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你懂说话办事
32348400000002

第2章 说话办事心态的调整方法

在名利面前,很少有人不动心。当名利就在眼前时,你应该如何对待?当名利为他人所得时,你该如何自持?得意忘形是幼稚的表现,它会招来同事对你的反感;眼红妒忌是弱者常犯的毛病,它无法提升你的进取精神。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才是成熟的表现。

上篇:增强积极健康心态

1.难得糊涂

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派上用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人心世态,有时有必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一副糊涂表象示于众人。否则你的精明就可能招来众人的嫉妒与怨恨,甚至为你带来祸端。因此,适时地装装糊涂无疑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哲学。

“糊涂学”并非仅是一种处世的技巧,也不是宗教中的那种泛爱与宽容,它是中国人特有的为人处世的大学问、大智慧,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人生大境界。

有时“糊涂”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刚;是处事不乱,达观权变;是外乱内整,内精外钝;是有所不为,尔后大有所为;是宠辱不惊,是非心外;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宽容忍让,不计前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藏锋露拙,明哲保身;是匿壮显弱,明知故昧;是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与世无争,宁静致远;是吃亏是福,财去人安;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守静养神,清心寡欲;是沉默是金,寡言鲜过;是谤我容之,侮我化之……

有了“糊涂”这种大智慧,人才会清醒,才会冷静,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这纷纷乱乱的喧嚣、尔虞我诈的争斗;才能超功利,脱世俗,善待世间的一切,才能居闹市而有一颗宁静之心,待人宽容为上,处世从容自如。

有了“糊涂”这种大智慧,你就会感到“天在内,人在外”,天人合一,心灵自由,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解放。

凭着这颗自由的心,你再不会为物所累,为名所诱,为官所动,为色所惑。

有了这种大智慧,你才会幡然顿悟,参透人生,超越生命,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悲,天地悠悠,顺其自然,人生得以恬静,心灵得以安宁。

老子大概是把“愚”的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自心里明白就足够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则出现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他虽为国忠心耿耿,表面上却装出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装愚是官场权力较量的基本功。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的精彩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爽、司马懿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有语云:“惺惺常不足,蒙蒙做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糊涂学升华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痴汉不饶人”,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板桥曾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

郑板桥以个性“落魄不羁”闻名于世,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地做人。糊涂难,难在人私心太重,太过自我,感觉世界太小,眼前只有名利,不免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居然理直气壮:“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唯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是:掉进钱眼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内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得糊涂时且糊涂,是做人的真谛,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2.培养开朗的性格

性格开朗的人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也能很快地交到新朋友。他们办事很有效率,再加上自己的聪明和极强的应变能力,所以会很讨上司的喜欢。他们往往会成为聚会和晚会上的灵魂人物,总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他们开朗的性格使别人愿意接近他们,也决定了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内向的性格与之相比就会有很大的不足。

笨嘴拙舌在以往是老实、憨厚的表现,普遍博得大众心理上的好感,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那种老实憨厚的形象,那种不愿意与他人往来,一味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的态度和行为,与时代的要求越来越不协调了。性格内向或外向没有绝对地好坏之分,只是在人际交往中,性格比较保守的人,对于密切人际关系,沟通情感,对于获得社会信息,开阔思路和视野,将处于劣势。

性格主要是后天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能够改变的。因此,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可以重新塑造和培养自己的性格的。

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爱交际的程度有时是受个人心情所左右的。情绪高涨了,性格内向者会增加交际活动并显得坦率;情绪不高,连爱交际的人也会懒得理人。情绪是交际中的重要因素,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或满腔热情,是性格内向者打开社交局面的重要一环。因此,正确对待生活、事业和集体,热爱并关心它的成长,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性格内向者找到话题的情感基础。你热情投身到生活中去了吗?你在执著地追求着事业目标吗?你满腔热情地参加集体活动并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自豪吗?假如做到了这些,你就会感到有无数话题需要交谈,有许多观点需要交流,有深厚的情感要彼此沟通。它们将改变你的内向和沉默,把你逐渐变成性格开朗的人。

如果把“说”看作信息输出,那么,要想输出,先得有信息输入和信息处理。输入信息就是学习,处理信息就是思索。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说起话来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因为输入或输出太少,你的知识结构会很狭窄,你的话题也永远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大脑在长期汲取各方面知识并加以连贯、思索,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才会在你的脑内不断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产生许多思想火花,它们催促你去表达。层出不穷的新观点给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话题,而阐述这些话题并汲取各种不同意见,又会给你带来更系统的思想。这样,你的脑子越来越聪明,你得到的不仅是话题,更重要的是智慧和才能。这就是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大脑机敏与否的一种反应,话题与知识面成正比。

思考所用的是内部语言,这种语言还有待于“外化”,即转化成外部语言,才能为人所了解。千万不可小看了这一步,言语障碍大都发生在这个环节。怎样才能“外化”呢?

(1)树立起信心。你可能气馁:“我从小认生”、“我不敢当众讲话”、“我说不好”……不!你实际上比自己想象得更强,在你身上,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只不过你束缚了自己,没有发掘出来。无数事实证明,成功者在凯旋之前大都自信必胜。这种信念给他以神奇的力量,使他百折不挠。

(2)掌握风格。言语有各种风格:大众的风格、艺术的风格、科学的风格和机关的风格。你的风格多半由生活环境决定,但在面对不同的交谈对象时,你应该适当选择。

(3)发挥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语优势:有的以思想性取胜,说话富于哲理,含义深刻;有的以逻辑性取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有的以情感取胜,富于感染力,以情动人;有的以声调取胜,抑扬顿挫,引人注意。你应当了解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

(4)事先准备话题。事先准备几个话题,以备急需,这是摆脱尴尬处境的方法之一。准备话题要考虑对方的情况,对方关心的问题,自己关心的问题,双方关心的问题。这些都是活跃气氛引人兴趣的讨论话题。

(5)制定自我训练计划。在开始的一个月里,不妨先做这样几件事:①每次读报把最重要的或最有趣的消息报告一两个人。②跟三四个人谈家常。③和朋友讨论一下共同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和电影、戏剧。月底检查执行情况,看看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提高了,再进一步训练自我表达能力、即兴讲演能力;提高不多,就要继续训练复述和随机交谈的能力。鼓足勇气去实现这个计划,你的表达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建立起你的信心,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成为一个语言幽默生动、讨人喜欢的人。

3.适应周围的环境

一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是很难改变的,如果你对周围的环境不适应,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如果你想刻意去改变环境,不仅非常辛苦,而且费时、费力,更有可能让你心力交瘁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一个人,当所处的环境比想象中的要恶劣得多的时候,你是徒劳地花工夫去改变环境,还是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呢?

以开车走过崎岖山路来说吧,你有几个处理方式:

①停车不开,等施工单位把路填平了再上路。

②自己下车把路填平。

③慢慢开过那段路面。

这三种方式都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式最省人力,但问题是,等施工单位要等到何年何月?除非施工人员就在身边,可以立即填平路面,否则等不是办法,那太消极了。

第二种自己填平路面看来最积极,但花的精力也最大,也很费时间,可能出现路未填平人已累倒的情形。不过若把路填平,则是一片坦途。

第三种慢慢开过那段路面,虽然要忍受颠簸,但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太大的精力。

人生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开车走过崎岖山路”一样,它除了不可抗力的意外之外,大半来自于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协调。例如学非所用、人际关系紧张,大材小用等。而这些不协调中有些来自于主观认知和客观现实有差距,例如自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其实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材”。例如人际关系紧张,可能并不是因为别人不理你,而是自己太高傲……

碰到不如意时,也像开车经过崎岖路那般,有三个处理方式供你选择:

①等待别人伸出援手,来替你解决问题。

②自己来改变客观环境。

③改变自己来适应客观环境。

第一种方式令人不堪等候,也不可依靠。因为这个人不知道在哪里,就算他出现了,也不一定会替你解决问题。因此面对不如意的事,只能采用第二、第三个方式,改变环境,或是改变自己!

