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种你就站起来
32406600000003

第3章 不要空手站起来

人生难免有坎坷,跌倒了是坏事,但如果你能从跌倒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失败中学习制胜的道理,你的跌倒和失败就有了新的意义。跌倒没什么,吸取教训,以后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所以,当你跌倒时,就不要空手站起来。只有找出失败的原因,才能坚强地站起来,才能反败为胜。

1.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人的一生有时候就是一个遗憾的过程。从错误中寻找正确,从失败中寻找成功,从黑暗中寻找光明,从不完美中寻找完美。

但是,却有很多人无法接受失败,他们认为失败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每当失败时他们总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找理由。当他们做事不顺心时,当他们学习不好时,当他们参加了各种比赛没有获奖时,就把责任怪罪于他人,就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找理由。这也是所有不成功的人的共同特征。为自己失败找理由,而且抓着这些他们相信是万无一失的借口不放,以便于解释他们为何成就有限。

正因为他们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花在寻找一个更好的借口上,因此,即使下一次重新开始,失败仍是必然的。

相反,那些成功人士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在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为自己找一堆无用的借口,以借其掩饰自己的过错和失败。他们知道借口是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只要你能把你的能力和乐观进取的精神表现出来,就能取得你渴求的成就。

日本有一段格言是这么说的:“人摔倒的话,一定是斜坡惹的祸,没有斜坡的话,那一定是石头,没有石头的话,就一定是因为鞋子……”这大概就是人的本质吧!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有了过失也不愿承认是自己的错,只好找些借口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然而,凡事都以借口搪塞的话,你将很难进步。唯有认清自己的缺失,才能不断向前迈进。

汉武帝经常出巡以向民众示意治国之决心,有一次他将要出巡,路过宫门口时看到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穿着很旧的衣服,站在门口十分认真地检查出入宫门之人。汉武帝问老人:“先生是否早任此郎官之职?为什么年纪已老还做郎官?”

老人答:“我姓颜名驷,江都人。从文帝起,经三朝一直担任此职。”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没有升官机会?”

颜驷答:“汉文帝喜好文学,而我喜好武功;后来汉景帝喜好老成持重的人,而我年轻喜欢活动;如今您做了皇帝,喜欢年轻英俊有为之人,而我又年迈无为了。因此,我虽然经过三朝皇帝,却一直没有升官,但我要的是称心如意的工作。”

颜驷几十年没有升职,真的没有自己的原因吗?他历仕三朝,换了三种用人风格的皇帝,都没有升迁的机会,那就应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怎么能总是怪时运不好呢?就好比一名公司职员,在三位上司手下工作,都不能得到赏识,能说全是上司的责任吗?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者被批评的时候,总是会找出各种借口告诉别人,因为他害怕承担错误,害怕被别人笑,或者只是想得到暂时的轻松和自我解脱。上班迟到了,可以说是因为堵车;工作砸了,可以说是领导决策错误;客户不满意,可以说对方过于苛刻;升不了职,可以说领导偏心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借口就是一个掩饰自己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更为可怕的是,借口常常还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容易扼杀人的创新精神,让人消极颓废。它更是一剂鸦片,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尝它,逐渐地让你变得心虚、懒惰,遇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丧失执行能力。

很多时候,借口往往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和外界环境。早在战国时代,孟子就尖锐地讽刺了这类心态的荒谬性。一天,梁惠王问孟子,为什么我国的百姓没有增加?孟子回答说:国君必须负起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实行王政,让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而无憾;如果君王对百姓漠不关心,看见狗吃人吃的东西这样奢侈的现象不去管,路边有饿殍不知道开仓救济,只是一味推脱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年成不好”,这跟杀了人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凶器的过错”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会在失败后寻找借口经常是和工作中没有全力以赴地争取成功相联系的,尤其是当事情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时候,人们为了掩饰心虚,总是拿各种借口搪塞。其实每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都有很多丰富的内涵,只是我们不愿意说出来,或者是从潜意识里我们就排斥它们。美国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千万别找借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儿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该公司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在外面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并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忱,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皆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唤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以后,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要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以为查姆斯先生发疯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在这时,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发表他的演说。他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费用。这位黑人小男孩却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还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白人小男孩没有得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当然了,是那个小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查姆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借口是可以克服的。所以,不要总为你的失败找借口。

