要由炎症引起。

当伤风、感冒、麻疹、急慢性咽炎和喉炎、扁桃体炎等都可以出现咽喉疼痛。此外,气候干燥、喝水少、过度疲劳或某些物质过敏,也可以发生一时性咽喉疼痛。产后咽喉痛常见于分娩时大喊大叫、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剖宫产时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新妈妈,治疗和处理方式就是让新妈妈多喝水,使用消肿止痛药,并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这种疼痛大多数日可以消失。

缓解咽喉疼痛的方法

1.搓手疗法。此为日本流行的一种防治感冒的手掌操。手指拇指根部,医学上称其为大鱼际。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可一治即消。方法很简单,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像搓花生米皮一样,两手上下交替。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2~3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防治感冒、咽痛等。

2.热蒸气吸入疗法。吸入热蒸气可使咽喉部干痒和刺激性咳嗽等好转,简单的方法:用水壶煮沸水,让患者张口对着水蒸气缓缓吸入,或取精油少许加入沸水内吸入,效果更好。

推荐食谱

滋阴清热饮

制作方法:每次用天冬12克,麦冬12克,橘梗9克,山豆根6克,岗梅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有滋阴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

罗汉果利梅煎

制作方法:用雪梨1个或雪梨干30克,罗汉果半个,岗梅20克,水煎服或代茶水饮,每天1剂。

功效:产后风热感冒、咳嗽和多痰者宜多食之,小便淋浊不通者多喝此汤即可使小便清亮、通畅。

银耳沙参鸡蛋饮

制作方法:每次用银耳10克,北沙参10克,水煎取汁,然后打入鸡蛋1~2个,蛋熟后加适量冰糖服用。

功效:有养阴清热、润肺等功效。适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引起的咽干喉痛、口渴等症。

乌梅饮

制作方法:每次用乌梅5枚,打烂,放杯内,开水适量浸泡15分钟,去渣,慢慢含咽,每天1次。

功效:适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痛及声音沙哑等症。

头痛

头痛的原因非常多,也是让医师最“头痛”的问题。一般常见的是紧张性头痛,多发生于压力大、感冒、睡眠不足、体力透支的新妈妈。

疼痛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这些疼痛让人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有的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产后头痛的原因,很可能是因激素分泌水平的改变而引起的。还有一种可能是,如果在分娩时采用了硬膜外腔麻醉镇痛或脊椎穿刺,也会引起剧烈头痛。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感觉到太阳穴紧绷,像有带子在勒着一样,可以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如果是“偏头痛”,一般都有头痛病史,伴有眼眶疼痛、畏光、流泪,治疗时需要多种药物的配合才可达到疗效。如果是“血管搏动性头痛”,就需小心是否有血压过高的问题。

对于第一种头痛,放松是最好的方法,头痛症状会随着激素分泌逐渐恢复正常而消失,如果需要,也可以适当地吃些止痛药。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应平卧几天,必要时可使用咖啡因止痛。

当疼痛特别严重时,可使用药物、针灸、推拿按摩、局部神经阻滞等综合疗法治疗。

如除了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头痛外,一般功能性疼痛如头痛,采用非药物疗法,常常可收到意外效果,例如:

音乐止痛法

疼痛中的新妈妈可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乐曲,以缓解疼痛。可以边听边唱,也可闭目静听或随节拍轻微活动手脚。这样既可分散注意力,又可缓解紧张情绪。

选曲原则,一种是按新妈妈情绪给以同样的音乐。如新妈妈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就给予兴奋的音乐,去增强他的兴奋性,过一会儿,她就会感到疲劳了,自然会产生疲劳的情绪。抓住这个时机,再给以有镇静效果的乐曲,最终会达到让兴奋情绪平静下来的目的。

如果新妈妈的情绪处于郁闷状态,则应给以较压抑的小调。因为某种情绪在音乐的支配下,达到顶峰时,会出现一个向相反情绪转化的时刻,而这一时刻,正是新妈妈感到畅快的时刻。另外也可根据新妈妈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好选曲,而不是根据疾病的种类,对新妈妈给以良好的音乐刺激,会增加治疗效果。

转移止痛法

当新妈妈疼痛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听故事、读书、逛公园与朋友交谈。

呼吸止痛法

疼痛时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然后慢呼慢吸,呼吸时双眼闭上,想象新鲜空气缓缓进入肺中,同时,心中默数1、2、3、4。