要改变环境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易突破的自我,如果你有强烈的愿望、坚强的意志和相对优势的条件,你当然可以去改变环境。但你若不具备改变环境的条件,你要改变环境的行动会非常辛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有可能心力交瘁,最终失败!

因此,如果无力去改变环境,那就不如改变自己。就好比路难填平,那就不如慢慢把车开过去!

“改变自己”有一个过程:

——检视自己和环境的不协调之处何在,而为了避免一厢情愿的看法,最好请别人来检视。旁观者清,群医会诊,往往能找出病因。

——接下来就要改变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方法,以减少与客观环境的冲突,达到和谐的境地。好比开车经过崎岖路,把车速放慢,挡位放低,这样就可以“如履平地”了!

行崎岖路如还要开快车,很有可能车毁人亡,遇不如意事还要一意孤行,不知调整,改变自己,则很有可能为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如果你想刻意地改变环境,那就意味着你要走很多的弯路,饱尝艰辛,甚至有可能碰得头破血流而以失败告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4.做战胜困境的强者

生活中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人在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时,都不由自主地退缩了、颓废了。为什么不试着坚持一下呢?用长远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也许你就会发现,难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解开。

有一位先生——可以说是一位战胜困难的强者,他所采用的对待挫折的方法,说来十分简单,但是对于他的事业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个方法就是在办公桌上摆上一个箱子,然后将写有“保持积极心态,一切都有可能”的标签贴于箱上,每当发生难题,或者他的失败主义思想又开始作祟时,他便把有关难题的文件或书面资料投到此箱中。等一两天之后,再把这些文件取出,此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据他形容:“当我取出箱中这些文件时,任何难题看来都不困难了。”

有一次,一位50来岁的先生来找戴尔·卡耐基寻求帮助与建议,他正处于失意的困境中,并显出绝望无助的模样。他对卡耐基表示:“我已经不行了!”并悲叹地说道,他花了毕生心血所努力创造的资产竟突然毁于一旦。戴尔·卡耐基问他:“你真的一无所有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一点也不错!现在,我已经上了年纪,即使想东山再起,也没有这个本钱了。而且,我已经信心尽失了。”他继续说着。

戴尔·卡耐基对他的境遇感到遗憾和同情。不过,由于他烦恼的真正原因在于失去希望后一种悲观的阴影占据他的心中,进而扭曲了他的人生观,因此,戴尔·卡耐基试图唤醒他的积极态度。

对他说:“拿张纸来,把你剩余的资产一一记下来。”他叹息说:“没有用的!我刚才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没有关系,让我们试试看。你太太还在你身边吗?”

“你这样问是什么意思?当然在了!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人。我们结婚已经30多年,不论发生任何大风大浪,她也绝对不会离开我或提议离婚的。”

“好!就把这点写下来吧!——我的妻子依然跟我同甘苦、共患难,而且绝对不会提议离婚。现在谈谈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怎么样呢?”

“我有两个孩子,而且都是好孩子。我很感谢他们曾经很贴心地对我说:‘我们喜欢你,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爸爸!’”

“那么第二点就是——我拥有两个深爱着我、且希望帮助我的孩子。”

“你的朋友如何呢?”

“我有真正称得上了不起的朋友,他们是善良的好人。他们都曾对我表示乐于施以援助之手。”

“好了,第三点也写出来吧——我有一些好友,他们乐于帮助我,也对我相当尊敬。”

“你个人的诚信与认真程度如何呢?还有,你有没有做过错事?”

“我的认真态度可说是接近完美的,从过去以来,我一直努力做些正当的事,而且我的良心也没有受到蒙蔽。”

“好的!把第四点的答案写下来吧——诚实。那么,你的健康情况如何呢?”

“我的健康状况良好,我几乎没有因病告假。我想,我的身体是相当健壮的。”

“非常好!现在把第五点记下来——良好的健康状况。”

现在,把还拥有的资产列举出来——

了不起的妻子……结婚30年;

愿意帮助我的两个孝顺的孩子;

乐于帮助我,并尊敬我的好友;

诚实……没有做过可耻的事;

良好的健康状况。

戴尔·卡耐基将写好的纸片推向坐在桌子那端的先生,并说道:“你看吧!我想你完全持有上面列举的这些资产。虽然,你曾经自以为失去了一切而一无所有。”

他莞尔一笑,对戴尔·卡耐基表示:“我好像没有想过这些事,甚至从来没有思索过。不过,现在我认为事态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严重。”他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如果我能获得某些自信,如果我能自觉有某些力量在我体内,或许我真的能够重新再来!”

就这样,他获得了东山再起的巨大力量。他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由于想法的改变,亦即心态的转换。积极乐观的信仰与观念带领他走出怀疑的阴影,并对他的内心赋予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充足力量。

面对人生的困境时,首先想到的是悲观、不幸、绝望,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最美的彩虹应该在风雨之后,要相信这一点。在困难面前,聪明的人会这样去做:仔细地审视这些困难,看看有没有克服的办法。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就找下一个,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且我们也应该相信,困境也会给予我们额外的馈赠,因为我们正在一条与众不同的征途上向更圆满的人生迈进,无疑会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

5.培养冷静自制的心理习惯

阿芝·瓦尔蒂是法国尼斯市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家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让·皮埃尔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瓦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让·皮埃尔认为瓦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瓦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瓦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瓦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会给你一些颜色看。”皮埃尔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的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瓦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皮埃尔连开两枪,皮埃尔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瓦尔蒂做出判决,他将服刑25年。

流浪汉死了,警察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情绪。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冷静自制的习惯,他们总是放纵自己的情绪,结果惹出了很多是非,警察瓦尔蒂和流浪汉的悲剧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作战时,一方守城,一方攻城。守城的将护城河的吊桥高高吊起,紧闭城门,那攻城的便无可奈何。迫于无奈,攻城的便在城下百般秽骂,非要惹得那守城的怒火中烧,杀出城来——攻城的就可以乘机获胜了,兵法上称之为“激将法”。但如果守城的能克制忍耐,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敌我作战需要有克制忍耐的大将风度,日常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须有克制忍耐的涵养。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唾沫擦掉了,这就不能让那人的怒气得到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心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里为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致使许多小事升级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姜岩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同丈夫离婚了,与10多岁的孩子住在一起。她的烦恼是:“我总是无法克制地向别人发脾气,虽然事后常常后悔,但又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恶劣情绪。我们办公室的职员流动得相当快,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我周期性地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口角。我试过强硬些,也试过亲切愉快些,可怎么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强硬,他们就怨恨不满并予以回击。而如果我态度可亲,他们又觉得我软弱可欺,想趁机利用我。我在家里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我的孩子们都怨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使我感到我令他们失望了。但更令我失望的是,我即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仍然得不到同事们的理解和拥戴。我曾失落之极,认真考虑过辞职。可是我在个人生活上已感觉失败,如果现在辞职,那么我在事业上也失败了。”

很显然,姜岩的挫败感就是由于她放纵情绪的习惯造成的。由于她随意向同事发泄自己的怒气,结果失去了同事的信任,既伤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冷静自制的习惯,受到刺激时,不轻易发怒;遇到不高兴的事时,也不要向别人发脾气。如果你忍不住又要发火时,就试试曾是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10,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100.”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我们一定会养成自制的习惯,好多事情再做起来就手到擒来了。

6.好马照吃“回头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是的,作为一个人,我们不能没有做人的骨气与尊严。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而受人摆布,丧失应有的自尊和人格,实在不是一种可取之道。但有些场合下,曲折迂回的战术确实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一味坚持“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信条,你就缺少了一种回旋的时间与空间,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一个公司的员工因故被老板辞退,一个星期后,老板又给她打来电话,并向她解释事情的原委:之所以让她走人,确实因为老板当时心情不好,但公司仍欢迎她回去,而这位员工听后生气地拒绝了,她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还有一位男士,他被女朋友给甩了,因此心情十分痛苦,因为他心里深爱着这个女孩。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女朋友回头又找他并向他认错,并表示愿意重归于好,而这位男士为了维护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便毫不留情地说:“你把我当什么了?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呢!”

