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佛大学时的重要抉择
许多年之后,盖茨对一个朋友说起,他之所以决定读哈佛大学,为的是想向那些比他更聪明更有才华的同学学习……但是,他的初衷根本未能得到满足,他是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哈佛的。
进入高中就读,也就预示着要对前途做出抉择。可是这时盖茨的目标尚飘忽不定。他有开设公司创业的冲动,也有对抽象的数学和经济学浓厚的兴趣,还有父母辈高谈阔论对他的影响,觉得将来做律师也不错。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他本人潜能最远的目标——去哈佛大学攻读法律。1973年秋季,盖茨进入哈佛。
盖茨的父母先前正担心儿子玩物丧志,看到他放弃对电脑的嗜好而“改邪归正”,内心无比快乐和安慰。哈佛可是美国高等学府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是一个充满魅力甚至充满神秘的地方,它是成功、权力、影响、伟大等等的象征和集中体现。最高法院的历届法官中有许多人毕业于哈佛,美国总统中也不乏哈佛校友。现在可好了,真是天遂人愿,他们的儿子终于跻身于这所名牌大学之中,可以受到名师高人的指点和栽培。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盖茨入学之后,就陷入了极为痛苦的内心矛盾之中。许多年之后,盖茨对一个朋友说起,他之所以决定读哈佛大学,为的是想向那些比他更聪明更有才华的同学学习……但是,他的初衷根本未能得到满足,他是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哈佛的。
盖茨进入哈佛大学时获得批准可同时攻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对于像他这样初显才华的学生来说,这无需大惊小怪。不过这件事情在他身上还是有引人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他被允许任意选修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我的课程大约有2/3要求达到研究生水平,有1/3只需要达到本科生水平,而现在无所谓了,因为我两方面的课程都没有完成。”盖茨曾这样对别人说道。
在高中读书时,盖茨曾想未来当一名数学家,凭他的数学天赋,要实现这一想法并不难。现在到了哈佛,他重新估计了自己的竞争实力,有了新的想法。“我认识几个数学系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完全在我之上,”盖茨说,“这一情况改变了我原先想在数学领域进行研究工作的念头。你可能仍会在数学领域坚持个人的努力,并且也可能取得令人敬佩的成绩,但我不能做到这点。我总想我也许可能做出点达到世界水平的事情,这种想法有很长时间了,我是得好好想想。在数学方面我的决定是:我能够呆在一个房间里,一坐就是5年或6年,即使我做出了点成绩,但谁又知道呢!所以我在想,数学是否是我可以奉献终生的领域。面前的世界充满如此之多的机遇。我的心灵是相当开放的。我想到过学法律、当律师或许挺有意思;我想到过学生理学、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科学或许会有趣;我想到过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工作或许不错;我想到过进行计算机理论研究或许也很好,我确实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干什么……”由于盖茨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他常常独自陷入这类“哲学沉思”。
在哈佛,有一种配有烹饪用具的小宿舍,是模仿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宿舍而修建的。盖茨也搬进了这所名叫“卡雷房”的小宿舍。混沌中的盖茨开始玩扑克牌解闷,这种牌在美国家喻户晓,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平民百姓,人人参与这种可用来赌博的纸牌游戏。盖茨对玩牌的兴趣丝毫不逊于对计算机的迷恋,他执着地玩牌,慢慢地成了一个玩牌高手。他的朋友布莱特曼说:“比尔身上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绝不轻易放手。他的决心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把玩扑克与研究软件相提并论,或许有点不合适,甚至有点傻,但在两件事情上,比尔都很认真,都全力以赴,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盖茨是一位很好的玩牌伙伴,他有一种凝聚力。曾在潘罗阿尔塔加的某公司当研究中心主任的纳尔森回忆说:“他是赌桌上的一位高手,只要他能够把注意力从他喜爱的PDP型计算机上收回来。”
盖茨住的“卡雷房”里有一间没有用的空房间,这间房就变成了“扑克房间”。“卡雷房”的房客们常去玩牌,一晚上输赢几百美元是常有的事,有时达到2000美元。有一次,盖茨玩了几盘牌下来输了500美元,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终于在最后的几盘反败为胜,还赢了400美元。这就是盖茨,他总能沉得住气,无论是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在赌桌上,他都是王中之王。
