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粮食狼烟
32608800000004

第4章 危机总结

老祖宗早就说了,民以食为天。

粮食危机,就象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大海啸,尤其是对贫困国家和地区而言,这就是一场无形的海啸。那么,这场海啸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首先就是贫困人口增加。其实,粮食危机早就开始席卷全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字,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来已上涨80%。2008年3月,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价格,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显示,截至2008年2月底,在过去3年中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创下28年来最高。同时,2008年前两个月,世界粮食价格又上涨了9%,这最终使得粮食危机在全球爆发。而粮食危机在全球蔓延一个显著的后果就是贫困人口骤然增加,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粮食的大幅上涨使得那些处于温饱边缘的人首当其冲成为粮食海啸的第一波被冲击者。这场危机已经使全球贫困人口增加了1亿。

其次就是粮食骚乱。在非洲有这样一句残酷的话:“饥民即暴民”。非洲这个动荡的大陆本来就已经饱受饥饿带来的痛苦,而这次粮食危机更加重了非洲的饥荒,非洲大部分国家出现了饥荒和动荡,甚至埃及这样的非洲大国的面包店门前也出现了排队购买廉价面包的场景。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腹地以及世界其他贫困地区,粮食危机早已转化为粮食骚乱,喀麦隆已经有民众死亡。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在2008年4月份发出警告,粮食骚乱已经在非洲一些地区、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爆发,如果国际社会再不采取有力措施,粮食骚乱很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蔓延。

第三就是通货膨胀。众所周知,粮食是第一产业,也即基础性产业,粮食不但是食物而且是工业原料,因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带动其他产业的价格上涨。加之石油价格也是大幅上扬,而美元持续贬值又加重了全球货币市场的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后又急于转嫁危机,加速美元的贬值和释放热钱,因而我们很可能会面临一场持久性的全球性通货膨胀。

第四就是影响到了国家安全。既然民以食为天,那么在许多贫困国家,粮食骚乱已经演变为国家危机,在海地爆发的社会骚乱最终迫使总理下台;孟加拉爆发了大规模纺织工人与警察对峙的骚乱,肯尼亚和柬埔寨甚至连学生的午餐供应都被迫取消;塔吉克斯坦原本需要的粮食救援现在被减半……。世界银行行长因此在4月份发布警告说,食品和能源的国际价格上扬导致了严重的全球危机,其中将有33国家将会因此引发动荡。

不仅如此,由于粮食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粮食不能自己,那么很可能会像石油那样受制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结果是在大战略中美国获得更多优势,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大国都将受到美国的粮食掣肘,也就是说,粮食和石油一样也是一种战略产品。

所以,在这场粮食危机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国际组织,谁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呢。长期以来,该组织为世界上最贫困的80多个国家的将近1亿人提供食品援助,目的是保障这些人基本营养需求,在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中世界粮食署的作用更加凸现。

其实,从粮食计划署的忙碌也能看出粮食灾难其实从来也没断过。自1963年以来,世界粮食署已经投入300亿美元和4700多万吨粮食,在全世界范围内扶助贫困,对抗饥饿,这其中也包括在突发事件中提供紧急援助,在其成立的前一年,即1962年,伊朗发生地震,不久泰国又遭遇飓风,还有阿尔及利亚有500万难民,该组织就开始为此奔走援助。在这次粮食危机爆发后,世界粮食署与其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了三方面的应对措施:一,在短期内,尽可能地筹措出资金,首先援助饥饿人群;二,中期计划是,世界粮食署将发挥其最大的支援力量,平均在每个小时内,世界粮食署将有30艘运粮船航行在大海上,还有5000辆卡车、70架飞机在陆地、空中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援助;三,长期计划是,世界粮食署将支持各国政府进行政策改革,并对各国农业发展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在世界粮食署的网页上有一幅《世界饥饿地图》,下面有这样一句令人惆怅的话:“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够每一个吃饱,但是全球每天仍然有8亿人不得不饿着肚子入睡。”——的确是这样: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球粮食产量为20.129亿吨,2007年的产量为21.085亿吨,也就是说世界的粮食产量并不是下降,而是增产4.7%!然而我们却遭遇全球性粮食危机。

在世界进行反思的同时,更应该付诸行动,正如世界粮食署的三句话:“我们该帮助谁?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该如何抗击饥饿?”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两场粮食危机只是国际炒家为了短期获利而进行的投机,不足为怪,也不需要过度担忧,但我个人认为,正相反,两场粮食危机所产生的长远效果远远大于短期效果。粮食危机产生了五个效果:一,粮食价格高涨,超过了一些国家内的国民购买力,产生社会恐慌;二,一些粮食由于各国普遍采取禁止出口、提高出口关税等方式,结果在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一时短缺或者中断,结果造成相关产业停顿;三,粮食价格高涨导致国内出现恐慌和动乱,逼迫一些国家不得不举债购买粮食,这种债务日后就成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改变其粮食结构的手段;四,由于粮食与能源之间已经确立关联性(如粮食换乙醇),因此粮食危机已经不仅局限于粮食和食品领域,也影响到能源和金融领域;五,长远来看,两场粮食危机虽然短暂,但对日后的全球粮食生产、仓储、销售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也将对水资源、自然环境等都将产生影响,而且无法准确评估。

从两次粮食危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几条:其一,粮食价格上涨,并不能抑制有效需求,因为粮食不同于石油和矿产资源,石油和矿产资源(比如铁矿石)如果涨价,可以通过加大开采量平抑价格,但粮食受耕地限制明显,耕地面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因此产量提升空间有限;相反,也不大可能通过降低有效需求平抑价格,因为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原料,因而无论价格涨跌,有效需求都保持相对稳定;其二,遍观世界,虽然不少国家都是粮食主产国和出口国,但真正有大量富余的还是南北美洲、澳洲和黑海沿岸,其中又以美洲和澳洲为最,而这些粮食富足区的粮食又为四大粮商所垄断。从粮食主产区到世界各国一般消费者,中间大致经历如此几个环节:粮农-四大粮商-粮食期货交易-各国政府和粮食企业-一般消费者,这样五个环节,四大粮商掌控着前三个环节,他们完全可以制造粮食危机,而各国政府和企业属于被动应对,当粮食危机出现后会采取收紧粮食出口、购买粮食的措施,结果更加重了粮食危机,最后在一般消费者这一环时,价格得到了最后放大,都由消费者承担。其三,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80%的农产品贸易,他们几乎可以任意制造粮食危机,甚至可以针对某一国、某一地区特定地发动粮食突袭,所谓“阿拉伯之春”就是明证;其四,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的冲击很大,但中国本身也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丰收,这就给中国抵御粮食危机提供了保障。实际上,中国虽然没有实力对抗四大粮商和美国的粮食战略,但完全有能力在战术上采取对冲手段,利用反作用原理打击四大粮商和美国;其五,总结历史上粮食危机以及饥荒,可以发现,实际上造成饥荒时该经济体系内的粮食缺口并不算大,一般不会超过5%,那么,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只要保持超过5%的粮食储备,就有能力应对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