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做人就是要有一种“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志气,要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但你应该明白:如果你真的有志气,宁可当匹英雄的死马,也不做一匹赖活的活马,那么世人倒真应该为你立一块纪念碑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非真有什么英雄气概,而是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结果把自己的后路给断送了。况且很多情况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当时是一种志气还是在意气行事。绝大多数人就是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错把意气当成了志气,或用志气来掩盖自己的意气,明知自己无草可食,而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

当然,我们并不是教你老是去吃回头草,而不去寻找自己的生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多种选择与可能,并不是不吃回头草就会饿死无疑。回不回头,完全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当你面临回不回头这一选择时,请务必谨慎思考:

(1)你现在有没有草可吃?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吃饱?若不能吃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将来会不会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你还能支持多久?

(2)这些草是不是值得你去吃?对你真的有意义吗?

除了上面两点,你没有必要再去考虑别的问题,如面子、志气等,因为一旦考虑面子和志气就会使你无法冷静和客观地对待自己目前的处境和问题,换句话说,你要考虑的是现实问题,而不是面子问题和志气问题!

当然,回头草有时是好,但吃起来并不那么令人好受,因为当你吃回头草时,也许会遇到周围人的议论,甚至嘲讽,以至于让你吃得不舒服导致消化不良!这里,奉劝你一句话:“吃你的草,管他别人怎么说!你只要认真、诚恳地吃,把自己吃得膘肥体壮就可以了!何况时间一久,别人也会忘记你是否吃过回头草!而且当你把自己吃得身强体壮并且对他人大有帮助时,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果然是一匹好马。”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我们不苛求每个人都去吃回头草,但在面对不如意,甚至是很残酷的现实时,我们有必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如果“回头草”丰盈、肥美那就尽管去吃,或许会让你吃出一个成功的人生。

7.挨骂是有效的“收益点。”

人的本性都是偏向于自我的:自己做的事都很正确,自己走的路都是直的……因此一听到有人责备自己时,就恼火、就不服气。其实,很多时候责备对于你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你明得失,反省自身,这对你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比如一家公司新进的员工竟无法写好一封信,并且打电话时也语无伦次,上司或前辈就会来指责他的缺点。听到这样的指责,他才会痛下决心赶快学习,好早日脱离这种窘境,不再受人指责。虽然内心“好烦”,但也会开始努力,逐渐学会要领,最终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职员。

相反如果一味地放任,不加指责。即使他本人因日子久了,而多少有些进步,但因为自以为这种程度已经可以了而娇宠自己,于是就此永远停留在这种程度,不再有进步。结果,对他本身以至公司、社会都没有好处。

人一旦挨骂,就该坦诚接受这种严厉的责备,谦虚地反省。然后发奋图强,如此不仅能够促进自己的成长,增加实力,还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你们之间的关系也许还会因此而升温。

懂得挨骂,会挨骂者,显得特别会理顺关系,会理顺关系的人才能把关系做好。

比如在职场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挨过。你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磨炼,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

首先,要保持顺从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

挨骂之后,不可垂头丧气,亦不可嘻嘻哈哈,让人产生随骂随忘的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改正错误,无礼的反抗态度只会使自己受损害。

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的人,总免不了会挨他人的责备。第一次被骂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你无论如何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许会产生那种受不了,干脆一刀两断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静的时刻。

其实,与他人真正建立关系往往始于挨骂。对于挨骂的原因,应该好好反省。说得更彻底一点,这等于你与他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责备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了。

此外,责备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他人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情报。

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他人和你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是促进双方了解的重要一步。

挨骂也是一件好事,对于松下幸之助手下的员工显然就是如此。因为被老板骂过了,就代表老板在重视他,每当被骂,同仁也都过来为他祝贺。退一步讲,被骂的员工确实也是因为自身工作中存在不足而被骂,老板指点出来,如果自己能够改正,对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一种促进。所以被人骂,有时不是坏事,调整好心态,我们将发现,这反而是我们与骂人方关系更进一步的开始。

挨人骂了,先别急着生气,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那对我们做人处关系都将是有效的“收益点”。

8.从容应对压力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在经受压力的挤压之后,才会迸发出来。因此,当我们面临巨大的人生困境和压力时,一定要挺住,要勇敢地激励自己,唯有如此,才能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个人对自己潜能的大小,往往都不清楚,只有经过大事件、大变故,或大危难的磨炼,才能把潜能激发出来。这就如同一颗水雷,没有巨舰的撞击,它是不会发出这样大的爆炸力的。而当它遇到军舰钢板的阻挡,它巨大的杀伤力才能全部爆发出来。

为解放黑奴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林肯耕过田,伐过木,做过铁路员工,当过测量员,任过州议员,做过律师,连任过国会议员。虽然他都尽了所能,但并未表现出非凡的才干。当林肯担任总统,国家危急存亡的重任放在他的肩头时,这位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的智慧才得以发挥出来。

人在受到巨大压力时,有时会产生出乎意料的能量。他会为了从压力中脱离而拼命地去挣扎,这种不肯认输的热情会凸现出来。这种斗志在普通人看来,有时会产生奇迹一般的成果。

这不是奇迹,而是必然的。过去被认为什么事都无法做成的人,突然在危难关头做出了某种了不起的事,就是这个缘故。不管什么难关,只要有热情和欲望,都是可以突破的。

同样,贫困的压力也能唤出潜能。一般人都为生于贫穷之家而苦恼,而一位哲人说:“生为富家子弟的人,仿佛是负重赛跑的运动员。大多数的富家子弟,总是不能抵抗财富所加于他的诱惑,而陷于不幸之中。这一类人往往不是那些穷孩子的对手。”

这位哲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生于贫穷之家,表面看来是人生的不幸,但同时给贫穷孩子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往往越贫困越能激发人的潜能,为了摆脱贫困的境地而奋斗,很能造就人才。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周围比比皆是。

美国有许多侨民,在最初踏上美国这片国土的时候,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语言也不通,既没钱又没朋友。是贫困的压力唤醒了他们内在的潜能,激发了他们的智慧,为生存为发展而努力,最终获得了让社会认可的地位,使千万个有钱财、有机会并受过良好教育而无成就的本土青年羞愧得无地自容。

潜在的智慧是通过不断与困难作斗争而获得的,伟大都是在向困难的挑战中产生出来的,不在困难阻碍中奋斗而要想锻炼出能耐来,是不可能的。一个生长在优越环境中,依赖父母而不能自食其力,从小就被溺爱惯的人,是很难激发起自身潜能的,也是很难取得成就的。贫困可以激励人、锻炼人、成就人。

假使一个青年不被生活逼迫着去工作,他将怎样呢?假使不用劳动,就可以获得他所要的东西,他将怎样呢?假使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要的东西,他还肯奋斗吗?

我们诅咒贫困,我们要摆脱贫困,我们还要感谢贫困,因为贫困能激发起人的巨大潜能。

罗伯特在伦敦郊区经营农场,有限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温饱,他的身体强健,工作认真勤勉,从来不敢妄想拥有巨大的财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罗伯特瘫痪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亲友都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事实却不然。

罗伯特的身体瘫痪,意志却丝毫不受影响,依然可以思考和计划。他决定让自己活得充满希望、乐观、开朗,做一个有用的人,继续养家糊口,而不至于成为家人的负担。

他把自己的构想告诉家人:“我的双手不能工作了,我要开始用大脑工作,由你们代替我的双手,我们的农作物改成玉米和马铃薯,用收获的玉米和马铃薯养猪,趁着乳猪肉质鲜嫩的时候加工成各种熟食出售,一定会很畅销!”

