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孕育经典全书
32342100000031

第31章 8 7~8个月

01 生活环境

7~8个月宝宝生活环境布置,遵循以前的一些做法,还是有效的,所以对于房间的温度、湿度、通风效果等等,我们还是遵循以前的做法,但在这里需提醒的是,由于此阶段,宝宝生长发育的不同,所以家长应该在宝宝卧室布置的基础上作新的调整,以促使环境对于宝宝的成长更有利。

首先,宝宝房间一定要选朝阳的,但此期的宝宝视网膜没有发育完善,因此,要使用窗帘来阻挡阳光,避免孩子眼睛受到强光的刺激。

房间灯光,一定要实现全面照明度,强调有光无源,一般可采取整体与局部两种方式共同实现。房间里不能有一盏光线特别强的灯,可用光槽加磨砂吸顶灯,也可用几盏壁灯共同照明。

房间最好紧挨父母的卧室,在格局上,让父母的卧室和婴儿房成为套房关系,相连的墙用柜子或帘子隔开,方便随时照看。面积不宜过大,因为孩子对空间的尺度感很小,房间面积不宜超过20平方米,但最好不要低于10平方米。

装修时,一定要选择无毒无味的天然环保材料,比如原木、棉布家具,还有现在流行的天然塑料。地板要以防滑、有弹性的为佳,地面适宜采用实木地板,配以无铅油漆涂饰,并要充分考虑地面的防滑,一般的拼木或塑胶地板以及干净的纯羊毛地毯是婴儿房地板的上佳选择。

色彩要选择天然的浅色系配小面积的鲜艳色彩,也可采用艳丽的色块,或是通过颜色鲜艳的玩具、家具和配饰来实现。并且这对宝宝的视觉刺激以及智能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02 穿衣护理

一般来说,宝宝半岁后可多准备些衣服,因为这时宝宝相对长得较慢些,不过宝宝的衣服选择除了要美观之外,最主要的是要舒服、安全、保暖,易穿脱,易清洗等等。在这里我们还是建议坚持上面所介绍的选衣原则。清洗及收藏也要注意按以前做法去做。介绍几点在此期需要注意的穿衣护理:

四季穿衣护理

宝宝的出生是不拘于什么时节的,所以此阶段的宝宝,在四季中穿衣护理也是很重要的。春季,这个季节,要给孩子穿暖和些,不要天气刚刚转暖就过早把孩子的棉衣脱掉,穿上单薄的衣服,以免天气忽然变冷,来不及加衣服,引起伤风感冒。夏季,要为孩子选择轻、薄、柔软,弹性好的衣料,以利于透气散热,获得凉爽、舒适的感觉。衣服的式样以开口部分较大,穿着宽舒,内外换气良好为原则,敞开的衣领及宽大的袖子和裤腿,在活动时有明显的鼓风作用,促使内外空气对流,在出汗较多的胸部或背部,以及汗液不易蒸发的腋窝和腹股沟等处开放,可以加速空气对流,起到散热作用。衣服的颜色应选浅色的。冬季,服装以防寒防冻为主,保暖是第一的,要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棉、毛、绒等为孩子制作衣服,在颜色选择上可随心所欲。冬季服装式样领口、袖口、腰、腹部和裤腿口最好有收缩或松紧可调的结构,以减少衣下热量的溢出。在冬装穿着量上,不要过多,因为单纯依靠增加穿衣厚度来防寒是消极的。孩子活动量大,如果衣服穿多了,往往会加倍出汗使毛孔开放,遇有寒风侵袭,容易伤风感冒;此外穿着过多,也臃肿,孩子活动也不方便,孩子得不到冷刺激的锻炼,会使冷适应功能退化。

选鞋

我们说6个月之前的孩子不用穿鞋也是有可能的,可是过了6个月之后,由于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穿鞋可以促进宝宝多爬、多走,对运动能力和智能发展都很有好处,所以在这时我们一定给宝宝选双合适的鞋子。

