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32349200000029

第29章 乌纱帽不是官位的专称

在众多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好地做你的官,熬到今天这个地位已经不容易了,别一不小心丢了你的乌纱帽。”或者说头戴乌纱帽的必是官员,而且我们还习惯称呼现在的官员上任为戴乌纱帽,免职官员为摘除乌纱帽。正因为这个词汇经常萦绕在人们的耳边,所以,也就使得众人一致认为,“乌纱帽”就是指一种官位,而且《现代汉语词典》也对“乌纱帽”的解释为“古代文官的一种帽子”,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历史追踪

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于是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下面朝臣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自然会一目了然。不仅如此,在宋朝的时候,为了区别官位的高低,还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由于翅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而这种帽子就被称为乌纱帽。

解读真相

1.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

据《宋书·五行志一》中记载:“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乌纱帽最初并不是指官帽,相反,完全为民间便帽,是从民间流传开来的。而且据五代时期马缟的《中华古今注·乌纱帽》记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乌纱帽在唐朝还不是特定的官帽,属于一种大家都喜欢戴的礼帽或便帽,这种喜欢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有些人出游时习惯性地会带上运动帽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乌纱帽在那个时代属于一种时尚、美的标志,是一种当时流行的帽子,人人都喜欢佩戴,而当今的运动帽只能在休闲的时候才适合佩戴,而在办工场合或者其他比较重要的场合,这种运动帽是难以登堂入室的。

从上文中举出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乌纱帽在宋代也是一种便帽,并非仅仅是指官帽。虽然官员们都必须戴乌纱帽,但并没有下发指令,规定只有官员允许戴乌纱帽,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普通百姓也是可以戴这种帽子的。所以,在宋代,“乌纱帽”也并不是官帽的代称。

2.乌纱帽在隋朝的时候被定为一种官帽的象征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建立隋朝之后,由于乌纱帽的流行,所以便将乌纱帽定义为官帽,并根据乌纱帽上玉器的大小来表示官职的大小。一品有9块玉器,二品有8块玉器,三品有7块玉器,四品有6块玉器,五品有5块玉器,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但大家都知道,隋朝也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这个王朝的统治时间为公元581~公元618年,最后,随着这个王朝的灭亡,乌纱帽被定为官帽的这种制度也就随之而被取消了。

后来到了明朝,乌纱帽又成了官帽的特指。至今山东省博物馆仍然保存着明鲁荒王九旒冕,这顶冕为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串,贯一金簪。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冕,是古代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和封王才能佩戴。这是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实物,被称为史上最牛乌纱帽。

而进入清朝之后,乌纱帽官帽制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满族人的花翎,乌纱帽为官帽从此成为历史。

由此可见,乌纱帽并非从古至今都是指官帽,它仅仅是某个时期官帽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