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存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内,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睡眠是生理必需的。人类睡眠呈现的节律性变化与大自然的昼夜变化相一致,周而复始地形成了“觉醒——睡眠”的周期性节律变化。人活着就要用休息与睡眠来调节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睡眠的确切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着不同的内涵。睡眠是一种心智和心理上的改变,包括呼吸、心脏功能、脑电波、体温、激素的分泌及血压等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可逆的且认为是正常周期性的。因此,睡眠的内涵是体现个人健康的指标之一,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
睡眠在人类生活中,确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每天24小时,睡眠8小时,即占去了一天的1/3.在人的一生中,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必要的物质又重新获得补充,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活动和工作。睡眠是自然界赐予人类最聪明、最完美的摄生方法。我们要维持身体的健康,就必须使睡眠和活动交相更替,以取得平衡。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一种调节。人类不睡眠就无法生存,而连续几天不吃食物,却能生存下来。可见睡眠比饮食还重要。难怪莎士比亚曾经把睡眠比喻为“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
美国田纳西大学生理学和生物学教授詹姆斯·克鲁格与匈牙利生物物理学教授菲连柯·奥包尔研究发现,人类之所以要睡眠,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可以对一些很少使用但却至关重要的神经细胞群加以维修和保养。成年人大脑有10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向身体各个部位传递信息,并接受信息。有证据显示,闲置不用的神经细胞会萎缩,甚至死亡。在美国的一次睡眠协会学术会上,专家们报道的研究成果表明,睡眠是大脑暂时性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睡眠过程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修整和加强,这些主要是在睡眠的快速动眼阶段完成的。动物实验也证实,连续几周得不到睡眠的大白鼠会陆续死去,但尸体解剖并没有发现大白鼠的器官有明显的损坏。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塔罗尔·埃夫森博士发现,这些大白鼠是由于血液受到细菌感染而死亡的,而这些细菌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是由于严重缺乏睡眠之后损害了免疫功能,使其丧失对细菌侵袭的抵抗力而致死。有关人士的研究显示,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的人,其死亡率比每天睡七八小时的人高18%;经常睡眠不足四小时的人容易得病。如果一个人连续72小时不睡眠,有可能导致精神失常。
那么,人为什么要在晚上睡眠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研究者发现,这是由于大脑深部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令人入睡的缘故。褪黑激素的分泌在夜间达到高峰,在日照下分泌受到抑制,所以人要在夜间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