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32413500000007

第7章 聪明颖悟,神勇不凡

只知享乐,不知疾苦

帝辛,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

商纣王本名叫受。受者,相付也。帝乙认为他是天帝赐给他的儿子。因为古音受、纣二字相同,所以受又叫纣。古书中也有称受为寿或受辛的。后来受继承王位,人们称他为纣王、商纣王或殷纣王。不过纣王并不是帝乙的长子,长子叫微子启(宋国开国远祖),二哥叫微仲(仲衍)。照惯例,立嫡立长,应该是子启继位,然而事实却并非这样。当时三兄弟的母亲,也就是当时的王后,在生帝辛两位兄长的时候,还不是王后,扶正以后,才生的帝辛。

帝辛贵为王子,自幼受宠,吃穿用都是人世间的精品,少不了锦衣玉食。营养充足,发育自然很好,体力和智慧都超出普通儿童。他活泼好动,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赞扬声,看到的都是恭维相。在帝辛幼小的心灵中就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帝辛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享受。即使睡觉时也不躺在床上,由两个漂亮的女奴抻着一张兽皮,帝辛躺在兽皮中间,女奴晃悠着兽皮,咿咿呀呀地哼着小曲才能入眠。醒来时,帝辛看着汗涔涔的女奴,十分开心,咧着小嘴儿笑。他还有个怪脾气,专挑漂亮的女奴抱着他玩,若是看到长相丑陋脏兮兮的女性,就又哭又抓,说什么也不让她抱一下。

帝辛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闹着要看宫中的歌舞百戏。有一次,女奴抱着帝辛看两个男奴角斗博戏,当看到其中一个男奴被打得鼻青眼肿倒地时,帝辛竟攥着小拳头回头打女奴的脸,直到将女奴打倒,他才高兴地拍着手笑了。

《尚书·无逸》篇上说:“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唯耽乐之从。”这就是帝辛生活的真实写照。

帝辛是商王帝乙的宠儿,王后的心肝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住、行一切都有奴隶伺候,无拘无束,尽情玩乐。帝乙每当殿前宫中饮宴的时候,帝辛总是闹着上座,要吃要喝,开始,帝乙逗着帝辛喝酒,用手指蘸着酒给帝辛吃,也许那时的酒不辣,帝辛觉得吮吸帝乙手指上的酒不过瘾,伸手抓过一爵就喝干了。帝乙和王后见了,乐不可支,他们认为,帝辛生在王宫,贵为王子,吃喝玩乐是天赐之福,理所当然之事,只有奴隶才不会享受。

帝辛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了安逸的童年。

智商颇高的帝辛

帝辛先天智商很高,聪明颖悟、灵敏多才、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帝辛幼儿时期便能出口成章,以此而闻名。

有一天,帝乙要去农田视察,问占卜的贞人:“今天有没有雨?”管占卜的贞人拿来一片龟甲,口中念念有词,先在龟背上用青铜凿凿成一个椭圆形的槽,再用铜凿钻一个圆槽,接着,点燃香火,烤灼凿钻的地方,龟版上便出现了不规则的裂纹,这就是所谓的征兆。贞人根据不同形状的纹理征兆,预言未来。

贞人占卜后说:“兹云其雨。”帝辛看贞人占卜,只觉得好玩。听贞人说今日有雨,他不信,便问贞人:“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贞人虽然被帝辛问得张口结舌,但是很佩服帝辛的文采,于是在甲骨上刻下了这段话。这片甲骨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读了这段话,其排比押韵,不失为一首好诗。殊不知,它出自帝辛之口。在那个人类童年的时代,作出这样的诗章,实在难能可贵。

长到7岁的时候,帝辛便与大哥子启、二哥仲衍一起习文练武了。

一日,当时最有文化的史官教启、仲衍、受三人学习文字。史官搬来几大片龟甲,手握青铜刀,在每片龟甲上分别刻出一行,作为范字,然后让启、仲衍、受仿照刻出。

启和仲衍学刻甲骨文字十分认真,一刀一笔一丝不苟,刻出的文字工整清楚。史官见了,不停口地夸奖。再看帝辛,只管拿着青铜铸成的小刀玩耍,眼见两个哥哥已经刻完,他才动手,一边读着,一边刻着,霎时间,一行歪歪斜斜、几不成字的刻文便呈现在史官的面前。

史官见了,摇了摇头说:“字不成形,人不成器。字本来是很好看的,你怎么把它刻成这个丑样子呢?”

帝辛说:“学习文字,知音,达义,记事而已。好不好看有什么要紧!为什么把时间浪费在刻字上面呢?雕虫小技,丈夫不为。”

听了帝辛的话,史官无可奈何,指着甲骨片上的一个字问:“我让你学刻‘鸟’,你却刻出这样一个字(甲骨牌上刻着的字为‘鸡’),这是什么字?怎么讲?”