首先,要选软底布鞋,并且鞋比宝宝的脚略宽。当宝宝开始学爬、扶站、练习行走时,也就是需要用脚支撑身体重量时,给宝宝穿一双合适的鞋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使脚正常发育,使足部关节受压均匀,保护足弓,要给他们穿硬底布鞋。

挑选时要注意以下这方面:根据宝宝的脚型选鞋,即鞋的大小、肥瘦及足背高低等;鞋面应以柔软、透气性好的鞋面为好;鞋底应有一定硬度,不宜太软,最好鞋的前1/3可弯曲,后2/3稍硬不易弯折;鞋跟比足弓部应略高,以适应自然的姿势;鞋底要宽大,并分左右;宝宝骨骼软,发育不成熟,鞋帮要稍高一些,后部紧贴脚,使踝部不左右摆动为宜;宝宝的脚发育较快,平均每月增长1毫米,买鞋时尺寸应稍大些,但绝不能过大,及时更换新鞋也很重要。

03 排泄护理

一般说来,7~8个月宝宝每天都基本上能够按时排大便,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每天定时给宝宝把大便,成功的机会也多起来。有的宝宝已经可以不用尿布了。但是这时的宝宝还不能自己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只是反射性地排便排尿。

宝宝此时还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是要靠大人多观察,掌握宝宝的排便规律。比如有的宝宝在排尿前会轻轻打个哆嗦,有的宝宝排大便前脸部会有表情,学会“嗯嗯”地示意。只要大人留心,都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宝宝的排便之需,及时帮他们解决内急。

在这个时期里绝不能强迫宝宝坐盆。如果宝宝一坐盆就打挺,或吵着闹着不干,或过了五六分钟也不肯排便,都不必太勉强,还可以垫上尿布。但每天必须坚持让宝宝坐盆,时间一长,经反复练习,宝宝一坐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每次坐便盆时间不要太长,久坐便盆,宝宝会因此发生脱肛。

04 喂养方法

给宝宝合理断奶

断奶在此期是宝宝喂养的重要转折点,并且是断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父母应该在宝宝4~6个月左右时,就添加辅食,使他养成习惯吃母乳(或牛乳)以外的食物,但要注意添加辅食的原则,可以参考我们前面的内容。经过一段适应过程,逐步地用辅食代替母乳,如果从4个月就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并注意有意识地给宝宝断奶,差不多半年以后,也就是10~12个月时,宝宝就基本上能完全摆脱吃母乳的习惯而转为吃饭。

另外,给宝宝断奶的季节若恰好是夏季,最好避开炎热的天气,如果宝宝恰好有病,要断奶也应等到病愈后进行;如果宝宝移居外地或更换保姆,也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尝试断奶,这样才对宝宝有益。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从婴儿时期,就应该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只有好的进餐习惯,才能保证宝宝的进食营养,身体才会健康。

按时进餐:宝宝一天的进餐次数、进餐时间要有规律,到该吃饭的时间,就应喂他吃饭,吃得好时就应赞扬他,如果不想吃,也不要强迫他吃,长时间坚持下去,就能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

培养饮食卫生:每天在餐前,都要引导宝宝洗手、洗脸等,培养宝宝清洁卫生的习惯,吃饭时不要玩,大人不要和宝宝逗笑,不要让他哭闹,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更不能边吃边玩。

锻炼宝宝使用餐具:训练宝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手拿饼干吃,训练正确的握匙姿势,为以后独立进餐作准备。

避免挑食和偏食:每餐饭、菜、鱼、肉、水果搭配好,鼓励宝宝多吃些种类,并且要细咀嚼,饭前不给吃零食,不喝水,以免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

开始喂鲜奶

牛奶比奶粉方便且价格低廉,因此从这个月开始可以给孩子喝鲜牛奶了。一般的孩子最初喝会觉得鲜牛奶比奶粉更好喝一些。只是要一点一点给孩子喝,要有个过程,不要一下子就换成鲜牛奶。要先少量喝,然后逐渐加量,最后全换成鲜牛奶。需要注意的是傍晚和晚上的奶粉还是先不换为好,因为奶粉更黏稠些,可防止孩子晚上饥饿。

