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与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齐名,被称为世界华人三大巨富。王永庆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白手起家的典范,他是台湾年轻人最崇拜的创业英雄。
王永庆创立的台塑集团不但长久地雄踞台湾企业之首,亦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王永庆的出名,不仅仅因为他拥有巨额的财富,更因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总结出了经典的理财之道。
寻找机遇,不断投资,是王永庆始终坚持的创业之道、理财之路。
和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样,王永庆也曾多次遭受经营挫折,在台湾抗战时期,王永庆一直处在失败的阴影里。当时,王永庆的母亲病了,想要一只肥鹅补补身子,王永庆来到菜市场,却发现所有的鹅都骨瘦如柴。于是,王永庆就问卖鹅人为什么鹅都这么瘦。买鹅人说,因为抗战,粮食匮乏,人都没吃的,更别说给鹅喂吃的了。不过卖鹅人又说,“别看这些鹅很瘦,它们的生命力却很强,一旦有了吃的,它们很快就能长到七、八斤重。”听了卖鹅人这句话,王永庆感慨万分,一只鹅尚且能够适应环境、抵抗饥饿,人又为什么不能抵抗逆境,伺机翻身呢?
战后台湾一片狼籍,王永庆开始积极寻找投资机遇,经过细心观察,他发现台湾的建筑业起步最快,于是他抓住时机,抢先转向经营木材,获利颇丰。几年后,王永庆成了小有名气的木材商,可他却发现,经营木材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因此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转而投资当时台湾的空白行业——塑胶业。
当时在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最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大家都以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当地还一个著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已经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对市场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王永庆筹措了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后公司建成投产,但果然如人们所料,王永庆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
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第二年,王永庆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事实证明,王永庆的投资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王永庆的塑料公司,月产210吨,都被抢购一空。台塑集团很快就占领了台湾市场,而且远销国外,在美国等地都开设了分厂。王永庆从此被称为“塑胶大王”,被誉为“华人经营之神”。
而在理财方面,王永庆仿佛天生就是一个节俭的人。
创业时期,王永庆连4分钱的热水澡都舍不得洗,每天坚持洗冷水澡。事业成功后,王永庆出差还是坚持坐经济仓,从来不包豪华客机。直到晚年,王永庆都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一条毛巾能用好几年,一身西服穿了好几年都舍不得扔掉,袖口破了修补后接着穿。王永庆甚至要求子女们也像他一样勤俭,王永庆嫌长途电话费太贵,要子女少打电话给他;台塑公司内部使用的信封,都是转来转去,用到不能再用为止;王永庆给子女写信,总会选择最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用尽每一张纸;王永庆吃饭简便,最爱吃家常的卤肉饭;连王永庆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都要一双穿上好几年,实在不能穿了才换新的。
不过,“抠门”的王永庆,对慈善事业却从不吝啬。除了在台湾捐赠学校,他还提出要在大陆各地援建1万所小学,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而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塑集团迅速捐款1亿元人民币。
王永庆,一个农家子弟,一个小学毕业生,在短短几十年间,靠自己的勤俭与智慧创造了商界奇迹,一跃成为台湾的企业巨子、世界塑胶大王,这不仅仅因为他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更在于他勤俭的理财方法和独到的投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