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32375100000011

第11章 藩帅称帝,大唐王朝覆亡

安史之乱,唐朝几乎动员了全部兵力,消耗了大部分的国力,自此以后,唐朝的国力再没有恢复到天宝年间的水平。战争期间,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经济损失严重,土地大量荒芜。东都洛阳遭到毁灭性破坏,城中居民被屠杀殆尽,建筑多毁于战火。回纥等少数民族军队在助剿的同时,也大肆抢掠,增加了人民的苦难。肃宗在借兵之时就与回纥统治者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官员归唐朝,金银财宝、老百姓皆归回纥。”这使得回纥的抢掠更加有恃无恐。安史之乱最大的消极影响就是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长期存在于唐朝后期,节度使拥兵自重,互相攻击,使得中国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唐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经过八年的战争,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大唐煌煌盛世已不复存在,在战争中各地藩镇势力坐大,形成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本来设在边地,唐朝在平定安史叛乱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便把这种军事体制移至内地,在中原一带陆续设置了一批藩镇。战争结束后,这种体制被保留了下来,后来越设越多,以至于全国各地无处不有藩镇的设置。唐末黄巢起义爆发以后,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藩镇势力进一步壮大,而唐中央经过农民起义的打击,控制力受到极大的削弱,无力制约跋扈的藩镇。藩镇之间为了扩充地盘,也互相吞并,致使混战连年不息,破坏了社会经济,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在唐朝末年长期的军阀混战之中,一些弱小的藩镇相继被吞并,在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数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其中最强大的为割据于河东的李克用集团与占据河南的朱全忠集团。这两大集团之间的长期攻战,构成了唐末军阀混战的主线。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虽然是沙陀族人,却在历代史家的笔下,被塑造成为一个忠君爱国的良臣形象。

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破庞勋起义有功,被唐朝任命为大同防御使,进而升任振武节度使,并赐以宗姓,改名李国昌。这就是这个家族得以姓李的原因。李克用在唐僖宗时曾因杀死云中防御使段文楚,为唐廷李氏父子不容,逃入鞑靼人聚居地区躲避。不久黄巢义军攻入长安,为了利用这支力量做义军,唐廷遂赦免其罪,命他们率军入关中进攻义军。李克用率领的代北铁骑主要由沙陀、吐谷浑、突厥、回鹘等部族人组成,骁勇善战,剽悍异常,所向无敌。义军不敌,只好退出长安。李克用穷追猛打,尾随到河南,连战连胜,为唐王朝最后扑灭黄巢起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因为这个功劳,李克用被唐廷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随后他又兼并了昭义镇,将河中镇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势力覆盖了整个河东地区(今山西)。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成为唐末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之一。

北方地区另一强大的藩镇便是朱全忠军事集团,朱全忠原名朱温(852—912年),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

黄巢起义时,他前往投军,转战南北,逐渐升任为大将。黄巢攻入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奉命进攻河中,却屡被击败。他多次请求黄巢派军增援,不被理睬,一怒之下,投降了唐朝。唐朝对他的来降非常重视,任命他为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天复三年(903年)春,昭宗返回长安。朱全忠和崔胤立即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将朝中宦官一律诛杀,又诏令诸镇将各镇监军宦官全部杀掉,这样朝廷内外宦官基本被杀光,唐代中期以后愈演愈烈的宦官专权局面至此方告结束。

二月,昭宗赐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称号,晋爵为梁王,其部下僚佐都各有封号。崔胤官复原职,为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领三司。

朱全忠等又下诏令废除昭宗在凤翔时授予的官职,又将随同昭宗入凤翔的三十多名朝官一律贬逐。另外又将与宦官关系密切的宫女、僧、道共计二十多人全部杖杀,崔胤更借机排除异己,逼迫同平章事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自杀,又贬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傅为太子宾客分司。

崔胤、朱全忠二人又逼迫昭宗命年幼的辉王李祚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自任副帅,便于控制。自此后,崔胤以朱全忠为外援,挟制天子,权倾天下,赏罚皆由其爱憎所出,中外畏惧。大批朝官被诛逐。剩下的都成了朱全忠、崔胤的奴仆和同党,昭宗这次回长安后,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

昭宗身边曾有一贤臣韩偓,其人刚直不阿,忠心耿耿,被昭宗视为知己。此次回长安后,昭宗有意任他为相,韩偓不愿接受,却推荐了御史大夫赵崇和兵部侍郎王赞,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崔胤怕赵、王二人与他同时为相,分享权力,十分恼火。于是他挑动朱全忠入朝对昭宗兴师问罪,朱全忠大骂二人无才无德,韩偓为什么可以随意推荐!昭宗见朱全忠怒火冲天,不敢申辩,只好违心将韩偓贬为濮州司马。临行前,昭宗悄悄送行,与韩偓洒泪而别,韩偓道:“臣不忍看贼人篡位弑君,如今能贬死远方,实为幸事。”