李嘉诚10多岁时,父亲突然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他身上,他不得不靠打工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存。

他先是在茶楼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干推销员首先要会跑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练就了一副好脚板,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把产品推销出去。

有一次,李嘉诚去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连走了许多家都无人问津。他已经成了同事中业绩最差的。

这一天,跑了整整一上午。他一点收获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回去就有可能被炒鱿鱼了。

推销这样没有结果,他真是垂头丧气,甚至都准备干脆辞职不干,转行干别的行业了。但是,他突然明白过来:推销效果不理想,并不是产品不行,而是自己推销不到位。否则,别的推销员为什么就能够干得好呢?看来,唯有自己多开动大脑想办法,才有真正的突破。

他又开始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趁着有人经过的时候,将水洒在楼道里。

十分神奇,经他这样一洒,原来很脏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起来。

这一来,立即引起了主管办公楼卫生的有关人士的兴趣,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李嘉诚这次推销为什么成功了呢?原因在于把握了一个推销的诀窍:要让客户动心,就必须掌握他们如何受到影响的规律:

“听别人说好,不如看到怎样好,看到怎样好,不如使用起来如何好。”

老讲自己的产品好,哪能比得上亲自示范,让大家看到使用后的效果呢?

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都注意重视分析和总结。在干了一段时期的推销员之后,公司的老板发现:李嘉诚跑的地方比别的推销员都多,成交的也最多。

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原来,他将香港分成几片,对各片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哪一片的潜在客户最多,有的放矢地去跑,重点出击,这样一来,他获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别人多。

李嘉诚就是这样不断用方法来改变命运,在后来的业务拓展中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找方法。当你不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2.不可忽视小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且不说微小的积累可以铸成伟大的成功,追溯历史,多少风流人物毁于小节。

虽说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皆不拘小节,然此小节非彼小节,不拘小节是指在大事上的果敢决断,牺牲一些小利,却并非不做那些细小却有用的事情。孟尝君之所以能得士,正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礼贤下士,才能广结天下之士。

弗拉基说过:“这些芝麻小事往往不为别人所重视,但正是小事帮我取得了目前的成功。”

可见,成功在于把许多小事做好,没有做小事的锻炼和积累,无以成大事!不轻视任何小处,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所获取的成功,才是真正振奋自己、鼓舞别人的成功。

汤姆·布兰德,起初只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一个制造厂的杂工,就是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获得了成长,并最终成为福特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在有着“汽车王国”之称的福特公司里,32岁就升到总领班的职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是怎么升上来的?

汤姆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

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汤姆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汤姆申请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

汤姆的父亲对儿子的举动十分不解,他质问汤姆:“你工作已经五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爸爸,你不明白。”汤姆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能胜任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汤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汤姆在其他部门都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一两年内升到经理的职位。

做杂工是做小事,汤姆却可以从中获得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认识,为设计合理的职业路线打下基础;做椅垫是做小事,汤姆却可以将做椅垫的手艺透彻掌握,等他晋升为管理者时,他会比其他没有接触过椅垫的人更懂得管理椅垫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他利用在每一个部门埋头苦干做小事的机会多方面地去体验,对厂里的各部门做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了公司现有管理体制上的许多症结。虽然他仍是一个工人,但他的经验、见解,已超越了普通工人。换言之,他已拥有领导全厂工人的能力基础。他在小事中所获得的成长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普通人,很多时候,都围绕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打转,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其实身边本无小事,很多人不屑做具体的事,不屑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总盲目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可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他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加强公司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年轻就是人们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而是敷衍了事,结果只能是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小事”上,到最后不会有任何收获。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精品工程就是追求细节完美的艺术过程。

在每一个成功者的人生历程中,都有一件令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事情。这些微乎其微的小事并不惊心动魄,然而放在了人生的某一个支点上,却如同杠杆撬动巨大的物体一般,彻底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人生是由众多的小事组成的,一个人成功的大树往往就在于一些细枝末叶上。一件小事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注重小事,才能完善人生。名人能从一件小事改变自己的一生,平凡的人,你呢?