他们的熟肉制品果然销路很好,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抛给我们一个问题,同时也给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压力与动力并存。

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挫折都会不期而遇。幸运和厄运,各有令人难忘之处,不管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都应该对生活心存一分感激,生活教会了我们许多,越是贫困的生活越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和智慧,从而让我们不断发现自身的价值,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9.正确对待冷遇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受到冷遇是很常见的事。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做出相应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照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如下适当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儿之前,自以为对方会给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表现得很冷淡。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从某种程度来说是自己造成的。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自己检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对一般关系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的待遇,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无意性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给以充分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去,却把司机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性冷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地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冷落人那就是思想意识有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要直来直去地吵架,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还击了宴会的主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从而使对方改变态度。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遭遇冷落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仔细分析一下受冷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心存忌恨或拂袖而去都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根本达不到自己办事成功的目的。

10.顺境中也要广结善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古代儒家思想的精华,可这种思想历来被视为迂腐,单是这两条中的一条又有几人能做到呢?邵氏公司的主要创始人邵逸夫是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的。

邵逸夫从事电影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已难以准确统计,单说他设在香港的邵氏电影制片厂,20多年来所摄制的影片就有1000余部。邵逸夫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电影皇帝”!

电影皇帝当然也是一位巨富,但他像许多热衷于慈善事业的成功人士一样致富不忘播爱心。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创立了香港“邵氏基金”,用于社会福利事业,援助生活贫困的人。据统计,邵氏基金历年来捐出的款项已超过8亿港元。1985年以来,邵逸夫又多次捐款支援中国大陆兴办教育事业,到1992年初,他捐资兴办的教育项目已达84个,总额达5亿多港元,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几乎都有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楼。

为了表彰邵逸夫多年来对中国内地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1990年6月,中国政府在香港举行了“邵逸夫星”命名颁授仪式,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冠名为“邵逸夫星”。

这样的善举古代就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以养士而闻名。一次,他的门人冯谖到孟尝君封地收债,他收了能还者的债契,对于不能偿还者,他一一验证了契券后,出人意料地大声宣布:“所有债务全部免除。”随着一阵青烟,契券被付之一炬。“孟尝君万岁!”欢呼雀跃的债民们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口号。

齐国新王即位,孟尝君失宠,由国都被逐往薛地。孟尝君凄惶茫然之时,封地的百姓们成群结队地到百里之外的大路上跪迎他。

这是战国时期冯谖以门客的身份,为孟尝君广结善缘的一个例子。冯谖此举,并非全是为了民生之苦,而是富有远见地为孟尝君留取资本,但对百姓来说,毕竟是得到了实惠。

多栽花,少种刺;多铺路,少拆桥。这是古人教育后辈晚生的诚言。冯谖所为,实不难让人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智慧。

近代以来,搞民意测验,常有一些反常现象,得票率高的往往不是那些身居高位、富贵显赫的人,而人缘好,乐善好施的人往往最有群众基础。

谁能广结善缘,谁就能得人心,并获得众人的交口称赞,这可说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下篇:减掉功利是非之念

1.改掉投机取巧的观念

生活中很多人养成了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的习惯,认为只要老板在身边的时候表现出色就可以了,老板不在,又何必拼命呢?像这种“聪明人”只能一时得利,他们的“聪明”迟早会害了自己。

马昆在学校里是一个很活跃的人,一直被朋友们十分看好。可是让朋友们吃惊的是,都毕业几年了,马昆还是经常跑人才市场。而让朋友们大跌眼镜的是上学时默默无闻的孙亮,此时已经成为一家日化用品公司在华北地区的市场总监。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看看他们这几年的工作经历。

离开学校后,马昆应聘做了一家宾馆的大堂经理。由于爱耍些“小聪明”,所以刚开始挺受重用。可过不多久,他的那些“西洋镜”就被一一拆穿,老板马上就将他“冷冻”起来。无奈之下,马昆只好卷铺盖走人。

之后,马昆又进了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德国人严谨实干的作风当然又是马昆不能“忍受”的。

马昆后来又在新加坡人、日本人、美国人……的公司工作过。这几年,马昆的老板都可以组成一个“地球村”了,可马昆却还是在职场游荡。

孙亮则不同。大学毕业后他就进了这家日化公司的销售部。之后,他勤奋工作,默默地积累工作经验。他对行业渠道的熟悉程度使上司很是赏识,对公司产品更是了然于胸,他的才干很快得到上司的肯定。当该公司华北地区市场总监的位子空缺后,公司总部就让他顶了上去。

他们的经历真像某位大学生所说的:“毕业以后,我们发现了彼此的不同,水底的鱼浮到了水面,水面的鱼沉到了水底。”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本身具有达到成功的才智,可是每次他们都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于是觉得老天对他不公平,怨天尤人。他们有没有认真地检讨过自己呢?他们总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期望很多,付出很少,内心里不屑于去做他们心中的“一般的小事”,认为他们被大材小用。认为是“小事”,他们就开始耍起小聪明,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他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他能蒙得过一次、两次,能总是混过去吗?一旦让老板察觉,就会留下极坏的印象。建立一个好的印象需要长期的考察,而坏印象却在一瞬之间。而且坏印象的改变是很难的,犹如一张白纸,整张白纸的白不如上面一个墨点的黑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即使老板这一次原谅了你,但是老板以后就可能不再信任你,因为你的人格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打了一个折扣。所以总有人觉得与成功无缘,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老板不识人才,只把一些零碎小事交给他们,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老板不把机会给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把机会拒之门外。在老板的心中,他以往的投机取巧已经被打上不踏实、不可靠、不能委以重任的印记。在一个公司中,如果再也没有机会从事重要业务,何以谈将来?何以谈前途?

投机取巧的习惯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可能永远被你的“小聪明”蒙骗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成就你的事业。

如果你不幸养成了投机取巧的习惯,那么,即使你学识再高、本领再大,办什么事也都会困难重重。但如果你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你就可以把自己带到明天的最佳位置。

2.摒弃自卑的灰色心态

自卑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安全感。他们对于自己的缺陷、短处总是特别敏感。然后在无形中把它们放大了,结果是把自己给吓坏了——既然自己是如此不堪,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和别人竞争呢?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一个人自卑的特点是感觉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有这种倾向的人绝对做不成大事!那么如何在成大事的过程中,拒绝自卑心理的纠缠呢?

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轻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华为人的一种良好品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但能做到这点的人不多,大多数自卑者都碌碌无为。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

自卑心理较重的人,大致有以下三种结果:

一是消极认命,让自卑的感觉化为现实。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确不如别人,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持这种消极态度的人,容易放弃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听任命运的摆布,以各种借口自欺欺人,为自己的失败辩护。

二是自暴自弃,侵犯他人,危害社会。这种人看不到一点光明前途,便铤而走险,以错误的方式去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这种与他人为敌的反社会行为最终必以更大的失败而收场,许多罪犯都是因为自卑心理很重而选错道路的。

三是发奋图强,超越自卑。承认自卑,决不让自卑控制自己。与其为自卑而悲观丧气,庸碌一生,不如化自卑的弱点为奋斗的力量,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努力拼搏,争取成功。一旦有几个小成功的记录,自卑就可以逐渐被超越,自信就会建立起来。持这种态度的人,不管原来多么自卑,必将赢得成功,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第三条路是最佳选择。这是一条从自卑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从渺小到伟大的光辉灿烂之路。这条路人人都可以走,只要你相信自己并愿意改变自己,你就能走上一条成功大道。

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出身孤苦,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右眼斜视,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和家庭的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鞋匠家庭,9岁丧母,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林肯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自卑一直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正因为战胜了自卑,他们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受自卑心理折磨的朋友,请你好好想想上面这些杰出人物的例子。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卑如能被超越,便会成为我们成功的本钱。

只要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发奋的动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战胜自卑的心态,其实就是战胜一种丧失信心的自我。丧失自信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所说暂时性丧失信心,一种则是从小养成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自卑感并非无法克服,就看你是不是勇于去克服。纵观世界,许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后走向成功的。他们能,你也能。