现任明尼苏达州某个办公用品公司总裁的斯科特·德尔回忆说:“我对比尔的印象是,这也是其他人的印象,他不是在房间里打牌,就是在计算机房里工作。”
盖茨自己说:“我玩得还可以,但是,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我们最初玩牌时,从商学院和医学院来的那帮人也来参加。他们玩得不够好,于是我们提高了赌局的筹码,结果自然就该他们输钱,输了钱他们就不会再来。在哈佛大学玩那种牌坚持到最后的,就属于我们那帮人了。不过,玩到最后,我也不过不输不赢,保本而已。”
盖茨有时连续24小时地玩牌,当他从赌桌上下来时,也意识到没有多大意思。他也曾把自己的支票交给艾伦保管,请他帮助自己控制赌瘾,可最后又要了回来。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也不能靠别人帮助。如果实在控制不住,不如干脆顺其自然。
2 成立电脑公司
通过一场软硬件激烈的争论,艾伦终于认识到他们搞软件有优势,而且不易亏损。他终于同意盖茨的设想说:“我们两个人的综合实力不在硬件上面。我们注定是搞软件——电脑灵魂的料。”
比尔·盖茨再次回忆起湖滨中学的年代,回忆起那些难忘的日子,那个时候,他们整天梦想着有一天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然而,那在当时是多么不合乎实际呀!那好像是谁想拥有一艘核潜艇似的疯狂!“让我们开始创办电脑公司吧!”盖茨的搭档艾伦不断地对盖茨唠叨着这个目标。
后来,他们开始了他们的电脑制造。通过一场软硬件激烈的争论,艾伦终于认识到他们搞软件有优势,而且不易亏损。他终于同意盖茨的设想说:“我们两个人的综合实力不在硬件上面。我们注定是搞软件——电脑灵魂的料。”
对艾伦、盖茨和他的朋友而言,编写软件不仅是赖以糊口的工作,而且是使命,充满乐趣。然而,紧张的生活使他们若有所失,许多机会丢失了,因为产业有了重大改变而工程师们并不谈论它。
盖茨和艾伦,两名年轻人饥渴地吸收任何找得到的电脑信息。不久,这些学生的电脑知识就比老师还多,于是,湖滨中学的那部机器也再无安静的时刻。
在电脑室里,盖茨和艾伦越来越亲近,虽然相差两三个年级,可是他们还是成了好朋友。他们一直想测定电脑的极限,并很早就有了一同努力的成果,他们决定以电脑知识获取利润。为了这个目标,比尔·盖茨、理查·魏兰、肯特·伊万斯和保罗·艾伦共同组建了一家公司。
盖茨的小公司所接到的第一份委托工作,是替BI公司设计薪资表的程序。这个年轻公司所获得的好处是——可以免费使用电脑了。
一家公司是不够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又一起组成了“交通数据”公司,专门提供以电脑计算交通流量的软件。他们替ISI工作一年之久,以电脑分析数据。可是之后就再也未接到工作,“交通数据”公司因而只停留在网上公司的阶段。不过,这两位年轻的老板,口袋里倒还盈余了几千美元。
1967年夏季,盖茨与艾伦因编写排课程序而赚得了价值5000美元的电脑使用时间。盖茨和艾伦因为找不到另一部电脑而泄气。他们最后只好自掏腰包买下晶片,然后两人与朋友保罗·季尔伯特一起制造电脑。盖茨出资300美元,当包着铝箔的晶片送达时,看起来是那么的神奇,这些人几乎不敢伸手去摸。他们制造电脑所吃的苦头,使盖茨和艾伦确信,他们应该将从事软件生意作为自己的目标。
1973年秋季,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艾伦也在1973年秋季到了波士顿,平时晚上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他便去学校看望盖茨。他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有一家电脑公司。
在哈佛大学,艾伦找到盖茨,他们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脑语言。于是他们努力工作,很快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阿尔塔电脑的软件。
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和奔波,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终于将积存于心中的目标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基正式创建微软公司。
3 BASIC语言的成功编制
1975年2月底,盖茨通知罗伯特,他的BASIC程序已经成功了。在艾伦带着程序来到阿尔伯基的第二天,罗伯特亲自来接艾伦,一起来到他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正式实验BA-SIC语言。
艾伦一直有自己办电脑公司的想法,为了拉比尔·盖茨这位小兄弟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1974年,比尔·盖茨和他的密友艾伦出于对计算机的热爱,开发出一种计算机语言BASIC,但却由于没有合适的计算机运用,还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1975年1月,美国《流行电子杂志》封面上刊出了首部电脑机组的图片,同时印着一行醒目的大字:“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艾伦上街路过杂志摊时,不经意之中发现了这本封面赫然的杂志。他掩饰不住心中的狂喜。立即买了一本,急忙翻阅了几页,赶忙向比尔的宿舍跑去,推开门只说了一句话:“嘿,亲爱的比尔,我们终于有机会运用BASIC做一点事情了。”