松弛止痛法

人们都知道疼痛难忍,而同一强度的疼痛刺激,对于不同生理和心理状态的人反应不同。有的感觉略有疼痛,有的觉得忍无可忍。医学认为,疼痛刺激在人体的反应强弱,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能够减轻疼痛感。患有疼痛新妈妈如能解除心理紧张、松弛肌肉,就会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从而起到止痛作用。松弛的方法很多,如叹气、深呼吸、闭目静思等。

自我暗示止痛

当新妈妈疼痛难忍时,自己要明白,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通过新妈妈的自我暗示,新妈妈可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疼痛的感觉就会减轻了。

刺激健侧皮肤

疼痛时,可以通过刺激疼痛部位对侧的健康皮肤,以分散注意力,使其注意不到患处的疼痛感觉。如左臂疼,可刺激右臂皮肤,刺激的方法有按摩、冷敷、涂清凉油等。

此外,鼻窦炎、外伤或脑部肿瘤、感染、青光眼等也可能出现头痛,初步处理无效后必须迅速就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产后如果头痛,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多,但此类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最主要的,还是要学会自我调整。如与知己谈心、唱唱歌、听听音乐、适当做做热水浴、面部护理和全身按摩等等。打扮一下自己,换一身新衣服,留一份好心情。也许“头到痛时无情绪”,但试试看吧,可能这会胜过一剂良药。

05 幸福妈妈出院须知

出院的准备工作同入院的准备工作一样重要,这一点常常会被忽视。首先,新妈妈和新爸爸往往以为,孩子平平安安生下后,一切大功告成,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对于出院的事情不容易引起重视。

其实,新手父母在产前就应该开始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早准备为人父母应具备相关知识。

掌握照顾新生儿的基本知识

在家护理新生儿的内容

1.新生儿沐浴。

3.喂奶知识。

2.脐带护理。

4.预防注射。

5.新生儿代谢筛检。

7.体温测量及异常体温处理。

6.黄疸观察。

8.婴儿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读懂新生儿不舒服的表现

新生儿遇到不舒服时,会以异于平常的表现及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所以你在医院的日子里要学会如何去读懂。当出现以下这些状况时,应就医诊治:

1.活动力变差,哭声弱,突然不太哭闹、不爱活动。

2.昏昏欲睡显得特别累,不易叫醒,吵醒后又立即入睡。

3.食欲变差,奶量明显减少,若强迫吃奶即吐奶。

4.吃奶时变得很累、易喘,口鼻周围发紫,异常的盗汗等。

5.体温38℃以上。

6.喷射性吐奶。

7.严重的水泻。

8.肤色愈来愈黄。

9.耳朵有分泌物流出。

10.呼吸时有异于平常的呼吸声或有浓稠性的鼻涕。

准备好当天抱宝宝回去穿的衣物、包巾,若回家路程所需时间超过7小时以上,则需准备奶瓶、奶粉、开水,以备中途所需。

了解出院前要做的事

1.出院前医生须为新生儿完成全身的健康检查。

2.确定黄疸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护理人员须确认宝宝的新生儿代谢筛查工作已完成。

4.护理人员核对预防注射(卡介苗及乙型肝炎第一剂)是否完成。若未接种者,应查明原因,并完成预约时间。

5.准备好出院前医院提供的物品,如健康手册、诊断证书、出生证、乙型肝炎手册、育婴手册、脐带护理包、临时挂号证、预约挂号单等。

出院准备工作,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希望父母们能善用医院提供的资源,使每个宝宝皆能在父母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06 产后检查

不少新妈妈认为,只要孩子顺利生下来就没事了,其实不然,产后检查也十分重要。产后检查能及时发现新妈妈的多种疾病,还能避免患病的新妈妈对婴儿健康造成的影响。

你终于将孩子生出来了,度过了难熬的“月子”,你的身体复原了吗?你自己感觉良好是一回事儿,身体内部各个脏器究竟恢复得如何,这还需要你去医院做产后检查。而且,你在给自己做检查的同时,别忘了去儿科,给你的宝宝也进行一次检查,这样不仅能够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而且也利于早发现孩子是不是缺钙等一些营养方面的问题。这种检查一般应在产后42~56天进行。产后检查的具体项目有很多,除了全身一般情况检查外,还有专业的妇产科检查。