建议你不妨利用以下所提供的方法开始消除自卑。

(1)正确地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发展,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特点,增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应认识到,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自己将更有前途。

(2)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既要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3)正确地表现自己。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并竭尽全力争取成功。成功后,及时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当面对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可以用“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来放松心理压力,反倒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4)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两种积极的补偿途径: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别人,就不要背思想包袱,而应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努力,多下工夫,下苦工夫。二是扬长避短。有些残疾人虽然有生理上的缺陷,又失去了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似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但有志者事竟成,高位瘫痪的张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她身残志不残,酷爱音乐、医学、文学,以10倍于常人的毅力在多方面都有所建树。

(5)正确地对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即忘,性格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这时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死,不然就容易受挫折。

但丁的《神曲》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要怕,定定心,我们已在更好的路上了;不要后退,发展你的力量吧!”消除自卑,就要对自己现存的能力感到满意。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掉你的自卑,你的人生一定会呈现别样的精彩。

3.扔下完美主义标准

完美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事情却差强人意。如果对人对己做什么事都以完美为尺度,迎接你的只能是无休止的打击。你要学会正视并欣赏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当你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面孔和全身时,你可能喜欢某些部分,而不喜欢某些部分。有些地方可能不怎么耐看,使你感到不安。如果你看到自己的某些缺陷,请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触,不要否定自己的容貌,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放弃完美,放弃那种程式化的标准,而用自己的标准来看待自己。否则你就无法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下面这个例子是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雨·布兰登的亲身经历:

在很多年前,正是花季少女的洛蕾丝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来找他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骂起街来却粗俗不堪,她曾吸毒、卖淫。

布兰登讨厌她所做的一切,可又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的外表相当漂亮,而且因为确信在堕落的表象下她是个善良而出色的人。起初,布兰登用催眠术使她回忆她在初中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当时她很聪明,学习成绩优秀,她在体育上比男孩强,招惹来一些人的讽刺挖苦,连她哥哥也怨恨她。

她于是力图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超人一等,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并不完美甚至跟别人还有较大差距时,她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无限放大了这些不完美之处,并把自己的长处也放弃了,并走向了堕落。

布兰登费了很大力气让她明白,每个人都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并不完美的整体,她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之美。

一年半后,洛蕾丝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一名记者,并结了婚。10年后的一天,布兰登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几乎认不出她了:衣着华丽,举止大方得体,生气勃勃,丝毫不见过去的创伤。

真正地做到放弃完美,接受自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自我肯定这个事实,使你必须真正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不能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己也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因此也可以说明,自我接受是自信的意识和勇敢的行为!

真正要面对成功,就必须要学会放弃完美,不求完美,因为我们的确不是完美无缺的。这是一个令人宽慰的事实,我们越是及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及早地向新的目标迈进。

十全十美不能用来衡量自己,同时也不应用来要求别人,包括亲戚、朋友、爱人、同事。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到对象,和谁也不往来,频繁地跳槽,这都是由于他过分苛求完美,结果他谁都看不上。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力求完美,在这里就称这种性格为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性格首先表现为固执、刻板、不灵活,给自己或他人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非要达到不可,受到挫折就感到很痛苦,不能接受。

一个著名汽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们公司的销售还不错,但离他的高标准有些差距,他不能忍受,跳楼自杀了。有位软件设计工程师在编程序时要求自己像写古诗一样把字节写得都一样长,即使他整日整夜地苦思冥想,但在工作效率上却无法见到效果。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他看不到优点,只盯着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常常跟随着他,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学会欣赏别人和欣赏自己是很重要的,是使人更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石。

人们的长相和个性都不相同,优缺点也参差不齐,没有什么人是真正完美无缺的,我们都是既不完美又有瑕疵的平常人,所以我们对人对己都要重长处、轻短处,在完美与缺陷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过分苛求完美只会造成最不完美的结果。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人对事总是苛求完美,就会处处碰壁,生活得很痛苦,请记住: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倒可以使人清醒,催人奋进,反而是好事。

有句话叫做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同理没有遗憾的人生也不是真正的人生。

4.消除嫉妒之心

当你在办公室感受到嫉妒时,必定置身某种竞争之中。嫉妒的原因很简单:抑或同事的工作成就;抑或同事所穿的亮丽新装;抑或同事所居的花园洋房。你的目标就是击败“对手”。

你或许以为你嫉妒某人,但后来仔细观察却发现,你嫉妒的并不是这个人,不是他的作为,也并非他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嫉妒来自自己的兴趣和自毁的倾向,你会嫉妒是因为你拿自己和别人相比,看到自己的表现不如其他人好、有吸引力等。你参加的是一面倒的战争,对手其实是你自己。

嫉妒常被称为绿眼睛的恶魔。如果你对某人怀有嫉妒之心,可以确定的是,它不仅会伤害到你这些情绪所直指的人,而且你所受到的伤害可能更甚于他们。

嫉妒就像疾病一样,他们会在你体内不断损害侵蚀你。一般地说,嫉妒常常会使友谊破裂。

有一位中年的新闻从业人员,他非常嫉妒他一位出了名的小说家朋友,也嫉妒他朋友所出的书。而另一方面,他那位小说家朋友却嫉妒这位新闻工作者由于一篇大众皆知的出色报道而被提名角逐普利策奖,因为这个奖项是那位小说家根本沾不上边的殊荣。结果这两位朋友从此话都不说了。

底特律常被称做“车城”,就跟纽约是“大苹果”、达拉斯是“大D”一样。而全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工业之一即始于车城,那就是车城唱片公司。车城捧红过许许多多的歌星,像顶峰合唱团、黛安娜·罗斯、杰克逊家族、罗宾森、斯蒂夫·旺达和马文·盖等。如果这些人成为娱乐圈里其他人羡慕和嫉妒的目标,是很合理的事。事实上,演员、歌星和舞蹈演员所面对的来自其他同行的嫉妒,可能是其他人远不及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收入高,影迷歌迷们对他们的崇拜,以及他们拥有的广大影响力。

然而,有一些已经红了二三十年的演艺人员,公开表示对某位新出现的歌星、舞星和演员的支持。老一辈的佼佼者已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他们明白对新出道人员的羡慕与嫉妒是无济于事的。那些新出现的人为了能够大红大紫,当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就像那些已经成名的人当初所做的一样。不论它表现在哪一方面,才能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对于他人的成就所感受到的情绪,应该只有为对方感到骄傲。

当你努力攀登顶峰时,把对他人的嫉妒转化为对他们的敬重。不要只是说:“我希望能够跟他或她一样。”你应该脚踏实地去做一些事,才能使自己跟他或她一样有成就。既然羡慕与嫉妒的情绪并不能让你由板凳队员成为场上主力,那你为什么还要坐在场边任由这种情绪泛滥呢?

如果你总是在操心别人在做些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会发现你攀登顶峰的路途充满荆棘。当你眼见别人表现得非常好,看到他们的成功或者正在享用胜利的成果,就好好看看他有什么是你可以借鉴的。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也可能是他的态度、一句好话、一段时髦的话语。此时,你早已经把你的嫉妒心抛到九霄云外,同时你也将自己的本领累积起来了。

早一天改掉嫉妒这个坏毛病,就能早一天受益。以下是克服嫉妒之心的几个有效方法:

(1)想想别人好的一面,尤其是那些容易招致嫉妒的成功人士。喜欢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他是什么人,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如此一来,你心里就不会有空间可以容纳嫉妒了。

(2)让自己对一些有传染性的字眼产生免疫力,例如嫉妒。并将它转移到身体的某个不满意的地方,想想你手臂上或者大腿上的疤痕,它就是你的疫苗,使你不会嫉妒他人,或者成为他人嫉妒下的受害者。

(3)想要戒除某个坏习惯,就要用好习惯来取代它。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这个毛病,也就是用别的字眼来取代这些恶毒的字。例如,在你的想法里,当你看到别人的成就和成功时,将嫉妒换成赞赏或化为高兴。

