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32349200000064

第64章 雍正帝嗣位之谜

康熙,一个被后人称为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后半生一直为立储之事而苦恼,而在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由于康熙在世的时候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十分宠爱,而在众多皇子夺位的战争中,他也一直没有介入,所以,对于他的登基,历来被后人称为是一个历史疑团,有人说他是篡位,有人说他是继承正统,然而民间的各种说法,究竟哪种成立呢?这就要从那份让后人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历史追踪

清世宗雍正(公元1678年12月13日~公元1735年10月8日),清入关后第三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名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雍正十三年,后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即位,年号雍正,习称雍正帝。在位13年,庙号世宗。

雍正帝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做法。

清世宗即位时已45岁,外加之前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礻匙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雍正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的情况,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雍正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雍正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力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地”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的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建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胤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雍正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记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号宪皇帝。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故后世颇有争议。然而,从客观上说,雍正继承皇位之后,既开创了康熙的基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也为下一代皇帝乾隆的统治打下了基础,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解读真相

大家都知道,康熙曾经两次废除太子,而也正因为如此,康熙皇帝的35个儿子围绕太子之位展开了长达20年之久的储位之争。在此阶段,这些皇子们分成了4派,第一派是以皇长子胤礻匙为首的一派;第二派是以皇二子胤礽及皇三子为首的一派,第三派是以皇四子胤禛及皇十三子、皇七子为首的一派,第四派是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一派,皇长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都是这派的追随者,从这些派别可以看出,最具实力的应当属第四派。

然而,在这几股势力中,最早失败的是以皇长子胤礻匙为首的一派,皇二子也因两次废立而偃旗息鼓,皇三子也因此而受到连累,结果声望日渐下降。由此可见,这些势力中仅存的就是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一派,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康熙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们私下里在搞些什么活动,也很明白他们心里的所想,所以他对皇八子胤禩很是不满,康熙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由此可见,康熙对这个善结人心的胤禩很是不满。胤禩也正是因为自己结党之事而被圈禁,然其出来后依然不思悔过。最终康熙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而皇九子胤禟、皇十子等也因种种原因而被康熙皇帝疏远,据后人推算,在此之后,大家都将皇位继承人之选定格在皇十四子胤礻题的身上,所以,对于后来遗诏中所说的传位皇四子之说,很多人产生了种种猜疑。

康熙皇帝的遗诏中说:“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是康熙遗诏中的说法,但是由于康熙生前并没有对皇四子有过多的偏爱,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立储之事,所以,很多人纷纷议论说,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位皇十四子,但雍正却暗地里将其改为“传位于皇四子”将“十”改为“于”。这种说法是民间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如果雍正将“十”改为“于”,那么遗诏中就应这样说“传位皇于四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我国的古代,“于”历来被写为“於”,所以,不能就此认为雍正就是篡位者。

不仅如此,皇四子胤禛其实是一个深藏不露之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心里在踌躇什么,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心里在想什么,于是,他处处避开皇子们对太子之位的争夺,而好好照顾已经生病的父皇。而且,对于已经被废掉的皇太子胤礽,他也并不像其他皇子一样幸灾乐祸,而是对其表现出同情,并极力替胤礽求情。这使得康熙看到了这个儿子有别于其他儿子,至此,他给康熙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康熙病愈之后,还亲自下诏褒奖胤禛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良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由此可见,皇四子胤禛是深得康熙赞同的。

当然,胤禛真的是这样的吗?过去已成为历史,我们无从考之,但是,身在帝王之家,哪一个皇子没有一些计谋呢。据说,胤禛一方面在尽心获得康熙的赞同,另一方面在暗地里培植自己的势力,他获得了十三阿哥、十七阿哥,以及当时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年羹尧的支持。这也为他夺得皇位积蓄了有力的力量。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雍正帝即位根本是不需要篡改遗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