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相会,阵前誓师
武王继位的第9年(前1048年),武王引军东进,周武王在行军车上供奉了文王的木牌灵位,表示了继承文王遗志的决心,同时表明讨伐纣王是奉先人之命,不是自己主张。武王率大军渡河,船到中流,有条白色大鱼跳进了武王的坐船,武王把这条鱼拾起来祭天。渡河完毕,有一团火从天上降落,落到武王的帐篷顶时,化成一只乌鸦,颜色火红,发出魄魄的声音。白鱼跃舟,天火化成乌鸦的“祥瑞”,为的是宣称武王得“天命”的象征。
在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武王举行大规模阅兵仪式和军事演习。武王发布誓词:“太子发不才,因先王有大功德,得以受承祖上之功,现订立赏罚之制,以定其功。”师尚父发号施令:集合队伍,齐登舟船,后至者斩。
当时天下各地方势力不期而会者高达800家之多,众人齐声请求,是讨伐纣王的时候了。但是武王却回答:你们还不知晓天命,时机还未真正到来。文王在世,各路地方势力敬慕文王德行,纷纷归附,但现在文王去世,自己有没有号召天下的资历和权威呢?武王不得不先行试探。这次大阅兵即是抱此目的,同时,也是一次外交盟会,是对反商势力联盟的又一次巩固。
在会师的时候,姬发是这样说的:“古人有句话说:‘只有公鸡才会在早上啼叫,假若某一家的母鸡在清晨啼叫,这家人就会遭难,甚至家破人亡。’今天,纣王只听信妲己这个妖女的谗言,昏庸无道,不但轻视‘敬祀上帝的郊社之礼’及‘祭拜祖先的宗庙之礼’,还公开践踏先王的遗训,遗弃父母亲友,置兄弟姐妹于不顾,反倒护佑那些从各地流窜过来的罪犯,并且崇尚、尊敬、信任、重用这些罪犯,委任公卿大夫等高官。我们都已知晓,这些罪犯专爱用残酷无情的手段虐待百姓,并且在商朝的国内国外为非作歹。如今,我姬发就要带领你们大家去替天行道--毕恭毕敬地执行上天对商纣的惩罚。”
武王在誓师大会上一一列举了纣王的暴行,包括他昏庸暴虐、一味听从宠姬的谗言,不祭祀祖宗,招揽四面八方的犯人和逃亡的奴隶,恶贯满盈、欺压百姓等等;武王鼓励众人要齐心协力灭商,要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成败在此一举,不推翻纣王的统治,决不班师回朝,从而激发了出征将士们的敌忾同仇之心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然后,武王又庄严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纪军法: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立定整队,用来保持队形的整齐;每击刺四五次或者六七次,也要立定整队,用来稳定阵脚。他严肃申明不许杀害降兵,以此瓦解商军的军心。
誓师以后,各个诸侯遣来作战的部队已经多达四千乘。武王和姜尚果断决定,将三军驻扎在距离朝歌仅有七十里的牧野这个地方,稍作休息和整顿,然后再一举攻克朝歌。
牧野之战,阵前倒戈
公元前1046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进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同仇敌忾之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皇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而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商朝灭亡。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绝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趁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再次,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最后,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对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再次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最后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牧野之战前后,周武王姬发虽在牧野之战歼灭了商军主力,但商的残余势力仍有相当的力量。为安抚商朝遗族,武王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为诸侯,仍居原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并分商地为三部,由武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分别统治,监视武庚。武庚表面上臣服于周,实则时刻企图复辟。周灭商两年后,武王病逝,太子诵即位为成王。武王弟周公旦以成王年幼而摄理国事。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欲谋害武王,窃取王位。武庚见有机可乘,便与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联合东方旧属国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叛乱势力遍及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使新生的周王朝处于危机之中。面对不利形势,周公首先向召公恳切解释,表明自己摄政是为王室着想,并无异心,使其不信流言,加强了内部团结。随后,以召公留守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处理后方政务;授予齐侯姜尚以征伐叛逆之权;并昭告天下,联络和调集各地诸侯,于周成王元年亲自率师东征叛军。反周势力虽气势汹汹,但因政治、民族等复杂关系,内部并不统一。据此,周公旦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攻纣路线,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攻占管、蔡治地,杀武庚、诛管叔、放逐蔡叔,降霍叔为庶人。继之进兵东南,采用先弱后强的方针,先攻徐、淮等九夷。经连续作战,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于洛邑(今河南洛阳)。最后才挥师北上攻奄,迫使奄国投降。随之,蒲姑等国亦相继降服。至此历时3年的东征胜利结束。
牧野之战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朝代更迭过程中最大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这场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经过用人几代人的努力才实现的结果。在战争的酝酿阶段,周文王相武王始终从两个方面削弱商王朝的势力,同时壮大自己,即把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量发挥政治攻势的影响,瓦解敌人的同盟军和商王朝内部势力,团结友军,形成共同对付商王朝的联盟,使商朝陷入孤立。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增加了远程攻商的突然性。在作战中运用阵前誓师,揭露其背天理、逆传统、无人性的残暴行径,激励全军士气,统一作战行动,充分显示了政治攻势的强大威力。联军的指挥中枢应变能力强,在保持当时作战水平所要求的队列整齐、步调一致的前提下,又能根据阵前双方兵力配置,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先以骁勇善战的目尚率小股兵力攻破敌阵,先声夺人,震慑敌军并分散其注意力,而后以大军冲杀敌阵,打其措手不及,顷刻便使敌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迅速结束战斗,取得灭商的彻底胜利。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过程,反映出3000多年前我国的军事家驾驭战争的能力已具有了一定的战略战术水平,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战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