(4)经常设想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去想别人做了什么。如果别人获得的成就当之无愧,就想想怎么做才能够使自己跟他们一样,而不是嫉恨他们已有的成就。

(5)将嫉妒之情升华为努力超越的意识。

染上嫉妒恶习的人应该怎样克服这一性格上的弱点呢?首先要心胸开阔,正确对待在事业上和学习、生活上比自己能干的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嫉妒害人害己产生的恶果。嫉妒者多半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全部智能下意识或十分明确地用于攻击和伤害被嫉妒一方。虽然有些嫉妒者也知道这样做于事无补,但仍像中了邪似的受制于它。

克服消极嫉妒心理较好的办法是:唤醒你的积极嫉妒心理,勇敢地向对手挑战。积极嫉妒心理,必然会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竞争的行动和意识。当你发现你正隐隐地嫉妒一个在各方面比自己能干的同事时,你不妨反问几个为什么和结果如何?在你得出明确的结论之后,你会大受启示。长时间地停留在嫉妒之火的折磨和煎熬中,并不能使自己改变面貌。要赶超他人,就必须横下一条心,在学习或工作上努力,以求得事业上的成功。你不妨借嫉妒心理的强烈超越意识去奋发努力,升华这股嫉妒之情,以此建立强大的自我意识以增加竞争的信心。自卑感强的人容易嫉妒,因为他们想逃避现实而故意虚张声势,因为惧怕失败而采取嫉妒的手法。所以,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潜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自我夸大,亦不自我贬低。只有在自我感觉好、自我意识能力强的前提下,才能变消极嫉妒为积极嫉妒,也才能在积极嫉妒心理中获取能力,接受竞争意识的刺激。当然,在你反问几个为什么之后,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天赋、客观条件、知识、能力都不如人家。这也无妨,不要自卑,更不要嫉妒。你不妨再找找自己的优势,在某一方面发挥你的优势,在竞争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从而找到你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总之,对于他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既要嫉妒,又不要嫉妒;嫉妒,就是积蓄你自己大量的精力、时间、智慧去产生应该属于你范围内的积极嫉妒心理;不嫉妒,就是要洒脱和不甘于落后,对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心。这才是强者的风度。

5.化解嫉妒之念

工作场合是藏龙卧虎之地,同时也是鱼龙混杂之所。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己有。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总不能整天气急败坏吧?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用写信的方式澄清事实

当然,首先,写的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信的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随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的。在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书面证据。

在信的最后要建议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地加强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如果真的有人把你的功劳忘记了,想把功劳归属于自己,那么这个方法倒能为你争回功劳起一定作用。

(2)夸赞抢你功劳的人,然后重申功劳是自己的

说这番话的时候,要再一次对这位同事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也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当你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应用时,你就应早点行动,如果等你的同事把你的想法散布开时再行动,困难就大得多了。

(3)退出争夺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女性来说,什么时候应该跟男同事理直气壮地理论“挪用他人想法”的问题?什么时候又应该做出一些牺牲呢?在做出决定时,应该考虑一下,要打这场“官司”得花费多少精力。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面临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而要证明所有权只能使你疲惫不堪……也许还会让你的上级生气,让他们纳闷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的时间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冲动只会使情况变得更遭,用头脑想清楚才能更好地面对客观事实。很多时候,即便你在与同事抢功劳的过程中获胜,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却是一场失败。在全面权衡利与弊后,相信你自然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6.不宜强求别人的回报

尼玛是一位住在纽约的妇女,她整天埋怨自己寂寞,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接近她。如果你去看望她,她一定会絮絮叨叨告诉你,她侄儿们小的时候,她是如何照看他们的。他们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都是她照看的。她还资助一位侄子读完商业学校,一直到他结婚前,他都住在她家。

这些侄子会常回来看望她吗?有的有时会,完全是例行公事。他们都害怕回来看她,真正使他们受不了她的是她总抱怨他们,怪他们忘恩负义,当那些侄子都离开他时,她就拿出她的绝招——心脏病发作。这心脏病当然不是装出来的,医生们也说她的心脏相当神经质,经常心悸。可是医生们也无能为力,因为她的情绪往往是她病发的起因。

假如你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你会期望他感激吗?你也许会。可是圣约翰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个罪犯免除了牢狱之灾。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当面致谢,或至少寄张贺卡来?你可能猜对了:一个也没有。

耶稣在一个下午使10个瘫痪的人起立行走,可是有几个人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位。耶稣环顾门徒问道:“其他9位呢?”“他们都跑了,谢也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那么,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给了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还多的感恩呢?

假如你送亲戚100万美元,他就应该会感谢你吧?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不过如果安德鲁·卡耐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意想不到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因为,卡耐基遗留了3亿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他只继承了100万美元。

现实就是如此。人性就是人性,你千万别指望会有任何改观,何不干脆接受呢?

我们天天埋怨别人不知回报,到底该怪谁?是我们太了解人性,还是我们忽略了人性?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指望别人心存感激了。如果我们得到别人的感激,是一件惊喜的事。如果没有,也不要为此伤感、抱怨不休。

忘记感谢乃是许多人的本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尼玛需要的是关爱,但她表现的却是需要“感恩”,可惜她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她所设想的感激或敬爱了,因为她认为这是她应得的,她要求别人给她这些东西。由于心态发生变化的影响,本来她也许可以获得的关爱,也因为她的强求而逃之夭夭了。

忘记感谢乃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那不仅是自寻烦恼,还会使本来正常的关系出现问题。解决这种现象的关键就是调整心态,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则关系还会细水长流地保持下去的。

7.仇恨的烈焰会烧伤自己

仇恨最容易损害一个人的容颜。相信都看过一些女士因为怨恨而脸生皱纹,由于悔恨而表情僵硬的情形。这时,再好的整形外科对她们容貌的改进远不及因宽恕、温柔和爱意所能改进的一半。

仇恨会让我们面对山珍海味也没有丝毫胃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怀着爱心吃青菜要比带着愤怒吃海鲜强得多。”

莎士比亚说过:“仇恨的烈焰会烧伤自己。”

有一位叫伦纳的年轻人急需找一份工作。他通晓好几种语言,想找个担任进出口公司文书的工作。可是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暂时没有招人的打算,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等。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伦纳说:“你对我公司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你既笨又蠢。我根本都不需要文书。即使我真的需要,我也不会聘用你,你连瑞典文字也写不好,你的信更是错误百出。”

伦纳看到这封回信,气得要发疯。这个瑞典人居然敢挖苦他不懂瑞典话!其实看看这份恼人的回信才知道什么是错误百出呢。于是伦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准备回击。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劝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文,但它的确不是我的第一语言,也许我犯了自己都不知道的错误。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是。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语言表达得缺乏修养,但这也不能抵消我欠他的这个人情。”

伦纳把他写好的那封信撕掉,另外写了一封信:“你本来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真是太感谢您了。我对贵公司理解错误,实在很对不起。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也很难过,我会再努力学好瑞典文,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找到了我的不足。”

然而,没过几天,伦纳又收到一封回信,那人竟邀请伦纳去办公室见面。伦纳去了,并得到了一份工作。伦纳自己从中悟出了一个有用的做人道理:“以柔克刚。”

美国前总统林肯从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情,不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对手,他都以公正的态度去处理。他很注意“唯才是用”,从不因对方是政敌或讨厌的人而存有偏见。

很多人借着批评林肯而获得地位,虽然林肯备受侮辱,却还是不改其不偏听偏信的信念。因为他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他所处的环境、教育、习俗的产物,不能过分地要求他们。

林肯也许是对的。如果你我像我们的敌人一样承袭了同样的处境及心理特征,如果我们的人生完全相同,我们也许会做出跟他们完全相同的事,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让我们以印第安人的祈祷词提醒自己:“伟大的神灵!在我穿上别人的鹿皮靴走上两星期路以前,请帮助我不要批评他人。”因此,与其恨我们的敌人,何不让我们同情他们,并感谢苍天没有让我们跟他们有同样的生活?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敌人,何不给他们以谅解、同情、帮助、宽容和祝福?

