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理人财务读本
32359200000013

第13章 企业纳税基本知识

规划纳税增财力

无数个终日操劳的经理人在朝着一个共同目标时刻努力着,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合法赚取利润,增加企业财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无非是两个:(1)增加收入,(2)减少开支。当经理人采取若干减少开支的举措时,他们会遇到一个灼手的问题:税。税是不可避免的,它体现了国家与民众的利益,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纳税毕竟是企业财产的一种丧失,经营者的理性告诉他们自己必须慎重对待这个问题。

★经理人应该了解基本的纳税知识,知道企业要交纳哪些税,税是怎样计算的。

★经理人应建立正确的纳税管理观,正确对待合法避税行为,加强纳税管理。

纳税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规划纳税是企业增资敛财的一个重要手段。

西方有一句名言:人生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为死亡,二为纳税。由此可见纳税对企业的重要性。税的种类是通过国家税法统一规定的,税的征收也是由国家税收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经理人对企业纳税负责,保证企业依法纳税,否则企业将得不偿失,经济上的处罚和名誉上的损失,会远远大于偷税、抗税所带来的收益。

目标

本章结束时,你应能够:

※了解税收与税法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明确国家的各种征税机关

※明确企业的纳税过程和纳税管理

第一节 税收与税法的基本内容

△内容提要

1.税收与税法的含义和特点

2.税法的构成要素

3.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关键词语

税收税法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

一、税收与税法的含义和特点

(一)税收的含义及其特点

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税无时无刻不在身边,纳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时最熟悉的东西又可能是最陌生的,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你了解税的准确概念吗?这对一个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实质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制性。主要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

二是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三是固定性。主要指在征税之前,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

(二)税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对于一个经理人而言,对税法总体内容和具体规定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什么是税法,它有什么特点呢?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一般都由若干要素组成,了解这些要素的构成,有助于全面掌握和执行税法规定。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1.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2.纳税义务人。在法学上称为纳税主体,主要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在法学上称为纳税客体,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这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都有自己特定的征税对象。比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就是应纳税所得;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就是商品或劳务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额。

4.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比如,消费税具体规定了烟、酒等11个税目。

5.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1)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的税率。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有个人所得税。

(3)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目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

(4)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6.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

7.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比如,企业所得税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或者一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8.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9.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10.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11.附则。附则一般都规定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比如,该法的解释权;该法生效的时间等。

三、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是在原有税制的基础上,经过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逐渐完善形成的。

现共有23个税种,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七类:

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

2.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3.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主要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5.财产和行为税类。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契税,主要是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6.农业税类。包括农业税、牧业税,主要是对取得农业或者牧业收入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

7.关税。主要对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

上述税种中的关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其他税种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1996年以前一直由财政机关负责征收管理,1996年以后改由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小结

1.税收的含义

国家参与分配

2.税收的特点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法的定义

规定税收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4.税法的构成要素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

5.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流转税类资源税类所得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

思考题

1.什么是税收?

2.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我国现行税收有哪些种类?

第二节 税收征管的基本内容

△内容提要

1.我国国家税务机构的设置

2.我国各税务机构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

3.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4.我国企业纳税的基本程序

(1)纳税登记

(2)账证管理

(3)纳税申报

(4)税款缴纳

△关键词语

税收征管纳税登记纳税申报

一、我国税收机构的设置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现行税务机构设置如下:

中央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正部级),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国家税务总局对国家税务局系统实行机构、编制、干部、经费的垂直管理,协同省级人民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

国家税务局系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国家税务局,县、县级市、旗国家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征收分局、税务所是县级税务局的派出机构,前者一般按照行政区划、经济区划或者行业设置,后者一般按照经济区划或者行政区划设置。

地方税务局系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地方税务局,县、县级市、旗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省以下地方税务局实行上级税务机关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税务机关垂直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即地区(市)、县(市)

地方税务局的机构设置、干部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开支均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垂直管理。

