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32626500000005

第5章 理念的宣讲

张萍:其实最初对理念的解读是很粗浅的。那时我认为,尊重是宽容、理解、支持、鼓励等的代名词,我们所理解的尊重强调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规则、尊重职业。而享受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学生享受学习、教师享受人生、家长享受成功。我们每个人都要享受人生,享受友情、爱情、亲情带给我们的愉悦,享受世间一切能够享受的美好事物,包括对生命创造力、生命激情、事业成功的享受。

陶继新:尊重与被尊重是互为因果的。校长尊重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也必然尊重校长;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尊重教师。当然,尊重规律、规则,规律、规则也一定回报您。您尊重职业,就会有一种职业幸福感。有了尊重,整个校园就会和谐,教育就不再是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生命对教育的享受。所以,没有尊重,就没有享受;而享受的过程,又是对尊重的进一步升华。而且这种享受教育观,还会延伸到家庭与社会,这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就会更大,人生就会更幸福。

张萍:是呀,理念形成了,这次我并没有急于往墙上贴,因为此时的我已经意识到把理念贴到墙上、写到纸上、说到嘴上并非目的,它更应该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行动纲领,是师生,特别是校长真心信奉并为之矢志追求的教育境界。理念只有唤起师生共同发展的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进而转变成全体师生,特别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解决我到附小遇到的种种难题。

正是基于此,2004年初的那段时间,除了解决经济上的一些遗留问题之外,我一直忙于同干部及老师们进行反复研讨,力求形成一套以“尊重为本、享受教育”为核心的,师生耳熟能详的理念系统。

陶继新:从“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成为理念系统,您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一人“定乾坤”。这里面有两个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是理念系统的形成经由干部及教师的研讨,会因群体的智慧而趋于科学与实用;二是由于他们的介入,可以在理念系统形成之日就有了被大家认可的基础。所以,理念贴在墙上,远不如烙印于教师的心里。

张萍:初建理念系统,我还是沿用了教育界内流行多年的教风、学风、校训等作为系统的结构主体。在理念研讨会上,我们学校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大队辅导员赵昕老师说,既然要让理念发挥作用,就不要再提“这风那风”的了,概念不清,搞得我们说起来头昏脑涨,其实我们需要的理念不外乎坚守的原则与追求的目标,建议引进“信念、信条”的概念,学生的理念吗,可以提得再时尚点,追求的目标可以称为“发展愿景”,这也突出了校本性,避免同别的学校雷同。赵辅导员极富创意的提议得到了领导班子的一致赞同。

陶继新:从教风、学风、校训等方面构建理念系统不无可以,但它还可以有另外的形式。如果被大家认可,且有一定的创意,当然可以。赵昕老师的提议有独到之处,且又被大家认同,何乐而不为?不过,赵昕是对您意见的反驳,而且反驳成功。这不但显示了您从善如流的领导作风,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您对教师的尊重。同时,我也感到,他们开始对您有了初步的认可,尊重为本,从理念系统的建构初始阶段,就悄然走进了教师的心里。

张萍:而“我乐学,我会学,我努力,我成功”的学生成长信条的提出,源于我校时任教务处副主任的王会青老师,后经大家讨论后略加修改形成。我个人对它的理解是:学生只有在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才会不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而这样的成功体验必须建筑在日益增强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的良好习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付出上。

陶继新:乐学是学习的至高境界。孔子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在一般人看来,《周易》如此之难,可孔子却连着用了两个“玩”字。因为在他看来,学习就是要“游于艺”,虽“发愤忘食”,却照样是“乐而忘忧”。如何才能达到“乐”的境界呢?就要“会学”,通过“努力”而“成功”。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学习因素,它道出了学习的本质要义所在。

张萍:在学校“心肌炎”事件不久,我和时任教育处主任的马艳老师一起闲聊,谈到老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我说我喜欢一句话:“我工作、我美丽”,她接茬道:“是呀,我健康、我快乐。”“我工作,我美丽,我健康,我快乐!”多么通俗易懂又极富感染力的一句话呀!这对急于东奔西跑找专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我无疑是很好的宣讲素材。那天下午,全体教师会上我就以此为核心,同全体教师畅谈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当我谈到这句话时,老师们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第二天我又委托我校的“江南才女”池新宇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块展板,将这句话张贴在每间办公室的墙上,时间一长,这句话竟然走进了教师的工作生活,成为大家笔下、交流中常常引用的话了。后来,在认证理念系统时,有的教育专家认为这句话专业性不强,建议改为“我发展、我成功”以体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老师们不同意,因为它已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悦纳,发挥着很好的心理暗示、心态调整作用。于是,这个理念宣布保留,因为理念的价值不正在于对人的心灵成长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吗?