“爱你的敌人,宽恕那些诅咒你的人,善待那些仇恨你的人,并为伤害你的人祝福。”

这段圣言,会赐给无数人内心的平静,然而,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上许多有权有势的人都无缘享受这样的平静。

要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快乐,就请记住:永远不要尝试去报复别人,那样对自己的伤害将大大超过给予他人的。决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仇恨上,哪怕一秒钟。

灰熊只需要一掌就能把鼬鼠轻松拍死,但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因为它从生活经验中得到,那样做不值得。不少痛苦的做人经验也告诉你我,这些鼬鼠和两条腿的“鼬鼠”都不值得碰。

当你与他人的关系中间出现仇恨的因子的时候,此时,将你的心理调整到宽容状态,不仅能有效地消灭仇恨,对你与他人的关系还会有推动作用。

8.自我挽回:事情没有想象的那样糟

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有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它放大,把一点小事想得太过严重,结果事实证明我们是在自寻烦恼,有时候一件事也许还有转机,我们却自己先泄气了,认为已经无法挽回了;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那个人,事事不顺,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够用心;还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可实际上,它还有非常美好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千万别忘了提醒自己:别难过!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有一个寓言是这样讲的:

某日,野兔们聚集在一起,彼此诉起苦来,认为它们的生活充满危险和恐惧。可不是吗?人、狗、鹰和其他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它们。它们觉得与其这样活着担惊受怕,还不如一死了之来得痛快。

野兔们拿定主意后,便立即纷纷奔向池塘,准备投水自尽。蹲在池塘边的青蛙,一听到兔子朝它们跑来的声响,马上都跳到水中去了。领头的野兔眼见此状,说道:“别忙,朋友们,别再吓得自寻短见了!你们来看,这儿有些动物比我们还胆小哩!”

野兔们以为自己整天担惊受怕很可怜,但通过与青蛙对比之后,它们才发现事情并不像它们想象的那样。

事实上,通常让我们大惊小怪的事情,如果拿来跟别人的遭遇相比,那简直是不值得一提,我们为何经常把自己极其微小的不如意,当成生命中的重大挫折呢?

其实,原因就出在我们喜欢借着夸大自己的不幸,来突显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喜欢借着小题大做,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这还不算,他们会极力地夸大自己的不幸,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令自己真的陷入更大的不幸之中。

法国少年琼斯读书总是很费力。高中二年级时,他向一位心理学家求教。“我一直很用功。”琼斯苦恼地说。

“问题就在这里,孩子。”心理学家说,“你一直用功,但进步不大,你再学下去,恐怕也是浪费时间。”

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有出息。”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脑袋:“工程师不识简谱或画家背不出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会让爸爸、妈妈骄傲了。”琼斯从此再也没去上学。

琼斯开始替人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不久,雇主们开始注意到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色使者——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地茂盛、美丽。特别是他将市政府前一块肮脏的污秽场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全城百姓,都争相夸赞小琼斯。

25年后的琼斯仍没学会英国话,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他更是不懂,但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园艺家,以色彩和园艺享誉国内外。

琼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虽然努力了但成绩仍然不好。在心理学家的鼓励下,他改变了原有的消极想法。于是他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成为了一名园艺家。

是的,有些时候和别人比起来,我们是不幸的。比如有人可以住洋房、开豪华汽车,但我们却只能在生存的边缘努力挣扎。但如果你真的就在这样的不幸中沉沦下去,那才是真正的不幸。有的人用夸大可怜来引起别人注意,但别人并不是真正在注意你,你只不过是在充当别人的笑料罢了。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改变你的消极想法,自己去创造一片幸运的天地。

9.适当冒险:凡事求稳并非良策

李某常常和朋友感叹:“我这一辈子,要不是胆太小,早就出息了!”说来也真是可惜,20世纪90年代初,李某30来岁,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岁月里。李某的一个老同学雄心勃勃地来找李某和他一起去深圳“淘金”。去不去呢?李某考虑再三,却还是拒绝了老同学的提议:自己的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毕竟是铁饭碗呀!凡事还是求稳比较好。老同学却果断地辞了职,潇潇洒洒地直奔特区,听说现在已经是一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了。令李某痛悔的事还不止这一件:8年前,李某所在的钢铁集团准备改组上市,并允许职工优先认股,每股作价38元。按规定李某可以认购500股,然而李某凡事求稳的习惯使他又把这个机会放过了。他认为股票跌就会变成废纸,还是别拿钱冒险的好,于是他把自己的认股权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事。没想到,公司一上市,股价节节高升,一个月之内,股票竟然涨了10倍,看着同事一个个喜气洋洋,李某悔得大病了一场。像这样的事儿还有不少,所以李某有句口头禅就是:“我这一辈子,就毁在胆儿太小了!”

凡事求稳的习惯,使李某错失了一次次良机,只能一辈子生活在悔恨里。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敢于冒险、马上行动的胆略,如果太过于求稳的话,那就会一事无成。

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带36人去西域鄯善国,谋求建立友好邦交关系。

刚到该国,鄯善国王对汉朝使团十分恭敬殷勤。但几天后,态度突然变了,变得越来越冷漠。班超警觉起来,派人打听,原来是匈奴的一个130多人的使团正在暗中加紧活动,向鄯善国王施压,欲把鄯善国拉向北方。

形势十分严峻。班超对大家说:“现在匈奴使团才来几天,鄯善国就对我们逐渐疏远了,倘若再过几天,匈奴把他彻底拉过去,说不定会把我们抓起来送去讨好匈奴。到那时,我们不但完不成使命,恐怕连性命都难保!怎么办?”

“生死关头,一切全听您的。”随从们态度坚定,但也表示出担心,“我们毕竟只有36人,能怎么办呢?”

班超斩钉截铁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夜里就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匈奴使团!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鄯善国王诚心归顺我们汉朝。”

当天深夜,班超带领36个人,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到匈奴人驻地,对130多人的匈奴使团、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毅然发动了袭击,并一举歼灭了他们。

第二天早晨,班超捧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惊失色。

匈奴使者被杀,鄯善国王已经不可能再和匈奴人和好,于是只好同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被恶劣事物唬住,战胜“恶魔”首先要战胜自己!

很多时候,看似最危险之处,也许就是最安全之处;看似最强大之处,也许偏偏是最薄弱之处。如果总是求稳的话,你就会错过这些机会,冒点风险去行动,却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战争期间,其将领们也给战争史留下许多经典战例。

1942年2月12日下午,英国海军和空军重兵布防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一架英国战斗机正在例行巡逻。突然,飞行员发现有一队德国舰队大摇大摆地从远处驶了过来,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司令部报告。英国司令部的军官们大惑不解:德国舰队怎么可能在大白天从英吉利海峡通过,是不是飞行员搞错了?英国人忙于思考和争论,却没顾及到时间正在一分分溜走。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又一架英军侦察机发现德舰已经闯入海峡最窄也是最危险的地段了,并且正在全速行驶。英军指挥官们这才意识到敌情的严重性,等他们判定真相,调集部队,下令进攻时,德国舰队已经远离了最危险的地段,对其致命打击的机会已经丧失。整个下午,英军虽然不断出动飞机、驱逐舰对德国舰队进行拦截,但由于仓促上阵,反而被严阵以待的德军予以沉重打击。就这样,德国人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将驻泊在法国布雷斯特港内的舰队顺利地移至挪威海面,增强了那里的战斗力。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军为了完成这次战略转移精心策划的大胆行动。因为从法国到挪威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向西绕过英伦诸岛北上,这条航线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如果遭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条航线则是直穿英吉利海峡,但此处有英海空军的重兵布防,同样是危机重重。最后,德军指挥官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在英国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闯过英吉利海峡,在夜间出发,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最危险的多佛和加莱之间的地段。

这一大胆冒险的行动果然成功,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在英国人认为绝不可能的时候出现,在英军来不及判断和阻挠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过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争教学课。