二、各级税收机构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

目前,我国的税收分别由财政、税务、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

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增值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金融、保险企业缴纳的营业税中按照提高3%税率征收的部分,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税(开征之前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中央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包括上述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的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遗产税(尚未开征)、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罚款。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降低征收成本,避免工作交叉,简化征收手续,方便纳税人,在某些情况下,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相互委托对方代征某些税收。

在大部分地区,农业税、牧业税及其地方附加,契税,耕地占用税,现由地方财政部门征收和管理。

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有:关税,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此外,负责代征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三、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税收征收管理法是全部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等规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文件。此外,刑法中有关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有关规定,也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于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3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律形式对国内税收和涉外税收作出统一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法。

《征管法》共六章:总则、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附则。该法对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征、管、查、处等职权,征纳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办税程序方面的行为规范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四、企业纳税管理的基本程序

企业依法纳税,是我国税收法规的法律规定。企业依法纳税的过程不仅体现在正确核算应税数额,及时将税额解缴入库的环节,而且贯穿了从纳税登记到发生纳税争议并处理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企业,特别是企业经理人员所应了解并认真实施的。根据我国税收征管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企业依法纳税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纳税登记

纳税登记,又称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企业而言,通过纳税登记可以确认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可将领取的税务登记证作为税务许可证和权利证明书。办理纳税登记是纳税人必须履行的第一个法定程序。

纳税登记又可分为:

1.开业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主动依法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登记。

2.变更登记

纳税人改变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业主姓名、经济类型、经济性质、住所或者经营地点(不涉及改变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开户银行及账号等内容的纳税人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纳税变更登记。

3.注销登记

纳税人发生破产、解散、撤销以及其他依法应当终止履行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向原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注销登记。

(二)账证管理

企业在办理纳税登记以后,接下来就要按照《税收征管法》要求设置、使用并保管好相应的账簿。

1.账簿设置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同时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2.账簿的登记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记账核算。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报送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真实序时逐笔记账核算。

纳税人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与有关税收方面的规定不一致时,纳税人必须依照规定计算纳税。

3.账簿保管

账簿作为公司重要的经济业务记录,是进行财务、税务检查、审计检查的重要资料。下表列出了目前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会计账簿保管期限。

会计账簿保管期限备注

1.日记账15年

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

2.明细账15年

3.总账15年包括日记总账

4.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

后保存5年

5.辅助账簿15年

6.涉及外事和其他重要事项的会计账簿永久

(三)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是企业纳税程序的中心环节。它是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税务机关规定的内容和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以书面报表的形式申办有关纳税事项及应纳税款所履行的法定手续。

1.纳税申报的内容

纳税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纳税申报表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二是与纳税申报有关的资料或证件。

2.纳税申报的期限

在发生纳税义务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或税务机关依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3.纳税申报方式

纳税申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门申报,一种是邮寄申报。

(四)税款缴纳

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后,应按照法定的方式、期限将应纳税款解缴入库,这是纳税人完全履行纳税义务的标志。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应注意掌握如下内容:

1.税款缴纳的方式

税款缴纳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自核自缴方式;二是申报核实缴纳方式;三是申报查验缴纳方式;四是定额申报缴纳方式。

2.纳税期限与延期纳税

纳税人的纳税期限如税法有明确规定的,按税法的规定执行。如增值税、所得税等。如税法未明确规定的,按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

但是因为纳税人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可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3.税款补缴与退还

由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内的,自税款所属期起3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补缴税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自税款所属期起在10年内发现的,应当立即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补缴税款。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主管国家税务机关提出退还税款书面申请报告,经国家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退还。

小结

1.我国税务机构主要分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局系统。

2.我国各税务机构分管征收不同的税种。

3.《税收征收管理法》是重要的税收征收方面的法律。

4.企业纳税的基本程序为:

(1)纳税登记

(2)账证管理

(3)纳税申报

(4)税款缴纳

思考题

1.经理人应如何和各国家税收机关打交道?

2.经理人应如何管理企业的纳税业务?

3.企业纳税的基本程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