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古句新解”
知道哪些是自然的本领,哪些是人的本领,这就达到了认识事物的极点。
庄子认为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应分清自然与人的各自本领。面对工作我们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你才会真正明白工作的含义。
人要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的工作,才能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每个人都有第一份工作,怎样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呢?其中除了生理适应、知识技能适应外,更重要的是心理适应。也就是说,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职业工作的各种信息会引起许多心理反应,如感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如何对待这些变化,就是一个适应问题。
人们适应职业环境的过程,也就是其劳动态度不断变化的过程。劳动态度是当人进入职业岗位以后,面临着执行具体劳动任务时的心理倾向。一般说来,年轻人思维灵活,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年轻人在适应职业生活的过程中,也常遇到困难,感觉到不适应的情形。诸如觉得工作太紧张、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知识技能差、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等等。因此,有些年轻人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要么想调换工种,要么想更换环境,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那么,如何适应职业环境呢?可以从三方面做起。
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任何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人,对工作的适应都有一个过程。通过对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劳动态度变化的研究表明,劳动态度的主观指标为职工对工作的专业的满意程度。青年人参加工作或从事新的工作后,其劳动态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新异阶段。对于新的生活内容、工作环境、操作活动、人际关系等大多会有一种新异感,往往有新的打算和长远规划。此时,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有较高的积极性。
(2)动荡阶段。由于紧张定时的职业生活与就业前的松弛状态相比,感到疲劳和枯燥,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新型的就业意识相互作用,以前的职业理想与实际从事职业的相悖,单纯的工作幻想与复杂的现实职业生活相矛盾、冲突,于是产生了机械感和单调感,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积极性也降低了。
(3)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活后,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各方面信息、本职业务有了一定的掌握,人们就会感到一种习惯和适应,认清自己职业的价值和地位,感到更多的安慰和满意。
(4)稳定阶段。对本职业务的熟练掌握,职业生活习惯的养成,把年轻人推上了一些重要工作岗位,开始成为骨干力量。领导的重视、同行的承认,实现社会期望的决心,以及对工作的兴趣和责任心,使人们形成了稳定的劳动态度。因此,做一份职业需要一个过程,你不必担心太多,只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行了。
2.学会进行自我调节
人的职业环境不是静止的,随着工作人员和任务等的更迭变化,职业环境常处于变动之中,要适应变化着的工作环境,就必须学会自我调节。不断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来调节与新环境相适应的东西。调节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有效地控制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创造克服困难的条件。
3.正确使用对比法
人在工作中遇到烦恼,就容易产生怀旧情绪,怀念学校生活,这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对比,应把学校生活的特点与社会职业的功能相比较。人需要成长,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知识需要用才有其价。同时,可以感受来自不同职业的信息,看看自己的职业与别的职业有什么联系,在社会不同职业中居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
经过对比,逐渐认识本职工作的特殊性质和意义,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积极情感。对比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从事的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增强职业荣誉感,在自己的职业中成才、成长。当你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工作环境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你的信心也就随着增长,随着阅历的加深,你会觉得工作中的快乐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