帝辛看了,自知刻错,却不认错,狡辩说:“鸟是天上飞的,这个字叫‘鸡’,是地上跑的,就是把天上飞的鸟用手抓回来养着吃肉的。”

史官说:“仓颉并没有造这个字啊。”

帝辛说:“仓颉没造的字,我们就不能造吗?仓颉生活的时候,鸟在天上飞得高,他没抓着。现在,我们抓住了这些鸟,就可以养起来,给它起个名字,叫鸡有什么不妥的呢?”从此,家养的鸟就叫鸡了。

帝辛见史官词穷,面露难色,心中十分得意,又追问说:“史官大人,当初仓颉是根据什么造出字的呢?”

史官说:“仓颉是根据世上各种事物的形象造出了各种不同的字。仓颉很了不起啊,没有仓颉,我们就没有文字了。”

帝辛说:“字,怎么造都行。我学完的几千个字里,仓颉造马、驴、骡字都有四条腿,牛羊两个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呢?鸟本来有两条腿,为什么造成了四条腿的字呢?”

史官被帝辛问得哑口无言,只得向帝乙禀告:“受,聪明颖悟,巧言善辩,文字已经学会。小人德薄才疏,再教他,已经无能为力了,恳乞辞去师职。”

帝乙准奏,然后命帝辛学习武功。从此,帝辛专与力士角斗,整日舞刀弄枪,游玩嬉耍,乐得逍遥自在。

舞蹈九牛,天下人无不叹服

帝辛18岁时,身材高大,体格魁伟。不仅容貌漂亮,而且孔武有力,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论文才武力,天下人无不叹服。

在商代,狩猎是商王贵族们进行军事训练和游乐的重要活动。他们使用的狩猎工具主要有骨、蚌和青铜制成的箭镞,陶、石制成的弹丸,以及网坠、钩叉等。据甲骨卜辞所记,当时能被狩猎的野兽种类和数量都是相当惊人的。捕获的猎物主要有鹿、豕、狐狸、獐、犀牛、虎、熊和大象。最多一次狩猎,获鹿162头,飞禽348只。狩猎的方法,有猎犬、田车追逐,有弓矢射击,有陷阱诱捕等等。

帝乙经常带着文臣武将打猎,帝辛每次狩猎都奋勇当先。这天,帝乙带着众人正追逐一只野兔,身边的一名武将飞马射箭,野兔一下子被射死在地,人们齐声喝彩。突然,丛林里里跳出一只斑斓猛虎。

武将正要再射的时候,帝辛说:“且慢,用箭射不算能,你若空手打死那只老虎,我才服气。”武将听了,一是不敢违抗王子的话,二是年轻气盛,便跳下马来,空手赤拳去擒老虎。只见老虎吼叫着扑来,只一下便咬断了武将的喉咙,立时毙命。

帝辛见了,哈哈大笑,趁人们惊恐之际,早已跳到老虎身后,飞起一脚,踢中老虎后腰。老虎疼痛,一跃而起,向帝辛扑来,帝辛伸手攥住老虎的两只前爪,躬身用力一抡,便把老虎摔出一丈多远。没等老虎起来,飞步上前,跨上虎背,揪住虎头,一阵乱拳,只把那斑斓老虎打得瘫死在地,方才站起身来,招呼众人:“还不快来,将虎抬回去剥皮!”帝乙和文武百官见了,个个惊叹不已。狩猎归来,帝乙传令:“在郊外举行一年一度的受年盛会。”

受年,是指由于天地神祇的福祐而获得丰收。在受年大会上,帝乙主持举行“登尝”之礼,就是用一年来新收获的谷物,首先荐于宗庙,让祖先尝新。甲骨卜辞中有“王其登米”,就是商王用新米荐享祖先的记载。“登来且乙”,就是用新收获的麦子荐享祖乙的记载。新收获的粮食经过祖先“尝鲜”之后,便归王公贵族享用了。当时的麦子不是磨成面来做面食吃的,而是煮成“麦饭”来吃。粮食多了,吃不完,便酿成美酒,除了祭祀祖先而外,就是“群饮”。所以,在受年大会上,人们都尽情地大吃大喝一顿。同时还要表演各种音乐舞蹈。在今天的受年大会上,舞人表演的是“八阙”之舞。由3个舞人操着牛尾巴,“投足以歌八阙”。众人击掌唱和,十分热闹。

帝辛看得高兴,连喝三杯稻米酿制的醴酒,高声叫道:“人随牛舞,其蹈无状。我今日要让牛随人舞。”说着,走下堂来,拨开舞人,并九牛之尾,攥在手中。九条牛向前拉,帝辛向后拽,像拔河一样,帝辛与九牛叫劲儿。只听帝辛大吼一声,将九头牛拉得向后连连倒退,踉跄而舞。九牛或坐或起,任凭帝辛摆布。只看得诸侯百官目瞪口呆,人人屏声敛气,忘了喝彩。

只见帝辛舞罢九牛,九牛大汗淋漓,匍匐在地,战栗不已,只是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再看帝辛,满面红润,哈哈大笑,大踏步地回到坐席上,端起满樽醴酒,一饮而尽。自此以后,人人皆知帝辛有九牛之力,无人可及,大邑商内外,没有谁敢与帝辛较力的。

其实帝辛力大不假,但并没有九头牛的合力那么大,所谓有九牛之力,只是形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