陶继新:我非常欣赏特蕾莎修女的一句名言“工作就是最好的休闲活动”。即工作就是审美,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我美丽”。为什么感到“美丽”,是因为身体健康,是因为心里快乐。

这一工作信条,并非专家之言,而是您与马艳老师一时灵感的融合。这看起来有点轻率。可是,从深层上讲,这些话并非随意而谈,而是沉淀到心里的自然迸发。所以,得到了老师们的心理呼应。

事实上,如果没有健康,没有快乐,生命的质量就会低下,更遑论教育教学的高效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涵着丰富的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哲理。

张萍:信条既然如此平易通俗,那信念应该是庄重高调的,于是最初提出的教师工作信念是“为教育无私奉献,为附小建功立业”,然而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得到各个年级教师的一致反对,有的老师说:整个理念体系都很人文,就是这一句还有明显的“假、大、空”的味道,校长您不是说强调尽职吗,为什么还把“奉献”放在嘴边?不仅教师不认同,说实话我也对这句话很不满意,感觉同学校“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理念还有明显差距。整整一个星期,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断地拷问自己的内心: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职业追求到底是什么?对,“与学生同成功,让生命更精彩!”师生共同学习、成长,在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教师也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

陶继新:最初提出的工作信念看起来指向高远,其实,太过空洞,甚至会让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才遭到了“一致反对”。不知您有没有感到,这种反对声却让人有一种特别欣慰的感觉,那就是老师们的主人公意识已经觉醒,他们不是有意反对校长的意见,而是认为有权利与义务去自我建构更好的工作信念。他们也一定认为,这也是校长您的希冀所在。这个时候,您与老师们的心开始融合为一。

老师们为什么如此认可这样的工作信念呢?因为教师是“与学生同成功”,而不单单是作为人梯,而是在学生快速成长的时候,他们也发展起来了。而教师的发展,反过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成功。这种良性循环,就使得附小有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于是,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当然也就更加精彩了。

张萍:理念系统初步形成后,我开始利用大大小小的会议不厌其烦地与教师分享我对“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认识。

对“尊重为本”的内涵,应该说大家争议不大,而“享受教育”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认识过程。刚开始,针对学校明显存在的职业倦怠,我的认识不过停留在“既然无法选择职业,就想办法去享受教育的过程”这个层次上,特别强调“享受教育”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然而在和附小老师的交流中,老师们的话提醒了我:君不见,有些教师长年累月奔波于低效高耗的工作状态中,在埋怨指责中消磨着自己的人生,也夺走了学生们快乐的童年,可悲的是他们不思进取,不愿改进,又何谈享受教育的过程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享受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

陶继新:“‘享受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说得好!其实,我看到一些人视工作为一种负担与痛苦的时候,就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希望他们能从当下的劣质生命状态中走脱出来。我认为,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人应当善待生命。善待生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快乐。我遭受过无数打击与诽谤,甚至被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过。可是,我没有特别的气愤,而是为打击与诽谤我的人感到悲哀。因为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我不会逾越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我会犯一些错误,但我是一个善良之人,有德之人。所以,对于那些打击与诽谤我的人,甚至还会心存感激。因为是他们,让我更加自律,让我更加努力。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整天盯着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们给了我一个优质的心态,使我百折不挠,永远前进。所以,在我的《永存感恩》报告中,就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感恩‘敌人’”。有了感恩之心,非但不会消沉与愤懑,反而感到快乐无比。这并不是阿Q精神在作怪,而是实在没有必要陷入那种是是非非之中。再就是事业会给人带来幸福感。我几乎天天忙于工作,即便是春节,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与写作。因为,它已经与我的生命维系在一起了。所以,当我读书、采访、写作与讲课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的愉悦,常常让我进入到一种审美的境界之中。

那么,为什么有的教师感到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没有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在他们那里,看不到发展的前景,更看不到当下的美丽。而这种心理状态,会越来越灰暗,越来越消极。唤醒他们积极的人生追求意识,当是摆在您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张萍:后来,又有一位老师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张校长您好:

上周五的全体教师大会上,我聆听了您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讲解,感觉受益匪浅。但是非常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听到您关于“享受教育”这一理念的阐释。而我感觉,这恰恰是我,和像我一样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教师们所最最需要的。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却不知道应该享受这些。我知道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年轻人,他们每天都工作得很快乐,很阳光,也给我们带来快乐。我很想向他们学习,但不知道从何学起。

给您写这封信,是想代表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请您考虑利用本周五的全体教师会给我们继续讲解“享受教育”。怎样享受,如何享受以及为什么要去享受等等。我们都觉得您讲得不亚于任何一位先锋论坛的专家,而且这些比任何一期先锋论坛都更能吸引我们,因为这是我们每天工作并且要一直工作下去的地方。我们渴望以一种更积极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因为我们都是热爱教育的。

希望您能继续讲解,带我们去感受享受的乐趣。

所以希望您考虑我们的要求,接着您上次的讲解继续为我们讲解“享受教育”。我们期待着再次聆听您精彩的讲解!