一位科技公司的老板谈到他提拔主管的经验。他有许多优秀的主管,在各专业领域里都可以独当一面,但是他最后选择了一位人们意料之外的人选,只因为这位主管当老板需要任何文件档案时,可以立即将有关资料备齐,而其他主管却会急得像无头的苍蝇,到正式开会时还会丢三落四。

老板相信有系统观念的人可以有较佳的决策品质,心思细密的人也会做出较周到的判断。其实这位主管只有一个物归原位的良好习惯而已,而这件小事经年累月的累积,成为他最后胜出的关键。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我们不能埋怨外在的环境,不要认为自己不被重用,被埋没,先回头看看自己的办公桌,看看自己的资料柜,看看自己所做的小事,是否经常出现纰漏呢?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一个让老板放心的人。相信连小事都做得零零落落的人,即使你能做成一件大事,也要靠别人在后边帮你完善大事里的细节,也就是小事。

人生是由每个细节组成的,对于每个人来说,细节有时更重要。小事常常不是小事,你注意过吗?

我们经常经历一些细小的或者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在你的不经意间,却引发了成功。所以日本的一个管理者说:服务无小事。

一个停车位,在都市平平常常。作为驾驶员,只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先来后到的常理,任何争吵和纠纷都不会发生。然而,对于一个保险营销员李先生来说,停车位绝不仅仅是停车位,而是他公关的一个媒介。比如那天,他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最好位置的停车位,让给一辆珠海牌照的奔驰车时,他的一切都随之改变了……

一对衣着平常的老年夫妇夜晚来到一个旅馆投宿,不巧的是旅馆已经人满为患。好心的门童看出这是一对常客,于是让出了自己的宿舍,使一对老年夫妇避免了折腾和麻烦。这本是一件小事,然而想不到的是,一年以后,就在门童已经彻底忘记了此事的时候,他收到了这对老年夫妇寄来的一张机票……

这就是小事酝酿成的成功。或许这些真的没什么。但是,它却体现出一个人做事的性格,做事的能力,以及能够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

可见,做好小事是非常重要的。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

对于成功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

在日本,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十分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厕所!

洗厕所!说实话没人愿意干,何况她一个姑娘家。洗厕所时她几乎难以承受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的压力,而来自心理上的压力更是使她无法忍受。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却又高得吓人: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然而她真的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因此,她陷入迷茫痛苦之中,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人生第一步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在一个单位的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用行动帮她摆脱了困惑。前辈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口气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

看到这一切,她目瞪口呆,感到一种从身体到灵魂的震颤,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中最出色的人!”

从此以后,她成为一个全新振奋的人,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她也多次喝过厕水,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的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重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小事每天都在发生,是人一生中最常遇见的,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做小事。野田圣子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洗马桶这样的小事,她能投入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并没有因为是小事就不做,或敷衍着去做。而且是以做小事的精神为契机,为她日后事业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基础。

学会从小事做起,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的确,就责任而言,工作中没有小事。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可能关系全局的成败。在工作中,任何细节,都会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重要影响。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却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3.正视错误,才能减少失败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误:一种是还没出生的人,一种是已经死去的人。”

在我们带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在熟悉这个陌生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知做了多少错事,不知跌倒了多少次,才终于站立起来。之后等待我们的又是一件件我们未曾经历的事情。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不可能很正确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相反,我们是在一次次犯错,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认识这个世界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做错题的时候;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判断错误的时候;每一个企业都有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

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存在错误。错误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存在的,是抹杀不掉的。而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对待错误。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性情粗暴,逞强好斗,他与山中的白额虎及水中的蛟龙被乡里人称为三害,而周处为害最严重。有人劝他说:“周处,你去杀虎斩蛟吧!”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然后又跳进河里斩蛟,当他三天三夜把蛟杀死上岸后,却看到乡里人以为他死了在开庆贺会,才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于是他决心改过,且干出一番大事业,战死于沙场,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英雄。

