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通过上面的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灸的发明
针灸最早产生于约公元前2500年的中国。在草药还没有问世的时代,针灸就已成为当时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中国春秋时期的扁鹊,就是利用针灸法为人治病。到了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更是精通针灸,这枚神奇的银针能够治愈许多疾病。但它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独创的,而是古人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结晶。
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法,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也是迅速、简便的一种医术。针灸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人体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抑制缓解病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抵御病毒,还可以使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针灸的发展
近年来,人们通过多个学科的通力协作,对针灸治病原理、经络实质、针刺手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证实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的镇痛原理已深入到神经细胞、电生理学和神经递质(如脑腓肽)等分子水平。西方科学家在研究针灸镇痛的实验中,认为针灸可以激发身体内自然止痛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针灸的止痛效果有一个迟缓发作效应,它们缓慢增加,甚至当取针后,才会感到它的止痛效果。治疗几次后效果才会更明显。这种效果在停止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此外,针灸还有抗炎、止痛、解痉、抗休克和抗麻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