BASIC是一种计算机语言,盖茨和艾伦已经于1974年底编制出来了。当时他们只是被计算机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迷住了,试图去汲取这个非常广大的知识领域而编制的,没有想到具体的应用问题,所以他们并没有用这种语言去编制成套的、完整的、能够让计算机使用的程序。
不过,盖茨和艾伦并不气馁,第二天,他们给阿尔塔电脑的生产公司——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打长途电话询问具体事宜,并且认认真真地阅读了《流行电子杂志》上关于阿尔塔电脑的介绍。最后,盖茨又一次拨通了该公司经理埃德·罗伯特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和朋友已经研制出了一种BASIC语言,只需稍加修改便可用于阿尔塔电脑上。
不过,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程序,而罗伯特也正是这样估计的,他不相信他们,因为他听到的类似的电话太多。但是,罗伯特对盖茨的答复也和对其他人的一样,无论是谁,哪个最先提供给他所需要的BASIC,哪个就获得了同他做生意的权利。
对别人说自己有一种计算机语言,而事实上又没有,这种情况使盖茨和艾伦别无选择,只有发奋尽快研制出一套BASIC语言才能证明自己并没有撒谎,而且还必须赶在别人的证明之前,因为其他人也可能在像他们一样正努力把许诺变成事实呢。
在随后的8周里,他们俩白天和黑夜都在计算机的机房里工作,试着去干有些工程师都认为没法干的事情——为英特尔公司的8080集成发明一种高水平的计算机语言(当初他们设计的BASIC就是为8080集成块设计的)。而现在盖茨面临的是怎样把语言变成程序。
BASIC语言最初是为小型柜式机器设计的,盖茨得编写细长而紧凑的数码,并使其能够适合阿尔塔4位数字的最大信息容量。这样做好比要盖茨那双13寸的脚挤进8寸的鞋里,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他需要解决的难题比想像的还要大。他的BASIC语言又有什么用呢?
“问题并不在于我能否编写出我的程序,”盖茨说,“问题是我能否把它塞进4位数的信息容量空间,而且运转的速度足够快。”为此,艾伦和盖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经常在计算机实验室24小时连轴干,在计算机键盘上干着干着就睡过去是常有的事,几分钟后,猛地惊醒过来,又接着敲打键盘。
艾伦曾因此认为盖茨有某种特异功能,“这家伙在梦中也一定在编程序。”对于创业的人来说,钱是不会滚进被窝的。盖茨成功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事。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为微型计算机编过BASIC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盖茨和艾伦为今后的软件研制人员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软件工业奠定了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他们制定了BASIC程序所需要的基本特征。
1975年2月底,盖茨通知罗伯特,他的BASIC程序已经成功了。在艾伦带着程序来到阿尔伯基的第二天,罗伯特亲自来接艾伦,一起来到他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正式实验BASIC语言。输入程序数码的纸带后,艾伦开始用弯曲的手指敲打键盘。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阿尔塔计算机。如果他和盖茨无论设计8080模拟器还是编写BASIC时出过什么错,那么就意味着眼下的实验必将失败,所有的辛苦将付诸东流。突然,阿尔塔开始工作起来。它显示出“储存容量”的询问信号。艾伦输进计算机已进入准备就绪的工作状态。艾伦打出“22”的指令,阿尔塔立即显示出正确答案“4”,艾伦长舒一口气,这意味着至少70%以上的程序是正确的。围在艾伦周围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职员吃惊得合不拢嘴。艾伦后来回忆说:“这是一家这样的公司,他们能够研制计算机,却不能让它工作。我自己感到震惊,它竟能听我的指令工作。”
从此,盖茨和艾伦点燃了这场伟大的个人计算机事业的技术革命。
盖茨的父母极力反对盖茨开公司,尤其是在毕业以前。于是玛丽·盖茨求助于她在联合道路公司董事会认识的萨穆尔·斯托姆,一个受人尊敬的商业领袖。她安排盖茨和斯托姆会面,希望他们的交谈和讨论会使她的爱子打消开公司的念头,以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盖茨谈到了他和艾伦共同的前景,个人计算机革命刚刚开始,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个人电脑,而挣钱的远景同样辉煌。或许将有无限的机器依靠他们的软件而运转。斯托姆不仅没有劝阻盖茨打消念头中止计划,相反在倾听了这位十几岁的后生小子的演说后,他鼓励盖茨好好干,争取干好。