日常生活中,在羡慕别人成功的时候,总会抱怨自己不小心已犯下的大大小小的错,总是遗憾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无缘。事实表明并不是成功与我们无缘,而是我们缺乏坚决能成功的态度,心中想应该成功的,结果是没有成功。许许多多的成功都是在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成长,从大错到小错,从小错到辉煌。世界上没有谁能不犯错就可以获得成功,即使要成功,那也是不能持续的失去基石的成功。每一个人要有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更要有解决错误的思路。只有正确对待错误,才能更好地与错误一起成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把事情搞砸了、做错了、失败了时,不是去反省自己的过失,查找失败的原因,而是津津乐道于“失败是成功之母”,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找借口,忽略错误。实际上,这是在推卸责任,是一种极不诚实、极不负责的态度,不仅错误得不到更正,还会贻害无穷,造成同一个错误再度发生,或引发全局性的失败。

小红是一家公司会计,这是她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由于她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从不会为生活费烦恼,因此,她没什么紧迫感。

这天,她闲来无事,破天荒地把昨天刚算过的账拿出来又算了一遍。算完后发现和昨天算的结果不一样,她不死心地又算了一遍,结果仍是今天的这个数目,这让她觉得很不好受。可是,她转念一想,算了,这次多算了100元,下次少算100元就好。她却忘了这不是她的钱,不是她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

从此以后,小红每次算完账之后,闲来无事都要再算一遍。但是,她只是算算而已,不管是错是对她都不会再去纠正,也不去向经理说明。

一天,经理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坐在电脑面前看看,两个账表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原来,经理是一个有心之人,他干这一行已经几十年了,知道账一旦做错,后果是很严重的。于是,他总是在招进新人时,对他们所管的项目特别留心——在一个月内,他自己也为他们作账。

小红的脸顿时红了,想起平时自己的粗心竟然让两者之间的数据错了这么多。

小红是经理的侄女,也正是因为这样,小红才得以进入这家公司。经理看到小红这样的表情,就对小红说:“你是我的亲侄女,我对你非常了解,相信你绝对不是那种人。因此,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小红就把事情的原委向经理说了一遍。

经理听了之后,直接就对小红说:“小红,你是我的侄女,我不想做这种决定,但是,我必须做这种决定,这对你以后或许会很好。你自动辞职吧。”小红看了看自己的叔叔,说:“叔叔,你怎么可以这样啊,口里说着我是您的侄女,你还开除我。”“正因为你是我的侄女我才更要开除你,要是别人,我就让他直接走人了,我会再帮你找一份工作。不过,在你走之前,我再告诉你一句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

海尔公司今日的成就,与管理者正视错误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海尔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始于当年砸70多台劣质冰箱。在海尔发展初期,许多员工对产品质量并不重视,生产的冰箱不是门不合缝,就是边角未成九十度,或某一个螺钉松动……张瑞敏面对一台台有问题的冰箱,不是包容和掩盖错误,任其流入市场,收取短期利益,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劣质产品卖给消费者,就等于自毁形象,自己把自己送进地狱,必须在全体员工中倡导“质量第一”的理念,并让他们深刻体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真实含义。

他让生产劣质冰箱的员工抡起大锤砸自己生产的冰箱,让他们在大锤砸向冰箱的瞬间,经受一次次良心的谴责,让全体员工亲眼目睹这一令人震撼的场景,让大家在一声声沉闷的撞击声中,体会“心痛”的感觉,使全体员工受到了一次极为特别的质量洗礼,并在狼藉满地的破损冰箱中反思自己的过失,在警醒中端正对质量的看法,从而自觉地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这一思想。至此,海尔才有了质量过硬和广受用户信赖的产品,也为其走上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犯错误是正常的,当然也是痛苦的。生意中的错误会让你失财又失时间,人际关系可能也因此而紧张。这些事确实令人不快,但却未必都是坏事。错误会让你身心疲惫,但这些错误只是暂时的,它能驱使我们做出改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躲避错误要比承认错误给你和你周围的人带来更大的伤害。不要隐藏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的确困难,但同时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你是诚实、坦白的,这将带来合作的可能。