无论在事业或生活的任何方面,我们可能都需要适当地冒点险。当然,在冒险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冒险,必须认真地权衡得失,比如德军指挥官就是在反复权衡之后,才制定出冒险计划的,结果他们获得了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冒险不是盲目草率的行为,不是瞎闯、蛮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果断行动。

10.“经验”误事:没有所谓的想当然

张某的妻子下岗了,张某张罗着给妻子找工作。张某的同事对他说:“我倒有个建议,你给嫂子开间音像店吧!是那种边卖边出租的小店,本钱不高,利润却很可观!”张某一想,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开店必须选好店址,得有顾客呀!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路过某大学,发现学校周围特繁华,服装店、小吃部、饰品店……大大小小的店面布满了整条街,出出入入的学生还真不少,这可真是个开店的好地方。张某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附近没有音像店。张某乐呵呵地回了家,托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店面,几天后音像店就开张了。但开张后生意冷冷清清,三天没卖出一样东西。第四天,张某的妻子一回家就把丈夫臭骂了一顿:“你出的好主意!我这一打听才知道,为什么没生意:原来人家学校管得严,各寝室不许有电视,学生都是上网看电影听歌!你说怎么办?”张某嗫嚅地说:“我哪知道?我以为学生那么多,顾客当然没问题啊!”几天后,音像店关了门,张某赔了3000多块钱。

张某看到学生多,便想当然地以为开店不愁没顾客,结果却吃了个大亏。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他们想不到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朝着那个“理”的方向发展,更没想到,世界上的事物一个条件可得出多种结果,一个结果亦可能多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

某公司要在城市近郊的某乡建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一个香港客户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而这个公司也极力想拉香港客户来投资,因为这个项目所需资金太大,自己独力难支。由于香港客户太忙,好不容易才答应一周后来谈项目,并实地考察。公司老总把接待的一切事宜都交给公关经理,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因为这个客户“实在太重要了”!公关经理接下任务后立刻忙活了起来,确定了接机人选,安排专车,订好了宾馆,安排了会谈时间,打扫了会议室,去实地考察的时间、车辆也都安排好了。老总对这些细致的安排很满意。这时一个助手提醒公关经理要跟当地乡领导沟通一下,公关经理却有点不耐烦:“车到了那儿,随便叫几个人陪着去看看就行了!”香港客户到来后,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吃完午饭,一行人就坐上车直接朝某乡驶去。然而一个意外发生了:通往乡里的木桥竟然断了。对面的几个村民告诉他们,木桥是前天被水冲垮的,还没人组织抢修呢!香港客户很是失望,认为该公司做事太不负责,调头回去了。公关经理被盛怒的老总炒了鱿鱼,他却觉得很委屈:自己去了三次,木桥都是好好的,谁能想到它突然就断了呢!

生活中,我们也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许多明明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事情,偏偏出了麻烦,这都是由于我们想当然的思维习惯造成的。有时候,某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某一事实,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他可能性并不能排除,人们常常形成某种错觉,把各种可能看成一种可能。

造成想当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定势。我们认识事物,总有一定的思维框架,是以前经验的沉淀。它常常使我们认识事物时有了一定的参照系。它是有用的,但是,它又可能使我们用它来处理复杂的对象时陷入想当然的误区。所以,我们在强调文化传统对于我们思想观念的塑造时,更要强调现实的要求这一重要因素。

要减少想当然的错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率下结论。从一个印象,二三句交谈中做出的判断往往是想当然的。我们要时时对自己说,我的判断充分吗?我的结论符合事实吗?有没有新的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

如果根据想当然的推理,得出了某种结论,也要对该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注意对情况进行反复的分析,并尽量搜集新的事实加以检验。要使自己的结论不犯错误,我们就应该对判断采取审视的态度。

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见”。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你还是应该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首先,你要把现在的想法一一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息?你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吧。如果没有偏见,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

11.拓宽胸襟:让不满消于无形

人际关系场到处充满着矛盾纠纷,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因此,把什么都“看开了”,是最好的自我调节方法。就像人们常在心里描绘出理想的结婚对象,但现实中很少能与理想互相吻合,而到头来,就会发现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如果我们能看开一切,找个虽然与理想相差甚远但又可以接纳的人结婚也就罢了。又如许多文学创作者们,他们很想创作出流行、格调高雅的作品,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想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事实上,结果往往因为曲高和寡,不具备商品价值,而不被大众所接受。所以,我们最好凡事都想开些,把“阳春白雪”改为“下里巴人”,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人处理关系的选择。

有时候,我们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困难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凡是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迫使他的行动控制其情绪。一个人受了嘲笑或轻蔑,不应该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如果对方的嘲笑确有其事,就应该勇敢承认,这样对你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大有裨益;如果对方只是横加侮辱,盛气凌人,且毫无事实根据,那么这些对你也是毫无损失的,你尽可置之不理,这样会更加显现出你的人格。

有的人在与人合作中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只要别人的言辞稍有不恭,不是大发雷霆就是极力辩解,其实这样做是不易与人相处的。不轻易露出自己的不满情绪,采取虚心、随和的态度将使你与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假如我们能刻意地表现某种情绪或某种行为,那么你就能利用这种感情的本身使心情产生变化。正如你有意让态度变得积极,情绪就会跟着开朗起来,再配合雄壮有力的歌曲,精神饱满地踏着步伐,本来心情还是很低沉,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这是以行动来影响心理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个人的情绪调控。

诚然,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满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罗斯福面对别人说的不合时宜的话,起初很是不满。可是他转念一想,人家说的没错啊,自己的确很像那个样子。罗斯福勇敢承认了事实,其实对他并没有什么损失,他表现出来的大度,使他在公众中的形象反而提高了。

12.化敌为友:相逢一笑泯恩仇

古人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就是说,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普通的朋友之间尚且如此,倘若胸怀宽广,对自己的敌人也能“投以木桃”,那他一定感激涕零,视你为恩人一般。

有人认为“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有权力责罚,却没有责罚;有能力报复,却不去报复,这就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能够掌管他人的法宝。宽容待人,以德报怨的同时,敌人也就自然与你拉近了距离,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了。

对于昔日的敌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而如果量才重用,给敌人以平等的待遇,不但能够感化敌人,为我所用,更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从而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关系网,成就自己。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其心术权谋,手段残忍,真是令人发指,但她惜才、爱才,对于有能力辅佐她的人,她不惜以德报怨,感化自己的敌人,并使之成为她的“心腹”。

上官婉儿,是李唐时期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参与高宗的废后行动后被武则天发觉,上官仪与其子被斩,上官婉儿与母则为宫婢。婉儿14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但上官婉儿则为武则天所赦。

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作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写出:“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道:“是说假花,以假乱真。”“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犟的性格。”接着她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武则天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然而,婉儿不但没有效忠武则天,却出于为家人报仇的目的,又参与了政变。司法大臣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则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鉴于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武则天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感化天下”呢?

武则天确实把婉儿感化了。该杀而不杀,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已使婉儿感激涕零。此后,武则天又一直对婉儿悉心指导,从多方面去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

人性中有着太多的对立面,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同时期有一些敌对关系是正常的,但是面对敌对关系怎么看,却会影响到你与敌对关系的仇恨是进一步加深还是化敌为友。两种不同的结果,关键还在你的心态怎么调整。

张绣对曹操而言可说是有血海深仇,曹操的爱将典韦被张绣手下所杀,曹操的儿子、侄子也都丧命在张绣手下,就是曹操自己在与张绣作战的时候也曾狼狈而逃。可当张绣要来投奔曹操之时,曹操放下成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昔日的仇敌。他的宽广胸怀感染了张绣,使张绣只想着竭尽全力为他效劳。后来,张绣还与曹操结为了亲家,并在与袁绍的大战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面对敌人对你的怨恨,常常能够以很小的代价换来敌人的信赖,并忠心耿耿地甘愿为你付出,或成为你最可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