量体重

体重是人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过重或过轻都是非正常的表现,一旦超过限度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体重测量可以监测新妈妈的营养摄入情况和身体恢复状态,时刻提醒新妈妈注意,防止不均衡的营养摄入和不协调的活动量危害身体健康。

内科检查

对于有产后并发症的新妈妈,如患有肝病、心脏病、肾炎等,应该到内科检查;对于怀孕期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新妈妈,则需要检查血和尿是否异常,检查血压是否仍在继续升高;如有异常,应积极治疗,以防转为慢性高血压。

另外,对于产后无奶或奶少的新妈妈,应请医生进行饮示指导,或给以食物、药物治疗。

妇产科检查

需要检查盆腔器官,看子宫是否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的量和颜色是否正常、子宫颈有无糜烂、会阴和阴道的裂伤或缝合口是否愈合等。剖宫产术后者,应注意检查腹部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子宫与腹部伤口有无粘连。

乳房检查

由于充满乳汁,产后乳房变得非常丰满、娇嫩。每天和宝宝嫩嫩的脸蛋、小嘴接触,而乳房的外表又非常“柔弱”,常常抵不住一些哪怕是轻微的伤害,乳胀、乳房疼痛等常常会来困扰新妈妈,严重的可能感染乳腺炎,威胁乳房健康。乳胀、乳房疼痛还会影响泌乳系统,造成乳汁滞流,而乳房分泌的乳汁又直接影响着宝宝的健康。

因此,给乳房作检查,不仅是对新妈妈的保护,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来说也是一道保障。

新妈妈应请医生帮助确定采取适宜的有效避孕措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人工流产手术对正在恢复身体的新妈妈来说十分有害而且危险。

07 产后生活细则

房间要舒适宜人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坐月子的新妈妈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都需要“捂”,衣服穿得厚厚的,窗户关得严严的。殊不知,如果新妈妈“捂”得太紧,室内空气不流畅,加之产后虚弱的身体,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室内环境安宁、整洁、舒适,有利于新妈妈的休养。如果室内摆设杂乱无章,空气污浊,喧嚣吵闹,就会影响新妈妈的身心健康。优美的环境既能美化新妈妈的生活,有利于新妈妈休息,又能美化新妈妈的心灵,致使其精神愉快,早日康复。

新妈妈在月子里的居室往往是门窗紧闭,俗称“捂月子”,这是没有道理的。新妈妈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乳汁的分泌,恶露的排出,加上在室内大小便等,各种气味混在一起,对新妈妈的恢复十分不利。

医院病房空气消毒实验证明,紧闭门窗的房间,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通风换气后,细菌很快下降,说明空气流通是空气消毒的最好方法。不要因为产后或发热而紧闭门户,应该保持居室温暖通风,即使冬天也要短时间地开窗换气,但注意门窗不要对流,不要让冷风吹到新妈妈及婴儿身上,以免着凉。

房间里的阳光要充足,而且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在这里吸烟,以免新妈妈和宝宝成为二手烟的受害者。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定时开窗换气,使房间里总是保持新鲜的空气。需要提醒的是,换气时最好让妈妈和宝宝暂时离开房间一会。

新妈妈的居室环境,对她的康复可谓意义重大。新妈妈的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内温度最好保持恒定,以20℃~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60%,避免室温过高和湿度过大。

天气过于炎热时,为了避免妈妈中暑,可用电风扇或空调来降室温。但切不可把温度降得过低,以免妈妈和小宝宝受凉,患上伤风感冒。别忘了给卧具、家具消毒,阳光直射5小时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除此以外,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卫生不可忽视,要随时清除便池的污垢,排出臭气,以免污染室内空气。在新妈妈的卧室内宜放些卫生香,这样可调节室内空气,消毒抑菌。当卫生香点燃后,紫烟缭绕,芬芳飘逸,清洁空气,芳香提神,非常有益于室内的环境卫生。一般一间屋内每次点燃1支卫生香即可,以防化学香精的烟雾引起中毒。

新妈妈的房间要卫生整洁,新妈妈及婴儿的物品要分类放好,不要乱用乱放,杂乱的居室,易导致新妈妈心情不好,尤其是喜欢整洁的女性。

新妈妈的身体比较虚弱,抗病能力变弱,要注意避风寒湿邪,尤其是妊娠时骶髂韧带松弛,骶髂关节损伤,一旦受风、受寒、受湿,便极易导致腰腿疼痛。所以,新妈妈必须避风寒和潮湿。但避风寒和潮湿,并非紧闭门窗,特别是在盛夏季节,紧闭门窗往往会导致新妈妈中暑。