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戴尔认为自己最感自豪的事,就是公司的全体员工敢于正面迎接任何问题,敢于用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错误,而不是否认问题的存在,也不找任何借口搪塞。

戴尔员工的口头禅是:“不要粉饰太平”,意思是:“不要试图把不好的事情加以美化”。如果做错了,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不如直接面对各种错误,想办法尽早解决,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展。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坏消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若不能尽早有效地扼制事态发展,阻断其蔓延的势头,就会大祸临头。

在日本汽车生产厂中排名第四的三菱汽车公司陷入了生死绝境,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工厂相继关闭,员工纷纷跳槽到相邻的丰田汽车公司求职。三菱公司为何会遭此厄运呢?把三菱汽车公司逼上绝路的不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是公司自上而下有组织的做假,纵容、隐瞒产品各种严重质量缺陷所致。

1977年以来,三菱汽车因质量问题屡遭诉讼,日本有关部门曾多次下令,要求三菱汽车公司提供详细质量调查报告,并回收、更换存在质量缺陷的汽车。但三菱汽车公司不仅未予以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地隐瞒质量真相,用各种手段欺上瞒下,使三菱汽车质量问题日益严重。

2002年三菱汽车因质量问题连续出现两次重大事故,一次是三菱重型拖车的车轮飞离,把人行道上的母子3人砸成1死2伤;另一次是三菱卡车离合器失灵,39岁的司机因卡车失控撞墙而亡。更恶劣的是,三菱汽车公司拒不承认产品质量问题,拒绝对死伤者赔偿,最后在法律与舆论的双重压力下,才不得不有所表示。

日本三菱公司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快速地处理问题,更正错误,而是消极抵抗和隐瞒错误,不仅未使事态得到好转,还使事情越闹越大,问题越来越多,直至无法收场,消费者因此对其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这种掩耳盗铃、缺乏诚信、消极应对的做法,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终将品尝由此种下的恶果。

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正视错误,因为犯错是必然的。只有充分认识了错误之后,错误才不至延续,而损失也可尽快得以挽回。

大多数人由于不知道从错误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错误。他们却不知道,这种行为本身已铸成大错,还有一些人犯了错误却不能从中吸取教训。这些都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总是反复地犯着曾经犯过的错误。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那些犯过错误,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真正笨的人也不是经常犯错误的人,而是那些一直犯错误却不知道如何总结经验,导致一直犯错误的人。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没有价值。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并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错误对他来说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

对于错误,所有聪明的人、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襟怀坦荡的人,自当“闻过则改,有错必纠”。鲁迅先生韧性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他对旧中国封建势力毫不妥协的批判,也表现在对旧中国文化人包括自己在内冷峻的审视。他把如椽巨笔化为匕首和投枪,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而且总是更加无情地解剖自己。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精神,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光辉地位。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或不敢正视错误。就像一个人得了病,先要承认病情,看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倘若讳疾忌医,一个劲儿拖着、躲着、掖着、藏着,很可能从病入肌肤到病入腠理最后病入膏肓,呜呼哀哉了事。贾桂说了句“老爷的大褂儿脏了”,就被老爷塞了嘴马粪,这固然是奴才的悲哀,更是主子的不幸。因为他不敢正视自己的大褂儿脏了。其后果很可能是,哪怕他衣衫褴褛甚至一丝不挂,不想吃马粪的人也会说,老爷穿的像皇帝的新衣一样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正视错误,需要真诚,需要坦荡,更需要“风雨一肩挑”的勇气。不怨天,不尤人,不推卸,不矫饰。因为任何错误都可以找到许多借口,而任何一种借口都无法抹杀错误的存在。小洞不补,大洞尺五。长痛不如短痛,怨人不如责己。最可怕的是为了掩盖第一个错误,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为了掩盖第二个错误,又犯了第三个、第四个以至更多的错误。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教训还少吗?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心想着翻本,筹码越下越大,最终输成光棍一条。