于是,在1975年,艾伦和盖茨建立了微型电脑和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的全名)。在建立微软公司之后,盖茨除了必须设计程序和四处宣传推广微电脑普及应用之外,还要应付哈佛大学的法律课程,分身无术。
1976年秋季,他回到哈佛大学,这时,对前途做出抉择的时刻已经迫近了,他必须在学业和事业之间决定取舍。1976年12月,他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退出了为他铺就锦绣前程的哈佛大学,投身到别人看来前景十分不明朗的软件事业上。
盖茨说:“我离开哈佛大学而开设微软公司,从未后悔。但是,我还是很留恋大学生活的乐趣,很希望当年有更多时间容我完成学业,然而时间不允许我。当你听到或看到不少退学人士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可能会以为创业应优先于学业。但是,我却不这样看,除非那人有一个非做不可的构思,而且认定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更美妙的机会,否则还是首先完成大学学业较为上算。20岁的小伙子有机会筹集资金和聘用优秀人才,毕竟是万中无一。”
从此以后,盖茨就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微软事业,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
4 经商的天才
在一些良好的机遇中比尔·盖茨总会努力去把握,与IBM的合作,使盖茨为微软赢得了壮大的机会,也为开发软件产品的畅销创造了良机,也正因这些,微软渐渐壮大。
若你具有某方面的天赋、特长而不去发挥它,也相当你什么都不具有。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其兴趣特长发挥的机会,比尔·盖茨就抓住了机会,而使自己的人生得以辉煌,特长得到发挥。艾伦和盖茨的8080BASIC语言将帮助人们,而此时身处两地的他们保持着密切的电话联系,除了BASIC的技术问题外,在讨论中他们一致认为,随着阿尔塔机的诞生,一个新的软件市场正不期而至,他们可以指望从出售他们的BASIC语言中大赚一笔。
当个人电脑正方兴未艾的上个世纪70年代,个人电脑独占市场的趋势日见明了,而作为电脑巨人的IBM公司眼见苹果电脑公司在个人电脑上大挣其钱,也萌发了在个人电脑领域大显身手的欲望,于是,它看中了微软公司,并决定将软件业务承包给盖茨先生完成。
根据IBM公司与微软公司初期的合作协议,微软公司仅为其开发一套BASIC程序。后来,IBM公司为了和苹果电脑公司抢夺市场,决定连操作系统也由其他公司开发,为了尽快推出产品,IBM公司要求微软公司设法找到或写出一套操作系统,否则就取消其使用微软公司BASIC 语言的协议。
比尔·盖茨先生接受此项项目,面对市场发展并不知是福是祸,然而,在当时,IBM公司的规模和影响比微软公司大得多,对于微软公司而言,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于是,比尔·盖茨只得接受IBM公司的协议。
然而,正当盖茨决定动手来写这套操作系统时,原计划在一年左右完成,但IBM公司只给了他几个月的时间。
也许那时的他也认为此任务并不是好对付的,并不是个福。然而正在他为难之时,盖茨幸运地发现了一套叫做QDOS的操作系统,于是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了。
QDOS操作系统是一家名为西雅图电脑公司的软件公司,在1980年10月推出的产品,但它并不完善,错误百出。但为履行对IBM的承诺,比尔·盖茨购买了QDOS操作系统,改贴标签后卖给IBM公司。也许那时连盖茨自己也没有预料到,DOS操作系统在十年以后会给世界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而如今,当人们谈到DOS操作系统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微软公司。由此可见,微软公司能有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相当程度上是靠了运气和盖茨过人的智慧。
盖茨本身的学习和设计能力固然重要,但他懂得掌握老天赐予的良机,看准市场,终致巨大的成功。
在一些良好的机遇中比尔·盖茨总会努力去把握,与IBM的合作,使盖茨为微软赢得了壮大的机会,也为开发软件产品的畅销创造了良机,也正因这些,微软渐渐壮大。而比尔·盖茨也逐步走向他的辉煌。
今天,盖茨工作是为了兴趣,他把经商当做一种解决问题的挑战,并善于捕捉住经商中的一切挑战。他说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有趣,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发展。