充分地卧床休息

妈妈在分娩时消耗了很大的体力,加之出血、出汗,产后一定要注意充分地休息。产褥期应保证新妈妈有充足的睡眠,每天要保证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这样有助于体力恢复,并可提高食欲,促进乳汁的分泌。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许多女性惊讶地发现她们非常容易感到疲惫,这个时候就不要过于着急,做事一定要慢慢来——你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通常产后半个月可做较轻的家务劳动,1个月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产褥期应避免重体力或蹲位姿势的劳动,也不要站立过久,以免造成日后的阴道壁膨出和子宫脱垂。

穿着要薄厚适中

产后身体大量出汗,内衣宜穿吸水性较强的棉制品,外衣要柔软透气。炎热季节不一定非得穿长衣、长裤,这样容易生热痱或引起中暑。

新妈妈的内衣内裤的选购原则应该是:吸汗、透气性好、无不良刺激的纯棉织品,应宽大舒适。衣着要常换,特别是贴身内衣更应经常换洗。内裤最好一天一换,内衣也要两天一换,以保持卫生,防止感染。

新妈妈的穿、盖应适中,以不感到过冷、过热为宜,尤其是夏天,切忌穿得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有的人认为新妈妈不能见风,在夏天也穿得厚厚的,这样容易导致中暑。

为防止产后发胖,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可选用前开式的内衣和塑身束裤。前开式的内衣好像运动内衣一般,可以体贴地包裹胸部又没有过分紧张的束缚感,前开式的设计也可方便授乳;塑身束裤则帮助子宫及伤口复原,促进皮下脂肪收缩,对恢复身材很有帮助。

产后还可选用腹带适当裹紧腹部,以防腹壁松弛下垂,但不可过紧,以免引起腹压过高,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新妈妈的鞋子,最好选用舒适的平底布鞋,不要穿高跟鞋,因为它可使身体的重心改变,加重各肌肉群的负担,容易引起腰酸腿痛。新妈妈的袜子应选纯棉线的,即使在夏天也不要赤脚,以免引起脚底及相应的关节疼痛。

冬天新妈妈的床铺衣着均须柔软,床上厚铺垫褥,被盖宜软,衣着宜穿棉衣、羽绒服之类,脚着厚棉线袜,下肢须注意保暖。春秋季节新妈妈衣着、被褥注意较平常人稍厚,以无热感为好,穿薄棉线袜。

别让身体受凉风

女性产后风湿病,又被称作产后风,又叫月子病,是女性在分娩的时候,因肌表、筋骨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侵入造成的。在月子期,肌表、筋骨合闭,使风寒停留于体内,为产后风难治的原因。典型症状是全身怕风畏冷,稍有开窗就有“凉风钻到骨头里”的感觉;哪怕是炎热的夏季,关节处也要绑上棉护套,才稍感舒适;全身关节、肌肉凉痛,十分痛楚。部分病人多伴有头痛、头晕、怕风、眼眶疼痛、眼睛干涩多泪,也有的病人关节和肌肉处有钻风感。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可正常也可以不正常,并不特异。此类病人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说明该病既属于风湿类疾病,但又与产后血虚、风寒湿邪有关,故而将其称为产后风湿病。

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的途径

1.产后大汗淋漓,而未保暖,感受了风寒之邪。

2.新妈妈所住房屋潮湿阴冷。

3.新妈妈感受门窗过道之穿堂风的侵袭。

4.新妈妈过早劳累或使用冷水洗衣。

5.新妈妈过早行房事。

6.新妈妈淋雨受湿。

女性产后由于胞宫受伤出血,导致血脉空虚,元气大伤,经络、血脉肌肉筋骨空虚,如果外邪乘虚而入,就会使肌肉、关节疼痛酸困沉重,怕风怕冷,从而导致此病。

一般产后风治疗不当,后果会比较严重,晚期可能会转为严重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症,风湿为风邪由表入里、渗透骨表、导致骨营养不良,变形,活动关节部位干枯坏死,风湿代谢物存积关节腔或腠理之间不得排出,浑身虚肿或水肿、活动关节腔积液、代谢紊乱、部分病人发展为类风湿,长期风湿侵入人体,占位机体,影响血脉流通,导致体内器官血脉失去营养、变形,有些机体肌肉组织萎缩,重者直接侵入到五脏六腑,引起脏腑疾病,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无力,四肢供营不足,筋骨干燥,形成严重的类风湿。而致产后风难治的一个主要原因,如风入肾脏可导致肾功能下降。产后风湿病在治疗上西药疗效差,可对症予以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此病能够及早得到诊治,其愈后良好,但是治疗不及时,则病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愈后较差,部分患者可能诱发其他难愈疾病。