面对生活,请你认真地权衡一下,你会发现承认过错并改过自新会比死不悔改给你带来更大的收获。索福克勒斯说过: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而有福之人。所以,我们要正视错误,否则,你将面临一个又一个失败的打击,纠缠于层出不穷的厄运包围中,最终走向自己给自己铺下的死亡之路。

4.善待教训,反败为胜

卡耐基说:“失败者和成功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从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尝试。”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要从失败走向成功,就必须善于分析导致失败、错误和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就会吸取教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采取有效的举措,一定会反败为胜,走向成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谈起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总是滔滔不绝,但是,一说失败的教训,就借口有事,离席而去。因为谈起成功经验面上有光,而说到教训总感到丢面子。其实,教训大可不必讳言,它与经验同等重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固有经验可以总结,失败亦有教训可以吸取。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大事,很难一下子就成功,往往要经历许多次挫折和失败。从这一点看,教训总是产生于经验之前。只有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才能力争成功,得到经验。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概莫能外。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教训,教训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敢查找教训的人其实是在回避成功。

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也是为下次成功做铺垫的,它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该”做的。吸取教训,更加理性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中寻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深刻。教训既可以给遭遇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败的路标,同时又可为他人留下前车之鉴。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不是从自己或他人的教训中,寻找良方,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训同样是人生中一笔可贵的财富。

王赣骏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人——1985年搭乘“挑战者号”太空梭,在太空进行物理实验,那是他生命中最光辉灿烂的一刻。但他却有过一次惨痛的失败经历——在念师大附中时,因为心浮气躁再加上贪玩,在大学联考时居然惨遭滑铁卢,榜上无名。

虽然他父亲并未责备他,反而要他继承船公司,上船工作,但王赣骏说,名落孙山让他产生了“失败者的觉醒”——痛心检讨自己,花很多心思去想如何扳回颓势,最后“终于认定,没考上大学,也必须向自己证明,我有读大学的能力”。他暂时接受父亲的安排,到船公司做事,在香港买了一本原文的大学微积分,船靠洛杉矶时,又买了一本大学基础物理,“我要证明我也念得来”,他每天花8个小时查英文单字、苦读这两本书。

虽然说不上悬梁刺股,但“失败者的觉醒”使他意志坚定,全靠自修读完这两本教科书,做完书中所有的习题。一年后,他申请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修物理,因为那一年的自修苦读,使他的数理成绩不但不落人后,反而名列前茅,读完第一学期就拿到全额奖学金。离开加大后,他进入太空总署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终于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这种“失败者的觉醒”。

有时候,“跌倒了再爬起来”比“没有跌倒”更值得珍惜,也更令人怀念。

失败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但是失败未必不是好事。曾有人说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面对失败。”因此,当你失败之后,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智慧,也可以增加反败为胜的机会。你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办法,而不是一个劲儿地怨天尤人,一味地将失败带入下一个地点。只有善待失败的教训,才会反败为胜。

赵树林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和其他毕业生一样,成为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游走各个大小招聘会,穿梭于摩肩接踵的人群之中。简历递上不少,却都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

这时赵树林想到现在最为火热的当属IT行业,于是便报了个“网络动画制作”速成班,希望以后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并开始幻想自己的美好未来。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赵树林终于认识到自己对IT毫无兴趣,不但白白扔进了价格不菲的学费后一无所获,更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眼望着距离毕业时间不多,不禁越发着急了。

还好没过几天,赵树林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在兴奋之余,赵树林也好好打扮了一番:头发整齐有型,西装挺直,皮鞋也没忘了擦得一尘不染,材料证件也准备得有条不紊。因此在面试的时候沉着冷静,稳重大方,给公司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可就在最后一个环节,当公司摊牌关于薪金的有关规定时,刚才还神采奕奕的赵树林不禁黯然失色。走出公司所在的办公大楼,赵树林摇摇头,也颇带些嫉妒,嘀咕道:“孙利鸿在学校的成绩没我好,素质没我高,活动能力没我强,怎么什么好事都让那小子占上了。不行,我还就铁定心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消消那小子的锐气。这家不行,我再找下一家,天无绝人之路嘛。”虽然这么想,可赵树林的心里依旧酸酸的。