一般在夏季不易保存,即使一直放在冰箱里由于来回开关也保证不了温度,所以要把当天买的奶最好在傍晚前就喝光,要保证牛奶的新鲜,而且还要把鲜牛奶煮熟了给孩子喝,这样可避免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孩子腹泻。最好不要加糖,对牙齿不好,若不加糖孩子不喝,那就尽量少加。

断乳营养食谱推荐

鸡肉烩南瓜

原料:鸡肉25克,南瓜50克,高汤1/4杯,太白粉水1大匙。

制作方法:将鸡肉洗净后切碎放入碗中备用。南瓜洗净,去皮后切成小丁。鸡肉、南瓜与高汤一起放入锅中,用小火煮至微软,最后慢慢淋入太白粉水,勾芡至稍微浓稠即可喂食。

功效:鸡肉富含蛋白质,南瓜富含钙、磷、铁、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

玉米片牛奶粥

原料:无糖玉米片4大匙,牛奶5大匙,高丽菜20克。

制作方法:将高丽菜洗净后,放入滚水中汆烫至熟透,沥干水分放入研磨器中磨成泥状。将牛奶倒入锅中加热至温热。无糖玉米片放入小塑料袋中捏成小碎片,再倒入大碗中,倒入温热的牛奶,加入高丽菜泥后拌匀即可喂食。

05 健康护理

预防断奶综合征

从婴儿生育机制上看,8~10个月是婴儿断奶的最佳时期,因为从婴儿的第八个月起,母亲母乳的分泌量一般都开始减少,而且质量也开始下降,所以,应考虑给婴儿断奶了。断奶就要预防断奶综合征,合理喂养和断奶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是预防断奶综合征的关键。每日要按每千克体重摄入1~1.5克的蛋白质的标准喂养婴儿,同时多给婴儿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来补充维生素,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断奶后应给婴儿选择质地软、易消化并富于营养的食品。在烹调上要切碎烧烂,可以采用煮、煨、炖、烧、蒸的方法,不宜用油炸。进餐次数以每天4~5餐最好。食量方面,强调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宜清淡,以利婴儿睡眠。此外也要给婴儿适当地添加辅食,要特别注意辅食中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油脂的平衡量。

抽搐

抽搐一般是神经敏感的婴儿对体温升高所做出的反应。由于高热而引起的抽搐叫热性抽搐,一般都会自然痊愈。发生抽搐时,婴儿会表现出两眼往上看,白眼仁露出,全身哆嗦,叫他无反应的症状,有的婴儿发作1次就不再发作,也有的会反复发作的,只要抽搐时婴儿发热或者隔半小时后发热,大多都会超过39℃,家长就不必太担心,热降下来很快就没事的。发生抽搐现象的大多数是爱哭的、夜里哭闹的、肝火旺盛的孩子。但是如果出现抽搐但是不发热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要注意,需要在抽搐10天后做脑电图检查,因为这样孩子有患癫痫的可能。一旦发现检查中出现癫痫特征的电波,也要观察一段时间再给孩子治疗癫痫的药物,因为也有出现异常电波而没事的孩子。

引起抽搐高热的病夏季有幼儿急诊、感冒和麻疹等,多是病毒性疾病。肺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也能引起孩子出现高热现象,但现在很少见了。脑肿瘤也是原因之一,但是通过CT检查就可以判断。

腹泻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发病原因也有很多,如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以及食用过多油腻带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宝宝消化功能降低等。

处理方法: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家长应仔细观察宝宝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对症治疗。此时,也可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加强对宝宝腹部的保暖,以减少肠蠕动。还要让宝宝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应把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