要避免产后风湿的发生,产后至少20天内要避免吃冷饮、下凉水,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坐月子”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有一部分还是十分符合东方人的体质。一旦患产后风湿病十分麻烦,西医几乎无特效疗法,只有用中药敷脐疗法并打通督、任两条经脉,缓解症状。很多中医认为,患者连续6~7天用温黄酒100克送服筋骨痹痛消系列药物,关节处的酸痛可减轻许多。整个敷脐疗法要坚持约2个月,才有持久疗效。

及时排尿

新妈妈因分娩时用力,产后疲倦思睡,故最初24小时应卧床休息。但是产后应尽早在床上自解小便,否则胀大的膀胱会妨碍子宫收缩,不利于子宫的复原。

产后4小时要让新妈妈解小便。为什么要让新妈妈及时排尿?有2方面的原因:

1.产后尿量比怀孕期要多得多。这是因为内分泌的改变,雌、孕激素及醛固酮的作用,使孕妇的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使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这是怀孕期的生理需要,能够起到稳定母体环境的作用。增加的水分,一部分潴留组织间,另一部分使血液稀释。分娩后情况发生变化,由于胎盘排出,子宫缩小,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胎盘激素的突然撤退,醛固酮及皮质醇量减少,组织间液的回吸收增加也进入体循环,使循环血容量上升,孕期潴留的水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而产后尿量大大增加。在最初的几天里,24小时可排尿2000~3000毫升,应属正常现象。

2.预防产后出血。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黏膜充血、水肿、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及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胀大的膀胱妨碍子宫收缩会引起产后出血,还易引起膀胱炎。所以,一般在产后4小时让新妈妈解小便。

许多新妈妈,尤其是初为人母,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有的新妈妈膀胱里充满了尿,虽然有尿意,却尿不出来;有的新妈妈即使能尿,也是点点滴滴地尿不干净;还有的新妈妈膀胱里充满了尿,却毫无尿意。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怀孕期,孕妇体内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体外。但在怀孕晚期,由于增大了的子宫压迫膀胱,使膀胱肌肉的张力降低,在分娩时,胎儿的头又长时间紧紧地压迫着膀胱,使膀胱肌肉的收缩力减弱,因此,虽然分娩后子宫对膀胱的压迫减轻,但由于膀胱肌肉张力的下降和收缩功能的减弱,膀胱已无力将其中的尿液排除干净。

另外,有些新妈妈在分娩时做了会阴侧切术,小便时尿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也是产后小便困难的原因,也有些新妈妈不习惯在床上小便,也会影响及时排尿。如果产后5~6小时仍排不出尿液,医学上就称之为产后尿潴留。

产后小便困难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如果产后发生了小便困难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产后多饮水是使尿量增多的最好办法,新妈妈尽早自解小便,最好在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排尿时要增加信心,放松精神,平静而自然地去排尿,特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小便时争取半蹲半立的姿势。

2.用热水熏洗外阴或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周围或让新妈妈听流水声,以诱导排尿。

3.在下腹正中放置热水袋以刺激膀胱收缩。

4.可采用强刺激法刺激关元、气海、三阴交及阴陵泉穴。

5.药物治疗,肌内注射,帮助膀胱肌肉收缩。

如上述疗法均无效时,应在严密消毒情况下导尿,采取定期开放的方法,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1~2天后拔除尿管。通常经过上述新妈妈多能自行恢复排尿功能。

另外,还应指出,即使排尿后仍需注意防止膀胱内有残余尿。检查的方法为新妈妈排尿后在耻骨上方用力压小腹部,体会一下是否还有尿意。如果仍有尿意,说明有残余尿,需用上述方法治疗一个阶段,直到恢复正常排尿为止。