朱全忠与崔胤内外勾结挟制天子,独擅朝政,引起河东军阀李克用的强烈不满。然而李克用因近年来屡败于朱全忠,自知此时兵力敌不过朱全忠,不敢出兵干涉,只恨恨地咒道:“崔胤身为人臣,不忠心事君,却外结强贼,内挟天子,既执掌朝政,又抓兵权,权重势强则怨生祸至,崔胤破家亡国之日,就在眼前了。”

崔胤利用朱全忠的力量,独揽了大权,但他又不愿处处受朱全忠的节制,于是二人之间开始出现分歧。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崔胤打算掌握一支军队,于是他奏报昭宗,要求征募六千六百人,组成宿卫军,昭宗自然批准。朱全忠闻知崔胤擅自组建军队,十分不满,开始对崔胤产生猜忌。

十月,掌管宿卫军的朱友伦在与人戏耍中落马而死,朱全忠悲怒之余,便怀疑是崔胤有意设计陷害的,自此后更与崔胤离心。

此时的朱全忠势力如日中天,威震天下,篡唐之志已路人皆知,与此同时,他与崔胤二人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尽管崔胤在表面上对朱全忠亲厚如故,实际却同床异梦,为了再组建一支军队,归自己指挥,崔胤对朱全忠道:“长安离李茂贞很近,李克用也伺测时机,不能不防。如今过去的六军十二卫都只剩空名,应该募兵恢复旧制,保卫京师,这样您亦无西顾之忧。”朱全忠知其用意,便假意应允。待其招募之时,朱全忠派自己手下的兵士冒充平民前去应募,结果崔胤的军队里混入许多朱全忠的耳目,原计划不仅落了空,反而为朱全忠增加了宿卫京师的兵力和耳目。从此朱全忠对崔胤的一言一行都了如指掌,而对这一切,崔胤都一无所知,他忙着与京兆尹郑元规一道夜以继日地训练兵士,修缮武器。朱全忠知道崔胤已与自己离心,最终决定除掉崔胤。

第二年正月,朱全忠密奏朝廷:“崔胤专权乱国,离间君臣,京兆尹郑元规、威远军使陈班等伙同作乱,请朝廷诛杀以上几人。”昭宗迫于朱全忠的压力,只好下令贬崔胤为太子少傅分司、郑元规为循州司户、陈班为凑州司户。正月十二日,朱全忠又密令宿卫都指挥使朱友谅率兵包围崔胤府第,将崔胤、郑元规、陈班以及崔胤的几个亲信全部杀掉,并将崔胤主持招募的军队全部遣散。

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与朱全忠有私怨,见朱全忠如此跋扈,便派人激李茂贞出兵,于是二人联兵,以援救唐室为名,逼至长安城下。

正月二十一日,朱全忠派使上表,借口杨、李二军兵逼京畿,请昭宗迁都洛阳。昭宗哪敢说个不字,这时宰相裴枢也收到朱全忠的书信,催促文武百官立即东行。第二天,兵士上街,强行驱赶长安民众东迁,百姓扶老携幼,蹒跚于路,到处是哭骂之声:“贼臣崔胤引来强贼,朱全忠倾覆国家,为害百姓!”

朱全忠虽挟制天子于掌股,但毕竟做贼心虚,害怕昭宗谋害他,因此昭宗请朱全忠在内殿宴饮,他竟托词不去。朱全忠令亲信蒋玄晖为枢密使,监视昭宗行动,稍有动静便密报他。

昭宗自离开长安之后,日夜担忧一家人的安全,尤其担心朱全忠杀害爱子德王李裕。太子李裕曾于光化三年(900年)被宦官僭立为帝,不久昭宗复位,李裕被贬为德王。这次朱全忠迎昭宗从凤翔还长安时,看见德王李裕年纪已长,眉清目秀,十分厌恶,便悄悄地对崔胤说:“德王僭篡帝位,怎么还不赶快杀掉!”崔胤将朱全忠的话告诉了昭宗。昭宗问朱全忠可有此事,谁知朱全忠不肯承认,口称陛下父子之间的事,臣怎敢随便议论,一定是崔胤诬陷臣下。昭宗心中自然明白,终日忧愁,为麻醉自己,只得与皇后终日借酒浇愁或相对而泣。蒋玄晖问昭宗为何忧伤,昭宗便直言相告:“德王是朕的爱子,朱全忠为何执意要杀他?”言罢,悲泣不已。朱全忠得知这一切后,坐立不安,对昭宗更加放心不下。