饮食方面,吃母乳的宝宝要继续哺喂,只要宝宝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宝宝,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宝宝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喂些胡萝卜汁、新鲜蔬菜汁,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粥等辅食的宝宝,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要根据婴儿口渴的情况,保证喂水。当宝宝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热、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等症状时,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治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与与口腔炎的症状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水疱不仅仅出现在口腔内,在婴儿的手、脚、臀部都有这样的水疱出现,一般也会发热一两天,也有不吃奶或者稀便的现象。一般热退后没有其他症状,但是如果出现抽搐,就要尽早看医生。

口腔炎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患口腔炎病,也叫口疮性口腔炎,这是一种疱疹性咽峡炎疾病,在整个6月份很容易流行,要出牙的婴儿也容易患这种病。患这种病时,在孩子的口内悬雍垂根部的两侧会发现小水疱,而且会疼痛,口中会有异味,口水也会多,而且会有发热症状,但是一般持续一两天就会退的,但有的会引发抽搐现象,但一般四五天就会痊愈。患口腔炎的孩子一般会突然将吃进的东西吐出来,还拒绝吃东西,体温会超过39℃,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检查孩子的咽喉部,如果有小水疱那就是口腔炎无疑。这种病具有传染性,不具有免疫性,所以会传染给他人,也会再次发作,家长要注意护理。

地图舌

地图舌就是婴儿的舌头上出现地图似的花纹图案,而且这种花纹图案还会不断地变化,这只是孩子舌头表面的某种组织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不算什么疾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肠痉挛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的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在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发作时,腹痛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宝宝可忍受,严重时宝宝会出现哭闹、翻滚、出冷汗、面色苍白,可伴发呕吐。但如果腹痛严重,发作频繁,也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如果宝宝自生后就经常出现发作性腹痛,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继发生肠痉挛的可能。

处理方法:宝宝每次发作时可卧床休息,注意保暖。若宝宝发作4~6小时症状没有缓解,应去医院检查,以排除急腹症。如为继发性肠痉挛,要针对病因治疗,以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06 安全护理

避免学步车给宝宝带来危害

在宝宝7~8个月时,大多数已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时很多父母会给宝宝买学步车来帮宝宝学走路,这样会使宝宝在学步车里走动,甚至可以不求助别人,走进自己感兴趣的陌生之地看个究竟,获得许多经验。但是学步车在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宝宝带来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学步车碰到一些障碍物会翻车,会摔伤或磕伤宝宝等等。所以宝宝使用学步车也要加强维护。

安全防范措施: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而且学步车的高度要适中,车轮不要过滑。为防止翻倒,学步车至少应该有6个轮子。为获得最大的稳定性,轮子所在的底部应该比步行器的高度长。要经常检查学步车的每一个车轮,确保它们能360度地旋转。

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不能有带棱的东西,不能有凹形凸形的家具,不能有宝宝随手够到的小物品(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更不能有门槛或其他阻碍物等。另外,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更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

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宝宝在学步车中不能穿得太多,以免过于拥挤。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

防止会爬的宝宝出意外

宝宝会爬了,本来是好事,可是如果不注意,宝宝可能会因为会爬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问题存在。如宝宝这个时候会见了什么东西都想抓一把,稍一疏忽,就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还有的宝宝会因为会爬,活动范围扩大了,会很容易爬出大人的监护范围,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等等。

安全防范措施:在宝宝初练爬行时,大人不要把宝宝放在床上爬,可以让宝宝在地上爬,可在地板上铺上地毯、棉垫或塑料地板块,创造一个有足够面积的爬行运动场,这是防止宝宝坠落地上的好方法。

另外,在宝宝爬行的空间内,要收起一切小东西,如纽扣、硬币、别针、耳钉、小豆豆等,因为这个时期,幼小的宝宝会不分好歹地把碰到的东西往嘴里塞,万一吞下这些东西是很危险的。因此,屋子里各个角落都要打扫干净,任何可能发生意外的东西都要收拾起来。