预防妇科感染

不论是孕期或产后,妇科感染的问题都是不容被轻视,因此,了解常见的感染种类,发生时间,以提高警觉,保障自己与胎儿的健康。

孕妇分娩后,生理发生巨大变化,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而致病。同时,气候冷暖不调、情绪不稳定、周围环境差、饮食调理不当等也是致病因素。

从女性的生理解剖看,女性的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都是管腔器官,彼此相通。而阴道与外界直接相通,输卵管伞端开口于腹腔,所以外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与腹腔是相通的。因此,外阴部的细菌可以经阴道逆行感染,直达腹腔。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有可能感染盆腔;如果宫腔内尚有胎盘、胎膜残留,则感染的机会更大。

产后感染的表现是各式各样的,自外生殖器到内生殖器可有以下的表现。

1.会阴、阴道、宫颈、剖宫产后腹部伤口的感染,感染多限于局部,除增加新妈妈的痛苦外,新妈妈全身情况良好。

2.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病菌通过胎盘剥离面侵入,扩散到子宫内膜层,由于入侵的细菌毒力和新妈妈的抵抗力不同,病情轻重不同。轻症者,除发热外,子宫有压痛,恶露有臭味;重症者,局部症状虽不明显,但全身毒血症明显,有高热、寒颤、头痛、嗜睡等症状。

3.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腹膜炎,炎症进一步扩散,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做好产后护理,应注意4个方面:

1.新妈妈居室的温度要适宜,要保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新妈妈的衣被要清洁,适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凉和中暑,应避开窗口和空调风口。

2.注意新妈妈的个人卫生。每天用温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坚持温水洗漱,用木梳梳头,并做到卫生用品专用。饭前饭后及喂乳前都要洗手。

3.合理搭配饮食。新妈妈的饮食要多样化,要少食多餐,夜间也可加餐1~2次。饮食以温、软易消化食物为主,应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忌食辣、生、冷及过硬的食物。对于人参、当归等大补药品,应遵照医嘱服用。

4.对于体温、血压等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采取科学的睡姿

宝宝降生后,新妈妈们从手术室回到病房,第一件事就是被扶到床上休息。这个时候平时看似最普通的睡觉就要被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做,卧姿也有了很多的讲究。作为新妈妈,你知道产后怎么睡最有利于自己身体的恢复吗?

新妈妈的卧姿不应有特别的规定,以经常地自由变换体位为佳。若身体无异常情况,在产后的第二天便可开始俯卧,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便于子宫恢复原来的前倾屈位。新妈妈在月子里多做胸膝卧位,多做加强盆底肌肉弹性和缩肛运动,均有助于防止子宫向后倾倒。

女性怀孕时子宫逐渐增大,这些韧带也随之被渐渐拉长。分娩结束,子宫迅速回缩,而韧带很难较快地恢复原状,且还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在分娩时过度伸展,或有些撕裂,因而使得子宫随着体位而发生变动。若经常采取仰卧位,子宫位置就会由于重力的关系而向后倾倒,而正常情况下子宫的位置是前倾前屈的。当子宫因躺卧姿势不当而变成后位时,子宫的长轴与阴道形成了一条直线,因此日后在站立时,子宫很容易从阴道内下降,促使子宫脱垂发生,新妈妈常会感到小腹坠痛和腰酸。若子宫颈长期露在外面,还可因干燥、摩擦而发生溃烂、糜烂和感染,流出脓样分泌物和血水,出现排尿困难及尿失禁,日后还可能出现痛经、经血量过多等症状。

顺产:左侧右侧有讲究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会阴部有切口,如果切口在左侧应当向右侧睡,如果切口在右侧就应向左侧睡,这是为了防止切口受到压迫。建议新妈妈可以以一种最佳卧姿为主,同时注意其他姿势的交替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剖宫产:6小时前后不一样

6小时前:新妈妈术后回到病房,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个小时。原因在于大多数剖宫产选用硬脊膜外腔麻醉,头偏向一侧可以预防呕吐物的误吸,去枕平卧则可以预防头痛。

6小时后:6个小时以后,可以垫上枕头了,并应该鼓励进行翻身,以变换不同的体位。采取半卧位的姿势较平卧更有好处,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伤口的震动和牵拉痛,会觉得舒服一些。同时,半卧位还可使子宫胫内积血流向后穹隆,以防止子宫胫内积血渗入到腹腔内。对新妈妈而言,半卧位的程度,一般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左右为宜,可用摇床,或者垫上被褥即可。

