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32349200000051

第51章 脸不黑的包青天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随着电视剧《包青天》的热播,那个面色漆黑、额头长着一个小月牙的黑脸包公形象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仅如此,在乡间包公庙里供奉的包公,以及在戏台上看到的包公形象,一张张包公的脸都是黑的,于是“黑脸包公”便在我们的脑海里定了型,然而,历史上的包青天真的就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人吗?其实现实并不是这样,真实的包拯长得并不黑。

历史追踪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生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天圣朝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世为官,其间长达10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12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两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包青天当做清官的化身。

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礼部尚书,有《奏仪》15卷传于世,谥号“孝肃”,包公故里合肥市建有“包孝肃公祠”。

解读真相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廉与正义的化身,一个至忠至正、至刚至纯的清官标准与忠臣范本,被历代官方推向神坛,又被历代老百姓奉为神明。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间最具号召力的代表公平与正义之化身,他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自古以来,我们在观看有关包青天的影视作品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黑脸的形象,但据史料记载,包青天的面色虽然称不上白面书生,但也没有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如此之黑,在包公祠的石碑上有一幅包公的画像,上面的包公是白脸形象,眉清目秀。那么,老百姓为什么把包公扮成黑脸呢?这个原因有二:

1.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常年在田间耕作,风吹、雨淋、日晒,他们的皮肤都是黑的。只有不劳而获的地主和官吏整天躲在屋里养尊处优,剥削农民,脸才是白的。黑,代表劳动者;白,代表剥削者。包公虽不是劳动人民,但他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人民认为他是自己人,就把他打扮成黑脸包公了。

2.这样刻画也是为了与影视作品中的白脸奸臣形象进行鲜明的区分,黑色庄重,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从而突出包公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正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