在一周之后,赵树林经历了焦躁的等待,眼看最后校园时光的飞逝,到了必须搏一搏的时候了。一天下午四点多钟,赵树林在街头报摊买了一份报纸,习惯性地翻到招聘版面,按着上面的信息,随意地拨打了一家公司的电话。由于身边的车多人多,噪音很大,赵树林待接通后大声地喊道:“喂,我找一下你们经理。”对方礼貌地答道:“先生抱歉,经理正在开会,请问您贵姓,方便留下联系方式吗?”赵树林听到这句,想也没想,就赶紧挂断了电话,又开始了对下一家公司的探询……

最终,赵树林在论文答辩之后,也没有任何结果,现在他正在为离校后的住宿问题而忙碌奔波。“我的工作,它在多远的未来;我和招聘人员到底有怎样的对白;我迎着风举着‘求职’的号码牌……”赵树林把孙燕姿的《遇见》改成了他的《求职之歌》,继续走他的“坎坷”求职之路。

当大家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对这些画面一定非常熟悉,尤其是现在仍然和赵树林并肩作战的同胞们会有着更深的体会。也许,赵树林所经历的和所面临的失败,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面对过;或是现在正在承受着,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否也如赵树林一样茫然,一样感觉到烦闷,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甚至还在一味地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其实,谁都经历过失败,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一些人能够慢慢地从怨天尤人中苏醒过来,总结经验,善待教训,从而走向成功。

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追求完美。但不是说成功就能成功,要成功就必须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的人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不怕失败,善待教训,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失败只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尝试总会拨通的。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多次遇到挫折和失败,同时也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成功的来之不易。其实,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是一线之隔,但是人走过去,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只要不怕失败,勇于攀登,奋勇向前,一定会走向成功。

世界上的第一辆火车与马车赛跑,竟然远远落在了马车的后面,这是一件多么失败的事情,但是火车的发明者史蒂芬孙并不因此而失落,他强打精神,不懈努力,对火车进一步改进,为后来的火车创造打下了基础。如果他因失败而放弃了,说不定今天我们正坐着马车走街串巷呢。由此看出,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待教训,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1949年的一天,有个叫冯景禧的年轻人,凑了一笔薄资——2000元港币,满怀发家致富的希望,从广州闯入香港。可是,他的财运不佳,屡遭挫折:从香港贩运鱼苗到台湾,鱼苗死于途中;从台湾贩运水果回香港,水果烂在仓库里。一次来回,烛光老本,沦落异乡,何等凄惨!谁能想到,20年后,冯景禧登上香港“证券大王”的宝座,成为富甲一方的风云人物?

如此奇变,闻者无不惊诧:冯景禧有什么“秘密法术”?

关于冯景禧之变,罕为世人所瞩目。日本《经济新闻报》在谈到海外华人的经商才干时,曾不无推崇地说:在这些为数甚多的人中,冯景禧便是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的,在香港、东南亚以至全欧美的海外华人,类似冯景禧之变的,不乏其人。如:霍英东——在20世纪40年代,动用母亲的积蓄买了1只小船,同渴望赚钱的渔民冒险到柏拉达斯岛经营海草生意,苦斗了半年,一无所获,如今是香港的地产业巨子;陈家和——在20世纪60年代,与友人合资经营玻璃生意,干了3个月,被人一脚踢开,如今是新加坡的“玻璃大王”;蔡志勇——在1968年,横遭袭击,苦心经营起来的蔡氏公司,几乎毁于一旦,如今是美国金融界的大亨。

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一位理论家曾经说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可以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但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这话是没错,但是一次教训也同样能使人更快地知道他下一步该怎样做。

善待教训,无疑是智者的选择。往大了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是人们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与挫折之后吸取教训的结果;小而言之,对一个能够正确面对成败的人来说,教训一样可以催人奋进,激励自己去不断拼搏进取,使事业愈发有成。相反,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迎接他的将是再一次的失败。古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善待教训,才是“长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