07 早期教育

加强宝宝的爬行训练

常言道“三翻、六坐、七会爬”,所以在此阶段,每天都应该做爬行锻炼。宝宝刚开始训练爬行时,可先让宝宝趴下,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家长把宝宝的腿轻轻弄弯放在他的肚子下;在宝宝的面前,放些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如不倒翁、会唱歌的娃娃、电动汽车等,以提高宝宝的兴趣,启发、引逗他爬行。此时,家长可以用手在他的臀部轻轻捅一下,或用手掌抵住他的小脚掌,宝宝常常会向前扑,于是就慢慢地爬行了。

如果宝宝俯卧位时只会把头仰起,上肢的力量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撑起,胸、腰部位不能抬高,腹部不能离床时,家长可以用条毛巾放在宝宝的胸腹部,然后提起毛巾,使宝宝胸腹部离开床面,全身重量落在手和膝上,反复练习。待宝宝小腿的肌肉结实,能支撑身体重量时,也就渐渐地学会爬行了。

为了引发宝宝的爬行兴趣,可让宝宝和其他同龄儿在铺有地毯或塑料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着玩,或推滚着小皮球玩。这样既开发了脑潜能,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锻炼了体力,还培养了宝宝的社交能力。

当宝宝爬行的技能有了一定的进步时,大人要开动脑筋,为宝宝设计各种有趣的爬行游戏,进一步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如:可以平躺在床上或用叠好的被子做“山坡”,让宝宝从你的肚子或被子上爬过去;也可以这样做,大人双手撑地板,弓起身子,用自己的身体做成一个拱形的“山洞”,让宝宝从一侧穿过“山洞”爬出;另外,还可以把家里较浅的铁质大盆,放在地板上,让宝宝练习爬进爬出。

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引导宝宝爬行。爬行能促进大脑及各个神经纤维间的通畅联系。爬行能促使前庭和小脑的协调,使身体活动时有了保持平衡的可能,爬行训练可以加强前庭与感觉系统的统合,使身体感觉灵活,促进脑的发育。爬行还增进了亲子间交流,能够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爬行使宝宝加大了接触面,扩大了宝宝认识世界的范围,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和记忆的锻炼。

在这一阶段,大人还可以辅助宝宝做体操,主要练习上肢、下肢爬行、站立、走、拾取、跳的动作。注意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进餐后1小时,宝宝情绪好时,在乐曲伴奏下,家长喊二八拍口号进行,每次选做一节,循序渐进。

另外,要训练宝宝自己拉物站起,可以让宝宝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拉着物体(如床栏杆等)站起来。

可先扶着栏杆坐起,逐渐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身体的技巧。并且要对宝宝进行坐起到迈步的训练,可让宝宝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着宝宝双手,鼓励他迈步,或用玩具、食物引逗他坐起来,反复训练,可以使宝宝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也可愉悦宝宝身心,有利于宝宝的心智健康发展。

精细动作的培养

此阶段还要加强手的精细动作训练,可以和宝宝这样玩:

父母和宝宝一起塔玩具玩具,让宝宝用拇指和示指对捏每层塔,将塔层按从大到小的形状,一个一个地套在中心套柱上,直到最小的塔尖套完。

也可以训练让宝宝练习用手抓起小物品,比如小积木、小乒乓球等,这些玩具,放在宝宝面前手能抓到的地方,训练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玩具,每日练习数次。

也可以在干净的小盘内放些糖豆、大米花等,训练宝宝用拇指、示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到用拇指和示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但在玩这个游戏时,大人一定要陪同宝宝玩,以免他将小物品塞进嘴巴、鼻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在宝宝能有意识地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宝宝将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等,进行反复练习。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用语言示意他把某种玩具放下,放在某指定的物品上,这可对宝宝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练习,是促进语言智能和运动智能的有效方法,家长有兴趣,可以尝试对宝宝进行这样的训练。这既能刺激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提升宝宝的运动智能,还能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有益于宝宝心智的发展。

小贴士

此阶段的宝宝喜欢用拇指和示指对捏小物品,因此,父母应陪伴在宝宝身旁做指捏练习,避免他吞食小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