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原来这样说
32375600000008

第8章 以平常心面对“好”与“坏”

“原典”

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古句新解”

万物不能扰乱他(圣人)的内心,所以才宁静。

庄子认为圣人之所以能做到心静,是因为外物的好与坏都不足以影响到他。社会上的好与坏、是与非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不会失去快乐。

有一位女士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朋友介绍一位美工给她。这位美工刚从另一家杂志社离职,还没找到工作。这位女士看她很客气,也一副很听话的样子,便接纳了她。

这位美工的能力只能说是中等,但女士待他不错,放手让他发挥,还主动帮她争取待遇,那位美工也感激涕零地表示将“鞠躬尽粹”,于是女士更对她好了。这样一年下来,这位美工生活安定了,并在别家杂志找到兼职,但也因此影响了本职工作;于是她开始抱怨待遇太低,设计的东西也越来越差,最后竟然丢下没完成的工作,到另外一家杂志社去了。

这位女士气得快炸了,逢人就说:“对人好,错了吗?对人好,错了吗?”像这位女士这种情形很多人碰到过,有道是“把心肝切给人吃,人还嫌腥”。

“对人好”并不是一件错事,而是不要忽略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人是善恶并存的,就如细菌在适当的温度下便会滋长那般。如果你对他人太好,给了别人“好好先生”的印象,就会给他心中的“恶”提供抬头的机会。这位美工连个招呼也不打就弃这位女士而去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并不认为因为对人好反被人恶意对待,就不应对人好,但上面的例子的确是个教训,因此“对人好”要讲究方法。

要先从“不好”开始,再进到“好”的层次。所谓“不好”倒也不是无理地苛待,而是给他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让他知道你并不是好好先生,那么对方便不会有“反正他不会对我怎样”的侥幸心理。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他“好”,这样对方会因“松了一口气”而感激你,而且也会认为你不是“坏人”。而后你便可“好”与“不好”交互运用。也就是说,宁可先严后宽,再宽严并济,若先宽后严,绝对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怨你、恨你,就像给小孩糖果,先给少再给多,他会很高兴,并且称赞你的“好”;若先给多后给少,他就要生气哭闹了。大人也是如此。

另外,也可让对方为你的“好”付出代价,绝不可让他有“得来容易”的感觉,否则他就不会珍惜你对他的“好”了。无论是先宽后严,或先严后宽,永远有根本不理会你的“好”的人存在。

因此保持平常心,不因对方的无情而生气也就很重要了。主动对别人好,只求问心无愧,但绝不可强求别人以同样的好回报你。他人对自己的好同样也不可强求,不要去太在意,好与不好是彼此心里的一个尺度。保持一颗平常心,方是做人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