尽早开始运动

正常分娩后,经适当休息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即使是剖宫产的新妈妈,在手术后一天甚至当天,也可以下床活动,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除非有明确的医学原因必须卧床外,孕妇应尽早开始运动。

分娩时新妈妈付出很多体力劳动,感到十分疲劳,的确需要很好休息,但长期卧床休息,不活动也有许多坏处,因此一般情况下,新妈妈无特殊情况,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后24小时,就可起床下地活动了。及早下床活动有以下好处:

1.促进宫内积血排出,减少感染的发生。

2.产后血流缓慢容易造成血栓形成,早下地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组织代谢,防止血栓形成,这对有心脏病及剖宫产的新妈妈尤为重要。

3.早下地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排气早,防止肠粘连,这对剖宫产的新妈妈是很重要的;早下床活动有利防止便秘、尿潴留的发生。有利于体力恢复,增加食欲,促进母乳产生及产后的营养吸收。产后所谓“坐月子”,并不是指要卧床休息1个月,而是要适当地休息加活动,才能更好地恢复。

起床以后的活动量应当慢慢增加。起床的第一天,早晚各在床边坐半小时,第二天可以在房里走走,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与时间。1周后可适当地做些轻微的手、腿、腰部的摆动练习,并逐渐过渡到做床上操,塑形体操,或广播体操。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方法,对于减少腹部、腰部、臀部的脂肪积累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应该注意避免一开始就锻炼时间过长,活动强度过大,以免适得其反,影响新妈妈身体康复。另外,产褥期间不宜站立过久尽量少做蹲位练习动作,以防止子宫脱垂等女性病的发生。

吃些养生食品

为了补充分娩后身体消耗和准备哺乳,产褥期应增加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调配新妈妈膳食应注意:膳食质量好,食物品种多,松软可口,多食汤类,少食多餐,干稀搭配,荤素相宜。

产后1~2天,因产时体力消耗大、出汗多等原因常感口渴,应多进汤类,如猪蹄加木耳煮汤、酒酿加水煮蛋、鲫鱼汤、鸡汤等,汤类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利于下奶,使乳汁增多。

产后1~2周内胃肠蠕动减慢,胃液中盐酸分泌少,会影响食欲,故需少量多餐,既可保证热量又避免餐后不适。多选择一些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汤类、香菇、瘦肉、鸡蛋、鱼、肝、豆浆、牛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饮食宜清淡,脂肪不要过多,每日三餐之外,增加点心2~3次。待泌乳后才可以多喝汤,如鸡汤、排骨汤、猪蹄汤、鲫鱼汤、桂圆肉红枣汤、肉骨汤煮黄豆等,新妈妈切不可一味地喝汤,还要吃些汤中的鸡肉、鱼肉、猪蹄等,因为大量的蛋白质在肉中,汤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新妈妈容易发生便秘。蔬菜、水果类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丰富,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便秘。

科学洗澡

一般认为,正常分娩的新妈妈分娩后2~5天便可以洗澡,但是不应早于24小时,以选用淋浴为佳。产后6周内不宜洗盆浴或在大池洗浴,以免不洁澡水流入生殖道,引起感染。新妈妈虽然应当经常洗澡,但是产后气血虚弱、抵抗力差,容易受邪气侵害,所以产后洗澡时应注意保暖,以防风、寒、暑、热乘虚而入。

洗澡前应避免空腹,防止发生低血糖,引起头晕等不适。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即可。室温20℃最为适宜。

如果分娩过程不顺利,出血过多,或平时体质较差,不宜勉强过早淋浴,可改为擦浴。洗澡后,不要立刻把湿头发扎成辫子,不可立即睡觉,否则湿邪侵袭会导致头痛、颈痛。过分饥饿或刚吃饱时都不宜洗澡,最好洗淋浴。如果身体仍比较弱,新妈妈可以坐着洗。另外,新妈妈用洗发液洗头也没关系,因为洗发液里的化学成分少,冲洗干净了不会危害新妈妈健康。洗澡的次数不能太多,比正常人略少为宜。