这时李茂贞、杨崇本、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等藩镇都恼恨朱全忠挟持天子,便暂时联合起来,以图归政昭宗。朱全忠想率兵征讨,又怕昭宗乘机生变,破坏了他篡位的计划,于是他决定杀害昭宗,另立幼主。

八月十一日,蒋玄晖派部将史太率人夜叩宫门,声称有要事禀报,夫人裴贞一开门便被杀死。昭宗刚饮了酒,闻外边有乱,忙起身逃命,也被史太杀掉。何皇后向蒋玄晖苦苦哀求,才被放过一命。

十二日,蒋玄晖等宣布裴贞一等谋弑昭宗,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监理国政,又矫皇后令,命太子即皇帝位,是为昭宣帝。当时,宫中充满恐怖,人人自危,对昭宗之死竟无人敢哭出声来。

十月,朱全忠等闻听昭宗被弑,装作十分吃惊,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大骂蒋玄晖、朱友恭等人让他背上恶名。十月初三,朱全忠亲赴洛阳,伏棺痛哭流涕。十月初四,将朱友恭贬为崖州司户,恢复原名李彦威,贬氏叔琮为白州司户,接着又令二人自尽。李彦威临死前大骂朱全忠将他作为替罪羊,必将断子绝孙。

唐昭宣帝天祐二年(905年)春,朱全忠派蒋玄晖请昭宗九个儿子德王、棣王、虔王等至九曲池赴宴,乘他们酒酣之时全部缢杀,投尸池中。

这时,独孤损、裴枢、崔远、柳璨同为宰相,前三人为朝廷宿望,看不起柳璨趋炎附势的奴相,柳璨便怀恨在心,常向朱全忠说他们的坏话,不久三个人全被罢相。从此,柳璨便狐假虎威,胡作非为。

朱全忠急切想做皇帝,让蒋玄晖为他谋划。蒋玄晖找柳璨等人商议,柳璨献策说,从魏、晋以来,历代易号的惯例都是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再行禅让,应该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朱全忠一听大怒,此时有两个名叫王殷和赵殷衡的官吏,他们平日忌恨蒋玄晖、柳璨专权,这时便乘机向朱全忠大进谗言,说蒋玄晖、柳璨心怀异志,借机故意拖延岁月,以待外援,朱全忠暴跳如雷。蒋玄晖听说后知朱全忠心狠手辣,心中害怕,忙到朱全忠处进行解释。朱全忠道:“难道我不受九锡,就不能做天子吗?”蒋玄晖道:“唐天数已尽,世人皆知。臣与柳璨并不是有意违命。只是如今李茂贞、杨崇本、李克用各镇兵力尚强,王如马上称帝,他们必然不服,不如循序渐进,然后行禅让,创万代之业。”朱全忠怒叱道:“奴才果然反了。”蒋玄晖慌忙辞归,与柳璨商议马上行九锡之礼。

柳璨、蒋玄晖在朝上建议为朱全忠加九锡,朝士皆心怀怨愤,只有礼部尚书苏循投其所好,大讲梁王应受天命,朝廷应快点揖让。朝士们无人敢反驳。当天,封朱全忠为相国,领二十一道,晋爵为魏王,加九锡。朱全忠只想做皇帝,怒不接受。十二月,柳璨入大梁,向朱全忠报唐帝禅位之意,朱全忠假意拒绝。因柳璨为人阴险卑鄙,害人过多,朱全忠很厌恶他,这时柳璨与蒋玄晖、张廷范三人结为死党,日夜为朱全忠谋划禅让之事。何太后派宫女阿秋、阿虔密见蒋玄晖,乞求唐帝让位之后,保她母子性命平安,蒋玄晖答应了。这时王殷、赵殷衡二人又向朱全忠密报说蒋、柳、张三人在积善宫夜宴,与太后焚香发誓,复兴唐社稷。朱全忠深信不疑,下令将蒋玄晖收捕斩首,削为凶逆百姓,令人揭尸焚烧。又将太后害死,废为庶人。宫女阿秋、阿虔也被杖杀。

三月二十七日,唐昭宣帝降御札禅位于梁王,令百官奉传国宝入大梁,拜见朱全忠。

四月初四,梁王朱全忠始登宝殿,称孤道寡,接受百官朝贺。四月十六日改名为朱晃。十八日,朱全忠身着御袍,正式即皇帝位。十九日,祭告天地。二十二日,宣布大赦,改元,国号为大梁,奉唐昭宣帝为济阴王,将济阴王迁往曹州,令军队把守,软禁起来。开平二年(908年)春,派人将济阴王毒死,追谥封号为唐哀皇帝。朱全忠即后梁太祖,唐代三百年的统治至此才算正式结束,从此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大唐以后,五代嬗递。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依次更替。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后唐被后晋石敬瑭所灭。后来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而后汉又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