微软公司虽然不需要额外增资,但1981年盖茨和艾伦把该公司6.2%的股权卖给设于加州曼洛园市的一家硅谷创业投资公司——科技冒险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后来协助微软转型成为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盖茨被迫这么做,但如此一来他也有正当理由发行股票:“利用所有权把他和职员连结在一起。”于是微软在1986年3月13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每股21美元。短短数日内,股价就涨到35.5美元。升到90.75美元时,盖茨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也就是这一次为盖茨跻身于富豪之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忘我工作的电脑神童
微软员工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起床、编程、也许赶上个电影、吃点儿比萨饼、再编程、在自己的椅子上睡觉。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对软件工作的热爱,才造就了微软公司后来的成功。
在微软成立之初,盖茨几乎事必亲躬ww掌管工资单、计算税利、草拟合同、指示如何销售公司的产品。在微软公司成立初期,公司中的每个人都是开发人员,身为总裁的盖茨也做了不少开发工作。事实上,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编写了大量的代码。微软员工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起床、编程、也许赶上个电影、吃点儿比萨饼、再编程、在自己的椅子上睡觉。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对软件工作的热爱,才造就了微软公司后来的成功。
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盖茨带着程序员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微软公司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
随着微软公司的客户逐渐成熟,他们也更加注重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不仅仅是高质量的代码。创造软件开始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盖茨经常把一个好的软件比喻成一件艺术品。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创造良好的产品从始至终需要科学。为了使现在的软件做到完美,需要具有各种特殊技能的人才。当然,加入到微软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你必须是一个好的程序员,但同时公司还需要许多人测试和支持程序员开发的软件,需要产品规划人员和构筑人员、文档编写人员、实用性专家,以及使他们协同工作的聪明的经理,需要能够回答客户问题的技术人员以及能够帮助客户更快上手的咨询专家。所有这些只有大公司才能提供,每个软件公司都必须解决这些人员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必须学习这些问题。开始,微软公司预约了一些不编写程序的临时工。盖茨曾经谈到:“我们是一家由优秀的程序员组成的软件公司,我们应当集中精力。我想我们没必要采取传统的办法来管理我们的程序员,因为他们工作的质量是源代码。你要通过浏览代码管理他们。但我随即意识到我们需要不懂得技术的智囊人物,就像史蒂夫·巴尔默,与我们的开发人员共同工作,使我们的软件成为成功的产品。”事实上,把巴尔默引入微软是盖茨做出的最重要抉择之一。那些日子中,比尔·盖茨曾经雇用了许多精明人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编写程序。他们与客户交谈,了解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明天的趋势,并且把这些内容通报给开发人员。他们把软件本地化成各种语言。他们设计用户界面,客户可以更高效地使用微软生产的软件。他们与企业接触以确定微软的软件可不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他们帮助企业IT经理部署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并且帮助爷爷向孙子发送第一封电子邮件。他们也研究出先进的技术以保证微软在今后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当微软开始腾飞时,微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还是认为这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公司。尽管盖茨一直梦想“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桌子上都拥有计算机”,但他们还无法完全预知人们到底需要多少软件。
尽管微软公司已经从一间装满程序员的房子发展成为了拥有38000多名员工的公司,但是微软精神与1975年没有太大的差别。微软的每一个员工仍旧努力工作、订比萨饼、喝可乐、彼此之间开玩笑。不论是否编写代码,每个人都对技术充满热情,并且集中精力为客户开发优秀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