正确刷牙

为了新妈妈的健康,新妈妈不但应该刷牙,而且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和保健,做到餐后漱口,早、晚用温水刷牙;另外,还可用些清洁、有消毒作用的含漱剂,在漱口或刷牙后含嗽,每次15毫升左右,含1~1.5分钟,每日3~5次。含嗽后15~30分钟内勿再嗽口或饮食,以充分发挥药液的清洁、消炎作用。可在产后3天采用指漱,即把示指洗净或在示指上缠上纱布,把牙膏挤于手指上并充当刷头,在牙齿上来回、上下擦拭,再用手指按压齿龈数遍。这种方法可活血通络,坚固牙齿,避免牙齿松动。

有些人采用拉锯式横刷法,这种刷法不但不能把牙齿刷干净,还会擦伤牙龈造成出血,引起牙龈炎和牙龈萎缩。长年累月横着刷牙,牙齿会被摩擦出一条条小横沟,形成一个三角形缺损,医学上称之为“楔形缺损”,严重时遇到冷、酸食物刺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酸痛感觉。正确的刷牙姿势:先从牙齿内壁刷起,再刷牙外侧,牙刷和牙齿成45度角,使牙刷振动式运动,从牙根刷起,后及全牙,包括牙齿的3个面用刷毛重复洗刷3~5次,将每个牙面都彻底清刷干净,每次刷牙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

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刷牙要选头小、磨毛、富有弹性的保健牙刷,做到每人1把牙刷,刷后用清水冲洗、甩干,置于通风、干燥处,最多不超过3个月要换一把牙刷,刷牙以水温35℃左右为宜,对于牙刷刷不到的牙齿里面,提倡用牙线来清除牙菌斑。

不能长久地看书或电视

产后过早或长时间看书、上网,会使新妈妈特别是孕期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眼睛劳累,日后再长久看书或上网容易发生眼痛。所以,在产褥早期不宜多看书或上网,待身体康复后量力而行。

分娩后大约2周后,新妈妈可逐渐习惯三口之家的生活。虽然忙于给宝宝喂奶和洗尿布,有时感到睡眠不足,但只要丈夫勤于帮助,仍然可以好好休息,恢复疲劳。在宝宝睡觉时,母亲有时感到无事可做,想看看育儿知识、看看电视,写写育儿日记,但又碍于长者的说法,产后要在床上休息1个月,此期间不能拿针、拿笔,使母亲不知所措。

实际上,这些都是出于爱护母亲的身体。产后也不是绝对地不能看书写字,只是要注意劳逸结合。我们知道,分娩不仅影响性器官,还影响到母亲全身。产后身体各个系统,包括皮肤、眼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恢复,所以消耗精力的事情应等到产褥期结束后再去做。在产褥期内一定要休息好,不要过于疲劳。分娩1周后,若精神体力恢复得较好,可以短时间地看书看报,掌握在半小时左右,不要使眼睛疲劳。

产后2周后,只要不感到疲劳,可以适当地看电视、报纸、书籍。育儿日志也可以记,但应避免写一些很长的费神的东西。当然想把宝宝成长过程记录下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此事可请丈夫参与。

在选择育儿日志本时尽量选择宽格子的,铅笔也宜用深颜色的。尽管叫日志,并不一定每天都要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上网时注意皮肤清洁,做相应皮肤护理。

08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法,产后泌乳是一种生理现象。新妈妈乳汁分泌量的多少,除了与乳腺发育的状况有关外,还主要受脑下垂体的调节。婴儿吮吸乳头,可以刺激垂体,阵发性释放泌乳素,促进乳腺分泌乳汁;又可以刺激垂体释放催产素,从而刺激乳腺及腺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促使乳汁输向乳管窦。

初乳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糖,是抗体的丰富来源。因产后头两天内初乳的分泌量多,所以目前越来越重视初乳的好处和作用。在不影响母亲和新生儿健康的前提下,提倡尽量提早开奶,有利于婴儿充分利用初乳内的抗体。

如果生孩子后不早些喂奶,垂体得不到刺激,泌乳素就不分泌,时间长了,即使婴儿再吮乳头,垂体也就没反应了,或者奶量很少。有些母亲很想给孩子喂奶,但就是因为开奶太晚,以致回了奶,想喂也不成了,这是很可惜的。

因此,无论白天或夜间分娩,在分娩后的6小时内,只要母亲健康允许,就可以开始喂奶。在喂奶前,要先把乳头洗干净,再让婴儿吮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