谢谢

一个老教师

这封信我看了好几遍,一方面我对这位并不年长的“老”教师充满感激,他(她)给了在附小并不很自信的我以无价的鼓励,另一方面我则在思考其实“享受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亟待提高,需要潜心学习,并不断自我修炼最终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应该包括:在尽责中享受生命的神圣感与尊严感;在沟通中分享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快乐;在学习中享受精神进步与专业发展的幸福;在欣赏中体会人生的美丽,挥洒教育人生的无限精彩。

讨论与宣讲的过程是理念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校长与老师们思维碰撞,共同研习,进而对理念的内涵认识不断走向深刻,最终不知不觉中达成共识的过程。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我被附小教师身上不断显现出来的高素质有了逐渐清晰的了解,与这样的老师共同工作,实在是一大幸事!

陶继新: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所以,需要“自我修炼”。但如何修炼,教师却多是茫然不知。所以,需要您指点迷津,需要您将他们领进“修炼”之门。这个老教师的困惑,在很多教师那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他们渴望再次听您讲解。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希望“享受教育”,只是不知道如何去享受教育,或者知道却由于修炼不到而不能享受教育。您说的“尽责”,在有的教师看来,也许正是劳碌与负担。岂不知,有付出才有收获,自古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尽责”,就不会有心情欢快的收获。“沟通”同样重要,人与人的相遇特别是同处一个学校,当是一种天地机缘,本应和谐相处。可是,很多地方却是人际关系紧张。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沟通。沟通需要真诚,也需要艺术。当心灵的闸门一旦打开,且得到相应的回报之后,就会生成一种相互信任的回报。“学习”不但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与智慧,还可以升华人的思想人格。而当教师感到自己在智慧与人格有了双重收获之后,还会不快乐吗?相互欣赏既可更多地看到对方的优长,更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取信任。而这种欣赏的氛围一旦形成,就会生成一种正能量场,就会感到生活与工作在这样的学校里太幸福了。

张萍:你说得对。在很多人眼中,校长是“官”,但几年的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改变一所学校,校长的确要做“理性的管理者”,这应该是衡量一名校长工作的底线。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保证每一位教师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使每一个师生都能享受他们所拥有的权利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理性还表现在校长应对教育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学校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有效的管理、科学的制度保证使之落实为扎实的实践探索,从而确保学校这艘巨轮不会在乘风破浪中偏离航向。

但是,校长更应该是一个对教育的美好充满积极憧憬的诗意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只有对明天永远充满希望的人才会远离功利,才会心无旁骛地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只有拥有美好的教育理想的校长才会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有无穷创造力、富有生命激情的教师和学生。所以我还把校长定位在一个“积极的布道者”。这里所谓的“道”实际上是校长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基于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憧憬而日益形成的办学思想。这种“布道”不仅需要振臂一呼的呐喊,口若悬河的宣讲,更需要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的精心建构,需要校长亲历亲为的教育实践,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更需要校长通过自己的管理行为对教育理想做最有说服力的诠释与阐发,从而逐渐赢得广大师生的由衷认可。通过理念的聚焦、目标的引领使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发展的蓝图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产生发展的欲望与创新的冲动,最终在使每一位师生不断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跨越式发展。

陶继新:校长的办学理念之中,内含着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愿景。为什么有的校长可以将一所本来问题很多的学校在并不太长的时间内办得声名鹊起,而有的校长则可以将一所本来优质的学校办得江河日下?关键就是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迥然各异。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吗?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同一工地上砌砖,有人问他们干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回答说“我在挣钱”,第三个回答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美最好的房子”。若干年后,第三个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另两位仍然重复着原先的工作。我觉得,您就像第三个工人一样,从六里山那所那么小的小学,就开始了美好的向往,才有了“大鹏展翅”的一次次飞跃式发展。

有愿景而没有行动,照样不会取得成功。所以,校长的“布道”意义重大。这令我想起了孔子的“忠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您有了发展的愿望且有了快速发展的行动之后,您还希望全体师生也如您一样快速成长。所以,要激活他们沉睡的潜能,唤起他们向上的决心,让他们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并为之而矢志不移地前行,就成了您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您有口若悬河的演讲水平,可是,更重要的是,您的演讲内容中,有着真诚与期待,特别是击中了师生心灵中那根最为敏感的发展神经,从而让他们有了一跃而起的成长渴望,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